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进行拮抗活性测定。 生防细菌筛选采用抑菌圈法。将配制好的菌悬液与PDA培养基混合后制成平板,将供试生防菌转接于 PDA平板上,20℃恒温培养5d后测量抑菌圈直径,每处理重复3次。 生防木霉菌筛选采用对峙培养法。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自培养5d的供试木霉菌株和人参锈腐菌菌落 边缘打取菌片,分别移置平板两侧,20℃恒温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以人参锈腐菌单独培养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 1.4拮抗生防菌鉴定 拮抗细菌鉴定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 性试验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5]和《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6]。细菌总DNA的提取参照李德葆[7]等方法,PCR扩增 [10] 采用以下引物P1:(5’-AGAGTTTGATCCTGGCTCAGAACGAACGCT-3’)P2:(5’- ACGGCTACCTTGTTACGACTTCACCCC-3’),PCR反应体系(50μL)为:buffer(10×)5.0μL,dNTP(10mM)1.0μL,P1:(10μM)1.0μL,P2:(10μΜ)1.0μL,TaqPolymerase(2.5U/μL)0.5μL,Mg2+(25mM)3.0μL,DNA1.0μL,加超纯水至50μL。PCR扩增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7℃退火45s,72℃延伸2min循环35次,72℃延 伸10min。测序由北京华大基因公司完成。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进行Blast比对,选取同源性高的菌株序列利用ClustalX、BioEdit、MEGA4.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拮抗木霉菌株鉴定采用形态学鉴定。将待鉴定的菌株置于25℃下培养,在菌落成熟时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并挑取菌丝、孢子制片,观察孢子大小、形态颜色,同时将孢子接种于涂有SNA培养基的载片上,置于培养皿内培养。待长出分生孢子梗时,观察记录分生孢子梗的形态特征,参照文成敬[8]的研究结果进行分类鉴定。 1.5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试验处理中均采用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株拮抗活性测定结果 对从吉林、辽宁不同人参生态区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026株细菌,79株木霉菌进行室内拮抗活性测定, 初筛结果发现BS015等10株细菌(图1),Tri41等9株木霉菌(图2)对人参锈腐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其中菌株BS015和HN01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mm和21.9mm(图3,图4)。 测定结果表明,当供试木霉菌与人参锈腐病菌接触后,人参锈腐病菌菌落停止生长,而各供试木霉菌均可不同程度的继续生长,以Tri41、Tri43、Tri42和Tri09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6.6%,74.4%,74.3%和 72.6%。其中Tri41菌株菌落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颜色墨绿,抑菌效果最佳(图5,图6),故选取该菌株
拮抗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拮抗细菌
,
菌落圆形至不规则形氏染色阳性菌体为杆状营养体大小为有芽孢椭圆形
、
中生
,
周生鞭毛
。
拮抗细菌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菌落乳白色
、
脓状
、
圆形
、
边缘整齐
、
菌落隆起呈馒头状
、
表面湿润粘稠
(
图
8
);
革兰氏染色阳性
,
菌体为杆状
,
有芽孢
、
椭圆形
,
周生鞭毛
。
初步鉴定菌株
为枯草芽孢杆菌
为多粘芽孢杆菌
实验证明
拮抗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拮抗细菌
,
菌落圆形至不规则形氏染色阳性菌体为杆状营养体大小为有芽孢椭圆形
、
中生
,
周生鞭毛
。
拮抗细菌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菌落乳白色
、
脓状
、
圆形
、
边缘整齐
、
菌落隆起呈馒头状
、
表面湿润粘稠
(
图
8
);
革兰氏染色阳性
,
菌体为杆状
,
有芽孢
、
椭圆形
,
周生鞭毛
。
初步鉴定菌株
为枯草芽孢杆菌
为多粘芽孢杆菌
实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