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吧 关注:2,234贴子:23,726

林冲休妻与林冲其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休妻的目的
过去我们之所以都以为林冲休妻是为了林娘子方便改嫁,找到更好的归宿,这是因为林冲在我们心中一直是英雄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揣摩他做事情的出发点的时候,都是从好的方面去想,由于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所以在对待林冲休妻这个问题上,我们根本就不会往其他方面去想,但如果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林冲休妻绝对不是为了他的娘子好。
第一,林冲说“任其改嫁”,可我们想一想,如果林娘子改嫁的话她能改嫁给谁?不要说全东京的人,就是整个大宋国的人谁敢娶林娘子?就算有人敢娶林娘子,他能和林娘子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吗?林娘子是高衙内看中的女人,不管用什么手段高衙内都是一定要把林娘子弄到手的,林冲是林娘子的丈夫,结果差点被高衙内害死,如果别人娶了林娘子,他的下场会比林冲好吗?因此,实际上林冲走后,能够接手林娘子的,只有高衙内一个人,这是整件事情在当时看来唯一可能的结果了(当然还有一种结果,就是林娘子自杀,这个当时可能无论是林冲还是高衙内都没想到)。这一点林冲肯定是清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由于林娘子的缘故被高衙内害到这个地步的,因为他妨碍了高衙内得到林娘子,所以他被害了,如果又出现别人妨碍高衙内得到林娘子,那高衙内肯定要清除新的障碍,所以说,实际上林娘子除了屈从于高衙内以外,并不存在改嫁给别人的可能性。这一点应该大家都同意吧?
第二,实际上,林冲休妻既不是为了林娘子能毫无顾虑的改嫁,也不是为了向高衙内献媚,而只是为了高衙内能放他一马,保住自己的性命。
1,由于林娘子实际上已经无法改嫁给除了高衙内以外的任何人,所以这一纸修书对于林娘子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2,对高衙内霸占林娘子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高衙内娶林娘子或者不需要什么名分就是把林娘子接到府里玩弄,他需要林冲的同意吗?他需要林冲这一纸修书吗?高衙内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他光天化日之下都能在大街上霸占良家妇女,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在乎是不是有林冲休妻这道“手续”,只要他能得到林娘子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符合封建社会关于婚姻的程序他是不会考虑的。
3,既然休妻无论是林娘子和高衙内实际上都得不到什么实惠,那林冲为什么休妻呢?他是想通过休妻告诉高衙内:张氏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妻子了,你这么害我不就是因为我挡了你得到林娘子的路吗?现在我放手了,我和林娘子没关系了,你要再想得到林娘子,那就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了,这回你没有理由再逼我了吧?你可以放过我,不再继续迫害我了吧?
第三,林冲为了自保而不顾与林娘子的夫妻之情,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是他在向权贵低头,甚至多少也有点不道德。但是这并不说明他就是个卑鄙小人,因为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直接的害林娘子(当然心灵上的伤害是有的),无论他休不休林娘子,林娘子肯定都要被高衙内霸占了,他不休林娘子,林娘子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休了林娘子,林娘子的结果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反正最终的结果都是林娘子要被高衙内霸占,休了她还能保住林冲的命,对于林冲来说,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林冲其人与“折中主义”
鲍老师说过君子做是非判断、小人做利益判断。我觉得林冲属于第三种人,既做是非判断、又做利益判断,在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判断的时候,他会在是非和利益之间做出一个权衡,他希望既能不违背基本的是非,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利益,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样的人,只不过具体情形要复杂的多,当是非和利益冲突的时候,每个人心中的天平偏向是非或偏向利益的尺度会因具体的人而有所不同,这也正是社会个体的道德与行为的差异。
就拿林冲休妻这件事来说吧,林冲为了自保要斩断三年的夫妻情,感情问题就是个是非问题,他也知道这么做太绝情了。但他还要做出利益判断,如果他不休妻,高衙内可能还会一直迫害他,而他休妻还是不休妻林娘子都只剩下屈从高衙内这一条路了。无论是他还是林娘子对于林娘子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林冲他自己的境域却有可能改变,因此,林冲忍痛做出了现实的选择,他心里判断的天平偏向了利益。但我们看,其实在林冲休妻这件事情里,他也是有道德方面的考虑的,如果林冲只顾利益不顾是非的话,他大可以在这个时候把林娘子送到高衙内府上,或者帮助高衙内霸占林娘子,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他值得表扬的地方,他是有是非之心的,即使在做利益选择的时候,起码林冲还有道德的地线,这种道德的底线体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1楼2009-01-09 11:30回复
    实际上休妻是一个折中的选择,是一个是非与利益的折中。林冲在是非问题上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不做,不能为了巴结权贵,亲手把林娘子往火坑里推。在利益问题上林冲又非常的现实:我不把你往火坑里推,但是你肯定马上就要掉到火坑里了,就没必要再拉上我了。这实际上体现了林冲身上懦弱和自私的一面,如果说这是人性中的恶,我觉得过分,但起码这是人性中不善的一面。大家看看,林冲在休妻问题上这种折中主义的做法实际上又是一个“息事宁人”的做法,这是林冲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林冲的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鲍老师批判林冲,就是在批判林冲这种在大是大非与个人利益得失之间搞“折中”的处世原则,这种折中主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息事宁人”,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的一种对事态度。我觉得施耐庵先生写林冲这个人物也是要告诉我们“折中主义”的危害,希望人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多做是非判断、少做利益判断。我们搞“折中”,主观愿望是好的,希望既不违背基本道德、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但事实上,“折中”的结果不但压制了道德、放纵了邪恶,最终也必然更大程度上损害我们自身的利益。林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高衙内看中林娘子,林冲既不愿意用林娘子换荣华富贵,也不想得罪高衙内、后来林冲被刺配沧洲,林冲还是没有主动把林娘子送给高衙内,但是他希望能通过和林娘子断绝夫妻关系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可结果却是林娘子上吊自尽、陆谦一定要杀死林冲,最后林冲终于明白不能再“折中”,于是奋起反抗。
    从小的微观的角度看,“折中主义”害了林冲个人,如果我们从大的宏观的角度来看,“折中主义”也害了国家和民族。苏东坡等人都知道高求是什么人,他们厌恶高求不想和高求交往,但又怕高求,不敢得罪他,于是就“息事宁人”,把高求推给别人,致使高求登上了权力的高峰,从表面上看,小苏学士等人既保持了自己的清白,没跟高求沆瀣一气,又保住了自己的利益、没得罪高求,这样看似乎“折中”搞的很好,但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纵容高求,使高求这样的小人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朝廷被以高求为代表的奸佞控制并被他们搞的乌烟瘴气,金兵南下的时候大宋根本就招架不了,那些曾经纵容高求的人和他们的亲人,或是做了金兵的刀下之鬼,或是被金兵掳去受尽羞辱、或者是丢下万贯家财、背井离乡。俗话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些搞“折中主义”的人最后还是为自己的“折中”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代价!
    


    2楼2009-01-09 11:30
    收起回复
      我觉得林冲真的是太可怜了.今天听老师讲那个差拨是迫害狂的变态狂,但我觉得高俅那一伙人才是真正的心里变态跟扭曲;才是真正的迫害王.


      3楼2009-01-12 17:41
      回复
        高求本身就是市井泼皮出身,在性格等方面和底层的狱卒其实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同一类人。


        4楼2009-01-12 19:11
        回复
          他舍不得“八十万禁军教头”


          7楼2009-04-12 11:07
          回复
            我的娘啊,林冲已经是水浒中最窝囊的好汉了,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为他抱不平,没想到现在这个社会中还有这等泼皮无赖敢这么糟蹋林冲,啊呀呸!对不起实在忍不住了。好在林冲不会得知你的谬论,否则也不会中风了,当场吐血一命呜呼,或者自杀算了。那位好汉与我一起上前剥了这厮。


            9楼2009-04-16 16:13
            回复
              非常非常欣赏鲍鹏山老师的解读,他的观点深刻,清晰,可以很好引导我读书,做人,理解社会,但是对于鲍老师对林冲的解读,还不能完全同意,林冲的星座是“天雄星”,林冲是英雄,是胸中能装万物的大英雄,他的境界不是其他人能比的。在两方面,我认为鲍老师分析得太过自我,一是林冲休妻,二是说林冲没有领袖气质。


              15楼2010-11-14 17: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