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第一次接触纸币收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小学那时了,跟第一次接触邮票古币硬币等收藏都是同一时期,那时的乐趣就是一有零花钱就攒起来够多了就跑去县城的古玩店买钱币,那时候口袋里偶有张三版人民币,都还没完全退出流通。而古玩店里也不像今天大多数钱币店这样各种纸币硬分币纪念币的RMB占据主要位置。那时启蒙我的收藏欲望的是充满历史感的古钱币和民国纸币,第一次买回来一张中央银行关金券一百元和中国农民银行一元,尽管现在看来品相挺烂的,却是我当时最奉为珍宝小心翼翼夹在集邮册里的东西。
初入收藏时,我对于有历史底蕴的钱币都充着满幻想放久了一定会很值钱的观念,坐等藏品升值几乎是绝大部分玩收藏的人都期望的事情。可以说小时候的理财观念就是由收藏带来的,那时候也没有审美的素养,认为老邮票或者民国老纸币这种色彩没那么丰富,几乎是单色的票子(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叫雕版印刷)远远没有那时九十年代新发行的花花绿绿的邮票或者外国邮票好看(所以也曾花了不少零花钱拿去邮局买新邮票)。对于价值的判断也只是简单的认为年代越久远的钱币就越值钱,当你越来越在意自己收藏的钱币邮票到底价值几何时,一定是离不开书籍目录的,看书那是提高收藏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小学那时我就在书店买到了华光普的《中国古钱目录》,还有邮局的邮票目录。能让我当时就知道什么是古泉五十明珍(留下咸丰大钱就是值钱的印象),还有什么是最值钱的猴票,文字票,老纪特,从小爱科学、梅兰芳小全张等。唯一可惜的是,唯独没有关于纸币的书籍,那时我接触纸币后,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但不知道民国纸币的种类分类,连最基本的哪些是贵的有价值的哪些是便宜的价值低的都没个准。后来读中学就中断收藏,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才重新涉入收藏,并且又过了几年才有了一套较为清晰的收藏思路。
(自藏的邮票,从左至右是年代越来越老,至清代为止,纸币收藏也是同样的轨迹)
现在把近代纸币收藏思路慢慢理清楚归纳起来。对于希望能从纸币收藏中得到升值快乐的,首先一点是要认清自己喜欢的收藏品类目中哪些纸币是有价值的珍稀品种,这里说的不一定是自己所拥有的,可以从钱币博物馆,或者书籍杂志上获取一些关于民国纸币珍品的讯息。这里说要看珍品了解珍品,并不是说一定非得要你买那些珍品才算收藏,这并不现实。况且很多珍品能现场近距离参观都算一种奢侈了。这里意思就是通过认识民国纸币价值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民国纸币会那么贵?那些纸币贵在哪里?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突然有一天你会明白,哦,原来这张纸币之所以贵是与发行量有关,有些是被回收的彻底,有的是未发行所以稀罕,有的是加盖了罕见的地名或者其他特殊的印章,有的是特殊版别或者少见的签名版,有些是因为首发冠号稀少或者全同号,有些则是错版币,更多时候则是因为全新品相就贵,甚至有些则是炒作出来就贵比如车工。
(民国二十八年中国银行廖仲凯像 1, 5, 10 元未发行票样,珍罕)
当你通过思考有了这样那样的认识后,自己也有了一套自我价值判断体系,再也不是人云亦云,分得清哪些是炒作货,哪些是真正稀缺的票券,这样不仅是自我收藏眼光提高,而且更能有助于寻找发现低估品种(这也是我玩银元等其他类目触类旁通,像热门的袁大头价格抬高时,其他也有些铸造量更少的省币银元价格没上来的情况,盲目跟风买袁大头就容易高位站岗,要看清这些情况就需要你对整个银元种类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纸币也是如此)。你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标准买进纸币时,你会有更多信心,当别人问你的纸币有什么特殊之处时你也能嘴巴不停的说出一大堆版别啊,手签啊冠号啊之类的理由,仿佛发现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新大陆一样,在你还没卖出之前就已经有让人羡慕的独一无二的版别和自己知识所带来的信心。有了独立思考和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后,你买藏品也会跟寻着自己的标准来。避免了很多乱买一通的情况,曾经我也是往往觉得什么便宜就买什么,种类多就可以,心里觉得那么多纸币反正总有些种类会上涨的......
但现在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拿民国低价值票券来说。很多新手因为缺乏了解便宜纸币为什么便宜,就只因为漂亮而想当然的买了,但有不少民国纸币长期维持低价不是自己买进了就能坐等升值,低价的纸币一直持续低价的时间也许比你父母年龄还要老,谁敢肯定买进后未来几十年有没有升值的可能呢?想靠新人买进然后抬升价格那也只是蚍蜉撼大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毕竟民国纸币低价值的票券可不单单是一两种啊,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等大行,还有什么厦门劝业银行,什么法币,金圆券...日伪军用手票,很多这些种类即便是全新的纸币也一样价值不高,因为现在市场还有很多成捆成刀的在卖,而收藏者是会变的,当收入高了眼光高了是不会局限再玩这些低价值票券,那必然会出掉以前买进的低值票券,市场供需关系就是这样,稀罕的纸币量就这么些,有实力的藏家买进后就算不出也无所谓,而低价值的票券除了币商在卖,新人藏友小散户都在卖,低价值票券总是处于在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当失去赚钱效应时首先是降低收藏者的兴趣,误认为民国纸币不过是一堆不升值不值钱,通街到处都有的东西,会令收藏者感受不到民国纸币收藏的乐趣。但是不是低价纸币都不值得买了呢?也并不是,如果是为了学习票面知识,包括防伪和印刷特征,提高鉴赏能力的话,可以买进些品相好的票券。而不是以升值为目的。另外如果有其他目标比如集套币的话,低价值票券也是必不可缺的。
(全新成刀百连号现在都还有库存)
(当年的量至今都还消耗不完)
OK,现在接下来再说对民国纸币有一个基本价值脉络之后,选择收藏类别的问题,关于这点就是各有所爱了,大概就是,四大银行,省市各级银行,商业银行,洋商客钞,军票,区票抗币,日伪纸币,地方私票。每个类别都有高档货,也有很多难升值的。但就我的认识上看,四大行纸币贵的主要集中在民国元年至三年四年这样早期的票券。比如中行黄帝像兑换券这类。省市币就多了,但大多也是民国初年的,像早期的云南富滇银行。商业银行和洋商客钞都是贵重珍钞集中度最高的类别,像中国垦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兑换券,中南银行五女图都是商业银行里很有名的。而洋商客钞里美商花旗银行、华比银行、德华银行、美国友华银行等都是原票一票难求,由于流通票回收彻底,多见的反而是样票,但也不便宜。军票和区票抗币和地方私票就不是我的领域了,但我知道这类票很多都是因为环境条件所限,印制质量都不行,大多都是石板印刷,纸张也较为低劣(但并不影响其不少券种稀有价值的事实)。剩下日伪纸币,这个也是有贵有便宜,整体上华兴银行的纸币据我所知都是不便宜的,中储券则大多都是低价纸币(并不太了解,印象最贵的好像是面值最大的),满洲券则是旗帜那套票市场认可度高价值高,蒙疆银行就是小庙五角较贵,联准券则是大龙套票,小龙套票每张都不便宜,以及高面值的5000元石舫,1000元长城也不便宜。
(商业银行纸币永远是我的最爱)
如上面所列,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特色,四大行有中行,工行这样设计美观,图案大气的纸币,早期也有很多国外名厂代印如美国钞票公司印制(ABNC,American Bank Note Company)一般会将厂铭置于钞票正中底下留白的地方。其雕印都非常出色赏心悦目。而省市币同样不逊色,主要是画面题材上不像四大行多是以孙像为主,更多有风景名胜等突出地域风采的特点,同样也是ABNC印制的省市币最为赏心悦目。商业银行纸币图案题材更广泛,有中国实业银行的飞马,也有中南银行突出民族特色的五女图,更有中国通商银行的标志人物财神爷。这些商业银行也大都是委托国外名厂代印,质量都非常不错。洋商客钞则是中西结合充满殖民地色彩,无论欣赏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日伪银行尤其是满洲券和联准券都非常之有中国传统特色,多是龙,帝王,古人像,突出忠君及儒家思想。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比较偏爱商业银行,洋商客钞。在接触纸币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在价值标准上加上自己审美的筛选。关于选择收藏种类这些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偏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影响价值的因素却是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永远都是受供需关系支配的。
最后说说收藏计划的问题了,收藏是有单张与套币的,单张的好处是可以涉及面广,民国每个银行的纸币我都能碰一些,面值也没多大要求,一角的可以,五元、十元、千元万元的都可以,年代也随意,民国三年到三十八年的都玩,对于初期的藏友来说确实很爽,我之前也这样随意买,觉得很爽各种票子那么多不知道的朋友还以为我是土豪。但爽过了才发现钱包有点撑不住了,又总感觉自己票子虽多但总没有多少张是上档次的,想买张上档次的但之前貌似买太多纸币了得出掉回血才行,这情况下又卖不上好价钱就大大挫伤玩币的心态了。
相反玩套币是一开始不爽,甚至寂寞难耐,但要是你能成功凑齐一套,那种激动的心情和成就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难熬会难熬到什么程度呢?你会为了只差一张100元面额的纸币苦苦等待了四五年都有。就拿我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一张PMG评级的东方汇理银行1945年ABNC印制50元样钞,2015年7月拍卖上来的,一直想凑一套样票。面值也不多,就1元,50元,100元,可就这样让我等到现在也没见有1元和100元的样票出现,两年了。正因为你已经有了这样的付出和等待,当你花了好几年时间和金钱终于凑够一套的纸币你会轻易出手吗?那些低价值纸币单张单张出手就算亏了也不会觉得可惜,因为你可以随时再买到,只要你有钱。
(自藏展示,悲催的东方汇理,等了两年也见不到亲人)
有计划的去收藏总是先苦后甜,而无计划目的的去收藏则大多容易先甜后苦,无论套币或者其他单张,只要有系统有目的,都能玩出成绩来,像只玩一个类目的,只玩交通银行的,或者只玩洋商客钞的都是有系统。可以把资金节省,不必花到将来可能没有兴趣又要出掉的项目上。另外作为收藏规划的有力辅助,目录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喜欢四大银行的可以考虑下载克劳斯纸币目录(英文版,单词量不是很多,可以百度字典),某宝都有电子版很便宜。其他商业银行等分类的可以网购实体书,这样也查阅方便。
(克劳斯纸币目录,品相定价也估价好了)
另外纸币的收藏与其他硬币收藏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纸币一般是面值越大,防伪措施越多,印制工艺越好。而不同于硬币都是统一的工艺。加上大面值纸币印刷量少的特点,往往大面值纸币最容易出现“筋币”这是源自RMB收藏领域的说法,就是一个系列币种里最核心,价值最高的一张,比如三版RMB里的背绿水印版一角。当你能买背绿水印的时候,枣红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了,收集一套不是难事,但要是你先从其他面值五角一元玩起的,要凑套就难了。前期那部分面额的占用资金不说,过后最后一张最贵的会不会涨价都难说。逆向先难后易的收藏法一个是可以让资金利用率提高,二个是避免升值等影响,或者一票难求。拿民国纸币来说,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如果我要收集一套的话(就五个面值,1元、5元、10元、50元、100元)我会优先买50元的,因为这个最难见到,其次是100元的,剩下的那些什么时候买都行,因为已经有了最难买到的。1、5、10元你什么时候想完成目标都只是时间问题,而50元的则是缘分问题了,因为有时候有钱的时候不一定有卖啊,收藏就是这样需要你不断的去思考做各种各样的准备。
初入收藏时,我对于有历史底蕴的钱币都充着满幻想放久了一定会很值钱的观念,坐等藏品升值几乎是绝大部分玩收藏的人都期望的事情。可以说小时候的理财观念就是由收藏带来的,那时候也没有审美的素养,认为老邮票或者民国老纸币这种色彩没那么丰富,几乎是单色的票子(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叫雕版印刷)远远没有那时九十年代新发行的花花绿绿的邮票或者外国邮票好看(所以也曾花了不少零花钱拿去邮局买新邮票)。对于价值的判断也只是简单的认为年代越久远的钱币就越值钱,当你越来越在意自己收藏的钱币邮票到底价值几何时,一定是离不开书籍目录的,看书那是提高收藏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小学那时我就在书店买到了华光普的《中国古钱目录》,还有邮局的邮票目录。能让我当时就知道什么是古泉五十明珍(留下咸丰大钱就是值钱的印象),还有什么是最值钱的猴票,文字票,老纪特,从小爱科学、梅兰芳小全张等。唯一可惜的是,唯独没有关于纸币的书籍,那时我接触纸币后,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但不知道民国纸币的种类分类,连最基本的哪些是贵的有价值的哪些是便宜的价值低的都没个准。后来读中学就中断收藏,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才重新涉入收藏,并且又过了几年才有了一套较为清晰的收藏思路。
(自藏的邮票,从左至右是年代越来越老,至清代为止,纸币收藏也是同样的轨迹)
现在把近代纸币收藏思路慢慢理清楚归纳起来。对于希望能从纸币收藏中得到升值快乐的,首先一点是要认清自己喜欢的收藏品类目中哪些纸币是有价值的珍稀品种,这里说的不一定是自己所拥有的,可以从钱币博物馆,或者书籍杂志上获取一些关于民国纸币珍品的讯息。这里说要看珍品了解珍品,并不是说一定非得要你买那些珍品才算收藏,这并不现实。况且很多珍品能现场近距离参观都算一种奢侈了。这里意思就是通过认识民国纸币价值上的差异,进而产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民国纸币会那么贵?那些纸币贵在哪里?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突然有一天你会明白,哦,原来这张纸币之所以贵是与发行量有关,有些是被回收的彻底,有的是未发行所以稀罕,有的是加盖了罕见的地名或者其他特殊的印章,有的是特殊版别或者少见的签名版,有些是因为首发冠号稀少或者全同号,有些则是错版币,更多时候则是因为全新品相就贵,甚至有些则是炒作出来就贵比如车工。
(民国二十八年中国银行廖仲凯像 1, 5, 10 元未发行票样,珍罕)
当你通过思考有了这样那样的认识后,自己也有了一套自我价值判断体系,再也不是人云亦云,分得清哪些是炒作货,哪些是真正稀缺的票券,这样不仅是自我收藏眼光提高,而且更能有助于寻找发现低估品种(这也是我玩银元等其他类目触类旁通,像热门的袁大头价格抬高时,其他也有些铸造量更少的省币银元价格没上来的情况,盲目跟风买袁大头就容易高位站岗,要看清这些情况就需要你对整个银元种类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纸币也是如此)。你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标准买进纸币时,你会有更多信心,当别人问你的纸币有什么特殊之处时你也能嘴巴不停的说出一大堆版别啊,手签啊冠号啊之类的理由,仿佛发现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新大陆一样,在你还没卖出之前就已经有让人羡慕的独一无二的版别和自己知识所带来的信心。有了独立思考和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后,你买藏品也会跟寻着自己的标准来。避免了很多乱买一通的情况,曾经我也是往往觉得什么便宜就买什么,种类多就可以,心里觉得那么多纸币反正总有些种类会上涨的......
但现在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拿民国低价值票券来说。很多新手因为缺乏了解便宜纸币为什么便宜,就只因为漂亮而想当然的买了,但有不少民国纸币长期维持低价不是自己买进了就能坐等升值,低价的纸币一直持续低价的时间也许比你父母年龄还要老,谁敢肯定买进后未来几十年有没有升值的可能呢?想靠新人买进然后抬升价格那也只是蚍蜉撼大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毕竟民国纸币低价值的票券可不单单是一两种啊,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等大行,还有什么厦门劝业银行,什么法币,金圆券...日伪军用手票,很多这些种类即便是全新的纸币也一样价值不高,因为现在市场还有很多成捆成刀的在卖,而收藏者是会变的,当收入高了眼光高了是不会局限再玩这些低价值票券,那必然会出掉以前买进的低值票券,市场供需关系就是这样,稀罕的纸币量就这么些,有实力的藏家买进后就算不出也无所谓,而低价值的票券除了币商在卖,新人藏友小散户都在卖,低价值票券总是处于在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当失去赚钱效应时首先是降低收藏者的兴趣,误认为民国纸币不过是一堆不升值不值钱,通街到处都有的东西,会令收藏者感受不到民国纸币收藏的乐趣。但是不是低价纸币都不值得买了呢?也并不是,如果是为了学习票面知识,包括防伪和印刷特征,提高鉴赏能力的话,可以买进些品相好的票券。而不是以升值为目的。另外如果有其他目标比如集套币的话,低价值票券也是必不可缺的。
(全新成刀百连号现在都还有库存)
(当年的量至今都还消耗不完)
OK,现在接下来再说对民国纸币有一个基本价值脉络之后,选择收藏类别的问题,关于这点就是各有所爱了,大概就是,四大银行,省市各级银行,商业银行,洋商客钞,军票,区票抗币,日伪纸币,地方私票。每个类别都有高档货,也有很多难升值的。但就我的认识上看,四大行纸币贵的主要集中在民国元年至三年四年这样早期的票券。比如中行黄帝像兑换券这类。省市币就多了,但大多也是民国初年的,像早期的云南富滇银行。商业银行和洋商客钞都是贵重珍钞集中度最高的类别,像中国垦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兑换券,中南银行五女图都是商业银行里很有名的。而洋商客钞里美商花旗银行、华比银行、德华银行、美国友华银行等都是原票一票难求,由于流通票回收彻底,多见的反而是样票,但也不便宜。军票和区票抗币和地方私票就不是我的领域了,但我知道这类票很多都是因为环境条件所限,印制质量都不行,大多都是石板印刷,纸张也较为低劣(但并不影响其不少券种稀有价值的事实)。剩下日伪纸币,这个也是有贵有便宜,整体上华兴银行的纸币据我所知都是不便宜的,中储券则大多都是低价纸币(并不太了解,印象最贵的好像是面值最大的),满洲券则是旗帜那套票市场认可度高价值高,蒙疆银行就是小庙五角较贵,联准券则是大龙套票,小龙套票每张都不便宜,以及高面值的5000元石舫,1000元长城也不便宜。
(商业银行纸币永远是我的最爱)
如上面所列,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的特色,四大行有中行,工行这样设计美观,图案大气的纸币,早期也有很多国外名厂代印如美国钞票公司印制(ABNC,American Bank Note Company)一般会将厂铭置于钞票正中底下留白的地方。其雕印都非常出色赏心悦目。而省市币同样不逊色,主要是画面题材上不像四大行多是以孙像为主,更多有风景名胜等突出地域风采的特点,同样也是ABNC印制的省市币最为赏心悦目。商业银行纸币图案题材更广泛,有中国实业银行的飞马,也有中南银行突出民族特色的五女图,更有中国通商银行的标志人物财神爷。这些商业银行也大都是委托国外名厂代印,质量都非常不错。洋商客钞则是中西结合充满殖民地色彩,无论欣赏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日伪银行尤其是满洲券和联准券都非常之有中国传统特色,多是龙,帝王,古人像,突出忠君及儒家思想。就我个人来说,我就比较偏爱商业银行,洋商客钞。在接触纸币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在价值标准上加上自己审美的筛选。关于选择收藏种类这些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偏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影响价值的因素却是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永远都是受供需关系支配的。
最后说说收藏计划的问题了,收藏是有单张与套币的,单张的好处是可以涉及面广,民国每个银行的纸币我都能碰一些,面值也没多大要求,一角的可以,五元、十元、千元万元的都可以,年代也随意,民国三年到三十八年的都玩,对于初期的藏友来说确实很爽,我之前也这样随意买,觉得很爽各种票子那么多不知道的朋友还以为我是土豪。但爽过了才发现钱包有点撑不住了,又总感觉自己票子虽多但总没有多少张是上档次的,想买张上档次的但之前貌似买太多纸币了得出掉回血才行,这情况下又卖不上好价钱就大大挫伤玩币的心态了。
相反玩套币是一开始不爽,甚至寂寞难耐,但要是你能成功凑齐一套,那种激动的心情和成就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难熬会难熬到什么程度呢?你会为了只差一张100元面额的纸币苦苦等待了四五年都有。就拿我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一张PMG评级的东方汇理银行1945年ABNC印制50元样钞,2015年7月拍卖上来的,一直想凑一套样票。面值也不多,就1元,50元,100元,可就这样让我等到现在也没见有1元和100元的样票出现,两年了。正因为你已经有了这样的付出和等待,当你花了好几年时间和金钱终于凑够一套的纸币你会轻易出手吗?那些低价值纸币单张单张出手就算亏了也不会觉得可惜,因为你可以随时再买到,只要你有钱。
(自藏展示,悲催的东方汇理,等了两年也见不到亲人)
有计划的去收藏总是先苦后甜,而无计划目的的去收藏则大多容易先甜后苦,无论套币或者其他单张,只要有系统有目的,都能玩出成绩来,像只玩一个类目的,只玩交通银行的,或者只玩洋商客钞的都是有系统。可以把资金节省,不必花到将来可能没有兴趣又要出掉的项目上。另外作为收藏规划的有力辅助,目录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喜欢四大银行的可以考虑下载克劳斯纸币目录(英文版,单词量不是很多,可以百度字典),某宝都有电子版很便宜。其他商业银行等分类的可以网购实体书,这样也查阅方便。
(克劳斯纸币目录,品相定价也估价好了)
另外纸币的收藏与其他硬币收藏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纸币一般是面值越大,防伪措施越多,印制工艺越好。而不同于硬币都是统一的工艺。加上大面值纸币印刷量少的特点,往往大面值纸币最容易出现“筋币”这是源自RMB收藏领域的说法,就是一个系列币种里最核心,价值最高的一张,比如三版RMB里的背绿水印版一角。当你能买背绿水印的时候,枣红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了,收集一套不是难事,但要是你先从其他面值五角一元玩起的,要凑套就难了。前期那部分面额的占用资金不说,过后最后一张最贵的会不会涨价都难说。逆向先难后易的收藏法一个是可以让资金利用率提高,二个是避免升值等影响,或者一票难求。拿民国纸币来说,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如果我要收集一套的话(就五个面值,1元、5元、10元、50元、100元)我会优先买50元的,因为这个最难见到,其次是100元的,剩下的那些什么时候买都行,因为已经有了最难买到的。1、5、10元你什么时候想完成目标都只是时间问题,而50元的则是缘分问题了,因为有时候有钱的时候不一定有卖啊,收藏就是这样需要你不断的去思考做各种各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