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谈谈襄樊与南郡的地理重要性,军事没兴趣的可以略过。
对于东吴来说,南郡的位置为什么如此重要,南郡的西面是三峡水道,水流湍急并不适宜行船,所以延蜀中长江顺流而下的水军,如果在南郡附近的三峡口水域被拦截,是很难通过的,更要命的是,三峡口江面非常狭窄,极易封锁,优势水军就算是在平稳水面也不能迅速展开,何况是湍急水域,所以,这里就是长江的一个七寸,扼守住这里,就等于关死了东吴的西大门,而南郡以东,长江逐渐宽阔,且水流相对平稳适宜行船,南郡失守,南郡以东的长江,险滩变少,登陆点变多,顺江而下才成为现实。而南郡的江陵对于北面的袭击,防御同样很稳健,背后就是长江,物资运输极其便利,江陵的南面则缺乏经济重镇的支撑而且地域宽广城池稀疏不适宜进攻,东面不谈了就是孙权自己的地盘,所以江陵在刘表手里东吴就打刘表,在曹操手里就打曹操,在刘备手里就打刘备,这是命门。有人说,我不从水路打,我渡江从陆路渗透能不能行?不行,赤壁就是明证,曹操精锐的部队渡江以后,由于新降的荆州水军被周瑜一战击溃,陆军缺乏补给,必须逃跑,不然就是断粮被围歼的下场,毕竟再精锐的士卒也不能不吃饭,这还是由于当时江陵已被曹操占领,曹操渡江的士卒才可以逃回北岸,否则就是有来无回。
对于蜀汉来说,江陵和公安也重要,但如果执行的是联吴伐魏的国策,江陵的重要性则远小于襄樊,江陵更像是一个伐吴的前沿阵地,而襄樊才是伐魏的前沿阵地,对刘备更是如此,刘备关羽等人都曾在襄阳以及新野樊城等地驻扎,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并对地形十分熟悉,襄阳与樊城隔汉水而两立,应对东北面的进攻比较困难,但是应对东南面的进攻则相对轻松许多,因为汉水是长江支流,水流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只有在丰水期才适宜行船,这会有效的抑制住东吴水军的发挥,(顺带提一句,水淹七军也是在汉水的丰水期,可见关羽或多或少是懂得当地水情的,而于禁不懂)所以如果刘备坐镇了襄樊,则可不必像关羽坐镇江陵一样对东吴严加戒备,丰水期加以戒备即可。加上襄阳极其丰富的物资储备和民力,与许都极近的距离(曹操想迁都就是明证,实地两地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今天上海到南京的距离)这也是关羽拼命也不肯撤围樊城的原因,打下来确实利益和功劳都太大了,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攻取的地方。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豪赌,虽有沽名争功的可能,但个人以为,襄樊极其重要的北伐作用是刺激他进行豪赌的根本因素。
蜀吴对襄樊和南郡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到各自的战略决策,蜀汉清楚襄樊和南郡对自己的重要性,但忽略了东吴对南郡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才会对东吴的偷袭如此的不敏感,大意失荆州,确实不仅仅是关羽一个人的大意,这是第一点易被忽视的。
——————————————————————————————————————————————————
二于禁降卒的处理
于禁投降的地点位于襄阳的西北面,投降的兵力,目前公认在三万左右,首先杀降不是关羽的做事风格,关羽对士卒是很爱护的,这个先排除掉,那么,把这些降卒安排在哪里最合适,有上庸可以就近安置,也可以安置在江陵,关羽的选择是有道理的,相比上庸的规模,一下容纳这么多降卒,供给会出现问题,毫无疑问,江陵更适合安置,交通上来说,安置在上庸需要花费大量兵力去沿途护送,不然会发生逸逃甚至是兵变,安置在江陵可以走水路,水运不必担心兵变,可以节省很多的护卫力量,道理很简单,即使降卒劫了船,只要渡口被控制,他们还能去哪里?
对降卒的改造上,一般来说,需要甄别身份,清查原籍等大量工作,才可以在降卒中取得部分比例的精兵,当时关羽忙着应付曹仁,把降卒迁到江陵进行逐步改造,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么大一笔兵源,假以时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以关羽当年威震华夏的人格魅力(能吸纳如此之多的绿林豪帅举旗抗曹),这三万人绝大多数是可以收编的。
但是,关羽忽视的是,东吴的态度,东吴对于江陵一直是以谈为主,一直到215年,才开始爆发局部的军事冲突,东吴从来忌惮的都不是什么道义,而是荆州强大的防御实力,当东吴看到关羽的降卒进入江陵,他们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经过几个月的收编,江陵将凭空增加约2万人的精锐士卒,这帮人是曹魏的精锐部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绝非杂牌军,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关羽敢如此嚣张,这批降卒就是他嚣张的本钱,这句话更让东吴认识到,江陵不但越发越打不下来,如果让关羽把这批降卒收编成功,江陵握在人家手上,掉头反噬自己会非常难对付,所以,能不能让你收编成功?显然不能,这直接促使了东吴不再考虑得失胜败道义盟约,必须坚决立刻马上出兵。
至于擅取湘关米,陆逊来书本有资助关羽的外交托词,所以即使擅取了米,为此而动刀兵可能性是极小的,这只是一个外交层面即可解决的小问题。至于辱骂孙权,对于孙权这种勾践奇英,则是一个比米更小的问题。
你如果真的想同盟,那必须要让盟友放心,不能让盟友感觉有威胁,这是同盟的要素,而威胁到这种同盟的根本因素,真正让孙权害怕的不是辱骂,也不是米,而是这批降卒,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要素,所以,回到最初,如何处理这批降卒,能理解白起了吧。
——————————————————————————————————————————————————
三 关羽是否得到北伐的授意以及刘封的心态
很多人谴责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未能加以支持,首先,北伐的命令是不是刘备下的都没有明证,怎么能怪刘备不配合呢?三国志廖立传有记载: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直以意突的大概白话文意思就是关羽只凭自己的意思就瞎冲,潜台词就是没有刘备的授意,但这个记载不是直接记载,不是陈寿的意思,是陈寿记载廖立自己说的,所以如果作为直接史料判断,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悬案。
不过如果刘备想支援关羽,那么只可能通过刘封,219年,孟达由秭归北攻房陵进而攻取上庸,刘备派遣刘封由汉中领兵与孟达合并,共同占据上庸,刘备的意思是让刘封孟达配合关羽北伐的吗?不是!刘备如果知道关羽北伐,则应该在派出刘封的时候给出配合支援的作战计划,但显然是没有的,否则在219下半年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援的时候,刘封不可能也不敢一口回绝,这是公然的抗命,就算他看关羽不顺眼,也绝对不敢公然抗命,而最后处死刘封的罪名也十分暧昧,首罪是欺凌孟达,次罪是不救关羽,你们觉得哪个更重要?当然是不救关羽更重要,这两条罪名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为什么不救关羽反而是次罪呢,原因只有一个,关羽北伐与刘封救援根本就是计划外行动。
那么,刘备派刘封过来是干嘛来的,是监视孟达么?明显不是,孟达是刘备入蜀的功臣,非常受信任,不存在监视的必要,他把刘封外派,有可能是因为刘备刚刚立嗣刘禅,怕刘封在身边不好处理,我们现在看来,刘封和刘备没有血缘,当然与立嗣无干,但我们忽视的是,刘禅自己也并不硬,首先他不是嫡子,其次他母亲早死,其三刘封有军功在军中有一定声望,如果说刘封没有继承的野心,我个人以为不可能,判断的依据是刘封到上庸不久以后,就欺凌孟达,什么原因,没有记载,有私仇也不像,毕竟半年前两人还一起迫降过申耽,按理说也是同袍之义了,这么快闹翻,恐怕有刘封胸中这口气没理顺,情绪化的原因在里面。
这里容易忽视的地方就是刘备对立嗣的时机把握,和对刘封野心的忽视,试想,如果晚立嗣,抑或在立嗣以后,刘备对刘封加以抚慰,刘封会不会为了表功,而去救援关羽,不确定,但有这种可能。但立嗣了,刘封带着情绪,继承王位梦想破灭,救援关羽又没有刘备的直接授意,救援的对象还是曾经对自己颇有微词的假叔叔关羽,那还救个P啊。
——————————————————————————————————————————————————
四,关羽的逆商
关羽与徐晃初期交战是对峙状态的,徐晃军曾箭射书入樊城通知曹仁,让曹仁安心,东吴已成功策反,这一条记载说明了,樊城之围当时并没有解除,否则还射什么箭,直接进城谈不就完了么,而这条消息也在这时由董昭建议透露给关羽,关羽见信初期是犹豫不决的,这个不能苛责,曹操使诈的可能性也有,作为主帅,这点戒备和考虑是必须的,关羽知道江陵真的失陷是在被徐晃正面击败以后,原因很简单,报败的逃兵也需要一个时间从江陵赶往关羽军中,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来自江陵的补给被掐断了,这时候面临双重打击的关羽,逆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进取樊城已不可能,往哪里退才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方面关羽明显不如刘备,他犯了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关羽此时的兵力其实并不少,被徐晃击败并没有伤及兵力的根本,手头依然有两万上下的士卒,而且沔水依然有关羽的水军,曹军渡河追击危险性不大,何况曹操本来也没有追击关羽的打算,而是想让关羽掉头去打吕蒙,关羽的退军路线,果然是奔着江陵去的,路上还不断书信联系吕蒙以大义责之,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吕蒙既然已经撕下脸皮来偷袭了,大义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时候再责之根本没有意义,十分幼稚,而且他放任部下与吕蒙的信使见面,更是动摇军心,结果没到江陵,部下基本全部不战而溃了。
关羽的第二个错误,对自身认识不足,当时关羽的军队虽然不少,而且也没有被曹军追赶的危险,但实实在在的军粮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因为来自江陵的补给已经断了,就算没有吕蒙的信使攻心,军心一样会因为缺粮而崩溃,首要的任务是要聚集军心,先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把部队稳定下来,这时候吕蒙在安抚江陵,在杀那个私拿百姓雨衣的士卒,曹魏也没追赶,关羽是有这个时间的,这个安全的地方就是宜都。
张飞是宜都的第一任太守,之后刘封、孟达、廖化、樊友等人出任,都有所声名。其中刘封比较突出,他兴土木,建城邑,用现代语说,就是城市建设搞得好。后世将他兴建的夷陵城叫做 “刘封城”,只是具体地点有异议。据《夷陵州志》载:“在县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顶。蜀汉昭烈帝章武初,封守宜都郡所筑。说明。宜都是有一定城市规模是适合坚守待援的,宜都同时也是入蜀的通道,守不住逃进川蜀也可以,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战术选择,但关羽依然执拗于江陵的得失,他没有意识到江陵已经不可能再复夺回来了,所以他没有果断撤入宜都做下一步打算,恰恰相反的是,陆逊奉孙权将令擒杀关羽断关羽后路,第一个目标就是把宜都夺取,战略眼光十分毒辣。
现在人忽略的就是进麦城是不是关羽唯一的选择,不是的,关羽有机会逃跑的,不但死不了,士兵都能保存不少,毕竟他声望还是在的,是他自己逆商不够,一系列的打击影响了自己的战术判断,白白浪费了退保宜都的时机,当然,陆逊也没给他多少时间反悔。
——————————————————————————————————————————————————
其他关于糜芳傅士仁投降的问题,说的很多了,就不多赘述了
对于东吴来说,南郡的位置为什么如此重要,南郡的西面是三峡水道,水流湍急并不适宜行船,所以延蜀中长江顺流而下的水军,如果在南郡附近的三峡口水域被拦截,是很难通过的,更要命的是,三峡口江面非常狭窄,极易封锁,优势水军就算是在平稳水面也不能迅速展开,何况是湍急水域,所以,这里就是长江的一个七寸,扼守住这里,就等于关死了东吴的西大门,而南郡以东,长江逐渐宽阔,且水流相对平稳适宜行船,南郡失守,南郡以东的长江,险滩变少,登陆点变多,顺江而下才成为现实。而南郡的江陵对于北面的袭击,防御同样很稳健,背后就是长江,物资运输极其便利,江陵的南面则缺乏经济重镇的支撑而且地域宽广城池稀疏不适宜进攻,东面不谈了就是孙权自己的地盘,所以江陵在刘表手里东吴就打刘表,在曹操手里就打曹操,在刘备手里就打刘备,这是命门。有人说,我不从水路打,我渡江从陆路渗透能不能行?不行,赤壁就是明证,曹操精锐的部队渡江以后,由于新降的荆州水军被周瑜一战击溃,陆军缺乏补给,必须逃跑,不然就是断粮被围歼的下场,毕竟再精锐的士卒也不能不吃饭,这还是由于当时江陵已被曹操占领,曹操渡江的士卒才可以逃回北岸,否则就是有来无回。
对于蜀汉来说,江陵和公安也重要,但如果执行的是联吴伐魏的国策,江陵的重要性则远小于襄樊,江陵更像是一个伐吴的前沿阵地,而襄樊才是伐魏的前沿阵地,对刘备更是如此,刘备关羽等人都曾在襄阳以及新野樊城等地驻扎,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并对地形十分熟悉,襄阳与樊城隔汉水而两立,应对东北面的进攻比较困难,但是应对东南面的进攻则相对轻松许多,因为汉水是长江支流,水流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只有在丰水期才适宜行船,这会有效的抑制住东吴水军的发挥,(顺带提一句,水淹七军也是在汉水的丰水期,可见关羽或多或少是懂得当地水情的,而于禁不懂)所以如果刘备坐镇了襄樊,则可不必像关羽坐镇江陵一样对东吴严加戒备,丰水期加以戒备即可。加上襄阳极其丰富的物资储备和民力,与许都极近的距离(曹操想迁都就是明证,实地两地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今天上海到南京的距离)这也是关羽拼命也不肯撤围樊城的原因,打下来确实利益和功劳都太大了,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攻取的地方。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豪赌,虽有沽名争功的可能,但个人以为,襄樊极其重要的北伐作用是刺激他进行豪赌的根本因素。
蜀吴对襄樊和南郡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到各自的战略决策,蜀汉清楚襄樊和南郡对自己的重要性,但忽略了东吴对南郡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才会对东吴的偷袭如此的不敏感,大意失荆州,确实不仅仅是关羽一个人的大意,这是第一点易被忽视的。
——————————————————————————————————————————————————
二于禁降卒的处理
于禁投降的地点位于襄阳的西北面,投降的兵力,目前公认在三万左右,首先杀降不是关羽的做事风格,关羽对士卒是很爱护的,这个先排除掉,那么,把这些降卒安排在哪里最合适,有上庸可以就近安置,也可以安置在江陵,关羽的选择是有道理的,相比上庸的规模,一下容纳这么多降卒,供给会出现问题,毫无疑问,江陵更适合安置,交通上来说,安置在上庸需要花费大量兵力去沿途护送,不然会发生逸逃甚至是兵变,安置在江陵可以走水路,水运不必担心兵变,可以节省很多的护卫力量,道理很简单,即使降卒劫了船,只要渡口被控制,他们还能去哪里?
对降卒的改造上,一般来说,需要甄别身份,清查原籍等大量工作,才可以在降卒中取得部分比例的精兵,当时关羽忙着应付曹仁,把降卒迁到江陵进行逐步改造,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么大一笔兵源,假以时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以关羽当年威震华夏的人格魅力(能吸纳如此之多的绿林豪帅举旗抗曹),这三万人绝大多数是可以收编的。
但是,关羽忽视的是,东吴的态度,东吴对于江陵一直是以谈为主,一直到215年,才开始爆发局部的军事冲突,东吴从来忌惮的都不是什么道义,而是荆州强大的防御实力,当东吴看到关羽的降卒进入江陵,他们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经过几个月的收编,江陵将凭空增加约2万人的精锐士卒,这帮人是曹魏的精锐部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绝非杂牌军,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关羽敢如此嚣张,这批降卒就是他嚣张的本钱,这句话更让东吴认识到,江陵不但越发越打不下来,如果让关羽把这批降卒收编成功,江陵握在人家手上,掉头反噬自己会非常难对付,所以,能不能让你收编成功?显然不能,这直接促使了东吴不再考虑得失胜败道义盟约,必须坚决立刻马上出兵。
至于擅取湘关米,陆逊来书本有资助关羽的外交托词,所以即使擅取了米,为此而动刀兵可能性是极小的,这只是一个外交层面即可解决的小问题。至于辱骂孙权,对于孙权这种勾践奇英,则是一个比米更小的问题。
你如果真的想同盟,那必须要让盟友放心,不能让盟友感觉有威胁,这是同盟的要素,而威胁到这种同盟的根本因素,真正让孙权害怕的不是辱骂,也不是米,而是这批降卒,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要素,所以,回到最初,如何处理这批降卒,能理解白起了吧。
——————————————————————————————————————————————————
三 关羽是否得到北伐的授意以及刘封的心态
很多人谴责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未能加以支持,首先,北伐的命令是不是刘备下的都没有明证,怎么能怪刘备不配合呢?三国志廖立传有记载: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直以意突的大概白话文意思就是关羽只凭自己的意思就瞎冲,潜台词就是没有刘备的授意,但这个记载不是直接记载,不是陈寿的意思,是陈寿记载廖立自己说的,所以如果作为直接史料判断,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悬案。
不过如果刘备想支援关羽,那么只可能通过刘封,219年,孟达由秭归北攻房陵进而攻取上庸,刘备派遣刘封由汉中领兵与孟达合并,共同占据上庸,刘备的意思是让刘封孟达配合关羽北伐的吗?不是!刘备如果知道关羽北伐,则应该在派出刘封的时候给出配合支援的作战计划,但显然是没有的,否则在219下半年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援的时候,刘封不可能也不敢一口回绝,这是公然的抗命,就算他看关羽不顺眼,也绝对不敢公然抗命,而最后处死刘封的罪名也十分暧昧,首罪是欺凌孟达,次罪是不救关羽,你们觉得哪个更重要?当然是不救关羽更重要,这两条罪名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为什么不救关羽反而是次罪呢,原因只有一个,关羽北伐与刘封救援根本就是计划外行动。
那么,刘备派刘封过来是干嘛来的,是监视孟达么?明显不是,孟达是刘备入蜀的功臣,非常受信任,不存在监视的必要,他把刘封外派,有可能是因为刘备刚刚立嗣刘禅,怕刘封在身边不好处理,我们现在看来,刘封和刘备没有血缘,当然与立嗣无干,但我们忽视的是,刘禅自己也并不硬,首先他不是嫡子,其次他母亲早死,其三刘封有军功在军中有一定声望,如果说刘封没有继承的野心,我个人以为不可能,判断的依据是刘封到上庸不久以后,就欺凌孟达,什么原因,没有记载,有私仇也不像,毕竟半年前两人还一起迫降过申耽,按理说也是同袍之义了,这么快闹翻,恐怕有刘封胸中这口气没理顺,情绪化的原因在里面。
这里容易忽视的地方就是刘备对立嗣的时机把握,和对刘封野心的忽视,试想,如果晚立嗣,抑或在立嗣以后,刘备对刘封加以抚慰,刘封会不会为了表功,而去救援关羽,不确定,但有这种可能。但立嗣了,刘封带着情绪,继承王位梦想破灭,救援关羽又没有刘备的直接授意,救援的对象还是曾经对自己颇有微词的假叔叔关羽,那还救个P啊。
——————————————————————————————————————————————————
四,关羽的逆商
关羽与徐晃初期交战是对峙状态的,徐晃军曾箭射书入樊城通知曹仁,让曹仁安心,东吴已成功策反,这一条记载说明了,樊城之围当时并没有解除,否则还射什么箭,直接进城谈不就完了么,而这条消息也在这时由董昭建议透露给关羽,关羽见信初期是犹豫不决的,这个不能苛责,曹操使诈的可能性也有,作为主帅,这点戒备和考虑是必须的,关羽知道江陵真的失陷是在被徐晃正面击败以后,原因很简单,报败的逃兵也需要一个时间从江陵赶往关羽军中,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来自江陵的补给被掐断了,这时候面临双重打击的关羽,逆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进取樊城已不可能,往哪里退才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方面关羽明显不如刘备,他犯了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关羽此时的兵力其实并不少,被徐晃击败并没有伤及兵力的根本,手头依然有两万上下的士卒,而且沔水依然有关羽的水军,曹军渡河追击危险性不大,何况曹操本来也没有追击关羽的打算,而是想让关羽掉头去打吕蒙,关羽的退军路线,果然是奔着江陵去的,路上还不断书信联系吕蒙以大义责之,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吕蒙既然已经撕下脸皮来偷袭了,大义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时候再责之根本没有意义,十分幼稚,而且他放任部下与吕蒙的信使见面,更是动摇军心,结果没到江陵,部下基本全部不战而溃了。
关羽的第二个错误,对自身认识不足,当时关羽的军队虽然不少,而且也没有被曹军追赶的危险,但实实在在的军粮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因为来自江陵的补给已经断了,就算没有吕蒙的信使攻心,军心一样会因为缺粮而崩溃,首要的任务是要聚集军心,先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把部队稳定下来,这时候吕蒙在安抚江陵,在杀那个私拿百姓雨衣的士卒,曹魏也没追赶,关羽是有这个时间的,这个安全的地方就是宜都。
张飞是宜都的第一任太守,之后刘封、孟达、廖化、樊友等人出任,都有所声名。其中刘封比较突出,他兴土木,建城邑,用现代语说,就是城市建设搞得好。后世将他兴建的夷陵城叫做 “刘封城”,只是具体地点有异议。据《夷陵州志》载:“在县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顶。蜀汉昭烈帝章武初,封守宜都郡所筑。说明。宜都是有一定城市规模是适合坚守待援的,宜都同时也是入蜀的通道,守不住逃进川蜀也可以,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战术选择,但关羽依然执拗于江陵的得失,他没有意识到江陵已经不可能再复夺回来了,所以他没有果断撤入宜都做下一步打算,恰恰相反的是,陆逊奉孙权将令擒杀关羽断关羽后路,第一个目标就是把宜都夺取,战略眼光十分毒辣。
现在人忽略的就是进麦城是不是关羽唯一的选择,不是的,关羽有机会逃跑的,不但死不了,士兵都能保存不少,毕竟他声望还是在的,是他自己逆商不够,一系列的打击影响了自己的战术判断,白白浪费了退保宜都的时机,当然,陆逊也没给他多少时间反悔。
——————————————————————————————————————————————————
其他关于糜芳傅士仁投降的问题,说的很多了,就不多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