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余个,佛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块,造像近11万尊。
龙门石窟开凿高潮主要集中在北魏和唐代。其中北魏时期的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30%,代表性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造像内容最丰富,著名的“龙门二十品”,该洞占有十九品。龙门石窟唐代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60%,代表性洞窟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大万伍佛洞、高平郡王洞、看经寺等,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雕刻精湛、气势磅礴,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
龙门石窟开凿高潮主要集中在北魏和唐代。其中北魏时期的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30%,代表性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造像内容最丰富,著名的“龙门二十品”,该洞占有十九品。龙门石窟唐代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60%,代表性洞窟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大万伍佛洞、高平郡王洞、看经寺等,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雕刻精湛、气势磅礴,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