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养父母有哪些福报?
修道改命,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
1.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
2. 佛说:母亲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如果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所以,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他的福德是无尽的。
3. 佛说: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呢?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的。
4.佛说:以三千大千世界装满七宝,布施给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这样做百千劫(一劫为五十六亿多年),所积累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父母,供养父母的功德百千万倍于前者。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普贤菩萨说:供养父母和尚尊师,这种知恩的人,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善根不坏;不知恩的人,他的善根断灭,所以诸佛称赞知恩报德的人。
7.佛说:最大的善,莫过于孝;最大的恶,莫过于不孝。
8.佛说: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9.佛说: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10.佛说: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1.佛说: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2.佛说: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着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3.佛说: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4.佛说: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5.佛说: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6.佛说: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7.佛说: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8.佛说: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9.佛说: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20.佛说: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1.佛说: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2.佛说: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3.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因为老婆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4.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堕落三恶道。
25.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6.佛说: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7.菩萨于无量阿僧只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8.佛说: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
29.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在自己父母和贤圣在的地方,无心奉侍,得少威势报;在自己父母和贤圣所在地,恭敬奉迎,得大威势报。不知敬父,不知敬母,得出身卑微报;善知敬父,善知敬母,得出生贵族报。不供养父母,得资财少报;供养父母,得多财富报。
30.佛说:凡人有两种方法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哪两种方法呢?——孝顺供养父母,孝顺供养菩萨。
31.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想起我过去世,我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2.如果让父母生气,父母说一句恶话,子女会马上堕落三恶道(生活各种不顺,大家也可以试验一下,抵触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24小时内就有不顺的报应)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愿把一切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学佛念佛,往生净土,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孝顺父母的几种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1)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敬佛学佛,这才是好儿女啊!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续)复周法利书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气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热水袋,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换洗。这衣服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为子女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专家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弄污床褥,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
世尊(2)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着,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经》里又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
我们只要记着: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
【注】:
(1) 【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一)火涂,即地狱道,或以于彼处受苦之众生常为镬汤炉炭之热所苦,或以彼处火聚甚多,故称火涂。(二)刀涂,即饿鬼道,以于彼处之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之苦,故称刀涂。(三)血涂,即**道,以于彼处受苦之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称血涂。至若“涂”之义有二:一为残害,如涂炭;一为所趣,即恶趣、恶道。
(2) 【世尊】佛的尊称,因佛是举世共尊的人。
出世间大孝
录自: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使其)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①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未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念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②之恩,不可不知此!
世间之孝三,出世间之孝一。
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美食美味)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功名利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三则,世间之所谓孝也。
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素食修行),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弥陀净土),永别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涵盖一切生命形式),长辞六趣(天道、人道、阿修罗、动物、鬼魂、地狱)。莲胎托质(往生净土,莲花化生,),亲觐弥陀,得不退转(大乘菩萨)。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注释】
①风木:犹言风树。《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齐国的孝子臬鱼对孔子所说的话,后因以“风树”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②劬劳:极度劳累。出自《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人据此诗,遂以“劬劳”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
【译文】
为人子女对于父母,能够服侍孝养父母,使父母得到安顿,这便是世俗所谓孝了;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对社会有所贡献,使父母因子女的美德声誉而感到自豪和光彩,这便是大孝了;尽管如此,但不能为父母解决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其孝心毕竟有限,所以不如劝父母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使父母将来得生西方净土,永脱轮回之苦,常受无量妙乐,长随佛学,圆满佛果,这才是大孝中的大孝!
我出生得晚,当我刚闻到佛法时,不幸父母都相继去世了,我为此痛不欲生,虽然极力想要补救,但已是不可能了。因此,我奉劝世人,父母在世时,应该

修道改命,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孝顺供养父母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
1.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
2. 佛说:母亲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如果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所以,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他的福德是无尽的。
3. 佛说: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呢?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的。
4.佛说:以三千大千世界装满七宝,布施给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这样做百千劫(一劫为五十六亿多年),所积累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父母,供养父母的功德百千万倍于前者。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普贤菩萨说:供养父母和尚尊师,这种知恩的人,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善根不坏;不知恩的人,他的善根断灭,所以诸佛称赞知恩报德的人。
7.佛说:最大的善,莫过于孝;最大的恶,莫过于不孝。
8.佛说: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9.佛说: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10.佛说: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1.佛说: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2.佛说: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着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3.佛说: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4.佛说: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5.佛说: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6.佛说: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7.佛说: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8.佛说: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9.佛说: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20.佛说: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1.佛说: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2.佛说: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3.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因为老婆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4.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堕落三恶道。
25.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6.佛说: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7.菩萨于无量阿僧只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8.佛说: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
29.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在自己父母和贤圣在的地方,无心奉侍,得少威势报;在自己父母和贤圣所在地,恭敬奉迎,得大威势报。不知敬父,不知敬母,得出身卑微报;善知敬父,善知敬母,得出生贵族报。不供养父母,得资财少报;供养父母,得多财富报。
30.佛说:凡人有两种方法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哪两种方法呢?——孝顺供养父母,孝顺供养菩萨。
31.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想起我过去世,我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2.如果让父母生气,父母说一句恶话,子女会马上堕落三恶道(生活各种不顺,大家也可以试验一下,抵触顶撞父母,对父母发脾气,24小时内就有不顺的报应)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愿把一切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学佛念佛,往生净土,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孝顺父母的几种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1)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敬佛学佛,这才是好儿女啊!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续)复周法利书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气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热水袋,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换洗。这衣服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为子女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专家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弄污床褥,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
世尊(2)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着,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经》里又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
我们只要记着: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
【注】:
(1) 【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一)火涂,即地狱道,或以于彼处受苦之众生常为镬汤炉炭之热所苦,或以彼处火聚甚多,故称火涂。(二)刀涂,即饿鬼道,以于彼处之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之苦,故称刀涂。(三)血涂,即**道,以于彼处受苦之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称血涂。至若“涂”之义有二:一为残害,如涂炭;一为所趣,即恶趣、恶道。
(2) 【世尊】佛的尊称,因佛是举世共尊的人。
出世间大孝
录自:明·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使其)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①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未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念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②之恩,不可不知此!
世间之孝三,出世间之孝一。
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美食美味)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功名利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三则,世间之所谓孝也。
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素食修行),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弥陀净土),永别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涵盖一切生命形式),长辞六趣(天道、人道、阿修罗、动物、鬼魂、地狱)。莲胎托质(往生净土,莲花化生,),亲觐弥陀,得不退转(大乘菩萨)。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注释】
①风木:犹言风树。《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齐国的孝子臬鱼对孔子所说的话,后因以“风树”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②劬劳:极度劳累。出自《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后人据此诗,遂以“劬劳”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
【译文】
为人子女对于父母,能够服侍孝养父母,使父母得到安顿,这便是世俗所谓孝了;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对社会有所贡献,使父母因子女的美德声誉而感到自豪和光彩,这便是大孝了;尽管如此,但不能为父母解决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其孝心毕竟有限,所以不如劝父母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使父母将来得生西方净土,永脱轮回之苦,常受无量妙乐,长随佛学,圆满佛果,这才是大孝中的大孝!
我出生得晚,当我刚闻到佛法时,不幸父母都相继去世了,我为此痛不欲生,虽然极力想要补救,但已是不可能了。因此,我奉劝世人,父母在世时,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