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许昌市部分高中高考成绩汇总,你的母校成绩如何?
原创 2017-07-05 小兔 许昌城市解读

6月25日河南高考成绩放榜后,就一直在谋划这篇文章,可惜今年许昌的高考成绩或许有些不乐观,不少高中至今也没有公开放出自己的高考成绩,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简单汇总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许昌市文理科的高分成绩,文理科的状元已经是毫无疑问都来自于襄城高中,分别为634分和669分。文理科的第二名均来自长葛一高,至于第三名,根据禹州高中的喜报,文理科第三名都来自禹州高中,不过理科第三名的成绩与建安区三高的最高分以及襄城高中的高分显示有冲突,还是存疑的。
说到这里,我们许昌市区高中的领头羊许昌高中却一直没有发出喜报,根据上述表格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许昌市的文理科前三都无缘了。建安区三高今年交出的这一份高分考生成绩单来说,也并不理想,特别是当初2014年中招考试成绩的全市第一名就留在建安区三高了啊。
即使是上榜的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高中,今年的高分成绩其实也都不堪一提,就拿许昌市的文理科状元来说,文科最高分634分,在全省排名129名;理科最高分669分,在全省排名138名,全省还有10个人同样是669分。整个许昌市全省前百名没有进入一个。
03 上线人数汇总
从上表来看,建安区三高的一本上线比例在这几个学校中是最高的,达到了55%,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襄城高中比,建安区三高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大,2017届毕业生人数也就是襄城高中的一半。
禹州高中虽然高分成绩距离往年清北能一年考入几个的日子还差距很远,不过进入一本线的人数倒是增长速度比较快,可是与以往相比,还是处在爬坡阶段,任重道远!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惊艳的,就是鄢陵县一高了,原来许昌教育中的破落户,这两年一直以每年新增100人的速度来追赶,而且本科上线率接近了传统牛校襄城高中,不容易,看来宁书记在鄢陵教育的关注还是有成效的,可惜去襄城救火去了,希望鄢陵教育能继续努力。
建安区一高和许昌实验中学都是属于有一座同城大山压顶的感觉,基本上招不到好的高分生源,但是这两个学校这几年也还是都在稳步提升的,建安区一高一本人数突破100达到120人,实验中学在当初招生只有几个人达到许昌高中分数线的情况下,一本上线人数相比去年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0人,两所学校的本科上线率也都有进步,有潜力。
04 成绩分析
其实今年的成绩一出来,不少许昌人都有一个感受,今年许昌的高考成绩不理想,用一位许昌高中毕业生的话来说,叫做“考崩了”。特别是往年还能有几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遮遮羞,今年倒好,清华北大也危险,所以今年许昌本地的媒体都不再宣传本地的文理科状元,用一句话新闻就代替了。虽然部分学校的一本进线率有所提高,但整体的大背景是河南的一本含金量在继续下降,连新乡医学院都实现了全部本科一批招生。
特别是许昌市区的高考成绩,更是不理想,文理科前两名都被县市高中夺取了,市直的许昌高中、许昌实验中学、许昌二高、许昌三高四所主要高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实验中学放出了高考成绩,一本70人,二高和三高肯定是要比实验要差的。人们寄予厚望的许昌高中的高考成绩却千呼万唤出不来,虽然我们通过内部途径得到了一些数据,一本上线率还算并不是很丢人,但既然人家不愿意公布,也就还是不说了吧。
许昌市直初中升高中本来录取率就仅仅在50%左右,而市直高中这样的升学成绩实在有些对不起观众。原因当然有很多,市里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大手笔投资上亿元的许昌高中北校区、二高新校区建设、正在进行的许昌高中优秀师资引进计划等等,但有些事情不是靠盖楼、引进优秀师资就能够简单改变的。
我们一定要思考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哪些,比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高中阶段不合理的文理科比例倒置问题,河南省理科招生计划是文科的2.5倍,可是许昌市直的理科考生只是文科考生的8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需要考虑。
我们许昌的高中之间的竞争机制、中招录取机制是否合理?我们许昌市区高中的薪酬机制和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如何树立本地考生、老师、家长对许昌本地高中学校的信心?我们许昌本地的小学、初中的教育水平是否也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政治支持?比如家长与学校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否公正公平的给予老师支持?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这些问题不仅是许昌市直学校和魏都区存在,建安区以及两县两市目前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尽相同,都需要用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突破目前的瓶颈,避免今年失利带来的恶性循环。
教育是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许昌今年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或许就会影响到未来众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甚至自己择业、定居的选择,影响到许昌未来城市发展人才的引进。周边认识的部分高学历人才,已经有人因为许昌的教育水平而考虑移居外地,也有不少家长已经谋划未来初中阶段就要将孩子送到郑州就读,这个问题绝对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也希望今年的许昌高考失利,能够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痛定思痛,加快许昌教育的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的三年攻坚计划,造福许昌本地的莘莘学子以及背后殷切期盼的家长们。
原创 2017-07-05 小兔 许昌城市解读

6月25日河南高考成绩放榜后,就一直在谋划这篇文章,可惜今年许昌的高考成绩或许有些不乐观,不少高中至今也没有公开放出自己的高考成绩,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简单汇总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许昌市文理科的高分成绩,文理科的状元已经是毫无疑问都来自于襄城高中,分别为634分和669分。文理科的第二名均来自长葛一高,至于第三名,根据禹州高中的喜报,文理科第三名都来自禹州高中,不过理科第三名的成绩与建安区三高的最高分以及襄城高中的高分显示有冲突,还是存疑的。
说到这里,我们许昌市区高中的领头羊许昌高中却一直没有发出喜报,根据上述表格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许昌市的文理科前三都无缘了。建安区三高今年交出的这一份高分考生成绩单来说,也并不理想,特别是当初2014年中招考试成绩的全市第一名就留在建安区三高了啊。
即使是上榜的襄城高中、长葛一高、禹州高中,今年的高分成绩其实也都不堪一提,就拿许昌市的文理科状元来说,文科最高分634分,在全省排名129名;理科最高分669分,在全省排名138名,全省还有10个人同样是669分。整个许昌市全省前百名没有进入一个。
03 上线人数汇总
从上表来看,建安区三高的一本上线比例在这几个学校中是最高的,达到了55%,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襄城高中比,建安区三高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大,2017届毕业生人数也就是襄城高中的一半。
禹州高中虽然高分成绩距离往年清北能一年考入几个的日子还差距很远,不过进入一本线的人数倒是增长速度比较快,可是与以往相比,还是处在爬坡阶段,任重道远!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惊艳的,就是鄢陵县一高了,原来许昌教育中的破落户,这两年一直以每年新增100人的速度来追赶,而且本科上线率接近了传统牛校襄城高中,不容易,看来宁书记在鄢陵教育的关注还是有成效的,可惜去襄城救火去了,希望鄢陵教育能继续努力。
建安区一高和许昌实验中学都是属于有一座同城大山压顶的感觉,基本上招不到好的高分生源,但是这两个学校这几年也还是都在稳步提升的,建安区一高一本人数突破100达到120人,实验中学在当初招生只有几个人达到许昌高中分数线的情况下,一本上线人数相比去年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0人,两所学校的本科上线率也都有进步,有潜力。
04 成绩分析
其实今年的成绩一出来,不少许昌人都有一个感受,今年许昌的高考成绩不理想,用一位许昌高中毕业生的话来说,叫做“考崩了”。特别是往年还能有几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遮遮羞,今年倒好,清华北大也危险,所以今年许昌本地的媒体都不再宣传本地的文理科状元,用一句话新闻就代替了。虽然部分学校的一本进线率有所提高,但整体的大背景是河南的一本含金量在继续下降,连新乡医学院都实现了全部本科一批招生。
特别是许昌市区的高考成绩,更是不理想,文理科前两名都被县市高中夺取了,市直的许昌高中、许昌实验中学、许昌二高、许昌三高四所主要高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实验中学放出了高考成绩,一本70人,二高和三高肯定是要比实验要差的。人们寄予厚望的许昌高中的高考成绩却千呼万唤出不来,虽然我们通过内部途径得到了一些数据,一本上线率还算并不是很丢人,但既然人家不愿意公布,也就还是不说了吧。
许昌市直初中升高中本来录取率就仅仅在50%左右,而市直高中这样的升学成绩实在有些对不起观众。原因当然有很多,市里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大手笔投资上亿元的许昌高中北校区、二高新校区建设、正在进行的许昌高中优秀师资引进计划等等,但有些事情不是靠盖楼、引进优秀师资就能够简单改变的。
我们一定要思考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哪些,比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高中阶段不合理的文理科比例倒置问题,河南省理科招生计划是文科的2.5倍,可是许昌市直的理科考生只是文科考生的8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需要考虑。
我们许昌的高中之间的竞争机制、中招录取机制是否合理?我们许昌市区高中的薪酬机制和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如何树立本地考生、老师、家长对许昌本地高中学校的信心?我们许昌本地的小学、初中的教育水平是否也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给予了学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政治支持?比如家长与学校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否公正公平的给予老师支持?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这些问题不仅是许昌市直学校和魏都区存在,建安区以及两县两市目前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尽相同,都需要用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去突破目前的瓶颈,避免今年失利带来的恶性循环。
教育是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许昌今年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或许就会影响到未来众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甚至自己择业、定居的选择,影响到许昌未来城市发展人才的引进。周边认识的部分高学历人才,已经有人因为许昌的教育水平而考虑移居外地,也有不少家长已经谋划未来初中阶段就要将孩子送到郑州就读,这个问题绝对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也希望今年的许昌高考失利,能够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痛定思痛,加快许昌教育的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的三年攻坚计划,造福许昌本地的莘莘学子以及背后殷切期盼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