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反过来想想呢?
如果你在初期的时候没有给宝宝立规矩,他小的时候吃饭就能在餐椅爬上爬下、打了人就不用道歉(虽然是无意的),受了人恩惠就无需任何表示(说谢谢)。你能指望3岁之后,已经习惯了这个模式3年的他,会突然因为可以听懂了就愿意改变么?
所以,指望孩子一下子“因为明白而遵守”几乎不可能。
一些基本的规矩或礼貌,是因为一直在遵守,才能慢慢明白。
04
对于尖叫和反抗,无需过度反应
每次孩子犯规时,都要保持平静,用坚定认真的表情——瞪眼、稍低下头及加上手势向他说“不可以”。
若孩子主动停下来,便称赞他。
但是通常当行为被限制时,大部分宝宝会反抗、尖叫或坐在地上哭来对抗你的指示。
此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忽视这些行为,即完全不给他任何注意,不去看他,也不作任何反应。
两岁半前的宝宝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忍耐力有限,遇到不顺意的事就容易发脾气,这是很正常的。
有时他们也会做一些不适当的动作,比如大哭、坐在地上打滚来吸引你的注意,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或尝试验证一下你说的话是否是真的。
这时候不回应是比较理想的应对方法。
若处理得当的话,这些不当的行为很快就会消失;但若你给他注意,包括笑、回应或打骂,他的行为就会因为得到你的关注而持续下去。
还有一部分性子更烈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得不到你的理睬而变本加厉,采取更加激烈的反抗。
比如踢打父母、吼叫旁人,或是撞击自己的头。
一般这个时候父母也快走到暴走的边缘了,但是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千万别打骂孩子,否则就又回到了“给他关注”的老路上啦。
这个时候可以抱离现场,从后面环抱着他的双臂及身躯,减少他的乱踢乱舞;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不作出其他反应,直至他恢复平静。
一旦宝宝冷静下来,便即时赞许他能安静和合作,然后继续恰当的活动。(这个时候别跟孩子较劲,尽管你快憋出内伤了,但最好在宝宝冷静之后,你也尽快冷静,别回去翻旧账,尽量当什么都没发生,他2岁,你别跟着他2岁。)
只要你坚持下去,他最终会学到,抗议是不能令他得逞的,他会停下来。
妈妈们的疑虑
这样的方式会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这个情景听上去轰轰烈烈,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测试大人底线的标准过程:
被制止——哭闹耍赖——明白不可能得到——平复情绪——再找机会试探——确认真的不可能得到——明白规矩所在,从此不再试图打破规矩。
不同宝宝的区别只在于哭闹的强度、哭闹时间的长度,和反复试探的次数。
哭是孩子接受现实和调整自己的一个必然过程,不要因为孩子哭就妥协!
如果这次因为哭妥协退让,他下次会哭的更厉害,直到测试到你的底线为止。
也正因为如此,小可才反复强调,立规矩之前要深思。
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不要轻易答应或拒绝。
不能妥协的原则性问题,一开始就不要退让;
可以妥协的非原则性问题,一开始就不要阻止。
05
多一些关注和赞赏
成人世界的默认规则是,好的行为会被无视,不好的行为才会引起关注。
但对于宝宝来讲,他还分不出好坏,只分得出,哪些行为更能引起你的关注。
不要以为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就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为。
给宝宝多一些关注和夸奖吧。
当宝宝明白原来好的行为会得到更多关注时,才会增加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
对于思维简单的幼儿,赞赏也需要技巧:
1、要及时
针对当时的事件称赞,让他清楚被赞赏的是什么行为。
2、要简单直接
比如“乖乖坐着吃饭真好。”、“对了,插座不能碰,真是好孩子。”
3、不要画蛇添足顺带批评和责备
很多妈妈都愿意在夸奖之后,顺便巩固一下效果。常见句式:对嘛,把玩具分享给小妹妹多乖呀,以后别再欺负别人了哦。前夸后贬,很容易让宝宝感到混淆,无所适从。
06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本书中写过一个小故事: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他们。
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的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所以边界线这东西对孩子来说,看上去是限制,其实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只有他摸不清界限的时候,才会横冲直撞。
所以尽早给孩子画出他的安全区域吧,让他知道,越界的东西不能碰,界内却可以恣意撒欢,随心徜徉。
小可说7月5日
最后,别忘了拉拢长辈们加入你的阵营哦,否则再好的方法,被放水后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