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50,576贴子:12,114,534

关羽襄樊之战的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和要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先谈谈襄樊与南郡的地理重要性,军事没兴趣的可以略过。
对于东吴来说,南郡的位置为什么如此重要,南郡的西面是三峡水道,水流湍急并不适宜行船,所以延蜀中长江顺流而下的水军,如果在南郡附近的三峡口水域被拦截,是很难通过的,更要命的是,三峡口江面非常狭窄,极易封锁,优势水军就算是在平稳水面也不能迅速展开,何况是湍急水域,所以,这里就是长江的一个七寸,扼守住这里,就等于关死了东吴的西大门,而南郡以东,长江逐渐宽阔,且水流相对平稳适宜行船,南郡失守,南郡以东的长江,险滩变少,登陆点变多,顺江而下才成为现实。而南郡的江陵对于北面的袭击,防御同样很稳健,背后就是长江,物资运输极其便利,江陵的南面则缺乏经济重镇的支撑而且地域宽广城池稀疏不适宜进攻,东面不谈了就是孙权自己的地盘,所以江陵在刘表手里东吴就打刘表,在曹操手里就打曹操,在刘备手里就打刘备,这是命门。有人说,我不从水路打,我渡江从陆路渗透能不能行?不行,赤壁就是明证,曹操精锐的部队渡江以后,由于新降的荆州水军被周瑜一战击溃,陆军缺乏补给,必须逃跑,不然就是断粮被围歼的下场,毕竟再精锐的士卒也不能不吃饭,这还是由于当时江陵已被曹操占领,曹操渡江的士卒才可以逃回北岸,否则就是有来无回。
对于蜀汉来说,江陵和公安也重要,但如果执行的是联吴伐魏的国策,江陵的重要性则远小于襄樊,江陵更像是一个伐吴的前沿阵地,而襄樊才是伐魏的前沿阵地,对刘备更是如此,刘备关羽等人都曾在襄阳以及新野樊城等地驻扎,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并对地形十分熟悉,襄阳与樊城隔汉水而两立,应对东北面的进攻比较困难,但是应对东南面的进攻则相对轻松许多,因为汉水是长江支流,水流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只有在丰水期才适宜行船,这会有效的抑制住东吴水军的发挥,(顺带提一句,水淹七军也是在汉水的丰水期,可见关羽或多或少是懂得当地水情的,而于禁不懂)所以如果刘备坐镇了襄樊,则可不必像关羽坐镇江陵一样对东吴严加戒备,丰水期加以戒备即可。加上襄阳极其丰富的物资储备和民力,与许都极近的距离(曹操想迁都就是明证,实地两地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今天上海到南京的距离)这也是关羽拼命也不肯撤围樊城的原因,打下来确实利益和功劳都太大了,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攻取的地方。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豪赌,虽有沽名争功的可能,但个人以为,襄樊极其重要的北伐作用是刺激他进行豪赌的根本因素。
蜀吴对襄樊和南郡重要性的不同认识,会影响到各自的战略决策,蜀汉清楚襄樊和南郡对自己的重要性,但忽略了东吴对南郡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才会对东吴的偷袭如此的不敏感,大意失荆州,确实不仅仅是关羽一个人的大意,这是第一点易被忽视的。
——————————————————————————————————————————————————
二于禁降卒的处理
于禁投降的地点位于襄阳的西北面,投降的兵力,目前公认在三万左右,首先杀降不是关羽的做事风格,关羽对士卒是很爱护的,这个先排除掉,那么,把这些降卒安排在哪里最合适,有上庸可以就近安置,也可以安置在江陵,关羽的选择是有道理的,相比上庸的规模,一下容纳这么多降卒,供给会出现问题,毫无疑问,江陵更适合安置,交通上来说,安置在上庸需要花费大量兵力去沿途护送,不然会发生逸逃甚至是兵变,安置在江陵可以走水路,水运不必担心兵变,可以节省很多的护卫力量,道理很简单,即使降卒劫了船,只要渡口被控制,他们还能去哪里?
对降卒的改造上,一般来说,需要甄别身份,清查原籍等大量工作,才可以在降卒中取得部分比例的精兵,当时关羽忙着应付曹仁,把降卒迁到江陵进行逐步改造,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么大一笔兵源,假以时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以关羽当年威震华夏的人格魅力(能吸纳如此之多的绿林豪帅举旗抗曹),这三万人绝大多数是可以收编的。
但是,关羽忽视的是,东吴的态度,东吴对于江陵一直是以谈为主,一直到215年,才开始爆发局部的军事冲突,东吴从来忌惮的都不是什么道义,而是荆州强大的防御实力,当东吴看到关羽的降卒进入江陵,他们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经过几个月的收编,江陵将凭空增加约2万人的精锐士卒,这帮人是曹魏的精锐部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绝非杂牌军,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关羽敢如此嚣张,这批降卒就是他嚣张的本钱,这句话更让东吴认识到,江陵不但越发越打不下来,如果让关羽把这批降卒收编成功,江陵握在人家手上,掉头反噬自己会非常难对付,所以,能不能让你收编成功?显然不能,这直接促使了东吴不再考虑得失胜败道义盟约,必须坚决立刻马上出兵。
至于擅取湘关米,陆逊来书本有资助关羽的外交托词,所以即使擅取了米,为此而动刀兵可能性是极小的,这只是一个外交层面即可解决的小问题。至于辱骂孙权,对于孙权这种勾践奇英,则是一个比米更小的问题。
你如果真的想同盟,那必须要让盟友放心,不能让盟友感觉有威胁,这是同盟的要素,而威胁到这种同盟的根本因素,真正让孙权害怕的不是辱骂,也不是米,而是这批降卒,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要素,所以,回到最初,如何处理这批降卒,能理解白起了吧。
——————————————————————————————————————————————————
三 关羽是否得到北伐的授意以及刘封的心态
很多人谴责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未能加以支持,首先,北伐的命令是不是刘备下的都没有明证,怎么能怪刘备不配合呢?三国志廖立传有记载: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直以意突的大概白话文意思就是关羽只凭自己的意思就瞎冲,潜台词就是没有刘备的授意,但这个记载不是直接记载,不是陈寿的意思,是陈寿记载廖立自己说的,所以如果作为直接史料判断,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悬案。
不过如果刘备想支援关羽,那么只可能通过刘封,219年,孟达由秭归北攻房陵进而攻取上庸,刘备派遣刘封由汉中领兵与孟达合并,共同占据上庸,刘备的意思是让刘封孟达配合关羽北伐的吗?不是!刘备如果知道关羽北伐,则应该在派出刘封的时候给出配合支援的作战计划,但显然是没有的,否则在219下半年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援的时候,刘封不可能也不敢一口回绝,这是公然的抗命,就算他看关羽不顺眼,也绝对不敢公然抗命,而最后处死刘封的罪名也十分暧昧,首罪是欺凌孟达,次罪是不救关羽,你们觉得哪个更重要?当然是不救关羽更重要,这两条罪名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为什么不救关羽反而是次罪呢,原因只有一个,关羽北伐与刘封救援根本就是计划外行动。
那么,刘备派刘封过来是干嘛来的,是监视孟达么?明显不是,孟达是刘备入蜀的功臣,非常受信任,不存在监视的必要,他把刘封外派,有可能是因为刘备刚刚立嗣刘禅,怕刘封在身边不好处理,我们现在看来,刘封和刘备没有血缘,当然与立嗣无干,但我们忽视的是,刘禅自己也并不硬,首先他不是嫡子,其次他母亲早死,其三刘封有军功在军中有一定声望,如果说刘封没有继承的野心,我个人以为不可能,判断的依据是刘封到上庸不久以后,就欺凌孟达,什么原因,没有记载,有私仇也不像,毕竟半年前两人还一起迫降过申耽,按理说也是同袍之义了,这么快闹翻,恐怕有刘封胸中这口气没理顺,情绪化的原因在里面。
这里容易忽视的地方就是刘备对立嗣的时机把握,和对刘封野心的忽视,试想,如果晚立嗣,抑或在立嗣以后,刘备对刘封加以抚慰,刘封会不会为了表功,而去救援关羽,不确定,但有这种可能。但立嗣了,刘封带着情绪,继承王位梦想破灭,救援关羽又没有刘备的直接授意,救援的对象还是曾经对自己颇有微词的假叔叔关羽,那还救个P啊。
——————————————————————————————————————————————————
四,关羽的逆商
关羽与徐晃初期交战是对峙状态的,徐晃军曾箭射书入樊城通知曹仁,让曹仁安心,东吴已成功策反,这一条记载说明了,樊城之围当时并没有解除,否则还射什么箭,直接进城谈不就完了么,而这条消息也在这时由董昭建议透露给关羽,关羽见信初期是犹豫不决的,这个不能苛责,曹操使诈的可能性也有,作为主帅,这点戒备和考虑是必须的,关羽知道江陵真的失陷是在被徐晃正面击败以后,原因很简单,报败的逃兵也需要一个时间从江陵赶往关羽军中,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来自江陵的补给被掐断了,这时候面临双重打击的关羽,逆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进取樊城已不可能,往哪里退才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方面关羽明显不如刘备,他犯了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关羽此时的兵力其实并不少,被徐晃击败并没有伤及兵力的根本,手头依然有两万上下的士卒,而且沔水依然有关羽的水军,曹军渡河追击危险性不大,何况曹操本来也没有追击关羽的打算,而是想让关羽掉头去打吕蒙,关羽的退军路线,果然是奔着江陵去的,路上还不断书信联系吕蒙以大义责之,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吕蒙既然已经撕下脸皮来偷袭了,大义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时候再责之根本没有意义,十分幼稚,而且他放任部下与吕蒙的信使见面,更是动摇军心,结果没到江陵,部下基本全部不战而溃了。
关羽的第二个错误,对自身认识不足,当时关羽的军队虽然不少,而且也没有被曹军追赶的危险,但实实在在的军粮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因为来自江陵的补给已经断了,就算没有吕蒙的信使攻心,军心一样会因为缺粮而崩溃,首要的任务是要聚集军心,先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把部队稳定下来,这时候吕蒙在安抚江陵,在杀那个私拿百姓雨衣的士卒,曹魏也没追赶,关羽是有这个时间的,这个安全的地方就是宜都。
张飞是宜都的第一任太守,之后刘封、孟达、廖化、樊友等人出任,都有所声名。其中刘封比较突出,他兴土木,建城邑,用现代语说,就是城市建设搞得好。后世将他兴建的夷陵城叫做 “刘封城”,只是具体地点有异议。据《夷陵州志》载:“在县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顶。蜀汉昭烈帝章武初,封守宜都郡所筑。说明。宜都是有一定城市规模是适合坚守待援的,宜都同时也是入蜀的通道,守不住逃进川蜀也可以,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战术选择,但关羽依然执拗于江陵的得失,他没有意识到江陵已经不可能再复夺回来了,所以他没有果断撤入宜都做下一步打算,恰恰相反的是,陆逊奉孙权将令擒杀关羽断关羽后路,第一个目标就是把宜都夺取,战略眼光十分毒辣。
现在人忽略的就是进麦城是不是关羽唯一的选择,不是的,关羽有机会逃跑的,不但死不了,士兵都能保存不少,毕竟他声望还是在的,是他自己逆商不够,一系列的打击影响了自己的战术判断,白白浪费了退保宜都的时机,当然,陆逊也没给他多少时间反悔。
——————————————————————————————————————————————————
其他关于糜芳傅士仁投降的问题,说的很多了,就不多赘述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7-07-16 04:44回复
    我还是想看看楼主对于糜芳和傅士仁的深度解刨,毕竟这种长篇叙述贴子太少了,看看还挺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16 20:22
    回复
      五,糜傅二人的投降
      很多人在这里把这二人的投降全部归根于人品低劣,而掩盖关羽甚至刘备的罪责,这是不合适的,演义里更加设计了桥段说虞翻和傅士仁认识,通过傅士仁劝降了糜芳,让大家觉得不是这俩哥们献城,江陵根本不会丢,最后把罪责全部归在这俩人身上,这是比较幼稚的认知。
      首先我确定的一点,没有兵力的压迫,根本不会促使这两人投降,也不可能有什么事先约定,就是兵力摆过来往城门口一堆,要么开门要么进去屠城,理由很简单,如果是事先约定好的策反,孙权或者吕蒙如何肯定糜芳和傅士仁会答应呢?如果真是演义的桥段,傅士仁认识虞翻,那至少还有那么三分把握,然而正史并没有东吴谁谁谁认识糜芳傅士仁,虞翻是作为从军医师出征的,他并不认识傅士仁,他甚至还在城破以后提醒了吕蒙可能会有小型叛乱,另外,糜芳是什么人,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以前曹操高官收买都没收买过去的铁杆,孙权哪里来的自信一定能动动嘴皮子就能策反他呢?好了,现在既然孙权不能肯定能策反他俩,他怎么敢去提前联系糜傅二人,如果失败岂不是提前暴露了军事计划,要知道,这可是偷袭,还没打就暴露,孙权会不会这么愚蠢?这是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考证的难点就是无法确定吕蒙的兵力,参考陆逊传记载,陆逊推秭归,宜都,房陵等地的势如破竹,基本没真正打过,都是望风而逃,来不及逃的基本都投降了,几乎没有将领战死的记载,有些地方甚至陆逊派个部将带三千人过去就接收了,根本不抵抗,这些地方常备兵力一般不会超过一千人,有些甚至是不设正规军的,望风而逃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江陵这样的重镇为什么也望风而降,前文否决了糜芳事先勾结东吴的可能性,那么剩下的原因只有一个,没兵力抵抗也来不及逃跑了(吕蒙是偷袭),兵去哪了,关羽调走了。从吕蒙陆逊一系列军事安排来看,非常全面与稳健,没有什么漏洞,绝不是依赖糜芳和傅士仁二人的态度才能攻下江陵的,他们是势在必得,并且一定要剿杀掉关羽为目的,糜芳傅士仁的态度根本改变不了战役的走向,不投降无非多死些人罢了。
      这里总有人不服气,觉得糜芳傅士仁为什么就不能守一守,守不住也可以坚守到关羽回来呀,这两位虽谈不上什么名将,也是职业军人了,守住守不住恐怕他们看得比我们都准。
      退一万步讲,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尽忠,责任在不在关羽?我认为是不在的,关羽事先责罚了他们,违反军令而责罚下属,是很正常的,这个能怪关羽么?顶多算他平时傲慢一点,也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其实这里刘备有责任,这是大多数人所忽视的。
      我指的刘备的责任绝不是他任人不对,糜芳之前的忠诚是没问题的,能力上也没有记载有什么不足,刘备的责任在于御下不够严,作为守军主帅的关羽,其家属原地安置在南郡,(吕蒙传记载,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刘备关羽铁哥们,信任关羽,给他享受特殊待遇,可以,但是大部分的士卒以及下级军官家属都原地安置,这就有点不合常理了,当然,从很多人的角度看,这是人性化管理,让士卒戍边同时还能享受夫妻生活,刘备仁义啊,但这个带来的问题就很严重了,士卒乃至于傅士仁这样的中下级军官,要投降就投降要献城就献城,没有任何的约束,假设这帮人家属都在成都,他们敢随便投降吗?也就黄权敢吧,黄权挺贼的,投降过去还要立牌坊,以仁义挤兑刘备不让他杀自己家人,他看准了刘备仁义的大旗不会丢,刘备给僵在那最终还是要了名声,反正杀黄权一家人也不顶用。
      吏治的松散,御下不严,这才是刘备的责任,诸葛亮治蜀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澄清吏治,按刘备那种松散的管理方法,那么好说话,蜀汉早就没戏唱了。刘备借名声仁义得到了很多便利,不过,没有哪种便利是不需要代价的,否则曹操孙权为什么不用,他们会比刘备傻么?
      ————————————————————————————————————————————————
      六.孙权对关羽的处理
      这里分歧就大了,我听过太多的人说,孙权真蠢,为什么要杀关羽不留点后路给自己呢,惹的刘备伐吴两家元气大伤,曹魏渔翁得利云云。这种人,我只能说,真蠢的是你......
      剖析一下:孙权对关羽一共有几种处理方式呢?
      1.释放 2.像于禁一样转给曹操 3.俘虏以为质 4.杀 咱们一条条来
      如果释放,关羽的性格是刚而自矜,在吕蒙手里宰了这么大的跟头,他势必要报仇找回场子,他不是诸葛亮这种具有全局观念的人,他是个性情中人,更为可怕的是,他是刘备阵营里唯一一个可能连刘备自己都不能完全节制的人,更更更为可怕的是,他还具有巨大的威望以及不俗的军事能力,居然还会水军。放回蜀国,以后夷陵之战的时候就多了个关羽了,这是资敌的蠢事,孙权不会选。
      如果转交曹操,妄图嫁祸于曹操,那真是小看了曹老板的智商,我几乎可以肯定,交给曹操,曹操毫不犹豫就把关羽放回给刘备,顺便大肆抚慰,这是个天赐的良机用来离间孙刘,曹操绝对不会放过
      如果俘虏,这就到了显示水平的时候了,能用关羽换一点利益或者地盘当然是好,问题是,换不到怎么办?留着关羽尴尬不尴尬?孙权并不想和蜀汉彻底决裂,他很深谋远虑的看到了孙刘迟早还得结盟,力量的对比摆在这里,不联盟就一起死,可能是几年后,也可能就马上,事实确实如此,夷陵一打完基本就同盟了,夷陵不打早就同盟了,到了那一步,万一关羽还活着,你放不放关羽呢?不放说不过去吧,放了,刚促成的联盟又会出裂缝,关羽绝对是一个有能力撕出这种裂缝的人。
      杀,是唯一的选择,刘备不以此为名反扑自然最好,以此为名反扑至少也少了会水军的能人,咱也不怕他,刘备手里还有谁会水军?好像没有任何记载了吧。
      这里有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地方,关羽不降被杀是否能表现忠义,大部分人包括三国演义都有这种误导,三国演义甚至还杜撰出关羽被绑在孙权面前大骂孙权的桥段来表现忠义,史实是否如此呢?
      关羽进麦城以后有诈降的表演,被孙权识破,这个很正常,是关羽为数不多灵活机动的性格体现,之前还体现在下邳投降曹操,绝北道闪躲腾挪的行军,忽略的地方是,关羽被杀之前,孙权有没有招降过他呢?找了无数史料,答案是没有,这里非常确定,三国志关羽传裴记——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这是最接近招降关羽的史料了,但是可以看出,孙权并没有和关羽商量过这事,没问过他你投不投降,而是左右一番话就让孙权打消了这个念头,直接斩杀了关羽,这段话最值得玩味的一点就是,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我第一次看见这话的时候我以为孙权脑子有问题,关羽这么忠诚的人怎么可能跟着你去敌刘备?后来我逐渐发现,所谓关羽的忠义形象,是后世给增补上的,三国当时关羽并不是忠义的典范,所以孙权才认为关羽是有可能被招降过来打刘备的,只是因为关羽之前投降的底子太烂,曹孟德前车之鉴在这呢,才使得孙权不得不放弃这个冒险的念头。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说孙权招降了关羽,关羽不降求死被斩杀,那是忠诚毫无疑问,但是孙权并没有问过关羽的意思,如果问了呢?关羽会不会降呢,孙权自己都认为关羽是有可能投降的,咱们不好臆断关羽一定会降,同样也不好臆断关羽一定就不会降,毕竟前面还有降曹操的前例嘛,所以这里客观点说,关羽兵败被杀,并不能体现他的忠义,他根本没有选择生死的权利,孙权已经给他定好了必死的结局,说他忠义,并不准确。
      @zhuoludian


      IP属地:江苏7楼2017-07-17 01:24
      收起回复
        关于关羽失败,性格上影响太大了,特别是水淹七军后 持功自傲过头了,以自 还是在对付 东吴的思想不对 才是兵败身死的原因。
        ps在这之前的战役 我认为关羽是完全没打错的。


        IP属地:广东8楼2017-07-17 11:27
        收起回复
          楼主的分析比起大多数分析关羽之败原因的文章都要理性和客观,角度也很新颖。


          IP属地:上海9楼2017-07-17 16:20
          收起回复
            打了很多字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7-17 17:34
            回复
              写得很好,不过我一直有个疑问困惑很多年,不知道楼主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刘备为什么从头到位对襄樊之战都没有任何行动。阴谋论是否有依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7-20 21:52
              收起回复
                写得不错。不过还是有个疑问,曹操的援军一波又一波,为什么刘备始终没派出支援?


                12楼2017-07-21 18:55
                收起回复
                  LZ,你写的很好,其中不少观点我也比较认同,但我有想与你交流下,或者说吐槽吧~~是否可以~~~


                  IP属地:湖北13楼2017-07-24 18:23
                  收起回复
                    那我先说下第一段
                    所以江陵在刘表手里东吴就打刘表,在曹操手里就打曹操,在刘备手里就打刘备,这是命门。
                    这段我表示异议~~
                    首先半个江陵是东吴借给(或者分给)刘备集团,若是如你所说当时东吴大可不给~
                    我个人的观点是
                    东吴对刘备集团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刘备集团实力的变化导致了孙刘双方之间关系地位的变化。刘备入川前,孙刘联盟其实是不对等关系,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刘备集团依附于东吴~~~东吴帮刘备集团(对抗曹操、收荆南、借南郡)不过是把刘备集团培养成附庸帮忙抵御曹操,并且以刘备集团当时的实力无法威胁到东吴~~~而刘备集团在得到刘璋基业之后这一情况就发生了转变,刘备集团已经可以和东吴平起平坐了,并有能力威胁到东吴。这才促使了东吴对刘备集团态度的转变发生了夺取三郡事件。虽然因为曹操的威胁孙刘两家暂时言和,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而且关羽其后的一系列行为让东吴或者说是孙权倍感威胁,所有袭取荆州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IP属地:湖北14楼2017-07-24 20:08
                    收起回复
                      再来说说我第二个和LZ有分歧的点是LZ说的第四段
                      首先如果关羽要选择放弃荆州战略撤退回去的话,肯定是选择走房县、上庸最后入川最为稳妥,LZ你说房县初定不稳妥,但LZ你没考虑关羽南逃是可能受到吴魏两面围捕,并且关羽不是神不可能事先知道曹操并不会追击他,而且走房县最多只有曹魏的追击。而且关羽要撤退肯定最后是撤回川中又不会在房县留下来,房县是路过初不初定其实影响不大~~
                      其次关羽无论要去的是江陵还是宜都(PS,LZ你说的宜都应该是现在的宜昌也就是夷陵那边,我是当地人,家就离LZ你所说的刘封城步行两小时不到)。都要经过当阳的,而麦城就在当阳~~整路大军要在20天左右时间要从襄阳撤回宜都真心很有难度,所以哪怕关羽当初选择撤回宜都的结果也是最后据守麦城,败亡收场~~
                      PS 完全走水路是到不了江陵城的,而且不见得比陆路快~~
                      还有些“小刺”我就不细挑了~~LZ大部分的观点我是十分认同的~~~


                      IP属地:湖北15楼2017-07-24 20:56
                      收起回复
                        @清哥是也


                        IP属地:江苏16楼2017-10-27 10:36
                        回复
                          宜都,在长江南岸吧,江陵已失,江东蒋钦断了汉水,关二怎么过去?


                          IP属地:河北17楼2018-09-25 1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