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珍吧 关注:1贴子:195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10 08:19回复
    近日读褚遂良阴符经看到褚勾与别体差异蛮大,现对比分析出其中异同。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10 08:21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10 08:22
      回复
        此褚勾在竖笔行至末端时转锋向右挑出,由于转锋的存在故会突出一个疙瘩。此笔法貌似与颜勾用法相同。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10 08:25
        回复
          颜体出勾时也是有个疙瘩的,同样是用笔造成的,完全不是刻意的去压一下再出勾,形不为形,笔法使然。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10 08:28
          回复
            再观柳体出勾,竖末端圆厚不单薄,不出尖,会不会也是同样的笔法造成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10 08:31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10 08:37
              回复
                阴符经中横画的结尾处根据下一笔画的位置或上或下的转,痕迹很明显,与其他唐楷对照就在于结尾处,如柳体和颜体结尾处一个大疙瘩,这一疙瘩的由来怎么说了?是普通教材所标注的顿笔回锋吗,还是老话“形之为形,笔法使然”不能因为形状而去刻意的画形状。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13 16:27
                收起回复
                  转的目的
                  一是为了调锋,以便更好的完成下一笔。
                  二是为了整个字的连续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13 16:36
                  回复
                    是和现在常说的不一样。他指的是笔法中笔意的自然。颜柳是强化了顿挫,把笔意弱化了,或者说藏起来了。比如横的顿收,在颜柳里,不深学的人看不出是顿收还是回收,或者说两种写法都能写出来,这样就造成了笔意的流失……或者说,不好好写字本身,而过于强调规则。
                    --衣冰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16 11:24
                    回复
                      行笔犹如逆水撑船--苏轼
                      笔杆方向与行笔方向相反,这样运笔涩,写出的线条有力量感,饱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17 11:43
                      回复
                        柳体方头写法之一,逆锋起笔再折后行笔。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1-05 10:39
                        回复
                          关于执笔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22 16:38
                          收起回复
                            关于中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1-24 14:10
                            收起回复
                              用笔关键在用锋,古人多用锋高手,如兰亭序,如书谱皆是用锋典范,更有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2-06 13: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