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2017年度“感动邢台”网络人物第2季度评选结果揭晓。
7月10日起通过网络投票和评委评审两个环节,从2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了本季度10名“感动邢台”网络人物。
他们当中,有行医多年义务为百姓针灸的“雷锋村医”,有多年笔耕不辍编写村志的七旬老人,还有见义勇挽救老人生命的80后医生……他们用感人至深的事迹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
1. “邢白瓷”耿辉敏
凭借一双巧手和坚强毅力,在“邢窑”里书写精彩人生。内丘县耿辉敏1981年出生,刚出生不久因突发高烧,造成脑神经损伤,从小就坠入了“无声的世界”。耿辉敏没有向命运低头,先后在河北和山东的特教学校学习手工、画画、服装设计等记忆。2014年他进入父亲合伙开办的陶瓷企业研究邢窑传统烧制工艺。为了摸清邢白瓷的奥妙,到河南许昌、河北保定向陶瓷考古专家、老艺人拜师学艺,潜心钻研烧制工艺。天道酬勤,烧制出“类银似雪”的仿古邢白瓷得到社会认可。
2. “顺心书屋”宁建强
宁建强是一名80后,他不仅是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党委委员,还是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德行天下公益协会的常务理事。宁建强积极投身捐资修路、兴教助学、扶贫帮困、救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累计捐资200多万元。宁建强爱好读书,喜欢以书交友。2015年,他投资12万元,精心购置了3万余册优秀图书,创办了顺心书屋,无人值守。每天24小时向村民免费开放,颇受乡亲欢迎,被誉为精神文化的家园。“创办公益书屋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脑子‘富’起来,靠文化知识创业兴业。”宁建强说。
3.沙河司马迁”张月民
笔耕不辍30余年,一生心血为方志。张月民是沙河市册井村人,1946年生,沙河市原方志办主任。他自1983年到方志办工作到病卧床榻,34年不为名、不为利、辛勤耕耘,先后完成了《沙河县简况》《沙河市志》等多部著作,近350万字,为沙河方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沙河民间称其为“活字典”,业界称其为史域“拓荒牛”,沙河市领导干部称其为“沙河司马迁”。
4. “工匠警官”高玉成
从警三十余年,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坚守平凡。高玉成是广宗县公安交警大队车辆管理站长,从警三十余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诠释了钻研业务的‘工匠精神’。“经他手办的业务,经得起查!”和高玉成共事多年的同事无不认可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持原则的高贵品格。车管站在他的带领下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违纪、无违法、无“三乱”,无执法过错。高玉成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十佳标兵”,2017年5月被评为“邢台好人”。
5.“雷锋村医”李应焕
针灸23年行走乡间为近3万群众义务针灸。李应焕是广宗县东屯村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励志行医,并考入冀联医学院。毕业后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做起了一名村医。行医多年,他坚持“随叫随到”服务群众,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很多人建议他针灸时收点费用,可他坚持免费治疗。23年来,李应焕行走在巨鹿、广宗、平乡、威县的多个村子里,义务为百姓针灸,目前已经有近3万群众受益。因此,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雷锋村医”。
6.“牛奶奶”艺术团
40余名退休老人热衷公益表演,走上《星光大道》传递正能量。“桥西牛奶奶”艺术团自2009年成立,队伍规模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发展成为40余人的团队。队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同志,平均年龄为63岁。“奶奶们”每年从事100余场公益表演,并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2016年在河北省中老年舞蹈大赛表演的《雪域踢踏》、《林海雪原》荣获二等奖;2017年6月荣登央视《星光大道》,并在周赛中艰难打败全国优秀选手闯进第四关。
7. “村志老人”刘友行
连续多年笔耕不辍,只为记录乡愁。72岁的刘友行是市开发区祝北村人,2011年开始写村志。为搜集资料,经常往返于省、市、区和祝北村,每天都坚持书写两到三个小时,寒暑不辍。6年里,他成了省党史研究室、省档案局、市文化局、市档案局等数十家单位的常客。写下的800余页24万余字的手稿里,包含了村里的文化、民俗、古迹、人物等21个章节。“我编写村志,就是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了解村里的历史,让年轻人不要忘记文化传承,”刘友行说。
8.“学生卫士”王明元
清河交警数年如一日义务守护小学生安全,诠释雷锋精神。王明元在交警大队工作十余年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每逢节假期间,主动到县城车流人流最集中的繁华地段疏导交通。他数年如一日坚持在上学时间到小学门口义务维持交通秩序,接送孩子们过马路,护送孩子们过马路19万人次。2014年在长江小学门前义务执勤时,为了保护小学生安全被车撞伤,落下十级伤残。他的善行和义举通过报纸、微信、网络媒体被转载传颂,网友称他为“当代雷锋”。
9. “文化村官”谢天
发挥专业特长,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村。谢天是临西县吕寨村第一书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谢天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来培育、引领村里的新风尚。2015年多方奔走,建成800多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带领文艺队开展各种乡间文艺活动。开办书画室,成立了“吕寨村书法社”,义务辅导村民练书法、画国画、学篆刻,将吕寨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名村”。
10. “良心白衣天使”李亚
在西安路遇晕倒老人,见义勇挽救老人生命。5月27日,巨鹿县医院80后医生李亚到西安探亲,路遇一名老人晕倒,他主动来到老人身边施救,后又和当地急救人员一同将老人送往医院,为老人办理相关手续,事后面对老人家属的感谢金,他微笑婉拒。在面对当前困扰人们的“有人摔倒了‘扶不扶’”问题时,李亚用行动做出了抉择,证明我们身边不缺少好人,见义勇为的美德依然在生活中闪耀。
7月10日起通过网络投票和评委评审两个环节,从2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了本季度10名“感动邢台”网络人物。
他们当中,有行医多年义务为百姓针灸的“雷锋村医”,有多年笔耕不辍编写村志的七旬老人,还有见义勇挽救老人生命的80后医生……他们用感人至深的事迹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
1. “邢白瓷”耿辉敏
凭借一双巧手和坚强毅力,在“邢窑”里书写精彩人生。内丘县耿辉敏1981年出生,刚出生不久因突发高烧,造成脑神经损伤,从小就坠入了“无声的世界”。耿辉敏没有向命运低头,先后在河北和山东的特教学校学习手工、画画、服装设计等记忆。2014年他进入父亲合伙开办的陶瓷企业研究邢窑传统烧制工艺。为了摸清邢白瓷的奥妙,到河南许昌、河北保定向陶瓷考古专家、老艺人拜师学艺,潜心钻研烧制工艺。天道酬勤,烧制出“类银似雪”的仿古邢白瓷得到社会认可。
2. “顺心书屋”宁建强
宁建强是一名80后,他不仅是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党委委员,还是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德行天下公益协会的常务理事。宁建强积极投身捐资修路、兴教助学、扶贫帮困、救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累计捐资200多万元。宁建强爱好读书,喜欢以书交友。2015年,他投资12万元,精心购置了3万余册优秀图书,创办了顺心书屋,无人值守。每天24小时向村民免费开放,颇受乡亲欢迎,被誉为精神文化的家园。“创办公益书屋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脑子‘富’起来,靠文化知识创业兴业。”宁建强说。
3.沙河司马迁”张月民
笔耕不辍30余年,一生心血为方志。张月民是沙河市册井村人,1946年生,沙河市原方志办主任。他自1983年到方志办工作到病卧床榻,34年不为名、不为利、辛勤耕耘,先后完成了《沙河县简况》《沙河市志》等多部著作,近350万字,为沙河方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沙河民间称其为“活字典”,业界称其为史域“拓荒牛”,沙河市领导干部称其为“沙河司马迁”。
4. “工匠警官”高玉成
从警三十余年,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坚守平凡。高玉成是广宗县公安交警大队车辆管理站长,从警三十余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诠释了钻研业务的‘工匠精神’。“经他手办的业务,经得起查!”和高玉成共事多年的同事无不认可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持原则的高贵品格。车管站在他的带领下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违纪、无违法、无“三乱”,无执法过错。高玉成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十佳标兵”,2017年5月被评为“邢台好人”。
5.“雷锋村医”李应焕
针灸23年行走乡间为近3万群众义务针灸。李应焕是广宗县东屯村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励志行医,并考入冀联医学院。毕业后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做起了一名村医。行医多年,他坚持“随叫随到”服务群众,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看好病,很多人建议他针灸时收点费用,可他坚持免费治疗。23年来,李应焕行走在巨鹿、广宗、平乡、威县的多个村子里,义务为百姓针灸,目前已经有近3万群众受益。因此,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雷锋村医”。
6.“牛奶奶”艺术团
40余名退休老人热衷公益表演,走上《星光大道》传递正能量。“桥西牛奶奶”艺术团自2009年成立,队伍规模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发展成为40余人的团队。队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同志,平均年龄为63岁。“奶奶们”每年从事100余场公益表演,并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2016年在河北省中老年舞蹈大赛表演的《雪域踢踏》、《林海雪原》荣获二等奖;2017年6月荣登央视《星光大道》,并在周赛中艰难打败全国优秀选手闯进第四关。
7. “村志老人”刘友行
连续多年笔耕不辍,只为记录乡愁。72岁的刘友行是市开发区祝北村人,2011年开始写村志。为搜集资料,经常往返于省、市、区和祝北村,每天都坚持书写两到三个小时,寒暑不辍。6年里,他成了省党史研究室、省档案局、市文化局、市档案局等数十家单位的常客。写下的800余页24万余字的手稿里,包含了村里的文化、民俗、古迹、人物等21个章节。“我编写村志,就是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了解村里的历史,让年轻人不要忘记文化传承,”刘友行说。
8.“学生卫士”王明元
清河交警数年如一日义务守护小学生安全,诠释雷锋精神。王明元在交警大队工作十余年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每逢节假期间,主动到县城车流人流最集中的繁华地段疏导交通。他数年如一日坚持在上学时间到小学门口义务维持交通秩序,接送孩子们过马路,护送孩子们过马路19万人次。2014年在长江小学门前义务执勤时,为了保护小学生安全被车撞伤,落下十级伤残。他的善行和义举通过报纸、微信、网络媒体被转载传颂,网友称他为“当代雷锋”。
9. “文化村官”谢天
发挥专业特长,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村。谢天是临西县吕寨村第一书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谢天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来培育、引领村里的新风尚。2015年多方奔走,建成800多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带领文艺队开展各种乡间文艺活动。开办书画室,成立了“吕寨村书法社”,义务辅导村民练书法、画国画、学篆刻,将吕寨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名村”。
10. “良心白衣天使”李亚
在西安路遇晕倒老人,见义勇挽救老人生命。5月27日,巨鹿县医院80后医生李亚到西安探亲,路遇一名老人晕倒,他主动来到老人身边施救,后又和当地急救人员一同将老人送往医院,为老人办理相关手续,事后面对老人家属的感谢金,他微笑婉拒。在面对当前困扰人们的“有人摔倒了‘扶不扶’”问题时,李亚用行动做出了抉择,证明我们身边不缺少好人,见义勇为的美德依然在生活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