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婆媳关系吧 关注:178贴子:5,549
  • 1回复贴,共1

[原创]婆媳纷争中,婆婆.儿媳.儿子的心理浅透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 要
古今中外,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在中国,婆媳不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家庭问题。婆媳不睦,全家不宁。
婆媳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矛盾?社会不断在进步,婆媳纷争为什么还经久不息而且愈演愈烈呢?
其中不乏社会、经济、观念、心理等诸多原因。
本文尝试对婆媳纷争中,婆婆.儿媳.儿子的心理作浅透视。
正 文
一、前 言
影视同期声:
☆中国电视剧《麻辣婆媳》讲一个家庭里,好不容易从媳妇熬成婆的老媳妇,又要对自己的老婆母笑脸相迎,又要好好“调教”新儿媳妇,还要时时提醒儿子“注意立场”,从媳妇进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生生不息的“婆媳之争”。
☆韩国电视剧《人鱼小姐》、《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均以天下最难念的“婆媳经”为故事蓝本,讲述了几个四世同堂家庭三代婆媳之间的恩怨。
生活特写:
☆小赵夫妇四年同窗,两年同事,三年恋爱。婚后相亲相爱,亲情,友情,皆大欢喜。三个月前,小赵将寡居的婆母自西部某县接到北京家中。不料从此,小赵夫妇渐起小吵;不久夫妇反目,以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家庭新闻:
☆有一段时间,哈尔滨市接连发生婆媳间伤害案件:未来婆婆砍伤准儿媳、媳妇勒死亲子报复婆婆、婆媳勾心斗角使媳妇抑郁成精神病人……
笔者画外音:
据调查,在影响婚姻幸福及家庭和睦的诸多因素里,婆媳不和成为仅次于婚外恋的破坏夫妻感情的因素,是导致家庭破裂的一大诱因。有人戏称其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民政部门统计:在因家庭暴力造成的离婚中,有近三成是因婆媳不和引起的。
古今中外,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在中国,婆媳不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家庭问题。婆媳不睦,全家不宁。婆媳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矛盾?社会在不断进步,婆媳纷争为什么还经久不息而且愈演愈烈呢?
其中不乏经济、观念、社会、心理等诸多原因。
本文尝试对婆媳纷争中当事人的心理作浅透视。
婆媳纷争当事人有公公,大小姑子,大小伯哥,甚至波及到媳妇父母及兄弟姐妹和邻居等。本文只涉及婆婆、儿媳妇和居之中间的儿子(亦即儿媳妇的丈夫)。
二、婆媳纷争的几类心理独白
纵观婆媳纷争的家庭,当事人的心理,大概不外乎如下的几种:
1、婆婆内心独白:(特别是独生子时)
我生的儿子,白白给了你(媳妇),哼!
我生的儿子对媳妇那么好,我是白养了,哼!
我生的儿子,对媳妇低声下气,哼!
媳妇内心独白:
我爱你儿子才嫁给你儿子,我把一辈子交给了你儿子,你儿子必须一辈子对我最好。
儿子内心独白:
妈,我要;老婆,我也要。
笔者画外音:
很多母亲把儿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儿子一旦迈进婚姻的殿堂,母亲的心情往往会失落。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反感。
婆婆有这样的心理定势是因为,依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健康的母子关系要经历“二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分娩”,孩子从萌芽、生产到成长。第一次分离如果成功的话,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双赢的:母亲除了对孩子尽必要的照顾之责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地追寻自己的情感、事业及成长;孩子则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假若“第一次分离”不成功,就会导致母子的“情感依恋”及“互赖”的现象。尤其是母亲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如离婚、丈夫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母亲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着孩子的每个动向。这样的母亲,情感往往容易失衡,过多的“爱”孩子,从而对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望。
第二次分离是“孩子结婚”。“第一次分离”为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婚成家埋下了伏笔。如果说第一次的分离不成功,孩子结婚后,母亲便有被孩子遗弃的感觉。其实,此时,母亲的心理需要的只是“儿子的关注”!
而媳妇如上想,是忘记了是公婆把丈夫带到了这个世界,于是才有了你最爱的人;媳妇忽视了公婆对丈夫的养育之恩。
对于儿子来讲:一个男人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生自己的妈妈,一个是娶回家做老婆的人。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在潜意识里,母亲是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因为男孩依恋母亲,所以,这样的男孩也常常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度过一生。
如果婆婆想完全得到儿子的爱,媳妇想独占丈夫的爱,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儿子因此也会产生“婚姻焦虑症”——不适应婚姻生活,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妻子既是“老婆”又有“妈妈的感觉”。
2、婆婆内心独白:
媳妇进了我家门,就是我家人,就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婆婆。
一旦稍有不满:“无论我怎么对你好,你也不会变成我的女儿。”
媳妇内心独白:
我不是你养的,你当然不心疼我。
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
儿子内心独白:
我知道老婆你不容易,如果没有我,你根本不会离开相处二、三十年的父母。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要付出很多的。但我也知道母亲养我这么大,更不容易。
笔者画外音: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这种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血缘之情”。在家庭生活中,“血缘之情”一般一定会产生“真有之情”,在家庭中,还有另外一种“真有之情”: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身份,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媳妇由于对丈夫的“真有之情”,因此产生了对婆家的 “应有之情”。
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血缘之情”的预期。
婆婆听到儿媳叫“妈”,也会本能地将儿媳的行为与自己亲生儿女相比,形成儿媳应该象女儿这种“血缘之情”的预期。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一方强调“真有之情”或“血缘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会满意。
3、婆婆内心独白:
我当年作媳妇如何如何,你现在作媳妇怎么如此如此。
媳妇内心独白:
我有工作,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我也是人,凭什么受你的气?
儿子内心独白:
妈是母亲大人,妻子是老婆大人。
笔者画外音:
对婆婆:不少家庭,婆婆是过来人,自己受过婆婆“压迫”。待“十年的媳妇熬成婆”时,反而“婆婆”主义比较重,所以对媳妇的要求很高,认为媳妇是嫁到他们家里的,就的听他们的。(在封建社会,会直接说: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由我骑来由我打)。
对媳妇:千万别说自己有工资。如今婆婆有工资的也不少,如果婆婆说,我是带着工资(给你们)当保姆,你又如何作答?
对儿子:自从有了那个“老妈老婆一起掉入海里的问题”,世上的男人多了一个通用绰号“夹心饼干”。当两个女人同时需要一个男人的时候,你希望他如何抉择?所谓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再加上道德的约束,爱情的枷锁,舆论的散播,男人头痛的关键在于他面对的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定要他偏袒哪方都是艰难的选择。男人根本就不愿面对这种选择!如果婆媳双方都不肯相让,男人的烦躁情绪会达到一个顶点。这时,男人的真实感言是:你们都少说一句,饶了我吧!
4、婆婆内心独白:
儿子尽向着他老婆,真是“不孝”。
媳妇内心独白:
婆媳关系最重要的是男人的态度。男人懂道理,疼你,那什么样的恶劣婆家都没有关系!
婚后夫妻是一个共同体,在与家人意见不统一时,丈夫一定要先维护妻子的利益,如果他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这样的男人太不值得留恋了。
儿子内心独白:
我真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笔者画外音:
要经常沟通,大部分人都和自己爸妈有过口角——亲生父母尚且如此,何况婆媳?但是“血缘之情”是天生的,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就是偶尔顶嘴,大家都不会往心里去,说过就算。如果是婆婆和媳妇这样,矛盾就会慢慢形成。
儿子(老公)像天平的支点,天平两边的重量是一样的。
如果儿子的态度是:
①“媳妇你敢不孝顺我妈,我就踹了你!”
  ②不能说我妈一句不是;老的没有不对的时候。
③我媳妇要跟我过后半辈子呢。
④还有一个误区,丈夫认为在父母面前表现大男子主义(哪怕背后对妻子陪小心),父母会满意,有利于家庭团结。
这个家庭也就成炸药库了。
5、婆婆内心独白:
儿子的家就是我的家,媳妇是外人。
一对夫妇新婚不久,婆婆每晚都进儿子房门(甚至不敲门),叮嘱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早上按时去儿子新房叠被打扫卫生等等。
媳妇内心独白:
天哪,我快要疯掉了。
 儿子内心独白:
母亲大人,给我们点儿隐私权吧。
笔者画外音:
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所以,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吗?”另外,那些为人婆婆的人,应给人家小两口留有自己的空间,再说,即使亲儿子亲女儿,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吧!
6、婆婆内心独白:
儿子娶了媳妇,和妈连句真话也不说了。媳妇说什么也不和我说。
媳妇内心独白:
小两口说句悄悄话也不行吗!我发发牢骚也不行吗!我也没让你儿子对你如何如何…
儿子内心独白:
我敢传话吗?那不是顶雷吗?你们天天吵?我还有宁日吗?
笔者画外音:
可是有些做老公的却回家和自己妈妈说你以后不要怎样怎样了,以后改改吧。虽然并未说是自己老婆说的,但做婆婆的一猜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心里自然会系一个小结。事情累积起来,婆媳关系也就越来越坏。本来也是好意,但却做了坏事。相反把自己母亲说儿媳的“不是”,也回家和老婆说。结果一样。
婆婆与媳妇之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理解、尊重、体谅,就能相处好。 请注意是“互相”,如果单靠一方努力,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很难达到满意。——儿子也不能要求总是一方付出!一味偏袒自己的妈妈要求媳妇无条件退让,或一味偏袒媳妇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老公的一定要处理好这件事,想当“夹心饼干”的“甜芯”,有时自己受点夹板气也是应该的,毕竟你是这两个人最亲的人!
7、(其他因观念不同发生纷争)
①婆婆内心独白:
生男孩好。
 媳妇内心独白:
生男生女都是你们家的种。
②婆婆内心独白:
你怎么买这么贵的衣服穿?
媳妇内心独白:
自己赚的薪水自己不能作主?!
 ③婆婆内心独白:
孩子得这么管教(喂养)…。
媳妇内心独白:
如何教育孩子你也要管,我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
 儿子内心独白:
全乱套了!我是谁?怎么没有我说话的份儿?
笔者画外音:
家庭生活中有的事情没有对错,只是生活习惯和观念不同,如婆婆的节俭和媳妇的消费观念,你能说谁错吗,但就是会产生摩擦。
家庭婆媳纷争,婆婆、媳妇和儿子心理大体如是,不一而足。
三、改善“婆媳关系”的心理医疗
1、换位思考
婆婆内心独白:
人家也是她爹妈的心肝宝贝。儿子喜欢的人,我就应该喜欢。
媳妇内心独白:
公公也是爹,婆婆也是娘!婆婆拉大丈夫不容易,应该怀着内疚的心,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他们的。
儿子内心独白:
母亲不容易,媳妇也不容易。
笔者画外音:
要尽量避免婚姻中出现妈妈和媳妇一同落入水中的情况。试想,妈妈只有一个,真要你去救人会选谁?选了媳妇,那媳妇也得想想丈夫对生养自己的妈妈都可以不顾,将来要是再碰到一个更喜欢的女人还会管我吗?男人是润滑剂,在婆媳关系中起关键作用。一些男人夹在老婆和妈妈两个女人之间,产生畏难情绪,遇到她们的摩擦能躲就躲——时间长了,小事情不处理,就积累成大事情。女人的忍耐力很强,可一旦不再忍耐,爆发起来破坏力也不可收拾。处理婆媳关系第一是儿子多做调节工作,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劝解,“和稀泥”:背后要多劝导妻子,同时要做好牵线人,不惜两面说谎。有一个是这样说的:婆媳争吵后,儿子到母亲那里说媳妇已经知错了,回过头来对妻子说母亲已经谅解了,这样矛盾就解决了。
2、笔者是过来人,为婆婆.媳妇.儿子处好关系出几套“私房密招”
 婆婆私房妙招:
①绝对不干涉儿子找对象。只要儿子满意的对象,就高高兴兴欢迎。
②永远不干涉儿子、媳妇的生活。
③疼儿子就要疼媳妇。
④把媳妇当成亲女儿。
媳妇私房妙招::
①在婆婆面前要体现对老公的爱,这是一定的。但也要让婆婆知道你和老公一样爱她;
②在婆婆面前一定要有肚量,因为母亲把儿子辛苦养大,结果几天就被你“搞定”,心里一定会有些被抢走的感觉。
③在婆婆面前要时刻站在婆婆的一面,如果老公与婆婆之间有矛盾一定要批评老公安慰婆婆。因为很多婆婆都会认为儿子的一些转变是因为有了媳妇,所以一定要让婆婆知道你是和她站在一条线上的,这样将来你有困难时她也会帮你。
 ④在婆婆面前不要和老公太亲热,那样会引起婆婆嫉妒。婆婆是把你老公从小抱到大的,可是从儿子长大了,有多少次会亲亲妈妈的脸?所以要注意,想亲热关上门随你们去。
 ⑤在婆婆面前一定要让她觉得你是她的女儿,怎么对自己妈妈就怎么对她,在自己妈妈面前有时可以有些小脾气,但对婆婆要适度。
⑥要充分体现婆婆对你们的重要,这样会让婆婆有种成就感,可以满足她的爱子心情。
儿子私房妙招: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两个女人,也会“打”得不亦乐乎。装个好脾气,遇上婆媳吵架,别说什么,哈哈一笑完事。媳妇向你埋怨婆婆,你听着;婆婆向你说媳妇的不是,你也听着。这样的家庭,是中国城乡千千万万个传统家庭的一个缩影。婆媳关系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笔者画外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3、生活有智慧,语言有技巧
笔者画外音:
同一件事你用两种话语表达,最终结果也许完全不同。而且,一切
都是双向的。试试看:
如果婆婆经常自豪地说:“我们有个好儿子,有个好媳妇”;
如果媳妇经常自豪地说:“我有个好公公,还有个好婆婆”。
这个家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4、如果婆媳关系已经出现“问题”,如何改善“婆媳关系”?
笔者画外音:
一、认知的改变:良好的“婆媳关系”攸关三个人——婆婆、媳妇、儿子,经营和睦的家庭关系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岳母关系”为参照,“岳母关系”的品质普遍好于“婆媳关系”的关键在于:岳母把女婿当自己的儿子看(至少是半个儿子),女儿嫁出去较少有失去女儿的失落感,反而有多了个儿子的亲密感和幸福感。这点是和婆婆的心态的区分。媳妇对老公爱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还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对老公的爱还不够成熟、深刻。
  二、婆婆的心态: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别心,以对待自己的儿女的心态和她相处,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三、媳妇的心态: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的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时,当和婆婆有矛盾时,千万别犯和婆婆“争老公”的“低级错误”。无论老公多么爱你,你也无法替代她的母亲的分量。而且,你只可以成为他的媳妇,不可以成为他的母亲,如果那样,你们的婚姻将很危险。
  四、儿子的心态:是斡旋“婆媳关系”的“外交官”。有许多“婆媳问题”是“笨儿子”造成的。如果说,“婆媳关系”有着天然的敏感因素,那么儿子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发挥调节的功能就愈发显得珍贵。
  五、“不记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处理,直接沟通,以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建立有效的冲突处理的机制是关键。有些“婆媳关系”开始尚好,后来产生摩擦隐藏于心,形成婆媳之间的“冷战”,对家庭关系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 论
概括之,“婆媳关系”并非洪水猛兽,只是一种两代人的亲情关系,完全可以凭借人为的努力改善之。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来化解。婆媳亲密,老公能干,媳妇善良,儿子聪明可爱,这就是幸福。虽然婆媳关系好不是家庭幸福的唯一因素,却是必要条件。只要婆媳双方互相理解、互敬互爱,彼此视为亲人,还是能处理好双方关系的。
好婆媳打造幸福家庭。


IP属地:北京1楼2017-07-11 01:33回复
    写的真好


    2楼2020-01-03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