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我们看智能装备的时候,看看格力电器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1995年我提出了“营销格力”,通过政策调控,比如制订了“返利政策”,来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实现了市场的共赢。大家一起赚钱,风险大家也一起承担,这样的方法让我们企业起死回生。昨天,李部长问我说,你企业现在做的世界老大的时候,还有后劲吗?还有动力吗?我说有的,全世界70亿人,还没有全部都用我的空调。
我很老了,我今年60多岁了,有人说你该退休了,但是我觉得我很年轻,因为我始终有梦想。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思考员工需要什么。格力电器一波三折走过来的,我们是一路斗争过来、一路打过来的。
1996年我们所有的经销商,因为出台的政策很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谁做的最大的,还会给奖励,所以大家互相杀价,人人打的头破血流、人人亏损。1997年我在湖北成立了第一个区域销售公司,有人很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如果都怕万一,那怎么挑战呢?我们不是挑战别人,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所以当时我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别人问我怎么解决的时候,我说这个公司做最大的风险评估,就算湖北省没有销售,也只是少两亿,其他二十多个省份把这两亿补回来,这种尝试也是值得的。
我们是不是天天让商家亏损?这样最后还是消费者吃亏,所以我们成立了销售公司,一年之后,我们在全国每个省都成立了这样的公司,好处就是大家不打架了,都是统一按照格力公司的标准,你以服务来赢取合法权益,但是不能暴利,我们这个宗旨是让所有的经销商必须赚钱,一直都很好。但是到2000年问题来了,有人认为我是老大,湖北省我说了算,格力空调只有我能卖,所以厂家给的政策,他们不往下兑现,卡两头,问公司要,还卡下游。所以引起了群愤,大家造反了,有人说董明珠不敢动这个公司的老总,但是我最后把这个老总撤了,当年这个公司就多赚2亿。
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不能认为是亲戚、是朋友,而放弃原则,我曾经跟他们说过,在工作当中没有亲情和人情味。所以很多人说我“霸道”,很多帽子扣到我头上,但是我不怕,因为我得罪一个人,是为了成千上万的人,这样的人就必须得罪,如果你不敢得罪这个人,最起码就是你有问题。
我们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今天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一定要记住,制度是不能变的,但是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我们也经常废制度,1995年我当部长的时候立了一个规矩,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一线,1994年年底因为一次危机,我们销售人员集体离开了格力电器,去了中山的一个空调厂,在这个时候让我回来,我感觉还有点价值,最后同意了回来。
回来之后,我销售的时候跟机器说话,把空调卖了就行,但是回来的时候是跟人打交道的,那个时候我说了一句话:虽然是沿海地区,但是比内地的国企还要“国企”,因为有淡季和旺季,旺季就会有人来求你。现在说官员腐败,我认为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腐败。当时我们搬运工也有权力,可以安排送货的顺序,我回来当部长的时候发现,一个企业一年没有付一分钱,把500万的货拿走了,还好后来卖掉了。
所以我回来当部长的时候就立了一个规矩,不管你是谁,一定要收款才发货,否则我就会收拾他,因为只有财务通知开票才能开票。当时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制度上墙,每天上班都看看自己应该做什么。有一天,一个开票的人没有收款就发货了,我问他原因,他说看错了,我说不行,要罚款,罚100元钱,那个时候他们工资就是800元钱,后来还通报,就算你是总经理带来的人,也同样处理,全公司通报。通报之后,还降了一级工资,等于每个月都要少100元钱,肯定急了,一定要告状。
第二天一上班,老总电话就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罚款了、通报了、降工资了,我说我权力太小了,如果我的权力大,我就把他开除了,对他的要求要比别人的要求高,因为他是你带来的。所以通过很多的制度挑战,得罪了一些人,当然也有一些人讲良心话,说多亏董总这样做,否则我们退休工资都没有了。所以很多有良心的人,最后反省一下,还是觉得董明珠没错。
刚才大家看了我们的自动化装备,也知道我们在制度建设当中得罪了人,我们有一个普通员工从韶关过来的,不是开票的,一个月收入大概600、700元钱,他也是好心,经常带一些吃的东西过来也同事吃。我们是11:30下班,我刚进门就看到他们在吃东西,按规定是不行的,刚说完,下班铃声响了,有人说算了吧,都下班了,我说你们动嘴的时候还没有下班,不好意思,最后罚款,一人50。有人说算了吧,我们不是故意的,是某某人带来的,所以我说那这个人罚100元钱,其他人罚50元钱。
下班之后,我把这个人留了下来,狠狠的批评了他,但是最后给了他100元钱,这是因为他家庭困难,跟罚款是两件事情,这个人今天还在格力上班,从此以后他都没有带东西到公司来吃,所以一定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