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吧 关注:93,069贴子:2,524,393

宇宙新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7-11 18:24回复
    这吧是洪荒吧不是天文学吧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11 18:50
    回复

      从月球单面朝向地球说起
      一直以来,在解释月球为何总是以同一半球朝向地球的原因时,都认为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刚好与它的公转同步造成的。可是,从本质上讲,这一解释是极其牵强的。自然界的演变是趋向无序的能量最低状态,这是自然界的普遍适用规律,对于地月系统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规律作用下,几乎可以肯定是不存在什么巧合的。这里就来分析这一本质规律:
      其实这没什么新奇,只是由于一直以来科技界对它存在误解,这就是对质心和重心认识上的谬误。
      质心和重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以往人们总把二者混淆,这是造成很多自然现象令人迷惑的本质原因。为了说明质心与重心的区别,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把一个密度均匀的锲形杆支起或悬挂起使它达到一个静态平衡时,支点两边质量是否相等呢?这杆的支点是其重心还是质心呢?
      对于前一个问题,稍有些物理常识的人都会准确回答的,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模棱两可的回答就比较多了。正确的答案是:比较粗短的那一半质量大一些,支点是此杆的重心而非质心!
      如果继续问:此杆的质心在哪儿呢,它是否与其重心重合呢?
      若按通常对质心的定义,此杆的质心和重心是重合的。而实质并不如此。
      我认为,通过物体质心垂直于该物体中心轴线的截面必然将该物体平分成质量完全相等的两半。因此,锲形杆的质心应是比其重心更靠近粗短端面的中心轴线上的一点。如果我们将支点移至锲形杆的质心位置,此时尽管支点两边质量相等,但由于细长端向下的力矩大于粗短端的,因而此杆将不再保持水平状态,而是细长端向下,粗短端向上绕支点翻转到垂直位置,此时合力矩为零,达到了平衡态。
      若将此锲形杆发送到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它就成了一颗“卫星”,这时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就相当于集中作用到锲形杆的质心上,而其绕地球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就相当于在杆的质心上加了一个支点,由前述分析可知,此锲形杆卫星的细长端必绕其质心旋转指向地心,而其粗短端则背向地心,并且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将一直保持“细长端指向地心”这一状态不变的,即天文学上所说的“公转与自转同步”状态。
      做一个类比,就不难解开本文开头论述的“谜”了:月球实际上就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总是以较细长的半球面指向地球的。
      同样,地球、太阳、太阳系内各行星、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其自转轴都是有特定指向的,即星体总是以其较细长端指向对此星体影响最大的星体或星系质心的(这一结论对于自转角速度较大的星体可能不遵守,因为存在一个陀螺稳定性问题,在这里不做深入探讨),若假设对其影响最大的星体质量为M,距离为R,影响力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amax=GM/R2,
      这一最大加速度方向也就是此星体真正的自转轴方向,绕这一转轴旋转才可称为“自转”。
      因此,我认为以往的“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月球是否有自转?
      在地球上看来好象是没有自转的,因为在地球上似乎没有观察到月面绕其中心旋转的现象。但没有自转的星体几乎是极少的,因为任何一个星体中物质的质量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较大的轴向不均匀质量分布形成指向其他星体的自转轴;而较小的径向不均匀质量分布在受到径向万有引力作用下将会形成绕轴向的旋转运动,形成自转。所以我认为月球是存在绕轴向的自转的。这可通过如下的实验去验证此猜测的正确与否:
      在月球上用摄像机拍摄地球周围星光的运行轨迹,轨迹的像若呈直线状态则表明月球无自转;轨迹若为圆弧线则表明月球是有自转运动的。
      在太阳系中,有许多行星自转轴不指向太阳,比如地球,就是指向北极的。通过前述
      分析,我认为地球的北极方向应是存在一个较大质量的星体或星系物质的,若设其质量为
      M外,离地球距离为R地外,则应有:
      GM外/R2地外>GM太阳/R2地太
      而比地球更靠近太阳的金星,其轴线是指向太阳的,即有:
      GM太阳/R2金太>GM外/R2金外
      据此,金星的自转周期就应是以前被认为是“金星风暴”的旋转周期,即金星每自转一周约为4小时,而不是通常认为的243天。
      对于水星,由于它比金星更靠近太阳,所以可断定水星自转轴必定也是指向太阳的,而水星的自转周期也不是通常认为的那样(58.7日)。具体究竟是多少,这需要收集更多的观测资料来定!
      对于由各个星体组成的星体系统,其系统的质心和重心一般是不重合的。因为星体系统的重心位置只与组成此系统的各星体质量有关;而星体系统的质心不仅与各星体的质量、更与观测此星体系统时观测点的空间位置有关。这一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以双星系统为例):
      重心公式:L1重心=r/(1+M1/M2),此式是我们熟悉的;
      质心公式:L1质心=r/(1+(M1/M2)*(r2/r1)3)
      其中:M1、M2是星体的质量;r为M1、M2质心间距离;r1、r2为观察点到M1、M2质心的距离;L1为M1的质心到双星系统重心或质心间距离。
      举例来说,以太阳为观测点,看到地月系统的重心位置相对于地球或月球来说是不变动的;而看到地月系统的质心位置相对于地球或月球却是随着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有一个波动范围,根据以上的质心公式是可以计算出的。
      另外,同样根据以上质心公式,可知太阳与地月系统质心间存在一个距离最小值:因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和地球离月球的距离在运行过程中可认为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当r2最小时,即月球恰巧处在地球与太阳连线上时 (即日全食时),“L1质心”最大。此时太阳与地月系统间的质心距离最小,因而它们之间的引力最大,整个系统所含能量最低,处于一个最稳定状态。
      这一结论实际还可通过前述对锲形杆卫星的分析得出:对于太阳、地球、月球组成的系统,地球和月球一起相当于一个绕太阳公转的“锲形杆卫星”,这一锲形杆卫星尽管不停地在翻转(月球绕地球转),但仍不难想象,当它处在锲形杆卫星最稳定状态(日全食)时,对整个系统来说能量是最低的。对应这一最稳定状态的点对于系统来说在运行过程中是必定要经过的。对于地、月、日系统,可以说:黄道面与白道面的交线必定通过太阳质心。或可以说有更一般的结论:卫星轨道平面与行星轨道平面的交线必定穿过此行星绕行的星体的质心。此结论可推广到整个宇宙的其他星体或星系。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出:当发生日全食时,在地球上日全食发生区的中心就会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会变小,比应用万有引力通常计算出的值还要小。这是由于通常计算时未考虑到上述地月系统与太阳质心间距离变小这一因素影响的缘故。通过计算可知,发生日全食时质心距变动量约为35.5公里,而由此引起g的减小量约为2.8E-9米/秒2。其量值是比较小的,需用比较精密的仪器才能测量出。


      4楼2017-07-11 18:55
      回复

        相对论证伪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中被认为最重要的理论,但从本质上说,这两种理论都是不完备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
        量子理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理论,它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以极大数量为前提的,这如同数学中的求积分,数量越趋近于无穷大,所得出的值越附和客观实际。单纯的几个对象是不适合用量子论去解释的。这就是“测不准”原理会令人疑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微观粒子行踪诡秘,而是由于此时粒子的运动规律根本不适于用量子论去描述。
        而相对论所表述的只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时产生的“错觉”。相对论这个被认为如此重大的理论却仅仅是建立在不能确认是否真正正确的两个“假设”基础上,这看上去是否有些荒唐?而事实上,相对论的确是歪曲地运用了这两个假设,从而也推出了极其荒谬的结论。下面通过几个例证来说明相对论的错误:
        1.0 用相对论中证明时钟变慢的相同例子:
        设平板车长度为c米,平板车速度为0.5c米/秒,在t=0时刻,车上车下同时发出两束光,经过1秒后,由于光速的不变性,两束光同时到达B点(车上为B’点,B与B’重合),此时,B’点正好位于行进中小车上的中点。这时以相对论的观点看有:
        车上观测历时:t1=LO’B’/c=0.5c/c=0.5S;车下观测历时:t2=LOB/c=c/c=1S。
        相对论据此断言: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了!
        而实际上,由于光速不变,车上光线运行轨迹也是从O点到B点,所以车上观测到的光传播历时也为:t1=LOB’/c=1S或t1=LO’B’/(c-c/2)=1S,这与车下观测到的历时是完全一样的。
        相对论把车上观测到的光走行轨迹定为LO’B’ ,这显然违背了“光速的传播与光源运动无关”这一基本出发点的!
        我们完全可以将此现象与声音传播做一类比:
        我们知道,声波在同一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受声源的运动而改变的,这种性质完全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规律类似,只是速度大小不同。我们假设小车长340米,速度为170米/秒。以声音的传播做与前述同样的实验,那么依据相对论的观点,当把小车的速度提高到340米/秒时,小车上的时钟也会停滞不前了,甚至当小车的速度超过340米/秒时,就应该“时光倒流”了!
        但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上的时钟与地面上的时钟并没什么异样,机上旅客也并没有回到过去。
        2.0 质能方程(E=mc2):
        由于此公式是建立在时钟变慢、长度收缩的等错误结论基础上的,所以也是不攻自破的。但为了进一步说明,在此仍简单证明一下。据相对论有:
        mc2-m0c2=mv2/2 ,将
        m=m0/sqr(1-v2/c2)代入上式,约简得:
        v4/c4=0,由于c>0,所以只有v=0时上式才成立。这显然与此式是普遍适用的涵义相冲突的!尽管相对论为此引入了一个“相对性动能”的概念,但仍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3.0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解释上的谬误:
        整个实验装置置于运动参照系中。设其运动速度为v,水平向右,实验解释为:
        t1=l/(c-v)+l/(c+v)=2l/(c*(1-v2/c2)) ,
        t2=2l/(c*sqr(1-v2/c2)) ,
        t差=t1-t2 ,其差值不为零,应看到条纹的移动。
        而事实上,由于反光镜M1、M2都是随此参照系同步运动的,在此参照系内观察,只是等同于在一个静止参照系内观察,而光线是以c-v的速度照射到G,然后平分两路(速度都为c-v),再分别经镜M1、M2反射回G并产生干涉条纹。因此无论整个装置旋转到哪个角度,两路光线的光程差总是恒为零,当然也就观察不到条纹的移动了。即:
        t1=t2=2l/(c-v),t差≡0。
        要测得参照系的绝对速度,最直接的办法是从光源S任一方向引一束光线直接测其传播速度或其波长,然后与真空中光速c=1/sqr(ε0μ0)相对比,其最大差值就是该参照系在空间中的绝对运动速度大小。
        4.0 布赫勒实验解释上的谬误:
        布赫勒实验依据的公式为:q/m=v/(BR)或:q/m0=γv/(BR)=v/(BR*sqr(1-v2/c2)),
        实验结果如下表:
        —————————————————————————————
        v/c e/m实验值(C/kg) e/m0计算值(C/kg)
        0.3173 1.661×1011 1.752×1011
        0.3781 1.630×1011 1.761×1011
        0.4281 1.590×1011 1.760×1011
        0.5154 1.511×1011 1.763×1011
        0.6870 1.283×1011 1.767×1011
        —————————————————————————————
        4.1 即使按照相对论的观点,q/m0也应为一个定值,但根据上式可知,当v趋近于c时,q/m0的值却是趋近于无穷大的,这从表中的计算值中也可看出这种趋势。
        4.2 从表中可看出e/m的实验值是随v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对此相对论的解释是:由于m随v的增大而增大,因而q/m的值会减小。
        而实际上,当v增大时,由带电粒子q的运动造成的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已不可忽略,此时由q运动产生的B’消弱了初始磁场B0的强度,所以代入公式中的磁感应强度值应为(B0-B’)而不是B0,即正确的公式应为:
        q/m=v/(R(B0-B’)),所以其荷质比值仍将是保持恒定不变的,即:
        q/m≡q/m0,就是m≡m0
        这里,当B’=B0时,带电粒子将不再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而是沿直线穿过磁场。不仅如此,只要满足式:v≥4πB0Rq2/(qμ0) ,(Rq:带电粒子半径),即B’≥B0时,此粒子就会在磁场中沿直线运动,而无论带电粒子入射角度怎样。我想可通过此实验来验证上述论点。
        5.0 类星体红移的证据:
        根据相对论的观点,以接近光速c的速度离我们而去的类星体是观察不到的。但实际中我们又的确观察到了以接近光速甚至超过光速离我们而去的类星体,这又如何解释呢?
        我认为,这关键是相对论中用以的计算红移的公式是错误的。而这实际上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一公式也是由前述错误的相对论观点推出的。光的多普勒效应公式的形式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完全一样,即:
        ?=?0*(c±vr)/(c±vs),
        其中:?0为光的固有频率;?为光的视在频率;vr为观察者靠近(+)或远离(-)光源的绝对速度;vs为光源靠近(-)或远离(+)观察者的绝对速度。
        据此式,可计算出以光速c离我们而去的类星体红移为(设我们的vr=0):
        ?≈?0*c/(c+c)=0.5*?0 ,
        因此类星体发出的光线我们是可以观察的到的,即使它们达到或超过光速c 。


        5楼2017-07-11 19:02
        回复

          我之宇宙观
          1.0 宇宙的起源。
          我相信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学说是正确的,但对于其“爆炸始于一个原始奇点”的说法不能认同。“奇点”一说无非是根据相对论的观点得出的,而相对论本身是否正确很值得怀疑。我认为初始爆炸的宇宙是有一定大小的。由于引力的作用,原始宇宙必定是一个球体形状,而其质心一定是绝对静止的。宇宙在大爆炸之后将永远膨胀下去,只是膨胀的速度会越来越慢,但是它永远不会停止,更不会回缩。举个例子或许比较易于理解:当一个爆竹爆炸之后,如果没有地球引力的作用,它的碎片将会是永远向四面八方膨胀下去的。宇宙大爆炸从本质上说和爆竹爆炸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假设原始宇宙质量为M,半径为R0,爆炸初速度为V0,至无限远速度为V∞,则据万有引力公式可证式:
          V∞2=V02-2GM/R0 成立,要使此式有意义,必有V∞≥0,由此可得上述结论。
          具体说我的宇宙起源观点包括如下几项:
          1.1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状态。
          1.1.1 一个无限大的真空空间。
          包含原始电磁辐射能量E",此能量由原始宇宙辐射出,并且在不断增大。
          1.1.2 球形原始宇宙悬于真空间中,质心保持绝对静止。
          包含质量M和电磁能量E',E'比E"增大幅度更快。
          1.1.3 电荷Q(设Q=Q+=Q-)。
          它是产生电磁能量E'和E"的源泉。
          1.2 当E'增大到使原始宇宙物质足以克服原始宇宙对它的引力时,瞬间发生了大爆炸。
          1.3 大爆炸发生前后,时间是永恒存在的、绝对的。
          2.0 光速绝对。
          光速(电磁波速)在真空中是不变的,它有一个绝对速度:
          c=1/sqr(ε0μ0)=299792458 m/s 。其中ε0、μ0为真空中电场和磁场强度常数。
          一般我们选取的惯性参照系对于静止的宇宙质心来说都是运动的,如果在此参照系内测c’,与c相比会有一个差值,其最大值方向无疑就是此参照系的绝对运动方向。相对论把这一偏差归于与所选参照系无关的时间的改变,于是得出了许多极荒谬的结论。比如长度收缩、时钟变慢、质能方程等。
          3.0 绝对静止。
          如果我们承认光速在真空中不变的理论,就等同于承认了绝对静止的存在了。因为不以绝对的静止为参照来谈光速的不变是毫无意义的。举例说明:
          3.1 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每一光子在每一时刻所经过的空间中的点对于这一时刻过后继续传播的这束光来说,是绝对静止的。或换个说法就是:真空是绝对静止的。
          3.2 宇宙的质心,不论在大爆炸之前或后,也都是绝对静止的。
          4.0 物质的质量不存在“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区别。
          5.0 超距作用的引力。
          若假设万有引力为非超距作用力的话,那是违反宇宙的客观现实的。举例说:宇宙中存在许多运动速度极高(接近或超过光速)的类星体,如果认为“引力场”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话(不妨设其速度也为c),那么就会发现引力场将追不上那些高速运动的星体,这些高速星体会脱离其他星体对它的作用而成为“自由”的星体。但实际情况正相反,尽管星体可以有高速,但依然严格遵守万有引力定律。
          6.0 星体的红移。
          星体的红移和紫移现象,通常都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不存在“引力红移”。光的多普勒效应公式为:
          ?=?0*(c±Vr)/(c±Vs),
          其中?0:光的固有频率;?:光的视在频率;Vr:观察者靠近(+)或远离(-)光源的绝对运动速度;Vs:光源靠近(-)或远离(+)观察者的绝对运动速度。
          假设我们所在银河系A在宇宙中的膨胀速度为V,离宇宙质心O距离为R ,另一河外星系B与银河系间夹角∠AOB=α ,则:
          6.1 若设它们在同一膨胀球面上,则它们之间相互远离速度为:V’=2Vsin(α/2),当α较小时,有:V’=Vα,这就是哈勃定律所表述的现象。此时我们观察到此河外星系的红移为:
          ?=?0*(c-Vsin(α/2))/(c+Vsin(α/2)),当α=π时有:?min=?0*(c-V)/(c+V)
          6.2 当B位于更大膨胀球面上时,即R’>R时,则有V’<V,当α=0时可观察到紫移:
          ?'max=?0*(c+V)/(c+V’)>?0
          6.3 当B位于更小膨胀球面上时,即R"<R时,则有V">V,则当α=π时可产生更大红移:
          ?"min=?0*(c-V)/(c+V"),当α=0时产生紫移:?"max=?0*(c-V)/(c-V")
          6.4 如果存在超光速类星体,不妨设V"'=tc (t≥1),则有:
          ?"'min=?0*(1-V/c)/(1+t)<0.5?0 ,尽管红移较大,但仍是可以观察的。


          6楼2017-07-11 19:05
          回复

            7.0 基本粒子。
            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量子有四种:
            7.1 电荷量子有两种:(1)正电荷量子(+e),(2)负电荷量子(-e)。
            电荷量子只具有电荷,不具有质量。
            7.2 质量量子有两种:(1)电子量子(me),(2)质子量子(mp)。
            质量量子只具有质量而无电荷。
            7.3 由质量量子与电荷量子两两结合,可产生四种基本粒子:
            质子(+e+mp→mp+),电子(-e+me→me-),正电子(+e+me→me+),负质子(-e+mp→mp-)。
            7.4 由正负电荷量子结合产生光子:(-e+e→γ)。
            7.5 由电子量子和质子量子结合产生准中子:(me+mp→memp=mn)。
            此为质量子结构,因为不具有电荷而不稳定,它要从外界吸收一个光子而变成如下电荷质量子结构:中子(γ+mn→-memp+ = -mn+),或:负中子(γ+mn→+memp- = +mn-)。
            7.6 通过以上分析,我预言电子的质量为:me=mn-mp=2.3058E-30 kg 。
            7.7 近代粒子家族中发现的各种新粒子,都可看成是由质量不同的微粒子与正负电荷量子相结合的产物,它们可能在宇宙进化的一定时期比较稳定地存在过,但在现实的宇宙环境中极不稳定,所以可以认为只有上述最基本的四种粒子;常说的反粒子,只是所带电荷与原粒子相反,但并不是真正的“反粒子”,反粒子除了带相反电荷外,质量也必须为原粒子的负值,由于宇宙中没有负质量的物质,所以宇宙中不存在反粒子。
            8.0 原子的核内结构。
            除了单质子的H核外,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电子通过库仑引力的吸引并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的,其中电子就是由核内中子提供的。因为核内中子是以质子与电子结合的形式(-mn+)存在的,所以当质子与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是分不出哪个是质子、哪个是中子的,整个原子核成为一个质子与电子的结合体,而这个结合体对核外只表现出等于质子数的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的形成依赖于电子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很显然除了单原子的H核外任何原子核都是不能缺少中子的,并且由于核内质子与电子达到稳定的平衡态依赖于一定的空间结构(由于中子是有电极性的),因此稳定的原子核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值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合理的数值,这需要数学方面的较复杂计算。
            我推断,对于较少原子序数的核结构,氘应为:⊕⊙⊕,氚应为:⊕⊙⊕⊙⊕,都是线性结构;氦原子核为:⊕⊙⊕⊕⊙⊕,是一个立方四面体结构等等。
            其中⊕、⊙分别代表质子和电子。
            原子能本质上就是原子核内质子与电子间库仑力能量的释放。如果以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放出2.22Mev能量计算,可算得:
            质子半径为:rp=2.9125E-16 m ,电子半径为:re=3.2418E-17 m 。
            9.0 力与力场的统一。
            宇宙中本质上只存在两种力的作用:与质量相关的万有引力和与电荷相关的库仑力。
            万有引力是超距作用力,存在引力场,但引力场是瞬间作用力场,它的传递不需要经过时间;库仑力是短距作用力,它的传递需经中间环节“电磁场”的作用实现。电磁场的传播速度为c。
            与此相关,宇宙中能量存在方式也有两种:与质量相关的质量能和与电荷相关的电磁能。若设宇宙质量为M ,原始宇宙半径为R0 ,宇宙含电荷量为Q(设Q=Q+=Q-),则:宇宙所具有的质量能为:EM=(3/2)GM2/R0 ,宇宙具有的电磁能为:EQ=(ln2)(3/2)Qc2,宇宙的总能量为:E=EM+EQ 。E、M、Q三个物理量是永远保持守恒的,是不随宇宙物质的存在状态而改变的三个守恒量。
            10.0 光子的本质。
            光子实质上是一对正负电荷量子形成的震荡电偶极子。它是形成电磁场的基本量子,它对外既不显示电荷也不具有质量,只含有单位能量:
            Eγ=(ln2)(3/2)ec2
            每个光子所带的能量都是相同的,不同频率电磁场量子的区别只是光子所具有的动能不同。光子的动能为:
            E?=e2?/(2cε0)=4.835E-36*?,(?:光子频率)。
            如果光子处于一个热力学均衡系统中,则有:
            E?=3kT/2,可解得:
            T=2.33477E-13*? 或 λT=6.999E-5 (λ:光波长)
            11.0 电磁波的本质。
            正负电荷量子形成的电偶极子的振荡并同时以c向远处传播的过程就形成了电磁波。它的范围很广,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一直到x射线、γ射线、ν(中微子)射线等。
            电磁波是一种空间波,它的波动方程为:
            ?Ey/?x=-μ*?Hz/?t , ?Hz/?x=-ε*?Ey/?t 和 ?Ez/?x=μ*?Hy/?t , ?Hy/?x=ε*?Ez/?t
            其中μ:磁场常数,ε:电场常数,E:电场强度,H:磁场强度。
            它在YOZ平面上的投影方程为:
            Ey2/E2min+Ez2/E2max=1 和 Hy2/H2max+Hz2/H2min=1
            其中Emax=4Emin=4πeμ0?2 ,Hmax=4Hmin=4πe?2/c 。
            电磁波有两种自旋方向,满足右手定则:沿电磁波传播的逆向看,电场为顺时针旋转的为正向:S正=E×H ,电场为逆时针旋转的为反向:S反=H×E 。
            12.0 球状闪电的解释。
            如果在电磁波形成过程中正负电荷量子不能形成振荡,而是被相互间距离与电偶极子振幅差不多的质量微粒同时俘获的话,此微粒由于电荷引力的作用就会如同双星运动一样绕着它们共同的重心高速旋转起来,并放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大量这样的粒子对绕着几乎共同的中心运转就可形成“球状闪电”。由于此微粒子如同驻波一样包含着未辐射出去的能量,因此当它在外界扰动等合适条件下会突然破坏其平衡,而其中所含能量几乎在瞬间全部释放出来形成电闪雷鸣。
            13.0 微波背景辐射。
            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光子能量几乎全部由动能组成,即:Eγ=E? ,代入已知可解得:
            ?0=(3ln2)ε0c3/e=3.096E33 Hz
            T0=(ln2)ec2/k=7.229E20 K
            P0=πe2?2/(3ε0c)=9.743E31 J/s
            ?0、T0、P0就是宇宙中存在过的最高辐射频率、最高辐射温度和辐射功率。另外,光子在宇宙中经过长期的传播,其动能是不断慢慢变小的,即光子的频率存在一个衰变过程,不妨设其满足下式:
            ?=?0*exp(-t/τ) 或 T=T0*exp(-t/τ) (τ:光子的半衰期)
            由微波背景辐射的现今数值?=2.73Hz及宇宙的大约年龄t=105亿年代入上式,可解得光子的半衰期为:
            τ≈1313.9亿年
            这种衰变可产生红移现象,可称其为“距离红移”。但在小范围的天文观测中,这种红移与多普勒效应引起的红移相比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而在大范围的天文观测中(如观测几千万光年或上亿光年远的星体时),这种距离红移就会较明显地显示出来,甚至会超过多普勒红移的影响。比如,类星体的巨大红移就完全有可能是由这种距离红移造成的。
            14.0 宇宙演变。
            伴随着宇宙膨胀的进行,光子能量Eγ逐渐由以动能为主向以势能为主转变,最后将全部变为势能,但此过程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同样,宇宙的质量所具有的能量EM也遵循相类似的演变规律,即在大爆炸初始时EM全部由动能组成,随着膨胀的进行,动能逐渐减小而势能逐渐增大,EM逐渐趋近全部由势能组成,但这一过程也是无限进行下去,永远不会达到终点的。
            15.0 大爆炸前的电荷。
            在大爆炸前,正负电荷还没有形成以c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可以这么认为,大爆炸前的宇宙就是以一个巨大的“球状闪电”状态存在着的,正负电荷能量是以球状闪电的形态存在着,而正负电荷所附着的质量微粒子的总和就是宇宙质量M,整个宇宙球状闪电的能量就是EM+EQ。在那不可知的“扰动”下,“球状闪电”原始宇宙瞬间发生了大爆炸,形成了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
            16.0 宇宙的归宿。
            宇宙的未来演变符合熵原理:一直在向一个动能最低状态转变。这种最低状态就是不带电荷的中子星状态。由于宇宙的总能量是保持不变的,因此这种动能向低能态的转变过程必伴随着相应势能向高能态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质量上就是宇宙物质向无限远处的膨胀和微观上粒子向不带电荷的中子态的转变过程;表现在电荷上就是电荷逐步地脱离质量并形成电磁场能量辐射出去和电磁波的频率不断地向低频端的衰变过程。这两种过程也是没有终结、无限进行下去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宇宙的最终运动状态:
            16.1 质量与电荷完全分离,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星体向无限远处减速运动下去,但永远也不会停止。可表示为:
            Mn→∞(M:宇宙总质量,n:准中子态,→表示趋近于)。
            16.2 电荷全部变为电磁波,波频无限趋近于零。可表示为:
            T→0 K 或 ?→0 Hz 。


            7楼2017-07-11 19:05
            回复

              宇宙起源时间新解
              1.0 宇宙的起源时间.
              最近突然发现,我们通常认为的宇宙起源时间150亿年计算恐怕是错误的.实际的起源时间至少是这一时间的上千倍,达到10万亿年!下面对此结论做一下说明:
              假如我们现在能够观测到的最远星体为A,离我们距离为S光年,我们处在B点的圆周上宇宙膨胀速度为V.如图1所示,O点是宇宙质心点(这里我们假定AB是宇宙膨胀最大圆周直径上的两个端点,是因为这样计算出的宇宙起源时间最短!).
              那么宇宙起源时间就是:t=S/2V均. (1)
              而宇宙膨胀初始速度V0可能很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平均膨胀速度是无限趋近于最后宇宙膨胀速度的,如图2所示.我们假定现在的宇宙膨胀速度和宇宙平均膨胀速度已经接近,所以可以用现今宇宙膨胀速度V代入(1)式计算.
              比如,以现今观测值S=200亿光年,V=300公里/秒 代入(1)式,可解得
              t=100亿光年/(300/300000)光速=10万亿年!
              之所以算出的宇宙起源时间远高于通常认为的150亿年,是因为通常计算中错用光速代替了宇宙膨胀速度,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
              再有,根据同位素等方法测出的年龄,只能说明所测定物质的产生年代,并不能证明是宇宙产生的年龄.
              2.0 宇宙爆炸的初速度.
              宇宙爆炸的初速度V0 和初始宇宙半径R0 成正比.满足式
              V0 =2sqr(Gπρ0)R0 =2.9E-5* sqrρ0* R0 (2)
              其中ρ0:初始宇宙密度.
              根据本人《我之宇宙观》中有
              原始宇宙质量总能量EM=(3/2)GM2/R0
              在初始爆炸瞬间,质量能全部转化为质量动能,即有
              EM=MV02/2 代入上式可推得(2)式成立。
              根据此式,那种认为原始宇宙始于一个“奇点”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3.0 原始宇宙半径.
              如果认为原始宇宙为中子星状态,假定半径为10公里,将已知中子密度2.897E17公斤/立方米 代入(2)式,可解得V0 =1.56E8米/秒,比光速的一半还多了.
              但我认为原始宇宙应该是一种球状闪电状态,它的密度也就和常温下的空气密度差不多.将空气密度ρ空气=1.205公斤/立方米,如果认为原始宇宙初始爆炸速度为光速c,并且认为光速不可超越,那么将此已知代入(2)式,可解得最大原始宇宙半径R0 max=9.433E12米,即原始宇宙是一个直径1.89E10公里或者比这还小的球状闪电,静止悬浮于真空中,它不会飘来飘去,因为宇宙质心不管在大爆炸前还是在爆炸后都是不会移动丝毫的.
              现在我们的宇宙就是由这个球状闪电宇宙爆炸产生的.至于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瞬间的爆炸,我想我们只能把它归于“上帝”的管辖范围了……
              (欢迎传播转载!有问题发邮件至abcwqt@126.com)
              球状闪电解析
              我确信原始宇宙始于一个球状闪电爆炸.而且,在大爆炸之前,原始宇宙长期是以一个黑色球状闪电状态存在的.因为它还没产生光辐射之前,我们是看不见它的.有光子辐射出来了,就证明黑色球状闪电的平衡态初步开始打破了,并逐渐发展到以后的大爆炸.根据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也确信发生在通古斯的大爆炸也应该是一个球状闪电爆炸引起的.
              假定宇宙中的正负电荷对,以一定的速度v传播,间距为r(如图1).顺着其传播方向看,二者产生的磁场B正好是互相排斥的(图2).不难想象,存在一个电荷引力和磁场斥力刚好相等的距离r(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细推导一下!这里只做定性分析不做定量讨论),使这对电荷粒子平行稳定地传播下去而不会相互吸合在一起;同样,对于同极性的电荷粒子,也存在类似的规律.比如图3,顺着其传播方向看,二者产生的磁场B正好是互相吸引的(图4).对于一定速度的同极性电荷粒子对,也必存在一个电荷斥力和磁场引力平衡的距离r,使这对同极性电荷粒子也能平行稳定地传播下去而不会相互排斥分离开.
              而球状闪电粒子对是另一种情况(图5),它相当于一对异性电荷粒子做相对运动,这时二者的电荷力和磁场力都是互相吸引的.可以考虑更一般的情况(图6):两个带相反电荷q1,q2的粒子质量分别m1,m2,象双星运动一样围绕共同的中心点O旋转,速度分别为v1,v2,旋转半径为r1,r2则有关系式:
              F=kq1q2/(r1+r 2)2 =m1v2 1 /r1=m2v2 2 /r2 (1)
              由(1)式可知: m1v2 1 /2=Fr1/2, m2v2 2 /2=Fr2/2,即
              E1 = Fr1/2, E2 = Fr2/2 (2)
              由(2)式可知:球状闪电中动能量高的粒子会在球体的外围旋转,动能底的粒子在球体的内圈旋转.
              那么,通过上述分析,宇宙中辐射到地球来的带电粒子,不管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或者同时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对,自身都不会形成球状闪电,都只会先稳定地传播到地球大气中来.形成球状闪电的过程应该是在地球大气中进行.通过上述分析也知道,要形成球状闪电,必须有相对运动的异种电荷粒子,同方向运动的电荷粒子是不能形成球状闪电的.那这异方向异种的电荷粒子很可能就是来自地球大气或者地球自身发射出的带电粒子.这详细的成因,还需后来者更具体深入的研究,我在这里的分析只算是抛砖引玉吧.
              我设想了一个制造球状闪电的装置(图7):在一个充满尘埃的环境中,从相对两个方向分别通入正、负电荷量子,或者只简单地从相对两个方向通入正、负电荷粒子, 正、负电荷粒子的初速度范围可以大些,但不一定要很高的速度,估计10至15米/秒就可以,带正、负电荷的粒子质量也不做要求,但质量应尽量小些,达到尘埃的粒径和质量应该就可以了.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会产生出球状闪电了.补充一点,因为球状闪电是大量异种电荷粒子对旋转产生的,所以做此实验最好从三个维度方向同时通入正、负电荷粒子流,这样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希望有条件的物理学家或者物理爱好者能做做这个实验!
              最后,罗列几个球状闪电的能量公式(这里假定球状闪电密度等于空气密度):
              球状闪电质量总能量:
              EM=(8/3)Gπ2ρ02R05=2.549E-9* R05 (3)
              如果认为球状闪电的质量微粒全部为电子,并且令Q=Q+=Q-,则其所含电荷能为:
              EQe=(ln2)(3/2)Qc2=1.64E28* R03 (4)
              如果认为质量微粒全部为中子,则其所含电荷能为:
              EQn=2.265E25* R03 (5)
              如果认为质量微粒全部为尘埃,粒径为10-10米,则其所含电荷能为:
              EQI=2.517E9* R03 (6)
              我认为现实中的球状闪电是最后一种情形的可能性大一些。


              8楼2017-07-11 19:08
              回复

                宇宙边界在哪里
                宇宙的边界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的。宇宙的边界有两个:物质宇宙边界和时间宇宙边界,如下图所示:
                我们通常所观测和研究的星体和星系之类都是在物质宇宙的边界围成的球体范围内的,都没有超出物质宇宙边界范围。物质宇宙边界向外扩张的速度就是现今宇宙可观测到的星系或星体的最大膨胀速度V,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V=300Km/S,因为现今可观测到的星体或星系运行速度还没超过这一数值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V会越来越小,但永远也达不到停止。这点在《我之宇宙观》里面论述过。
                时间宇宙边界实际就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光运行的最远距离为半径的球面。它向外扩张的速度永远为光速C。
                在时间宇宙边界内部,存在微波背景辐射T=2.73K,在外部不存在微波背景辐射,是完全的真空,所以在时间宇宙边界外部永远有T=0K。
                时间宇宙边界也是宇宙的真正起源时间,即10万亿年!这是根据现今人类能够观测最远距离得出的最少时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估计还会观测到更远的星体或星系,那这个宇宙起源时间还会更延长。


                9楼2017-07-11 19:09
                回复

                  我有一个猜想
                  我有一个猜想:微观上粒子的量子缠绕态是和宏观上物质的万有引力效应密不可分的。粒子缠绕效应是万有引力的本质,而万有引力是粒子缠绕效应的宏观表现。
                  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引力场是瞬间作用力场,它的传递是不需要经过时间的。这和微观上粒子的量子缠绕效应不需要经过时间而能瞬时相互影响一致。
                  我敢断言:粒子的量子纠缠效应正是万有引力的本质所在。能把粒子的量子纠缠效应研究透彻了,那么能够克服万有引力的束缚也就不成问题了。现代科技应该向着探求粒子纠缠效应的本质方向努力。
                  另外,这里试着解释下月球背面环形山多,而正面环形山少之谜,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月球的单面朝向地球造成的。对于月球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可以认为从各个方向飞来的陨石是均匀分布的,如下图所示:
                  那么由图示可知,月球正面飞来的所有陨石,不论大小都会被地球挡住,也就是落入地球大气层而不会撞上月球。而月球背面来的陨石则会仍旧落到月球背面。由于月球上面无大气层,落入月球背面的陨石不分大小都会在月球表面形成陨石坑。而地月系统侧向飞来的陨石,由于地球的引力远大于月球,所以大部分也是被地球吸引进入到地球大气层的,剩下的飞行轨迹比较靠近月球而且体积较大的陨石就会落入月球正面形成数量较少但体积较大的陨石坑。
                  也因此,月球背面积累的质量更大,而正面积累的质量更小。由锲型杆原理(本人《从月球单面朝向地球说起》有论述)知,此时月球会更稳定地保持正面朝向地球的状态而不会改变。由于月球长期的陨石落入增加质量,由月球的动能守恒可知,当月球质量增大时,绕地球速度V减小,再根据式:GM地/R=V2 可知,绕地旋转半径R会相应增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月球不断远离地球的成因。


                  10楼2017-07-11 19:11
                  回复

                    都是月亮惹的祸
                    地球自转轴为什么倾斜66.5度?
                    远古亚特兰蒂斯文明为什么突然消失?
                    共工怒撞不周山是怎么回事?
                    远古大洪水又是什么造成的?
                    ……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一切神话和传说都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仅如此,这些事件还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月球!
                    种种迹象表明,月球决不是一个自然星体,而是一个外星飞行器。这里不对此做过多说明,因为不是本文讨论重点。我只举一点:有观测发现月球运行中曾经短暂改变轨道,然后又快速恢复继续正常运行......,这决不是自然天体能有的性质!仅凭这点就足以证明月球决不是自然天体!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月球是远古的“神”所拥有的飞行器或基地!自古至今从来就是如此!
                    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请你耐心看完下面的分析,估计你也会认同这说法了。
                    如果认同这点,一切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似乎都变得既明了又顺理成章了,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神话及传说。先看下图:
                    这张图是根据相关信息绘制的,表示出了共工撞不周山之前月球和亚特兰蒂斯所处的地理位置。其中月球当时离地球很近,就在远古人类的头顶上,所以当时的天就是指“月球”。
                    这里要特别提下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所在的“陆地”实际也是“神人”所在的地方,只是它离地球更近,甚至可能部分陆地是浸入海面下的,但和地球上其他大陆不同,它根本不跟地球的大陆架连接。亚特兰蒂斯大陆和月球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克服了地球引力的!尽管它们都随着地球自转同步转动,但并不是受地球对它们引力的缘故。月球离地球就相对高些,而且体积也大,它的下面也可以有人类居住,只是伸向地球一条长长的“管子”,可能是采集地球材料或者起别的什么作用。所以传说中有把“不周山”说成通天柱的,就是指这根管子!还有的传说是把“不周山”作为月球,这也是没错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太阳的阴影作用,虽然月球是球体,但地球上的人类看上去却不是圆的,而且就没有“圆”的时候(由于当时地球自转轴是指向太阳的,月亮又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就没有现在的月亮圆缺现象,当时只有缺的月亮),“不周”就是不圆的意思!
                    粗看这张图,会不会发现月亮和亚特兰蒂斯如同现代的UFO莅临地球?而实际上确实就是这样的。那时的月球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UFO,远古就是,现在还是!她可能属于神的领地!
                    在共工撞不周山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月球不是与地球自转同步的。所以那时的人们能够看到月球的出现和消失,在月球影子下的人们也会有白天和黑夜(这个黑夜是处于月球影子里的错觉)的交替。
                    另外,根据锲型杆原理(《从月球单面朝向地球说起》有论述),地球的自转轴北极绕太阳共转过程中是指向太阳的(由于月亮对地球没引力作用),所以地球的北半球除了月球阴影能够经过的区域都是全年白天,南半球是全年黑夜的。
                    后来,可能是因为驾御月球的“神”找好了工作地点吧(这个地点在现今的昆仑山附近),月球就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了,即与地球自转同步了。月球上伸下管道(远古人认为的“不周山”) 样的设备到地球表面上,开始“神”所从事的工作。这时在地球上人类看来就是太阳和月亮都在天空中不动了,并且那些以前有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地域也没有昼夜变化了,黑夜总是黑夜,白昼也总是白昼。
                    象这样又经过了很久(要达到让远古人类认为这管道是座“山”的程度,估计至少要经历几个月吧),在某一天(大约1万2千年前的)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什么大事件呢?就是我国神话中的:共工怒撞不周山事件!
                    共工可能就是当时的人类,当时的人类有些长的比较高大。也可能共工是一个与月亮上的“神”有些冲突的另一个“神”。反正不管什么身份,是他引起的把月球与地球联系的管道(不周山)给撞坏了!这事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当时发生了核爆炸,把月球正面爆出了几个窟窿,然后再有“女娲补天”等说法,这里“天”也是指的月球。
                    这里要说说不周山被撞坏后接连发生的事情:
                    不周山事件对月球而言绝对是个意外事件。这首先引起了月球引力控制系统的故障!
                    本来月球对地球是没引力作用的,这下突然有了!这可了不得!由于月亮当时离地球很近,突然出现的引力引起了地球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1楼2017-07-11 19:13
                    回复

                      1、地球自转轴在月球引力下如图示方向翻转,北极向月球所在位置转动,由于惯性作用,可能超过一定月球所在位置角度,在转到66.5度图示位置稳定下来,这个角度也就是我们地球现在的自转轴倾斜角度。
                      2、月球的引力引起了地球上海洋的巨大潮汐(大约1500米高),随后好多陆地(主要月球所在这面)上产生了大洪水。
                      3、亚特兰蒂斯陆地本质上也是一个UFO,由于她不属于地球大陆架,所以当地球转轴转动时,亚特兰蒂斯并没有跟随一起转动!在我们地球上看,亚特兰蒂斯陆地相当于是向地球南极方向转动了66.5度,与南极陆地靠到一起了。至于亚特兰蒂斯人在发生这一巨大变故时是被灭绝了还是移到其他星球了或者直接移民到地球内部了?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不过我觉得凭着亚特兰蒂斯的文明程度,被灭绝的可能性不大!
                      4、月亮被爆出窟窿,随后控制月亮的诸“神”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引力又被控制住。随后月亮慢慢升高,也不再和地球自转同步了……。窟窿是要补的,诸神又从本星系总部调来了其他九艘闪闪发亮的UFO带着原料补起了这些窟窿,月球又完好如初了!月球上那些被称为“月海”的地方,应该就是当时被补的窟窿位置。
                      5、对于地球来说,这一事故引起“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引起了大洪水,引起了生物灭绝,但总体来看地球得到的更多!对于人类,从此有了一年四季,从此有了昼夜交替。不过原来北极是最热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很冷的地区;原来的南半球处于常年黑夜很冷,现在只有南极地区还是很冷,但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现在变的和北半球一样了,也有了四季和昼夜交替。从此开始了人类的新纪元!这不能不说是因祸得福!也许这是上帝对地球的恩宠吧。


                      12楼2017-07-11 19:15
                      回复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此问题不知难倒了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回答虽然是千奇百怪,或智或愚,但都难免似是而非,不明所以。本文这里就来终结这一问题,给出一个明确无误的答案,并且证明这一答案的正确。为了免去“卖关子”之嫌,这里先把答案和盘托出,那就是:先有鸡,后有蛋。而第一只鸡是由万能之神创造出来的!下面我们来逐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和万能之神的存在:
                        蛋和鸡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层层推导下去,最终必然引出一个生物初始如何诞生的问题,也会牵扯到宇宙起源和宇宙演变的本质问题。不清楚这两点,就谈不上问题的最终解决。
                        先来谈谈宇宙的四个维度或者说是四个属性,就是:空间、时间、能量、质量。空间和时间轴都是单向的;而宇宙总能量和总质量永远保持不变。
                        详谈一下宇宙的这四个属性:
                        1、空间:物质宇宙爆炸前存在无限大的真空空间,宇宙爆炸前组成宇宙的物质有一定大小,不是极点。爆炸后物质宇宙空间将一直膨胀下去,不会回缩,这是空间维度单向的解释。
                        2、时间:时间永恒,不管宇宙爆炸之前和之后都存在。时间是单向并均匀的向后推进的,不会压缩也不会向前推进。也就是说不能回到过去时空中,即使是那万能之神。神可以看到过去或将来的时空和事件,但不能进入和改变过去或将来的事件。全能之神的能力也仅限于能够“看到”过去或将来的事件和时空而已。
                        3、能量:物质宇宙爆炸之前和之后都具有宇宙总能量E。这个总能量永远不变。总能量分动能量和非动能量,物质宇宙动能量演化遵守熵原理,一直在向一个动能量减少状态转化(从这点上看能量也是单向的)。这是自然物质宇宙演化的基本规律。而能创造所有生物的万能之神创造生物的过程是一个使物质动能量增加的过程,是违反熵原理的。这是自然宇宙演化和万能之神创造生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4、质量:宇宙物质质量永恒不变。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
                        下面来证明下全能之神必然存在:
                        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证明,第一个角度是以通常认为的宇宙起源时间150亿年来证明;另一个角度是以我的《宇宙起源时间新解》观点宇宙年龄至少10万亿年来证明。
                        一、先从第一角度:
                        我们知道现今的科学已经知晓月球上的岩石或尘土大部分都有50—70亿年历史,更古老的是发现有200亿年的岩石。而我们地球和太阳系的年龄不过46—50亿年,整个宇宙年龄也不过150—200亿年。这就说明,月球根本不是来自太阳系甚至银河系,而是来自宇宙另一端。宇宙星系的演变和膨胀规律决定了同一个星系中的星体年龄之间都是相差不大的,不可能存在与星系年龄差距过大的星体。就是说,月球决不是宇宙自然演变形成的星体,她是通过神力的驱使来到我们太阳系的。那些抱着传统观念宇宙年龄150亿年的人更应该接受这一观点。即使有些人不承认月球上有200亿年岩石的事实,那么只是月球上70亿年的岩石就证明了月球至少不属于我们太阳系,这同样不是自然力所为,同样也证明万能之神存在无疑。
                        二、从宇宙年龄至少10万亿年来证明:
                        从这一角度来看,月球上有200亿年甚至更久远的岩石就一点不奇怪了。在人类目前对银河系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至少有一点还是确定的,就是月球不属于太阳系。她或许属于银河系的一员,或许属于河外星系的一员。这些都说明了月球是神力驱使的星球。万能之神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
                        另外根据有关资料,有一种说法宇宙存在已至少有200万亿—4000万亿年历史了!我认为这一说法并不荒唐,而是极有可能的。


                        13楼2017-07-11 19:17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12 22: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