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城一号广场吧 关注:3贴子:31
  • 5回复贴,共1

侨城一号协办丨董明珠深圳公开演讲:只要心里装着别人,你就一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办单位:董明珠团队、腾讯众创空间、博商同学会
协办单位:侨城一号
来源:TheSkyTown
2017年7月7日,由董明珠团队、腾讯众创空间、博商同学会联合主办,侨城一号协办的“初心与匠心”董明珠谈中国制造论坛在深圳宝安体育馆举办。现场气氛热烈、火花不断,给在场的中国企业家极大的启发、鼓舞与信心。与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品质迭代、民族情怀一样,侨城一号也是来自时间酝酿和匠心磨砺的智慧杰作:是集结4.6平方公里华侨城美好生活的升华,也是大师团队甄选创作的艺术作品,饱含精粹城市的初心,更凝练时光造物的匠心。


IP属地:广东1楼2017-07-10 13:59回复
    以下文章转自公众号博商同学会“初心与匠心”董明珠谈中国制造论坛的演讲实录:
    我很高兴,我觉得今天不仅是深圳、可能还有很多来自东莞、广州的朋友,而且我还看到了有上海的朋友,特别让我感到开心的是看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看到了很多新朋友,所以在这里向大家说一声:下午好。
    这样一个交流大会,是我们找到我们大家共同的声音,这样的大会,是大家希望看到我们的未来,同时在这个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增长了友谊和互信,也增长了共赢,所以我认为这个时代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创的时代、也是共赢的时代。这也是过去传统时代和当下的时代最大的改变。
    同时我也感触很深,今天首先开场的是一批人在跳舞,但是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人,而是机器,所以这个时代也告诉我们,人融入了机器,机器也替代了我们人的时代的到来。


    IP属地:广东3楼2017-07-10 14:05
    回复

      今天在这个跟大家分享,格力电器是一个传统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可能大家印象当中最认知的格力是什么?格力代表着空调。那为什么格力能够代表空调?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坚守了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打破了我们依赖于别人,从一个跟随型、到成为创造者的转变,格力今天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世界家喻户晓,我们格力空调不仅让中国人享受,同时我们也走向了世界。
      我们就要反问,如何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智造这几个字,不仅世界上对我们有偏颇,或者不认同,连我们中国人对中国的制造,也是戴上了有色眼镜。有一天,我在南非的时候、在巴西的时候,可以说在很多的国家,当我去体验的时候,他们说格力空调真好,但是为什么是中国智造?我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可能?他们说因为中国智造质量不行。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们中国企业家内心的冲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格力电器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演变出来我们的口号和我们的目标。
      最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广告语:格力电器创造良机。我们内心希望制造出好空调,但是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没有技术,我们当时的压缩机是别人的,我们无外乎只是组装厂,让主动权在谁的手上?在上游的手上,我们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我们用的是别人淘汰的技术,9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了变频的时候,而卖给我们的压缩机连能效等级都没有。
      我们格力空调怎么卖呢?很多经销商说我们格力空调比别人重15公斤,因为我们用得是铜管,2005年之前,很多消费者第一个概念就是,到了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加氟利昂,其实不应该是这样。我们空调只要安装了之后,不应该有第二个东西。但是我们没有这个技术怎么办?我们把一个有噪音的东西,用隔音的东西掩盖起来,但是不是用技术解决的。
      所以要做出一个好产品,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所以到了1997年,我们开始提出来“好空调,格力造”。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就掌握了核心技术呢?依然没有,个时候我们依然缺乏最关键部件的核心认知,比如压缩机,当时中国很多企业引以为豪的是我用了进口的压缩机,我合资了,然后我们在合资过程当中技术看不见,同时提供给消费者的是落后的压缩机,还要付专利费。
      我们的制造在哪里呢?没有。所以两、三年前我们还去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这么巨大的市场、上千亿的资金用到了国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一点而已。我们企业家干什么去了?你的责任是什么?这真的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时代到来了。
      所以到了2005年我们获得了“世界名牌”,当然是中国颁发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兴奋,但是也非常冷静,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做的是最优秀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压缩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要做最完美的空调,所以那年我们提出了“六年免费服务”。这个承诺推了家电行业的进步,我们在2006年开始,有了自己的压缩机,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很自豪的说,格力,在空调领域里面、在世界上是最有话语权的,我们个领域不仅领先于别人的技术,我们更主要的是创造了一套创新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文化,是不可能打造出好的产品。
      比如美的“一晚一度电”,你明明做不到一晚一度电,为什么还要说呢?这明明就是不诚信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寻找自己出路的时候要顶住社会的诱惑,我们追求的是未来的梦想,而不是当下简单的利益。


      IP属地:广东4楼2017-07-10 14:06
      回复
        (播放视频)
        空调行业100多年,大家知道空调是非常耗电的电器,沙特的话,中东一年的电费,50%是用于空调,因为他们温度很高,为什么我们有这样一个技术呢?有一年我做北京开人大会的时候,有人说董总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因为空气污染,你们做净化器就可以发财。
        这样是可以发财,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不走出房间,有一个笑话说,邯郸人说赶紧到北京去躲雾霾,其实我们知道北京的雾霾也很严重。2012年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以人身体健康为代价,来获取我们的利润呢?当时我想,我的产品是耗电很大的,而且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是靠煤来发电的,所以产生的污染就更多。我们的产品如果可以不消耗资源、在这个技术条件下开发是不是可以更有价值呢?
        所以我开会回来以后跟技术人员讨论,是不是可以不要电,用光伏,但是光伏是发电的,所以我们要技术突破,让你烧钱,总可以吧?如果花10亿可以换来1亿人、2亿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值得的。所以当时我们下定决心进行研究,通过我们自己的挑战突破,我们成功了。这个技术我们获得了行业最高成就奖,相当于影视界的“奥斯卡”奖,中国人带着这个技术在世界的舞台上领取这个奖,难道你不自豪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寻求的是什么呢?我们寻求的是给人类带来美好,而不是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技术实现了改变,我曾经到欧洲的时候,问他们用净化器吗?他们说,你看我们这里的空气需要吗?非常难堪。但是当我们向他们宣传这个技术的时候,他们非常兴奋,两年半的世界里面,我们至少有500单光伏空调走向世界,恰恰这个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解放,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很大的工厂,但是最可怕的是夏天很热的时候,一边生产一边擦汗,特别是我们广东,因为这是环境决定的。
        我想给他们装空调,但是员工不答应,因为这样会增加成本,只是用大排风扇,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办。我们是一个空调企业,给别人带来凉爽,但是自己的员工工作环境很热,良心上说不过去,但是不管怎么核算,成本上都过不去。现在好了,有了这样一个技术,一直可以让车间温度保持在20度状态下,我们车间非常舒服,员工不想回家,所以这是技术带来的改变,所以说技术的作用多么重要。
        2003年我们做到了100亿,2012年突破了1000亿,今年上半年已经出来了,今年仅仅上半年就增长了200亿。半年就增长了200亿,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创新。如何创新呢?因为我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生产工艺模式,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就知道我们格力今天有多牛。
        (播放视频)
        大家看了这个片子以后就知道了,我们生产空调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人不见了,人变成了机器,机器变成了人。
        今年我们做到1500亿的时候,我们仅仅只有8万人,在这些人数当中,我们2011年技术人员两、三千人,但是现在我们技术开发人员已经到了1万人,所以格力电器已经不是简单的空调企业,而是我们衍生了产业链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有义务、有责任为国家进行担当。
        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我们的模具需要别人的、我们的技术需要别人的,所以在2013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一条挑战自我的路,就是我们开始进军机器人、数控机床,我们一年卖了3000多台机器人,我们最大的能量就是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的时候我们科研的时候做了一个机器人,但是别人不要,因为不符合要是,但是我们的机器人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序。过去焊工很辛苦,很热,我们一年4000万、5000万的空调,一个乘以十,要焊多少次。但是现在已经有了自动装备,没有焊工了,都是机器人焊,把他们从繁重的劳动当中解决出来了。格力电器现在是一个模具公司、智能装备公司。
        有人说董明珠不务正业,我又没有做房地产,为什么没有不务正业呢?让是因为有人难受了,我们把一些合作者的利益砍掉了。2012年我当董事长的时候,从800亿做到1000亿,别人都说董明珠是搞营销出身的,不懂管理,有人说董明珠把这个企业搞完蛋了?我是什么样的我不清楚吗?我有没有病我最清楚,你知道吗?你检查检查自己有没有病,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知道这个的战略是什么,就要坚定的走下去,只要你的心里装的是别人,就一定会成功。


        IP属地:广东7楼2017-07-10 14:08
        回复

          所以我们看智能装备的时候,看看格力电器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1995年我提出了“营销格力”,通过政策调控,比如制订了“返利政策”,来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实现了市场的共赢。大家一起赚钱,风险大家也一起承担,这样的方法让我们企业起死回生。昨天,李部长问我说,你企业现在做的世界老大的时候,还有后劲吗?还有动力吗?我说有的,全世界70亿人,还没有全部都用我的空调。
          我很老了,我今年60多岁了,有人说你该退休了,但是我觉得我很年轻,因为我始终有梦想。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思考员工需要什么。格力电器一波三折走过来的,我们是一路斗争过来、一路打过来的。
          1996年我们所有的经销商,因为出台的政策很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谁做的最大的,还会给奖励,所以大家互相杀价,人人打的头破血流、人人亏损。1997年我在湖北成立了第一个区域销售公司,有人很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如果都怕万一,那怎么挑战呢?我们不是挑战别人,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所以当时我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别人问我怎么解决的时候,我说这个公司做最大的风险评估,就算湖北省没有销售,也只是少两亿,其他二十多个省份把这两亿补回来,这种尝试也是值得的。
          我们是不是天天让商家亏损?这样最后还是消费者吃亏,所以我们成立了销售公司,一年之后,我们在全国每个省都成立了这样的公司,好处就是大家不打架了,都是统一按照格力公司的标准,你以服务来赢取合法权益,但是不能暴利,我们这个宗旨是让所有的经销商必须赚钱,一直都很好。但是到2000年问题来了,有人认为我是老大,湖北省我说了算,格力空调只有我能卖,所以厂家给的政策,他们不往下兑现,卡两头,问公司要,还卡下游。所以引起了群愤,大家造反了,有人说董明珠不敢动这个公司的老总,但是我最后把这个老总撤了,当年这个公司就多赚2亿。
          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不能认为是亲戚、是朋友,而放弃原则,我曾经跟他们说过,在工作当中没有亲情和人情味。所以很多人说我“霸道”,很多帽子扣到我头上,但是我不怕,因为我得罪一个人,是为了成千上万的人,这样的人就必须得罪,如果你不敢得罪这个人,最起码就是你有问题。
          我们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今天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一定要记住,制度是不能变的,但是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我们也经常废制度,1995年我当部长的时候立了一个规矩,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一线,1994年年底因为一次危机,我们销售人员集体离开了格力电器,去了中山的一个空调厂,在这个时候让我回来,我感觉还有点价值,最后同意了回来。
          回来之后,我销售的时候跟机器说话,把空调卖了就行,但是回来的时候是跟人打交道的,那个时候我说了一句话:虽然是沿海地区,但是比内地的国企还要“国企”,因为有淡季和旺季,旺季就会有人来求你。现在说官员腐败,我认为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腐败。当时我们搬运工也有权力,可以安排送货的顺序,我回来当部长的时候发现,一个企业一年没有付一分钱,把500万的货拿走了,还好后来卖掉了。
          所以我回来当部长的时候就立了一个规矩,不管你是谁,一定要收款才发货,否则我就会收拾他,因为只有财务通知开票才能开票。当时我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制度上墙,每天上班都看看自己应该做什么。有一天,一个开票的人没有收款就发货了,我问他原因,他说看错了,我说不行,要罚款,罚100元钱,那个时候他们工资就是800元钱,后来还通报,就算你是总经理带来的人,也同样处理,全公司通报。通报之后,还降了一级工资,等于每个月都要少100元钱,肯定急了,一定要告状。
          第二天一上班,老总电话就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罚款了、通报了、降工资了,我说我权力太小了,如果我的权力大,我就把他开除了,对他的要求要比别人的要求高,因为他是你带来的。所以通过很多的制度挑战,得罪了一些人,当然也有一些人讲良心话,说多亏董总这样做,否则我们退休工资都没有了。所以很多有良心的人,最后反省一下,还是觉得董明珠没错。
          刚才大家看了我们的自动化装备,也知道我们在制度建设当中得罪了人,我们有一个普通员工从韶关过来的,不是开票的,一个月收入大概600、700元钱,他也是好心,经常带一些吃的东西过来也同事吃。我们是11:30下班,我刚进门就看到他们在吃东西,按规定是不行的,刚说完,下班铃声响了,有人说算了吧,都下班了,我说你们动嘴的时候还没有下班,不好意思,最后罚款,一人50。有人说算了吧,我们不是故意的,是某某人带来的,所以我说那这个人罚100元钱,其他人罚50元钱。
          下班之后,我把这个人留了下来,狠狠的批评了他,但是最后给了他100元钱,这是因为他家庭困难,跟罚款是两件事情,这个人今天还在格力上班,从此以后他都没有带东西到公司来吃,所以一定要公平。


          IP属地:广东8楼2017-07-10 14:10
          回复
            今天腾讯的王兰也来了,大数据的时代,我们传统产业怎么办?就要把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充融入到我们传统当中,空调的软件可以让风冷下来吗?不可以。汽车现在很方便,虽然有无人驾驶,但是还是要有汽车,还是要有制造业。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格力电器发展的时候,很多人说董明珠,你做800亿10万人,现在做1500亿的时候8万人,人到哪里去了?下岗了吗?我们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格力的之后,我们都在不断的在补充人员,所以我们用现代化的、科技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们人一直在减少,都是自然流失。格力从来不炒人,比如格力以前有叉车工,但是格力今天都是物流自动化了,以来的叉车工下岗吗?不会,转型升级。我们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这样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格力电器为什么成功?不是因为技术改变了格力,而是因为一部分人群改变了格力。
            (播放视频)
            这个视频里面的都是我们一线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就是过去的“农民工”,格力电器从1997年开始就杜绝在公司里面说“农民工”,不能因为岗位不同,我们就歧视他们。他们文化都是初中,但是我们今天都把他们培养成了管理者,什么是标杆?什么是人才?他们作为一个榜样,给别人带来了目标和方向,这就是人才。所以格力电器一直在思考,我们不做房地产,但是我们员工一直买不起房子,怎么办?这就不是我们员工要思考的,而是我们企业“当家人”要思考的。
            所以现在我们给员工一人一房,结婚后可以给两房一厅,退休后房子归你,尽可能给员工带来安全感,但是我们要他们保证品质质量,因为只有每天一道工序都把质量控制好,才能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我们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的话,整个链条就会完整,就可能伤害我们的消费者,如果真正伤害了消费者的话,我们消费者就不会要你,最终受害的还是员工。所以要让每个员工都爱这个企业,只有每个人都爱企业、都愿意付出,这个企业才有竞争力。
            1991年到2011年,二十一年的时间,我们只卖了3000亿,但是后面五年的时间我们卖了5700亿,这个数字变化就相当于过去我们展示的公司管理最后取得的结果。有人说从时间上来说是它的四倍、五倍,而我们后面的产能销量是过去的1.5倍,用五年的时间战胜了过去的二十一年。我们的管理是零成本,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一个大的央企问我们利润是怎么来的?是怎么管理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我们在2010年推出了全员监控的品质管理这样一个模式,让格力电器的零部件实行了零陈本。
            1991年到2011年累计净利润是195亿,但是2012年到2016年累计净利润是603.58亿元,由于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效益,去年我们给员工每个月加了1000元钱工资,我们要人人共享利益。我们不仅有这么好的利润,同时给股民也带来了很好的回报,我们纳税20年纳税200亿,但是后来五年的时候是近600亿的税收,今年我们作了1500亿的话,给国家的税收是200亿,同样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很好的利润。
            在过去二十一年当中,我们1996年正式上市,到2016年,给股民的分红超过了300亿,我们每年都给股民分红,承诺到了,也做到了,我们是真正的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这就是企业带给社会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自己盈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守共赢的思想,这就是企业真正的价值。
            所以我们讲到这里,就要说一个创新型的企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创新型的企业不是偷别人的技术,说到偷技术,我又要点名了,点名了他们又要难受,我要讲到他不敢偷,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我们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我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倒逼机制,对不良的企业、对劣质的产品,就要“严打”,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样创新型的企业得到成长和发展,所以创新是一种挑战,创新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
            所以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企业,格力电器去年新推出了一个广告,从过去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改成了“把爱献给这个世界”。
            谢谢大家。


            IP属地:广东9楼2017-07-10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