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也许是这几年,看多了苦情女子为了爱情飞蛾扑火最后遍体鳞伤的故事,能振作起来活的更漂亮还好,最怕那种深闺怨妇了。
我一直觉得,没有一种伤害是可持续的,种种情伤,大都是自己酿成的苦果,所以,很是不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我喜欢那些能把婚姻经营的人人艳羡的女子,我一直觉得,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独特的魅力的,她身上,一定有很多优秀的特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在没有看林徽因传之前,我就特别喜欢林徽因,不说别的,光看她身边的朋友以及选另一半的眼光,真的是一般人少有的聪慧和理智。
她一直活的很清醒,知道什么样的婚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他选择了包容宽和,沉稳顾家的梁思成,她知道只有他能带给她想要的安稳的幸福和浓浓的温情。
果不其然,婚后的日子,温馨甜蜜,丈夫对她悉心照料、疼爱有加,小日子过的甜润美好。在爱情中,有多少女人能做到她这般理 智从容的呢?
02
基于种种,我特别想更深入的了解她,于是,买了关于她的两本传记。这整个星期,一直沉溺其中,越看越爱,一发不可收拾,前两天一不小心看到了凌晨两点尤不自知。
边看还边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当我看到她那几长黑白照片呈现在我面前时,微微有些出人意料,与我想象中的林徽因有些偏差。后来想想,大抵是因为,那时候没有PS功能,而所有 的照相机都有把人脸放大的本事吧。
我所想象中的林徽因脸要稍稍瘦一点,眉似远山黛,明眸如皓月,笑容清丽温婉。
再看看照片中的她,两边卷曲的中分刘海把脸稍显的圆润,其余头发冠于脑后,单独看每一个五官,倒也不算特别的出众,但是整个人看上去,却是很舒服,特别是 那样淡淡的微微的笑意,像柔柔的风吹向你,像细细的柳枝轻扫你的脸颊,温煦、灵静。
越是看着,越是觉得,她就该是这样的,以前的那些想象的画面,反而变得模糊起来,她的喜她的忧,都曾在这张脸庞绽放。
03
许多人都说她做作,可是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把那优雅高贵的气质作一生,那就不叫做作,叫修养,是一种从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修养。
说她一辈子都要时刻保持优雅美丽,活的好累,可是,我想说,这世间,本就没有一种好习性是唾手可得的,唯有坚持,终成习惯。
为了向大家展示的永远是最美的自己,她甘愿为自己的美丽付出,甘愿保持优雅气质,只要她不觉得累,旁人有什么资格或鄙视或不屑?
说她自私又怎么样,说她虚荣又怎么样,人无完人,她也是个正常人,正常人都有人性的弱点,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况且,我不觉得她有多自 私,顶多只是为了自保而已,保全自己,全身而退,不让自己深陷其中,惹来满身麻烦。
她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份理智来保护自己而已,怎能叫自私呢?
再者,虽说她是插手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于理来说,确实不妥,毕竟,没有谁能替他人的婚姻决定什么,可是,徐和张的婚姻,本身就是病态的存在着,这样名存实亡的没有爱情只有厌恶的婚姻,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徐和张的婚姻,就算没有林徽因,离婚也是必然的。
而林徽因当时年少,却是一身傲气,她是想借此试探徐志摩对她的感情有多大的决心和深度的,本就是这样,没有谁愿意做小三,你既然爱我 ,就应该有爱我的态度和行为,真正爱一个人,不会忍心心爱的人做小三的。
只是,热烈的诗人徐志摩当时正被林徽因的才气和灵气所深深吸引,再加上早就厌倦了家中发妻,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性情多豪放不羁,他总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觉得张幼仪配不上自己,经常嫌弃她没文化,跟他没有共同话题,徐经常对张说的话就是无比轻视的“你懂什么?”。
再后来,竟然残忍的要妻子打胎,关键是,孩子是在他苦追林徽因的那段时间怀上的,口口声声说爱她,却在行为上没有一点自律。
04
徐志摩是一个特别多情却未必长情的人,天下美丽有才气的女子很多,很难保证他这一刻仰慕的是林徽因,下一个未必就不是陆小曼了。
通透玲珑如林徽因,想必是看出了其中种种的,徐志摩身上确实有吸引她的地方,但她却清楚的知道,他并非自己的良人,她不愿将自己的一生压在一个风险系数如此之高的人身上,这样的徐志摩,她爱不起。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早就清楚的知道自己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她不过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只是徐志摩想象中的林徽因被抬高了很多,但林徽因却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小缺点,她需要一个能包容她小缺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对她各方面期望都过高的人,所以,她没有选择他 ,她宁愿被他一直仰慕。
再者,我想,林徽因应该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不容许自己的爱情里有残缺,她喜欢圆满的爱情,有过婚史的徐志摩和没有嫁人的她,她是终究过不了自己那关吧。也许,这也是她没有选徐志摩的原因。
05
我自认为,徐志摩是配不上林徽因的,单凭他对发妻的态度,丝毫不念旧情,有的只是深深的鄙夷,可见严重自负,胸怀气度欠佳,不爱并没有错,要离婚也没有错,可是,你可以态度坚定,语气平和的商议离婚,为什么非要高高在上,一脸嫌弃?
反正,他对张幼仪的态度,我就觉得他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托付的,他不爱却一直在伤害,出口的话从来都是那样的狠心与决绝,这样的人很可怕的。当然,这仅仅是个人观点,不喜的当没看见。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也是一种真性情,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而林徽因,从来就没有和徐志摩公开过有什么恋情,更没有婚约,自然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最后选择谁,实在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而那个时期,文化圈子就那么大,并且林徽因和徐志摩都是受过西式教育熏陶过的人,他们在某些见解和思想上都是高度一致的,虽不做恋人,做三观一致的朋友还是很不错的,他们都是不拘小节的人,都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人。所以,林徽因只把徐志摩当做高谈阔论的好朋友,就连称呼,也大都为“志摩大哥”,从来没有逾越过。
所以,那些抹黑的言论,我实在是觉得过分了,你们可以不喜欢,但请别抹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end -
也许是这几年,看多了苦情女子为了爱情飞蛾扑火最后遍体鳞伤的故事,能振作起来活的更漂亮还好,最怕那种深闺怨妇了。
我一直觉得,没有一种伤害是可持续的,种种情伤,大都是自己酿成的苦果,所以,很是不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我喜欢那些能把婚姻经营的人人艳羡的女子,我一直觉得,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独特的魅力的,她身上,一定有很多优秀的特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在没有看林徽因传之前,我就特别喜欢林徽因,不说别的,光看她身边的朋友以及选另一半的眼光,真的是一般人少有的聪慧和理智。
她一直活的很清醒,知道什么样的婚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他选择了包容宽和,沉稳顾家的梁思成,她知道只有他能带给她想要的安稳的幸福和浓浓的温情。
果不其然,婚后的日子,温馨甜蜜,丈夫对她悉心照料、疼爱有加,小日子过的甜润美好。在爱情中,有多少女人能做到她这般理 智从容的呢?
02
基于种种,我特别想更深入的了解她,于是,买了关于她的两本传记。这整个星期,一直沉溺其中,越看越爱,一发不可收拾,前两天一不小心看到了凌晨两点尤不自知。
边看还边在网上搜索相关图片,当我看到她那几长黑白照片呈现在我面前时,微微有些出人意料,与我想象中的林徽因有些偏差。后来想想,大抵是因为,那时候没有PS功能,而所有 的照相机都有把人脸放大的本事吧。
我所想象中的林徽因脸要稍稍瘦一点,眉似远山黛,明眸如皓月,笑容清丽温婉。
再看看照片中的她,两边卷曲的中分刘海把脸稍显的圆润,其余头发冠于脑后,单独看每一个五官,倒也不算特别的出众,但是整个人看上去,却是很舒服,特别是 那样淡淡的微微的笑意,像柔柔的风吹向你,像细细的柳枝轻扫你的脸颊,温煦、灵静。
越是看着,越是觉得,她就该是这样的,以前的那些想象的画面,反而变得模糊起来,她的喜她的忧,都曾在这张脸庞绽放。
03
许多人都说她做作,可是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把那优雅高贵的气质作一生,那就不叫做作,叫修养,是一种从骨子里面散发出来的修养。
说她一辈子都要时刻保持优雅美丽,活的好累,可是,我想说,这世间,本就没有一种好习性是唾手可得的,唯有坚持,终成习惯。
为了向大家展示的永远是最美的自己,她甘愿为自己的美丽付出,甘愿保持优雅气质,只要她不觉得累,旁人有什么资格或鄙视或不屑?
说她自私又怎么样,说她虚荣又怎么样,人无完人,她也是个正常人,正常人都有人性的弱点,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况且,我不觉得她有多自 私,顶多只是为了自保而已,保全自己,全身而退,不让自己深陷其中,惹来满身麻烦。
她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份理智来保护自己而已,怎能叫自私呢?
再者,虽说她是插手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于理来说,确实不妥,毕竟,没有谁能替他人的婚姻决定什么,可是,徐和张的婚姻,本身就是病态的存在着,这样名存实亡的没有爱情只有厌恶的婚姻,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徐和张的婚姻,就算没有林徽因,离婚也是必然的。
而林徽因当时年少,却是一身傲气,她是想借此试探徐志摩对她的感情有多大的决心和深度的,本就是这样,没有谁愿意做小三,你既然爱我 ,就应该有爱我的态度和行为,真正爱一个人,不会忍心心爱的人做小三的。
只是,热烈的诗人徐志摩当时正被林徽因的才气和灵气所深深吸引,再加上早就厌倦了家中发妻,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性情多豪放不羁,他总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觉得张幼仪配不上自己,经常嫌弃她没文化,跟他没有共同话题,徐经常对张说的话就是无比轻视的“你懂什么?”。
再后来,竟然残忍的要妻子打胎,关键是,孩子是在他苦追林徽因的那段时间怀上的,口口声声说爱她,却在行为上没有一点自律。
04
徐志摩是一个特别多情却未必长情的人,天下美丽有才气的女子很多,很难保证他这一刻仰慕的是林徽因,下一个未必就不是陆小曼了。
通透玲珑如林徽因,想必是看出了其中种种的,徐志摩身上确实有吸引她的地方,但她却清楚的知道,他并非自己的良人,她不愿将自己的一生压在一个风险系数如此之高的人身上,这样的徐志摩,她爱不起。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早就清楚的知道自己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她不过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只是徐志摩想象中的林徽因被抬高了很多,但林徽因却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小缺点,她需要一个能包容她小缺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对她各方面期望都过高的人,所以,她没有选择他 ,她宁愿被他一直仰慕。
再者,我想,林徽因应该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不容许自己的爱情里有残缺,她喜欢圆满的爱情,有过婚史的徐志摩和没有嫁人的她,她是终究过不了自己那关吧。也许,这也是她没有选徐志摩的原因。
05
我自认为,徐志摩是配不上林徽因的,单凭他对发妻的态度,丝毫不念旧情,有的只是深深的鄙夷,可见严重自负,胸怀气度欠佳,不爱并没有错,要离婚也没有错,可是,你可以态度坚定,语气平和的商议离婚,为什么非要高高在上,一脸嫌弃?
反正,他对张幼仪的态度,我就觉得他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托付的,他不爱却一直在伤害,出口的话从来都是那样的狠心与决绝,这样的人很可怕的。当然,这仅仅是个人观点,不喜的当没看见。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也是一种真性情,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而林徽因,从来就没有和徐志摩公开过有什么恋情,更没有婚约,自然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最后选择谁,实在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而那个时期,文化圈子就那么大,并且林徽因和徐志摩都是受过西式教育熏陶过的人,他们在某些见解和思想上都是高度一致的,虽不做恋人,做三观一致的朋友还是很不错的,他们都是不拘小节的人,都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人。所以,林徽因只把徐志摩当做高谈阔论的好朋友,就连称呼,也大都为“志摩大哥”,从来没有逾越过。
所以,那些抹黑的言论,我实在是觉得过分了,你们可以不喜欢,但请别抹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