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64万(2015年底)。2016年实现GDP12928.3亿元,位居全国第24位;人均GDP35285元,位居全国第28位;居民人均收入19049元,位居全国第20位。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陕西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12.62万(2016年),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6年实现GDP19165.39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人均GDP50528元,位居全国第13位;居民人均收入18874元,位居全国第21位。
江西:简称“赣”,又称江右、别称赣鄱大地,省会南昌市。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65万(2015年),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级行政区(23个市辖区、66个县、11个县级市)、1个国家级新区。2016年实现GDP18236.44亿元,位居全国第17位;人均GDP40220元,位居全国第23位;居民人均收入20110元,位居全国第15位。
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首府南宁,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而简称“桂”。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和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全区总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838万(2016年),下辖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行政区(40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2个县、12个自治县)。2016年实现GDP18245.07亿元,位居全国第18位;人均GDP38042元,位居全国第26位;居民人均收入18305元,位居全国第26位。

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四省经济总量依次为28.4亿、27.1亿、22.0亿和19.5亿,山西居首,广西居末。
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江西经济总量达到48.4亿元,超过陕西7.9亿元;“四西”排序变为山西、江西、陕西、广西。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奋起直追的广西经济总量达到1697.90亿元,一举超过山西、江西和陕西,跃居“四西”首位;山西则让出了保持了约40年的“四西”首位宝座,而陕西经济总量首次在“四西”中排位最后。这一时期的“四西”排序变为广西、江西、山西、陕西。
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陕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本世纪头10年,全省经济以年均14.9%的速度迅猛增长。同时,随着2000年左右中国经济进入繁荣周期,煤炭需求狂涨,煤价攀升,作为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山西迎来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经济快速增长。至2008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7314.58亿元,分别超出江西、广西414.58亿元、293.58亿元,与山西7315.40亿元的经济总量仅有不到1亿元的差距。到2009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8186.65亿元,超过山西820.91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四西”之首,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2016年。
2016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1916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6%;江西实现生产总值18364.4亿元,同比增长9%;广西实现生产总值18245.07亿元,同比增长7.30%;山西实现生产总值129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从近三年的经济总量和增速看,陕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领先优势相对缩小;“一煤独大”的山西尚处于艰难的经济转型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四西”末尾;而江西、广西之间的二三名之争将更趋激烈。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陕西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12.62万(2016年),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6年实现GDP19165.39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人均GDP50528元,位居全国第13位;居民人均收入18874元,位居全国第21位。
江西:简称“赣”,又称江右、别称赣鄱大地,省会南昌市。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65万(2015年),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级行政区(23个市辖区、66个县、11个县级市)、1个国家级新区。2016年实现GDP18236.44亿元,位居全国第17位;人均GDP40220元,位居全国第23位;居民人均收入20110元,位居全国第15位。
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首府南宁,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而简称“桂”。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和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全区总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838万(2016年),下辖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行政区(40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2个县、12个自治县)。2016年实现GDP18245.07亿元,位居全国第18位;人均GDP38042元,位居全国第26位;居民人均收入18305元,位居全国第26位。

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四省经济总量依次为28.4亿、27.1亿、22.0亿和19.5亿,山西居首,广西居末。
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江西经济总量达到48.4亿元,超过陕西7.9亿元;“四西”排序变为山西、江西、陕西、广西。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奋起直追的广西经济总量达到1697.90亿元,一举超过山西、江西和陕西,跃居“四西”首位;山西则让出了保持了约40年的“四西”首位宝座,而陕西经济总量首次在“四西”中排位最后。这一时期的“四西”排序变为广西、江西、山西、陕西。
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陕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本世纪头10年,全省经济以年均14.9%的速度迅猛增长。同时,随着2000年左右中国经济进入繁荣周期,煤炭需求狂涨,煤价攀升,作为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山西迎来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经济快速增长。至2008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7314.58亿元,分别超出江西、广西414.58亿元、293.58亿元,与山西7315.40亿元的经济总量仅有不到1亿元的差距。到2009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8186.65亿元,超过山西820.91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四西”之首,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2016年。
2016年,陕西实现生产总值1916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6%;江西实现生产总值18364.4亿元,同比增长9%;广西实现生产总值18245.07亿元,同比增长7.30%;山西实现生产总值129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从近三年的经济总量和增速看,陕西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领先优势相对缩小;“一煤独大”的山西尚处于艰难的经济转型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四西”末尾;而江西、广西之间的二三名之争将更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