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学/文
看到Gain这个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增益?失真度?或者有点犹豫?就像被人问到:“一块钱上面印的头像是谁?”既熟悉又陌生是吗?
首先,本文只围绕电子管吉他放大器来讲,这样更有针对性一些。Gain在吉他音箱上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例如1972年面世的Mesa/Boogie的Mark I,虽然是串联增益级(cascaded gain stage),但只有两个标识为Volume的控制扭,1980年的Mark II,出现了Volume、Drive和Master控制钮,还是没有Gain,直到1989年推出的Mark IV,才出现了三通道独立的Gain。又如创立于1962年的Marshall放大器,直到1983年的JCM800 2205/2210上才出现了Gain控制钮。而Fender就更不用说了,70年代后期的带Master控制钮的部分银脸放大器,前级依然还是只有Volume控制钮,到80年代或者有一些晶体管系列会出现Gain,电子管放大器则要到90年代后的hi-gain型号才有Gain控制钮。
列出以上例子,只是为了说明,Gain这个词确实与失真有关,而且还只是前级失真。但Gain究竟是否就是失真度?我们不妨先来了解前级的几个要点:
1. 前级的作用是将吉他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电压放大、修饰,再送入后级进行功率放大。
2. 对信号进行放大,就需要有放大电路,可以设置增益量的一个单元的放大电路,就叫做增益级(gain stage),前级最少有一个增益级。最常见的12AX7前级管,里面其实装载了两只三极管,最多可以做两个增益级,通常一个增益级就可以把信号放大几十倍。
3. 前级的增益并不能无限放大,增益到某一水平(超过了设计的headroom)就开始过载,过载继续增大,我们通常就称为失真,但从电子学来讲,过载已经算是失真,只是失真程度较小。
上述第2点的增益就是gain,我们看到放大器上的Gain控制钮,实际上是控制某一增益级的放大倍数的,在整个前级部分还没有进入过载的情况,gain就可以看作是音量(Volume)调节,而当前级进入过载后,Gain就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失真度。不过现在大多数带Gain调节的放大器,一开始已经是前级过载了。
在前级过载电路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吉他放大器都把增益标注成了音量(Volume)或者响度(Loudness),一是因为这比较直观,就是调节声音大小的;二是当时还没有需要区分前级是否过载。之后随着前级过载程度越来愈大,甚至过载通道已经没有清音(clean)音色存在了,于是音量(volume)从字面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增益只代表了过载的程度,所以就改用了Gain标注。
无论是音量(Volume)、过载(Drive),还是增益(Gain),其实都是控制增益量的,在电子学上具有相同意义。之所以要用不同的标注方式,我斗胆做一个总结,如下图
在旋钮旋动的整个范围里面,清音(clean)较多的,通常标注为Volume;清音(clean)和过载(overdrive)都占一定比例的,通常标注为Drive;过载(overdrive)占了绝对大比例的,通常标注为Gain。当然,关于如何标注的问题,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所有各家各派标注都不一定按照上面所总结的一样。并且,这里指的也只是吉他前级放大器,还可能包括一些过载或者失真类效果器,并不能代表其他电子设备。
看到Gain这个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增益?失真度?或者有点犹豫?就像被人问到:“一块钱上面印的头像是谁?”既熟悉又陌生是吗?
首先,本文只围绕电子管吉他放大器来讲,这样更有针对性一些。Gain在吉他音箱上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例如1972年面世的Mesa/Boogie的Mark I,虽然是串联增益级(cascaded gain stage),但只有两个标识为Volume的控制扭,1980年的Mark II,出现了Volume、Drive和Master控制钮,还是没有Gain,直到1989年推出的Mark IV,才出现了三通道独立的Gain。又如创立于1962年的Marshall放大器,直到1983年的JCM800 2205/2210上才出现了Gain控制钮。而Fender就更不用说了,70年代后期的带Master控制钮的部分银脸放大器,前级依然还是只有Volume控制钮,到80年代或者有一些晶体管系列会出现Gain,电子管放大器则要到90年代后的hi-gain型号才有Gain控制钮。
列出以上例子,只是为了说明,Gain这个词确实与失真有关,而且还只是前级失真。但Gain究竟是否就是失真度?我们不妨先来了解前级的几个要点:
1. 前级的作用是将吉他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电压放大、修饰,再送入后级进行功率放大。
2. 对信号进行放大,就需要有放大电路,可以设置增益量的一个单元的放大电路,就叫做增益级(gain stage),前级最少有一个增益级。最常见的12AX7前级管,里面其实装载了两只三极管,最多可以做两个增益级,通常一个增益级就可以把信号放大几十倍。
3. 前级的增益并不能无限放大,增益到某一水平(超过了设计的headroom)就开始过载,过载继续增大,我们通常就称为失真,但从电子学来讲,过载已经算是失真,只是失真程度较小。
上述第2点的增益就是gain,我们看到放大器上的Gain控制钮,实际上是控制某一增益级的放大倍数的,在整个前级部分还没有进入过载的情况,gain就可以看作是音量(Volume)调节,而当前级进入过载后,Gain就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失真度。不过现在大多数带Gain调节的放大器,一开始已经是前级过载了。
在前级过载电路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吉他放大器都把增益标注成了音量(Volume)或者响度(Loudness),一是因为这比较直观,就是调节声音大小的;二是当时还没有需要区分前级是否过载。之后随着前级过载程度越来愈大,甚至过载通道已经没有清音(clean)音色存在了,于是音量(volume)从字面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增益只代表了过载的程度,所以就改用了Gain标注。
无论是音量(Volume)、过载(Drive),还是增益(Gain),其实都是控制增益量的,在电子学上具有相同意义。之所以要用不同的标注方式,我斗胆做一个总结,如下图
在旋钮旋动的整个范围里面,清音(clean)较多的,通常标注为Volume;清音(clean)和过载(overdrive)都占一定比例的,通常标注为Drive;过载(overdrive)占了绝对大比例的,通常标注为Gain。当然,关于如何标注的问题,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所有各家各派标注都不一定按照上面所总结的一样。并且,这里指的也只是吉他前级放大器,还可能包括一些过载或者失真类效果器,并不能代表其他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