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过大家讨论过一个话题:“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什么样子?”
评论中的这一条点赞量居高,
“有教养的人是令人舒服的人,他可能比你有能力,但绝不是不顾你的感受自己夸夸其谈,而是会侧耳认真倾听你所说的话,并报以温柔的微笑。”

发现了吗,一个好的“倾听者”更能够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但有时候,往往我们只在乎做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声人”,而本末倒置了倾听的重要性。
其实,“倾听”才是“发声”前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只有投入地“听”,才能发现更多,了解更多,这也是对于发声者最基本的尊重。
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
“
一个会“倾听”的孩子,不仅仅会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他也会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上进心,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孩子。
”
那么
▼▼▼
这里的“会倾听”
究竟要会听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从不同年龄段做了分析:
1
0—3岁
早期教育感官认知阶段
让孩子通过身体各部位器官的感知觉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物体。家长要用看到物体就给孩子反复重复着讲物体属性、用途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听”到世界万物。
2
3—6岁
幼儿园兴趣感知阶段
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对小学各种学科的各种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听”出好奇、主动的思维、分享包容的品质。
3
6—12岁
小学知识接收阶段
孩子在进入小学,获得知识的方式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有的孩子对于吸收老师的知识讲解有些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自信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听”出习惯和好情绪。
4
12—18
中学考试选择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关注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与孩子进行正向的讨论,让孩子“听”出人生观和时间观。


了解了需要“会倾听”的内容,
▼▼▼
做为孩子的父母,
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
成为一个会“倾听”的孩子呢?
以下几点,大家不妨参考实践下哦。
●01
生活中:要倾听、感受孩子的感受、举同理的例子、分析问题原因、做出决策、给予孩子鼓励、对孩子的正确习惯做出赞扬。
●02
学习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孩子陪伴、与孩子多沟通、接纳孩子的缺点。
●03
大自然中:要带着孩子探索大自然、学会等待和表达、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赞扬。
●04
兴趣中:尊重孩子的想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给予孩子陪伴、鼓励和支持。
●05
考试中: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失误、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

文章的开头,我提到了有关于教养的问题,其实,我认为,
教养的养成是一个耳濡目染,引导实践的过程,而父母就是那颗在孩子心里萌发的种子。
家庭关系中,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想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我们首先要学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尊重孩子的成长。
实践永远比理论来的更加有说服力,今天开始,就从我们开始去“倾听”孩子吧。
评论中的这一条点赞量居高,
“有教养的人是令人舒服的人,他可能比你有能力,但绝不是不顾你的感受自己夸夸其谈,而是会侧耳认真倾听你所说的话,并报以温柔的微笑。”

发现了吗,一个好的“倾听者”更能够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但有时候,往往我们只在乎做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声人”,而本末倒置了倾听的重要性。
其实,“倾听”才是“发声”前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只有投入地“听”,才能发现更多,了解更多,这也是对于发声者最基本的尊重。
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
“
一个会“倾听”的孩子,不仅仅会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他也会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上进心,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孩子。
”
那么
▼▼▼
这里的“会倾听”
究竟要会听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从不同年龄段做了分析:
1
0—3岁
早期教育感官认知阶段
让孩子通过身体各部位器官的感知觉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物体。家长要用看到物体就给孩子反复重复着讲物体属性、用途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听”到世界万物。
2
3—6岁
幼儿园兴趣感知阶段
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对小学各种学科的各种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听”出好奇、主动的思维、分享包容的品质。
3
6—12岁
小学知识接收阶段
孩子在进入小学,获得知识的方式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有的孩子对于吸收老师的知识讲解有些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自信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听”出习惯和好情绪。
4
12—18
中学考试选择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关注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与孩子进行正向的讨论,让孩子“听”出人生观和时间观。


了解了需要“会倾听”的内容,
▼▼▼
做为孩子的父母,
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
成为一个会“倾听”的孩子呢?
以下几点,大家不妨参考实践下哦。
●01
生活中:要倾听、感受孩子的感受、举同理的例子、分析问题原因、做出决策、给予孩子鼓励、对孩子的正确习惯做出赞扬。
●02
学习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孩子陪伴、与孩子多沟通、接纳孩子的缺点。
●03
大自然中:要带着孩子探索大自然、学会等待和表达、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赞扬。
●04
兴趣中:尊重孩子的想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给予孩子陪伴、鼓励和支持。
●05
考试中: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失误、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

文章的开头,我提到了有关于教养的问题,其实,我认为,
教养的养成是一个耳濡目染,引导实践的过程,而父母就是那颗在孩子心里萌发的种子。
家庭关系中,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想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我们首先要学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尊重孩子的成长。
实践永远比理论来的更加有说服力,今天开始,就从我们开始去“倾听”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