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地产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蓝海。一方面众多房企布局养老地产市场以求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业外资本也试图从前景广阔的养老地产市场分一杯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人,预计2020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5亿,2025年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这也预示着我国银发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必将推动医院、养老院以及其他养老配套设施需求的进一步上涨。

养老服务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传统产业遭遇产能过剩等尴尬局面,亟待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盈利点。养老服务业既符合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支撑;同时其产业链较长,与其他行业如智能家居、家庭医疗器械以及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有紧密的关联度。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经济的增长。
为此,国家政策从税收、扶持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养老产业全面支持。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公布,成为指引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4月,国土部出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界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2015年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居家和社区与养老服务……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改导小组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2017年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同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通知,到2020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
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税费等方面优惠,吸引社会各方资本投资该行业。

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养老地产
抢滩“银发经济”,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养老地产
目前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来自三类企业。
首当其冲的是房企,万科、绿城、保利地产等房企龙头都将养老地产、养老社区建设写入企业发展规划当中。通过片区、项目试点等尝试发展养老产业,在实际运营与提供服务中积累经验,或者引入国外养老服务团队,培养人才、学习与提升。
第二类企业是保险企业。保险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拿地容易。为了更快切入市场、抢占“蛋糕”,保险企业多与地产公司合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房企,合作拿地,不仅能够保障一定的收益率、回报率,而且具有资产保值升值的作用,与保险资金的长周期也较为匹配。
第三类为传统资源能源型企业。这类企业当前面临结构性调整,急需找到新的投资领域。如中石化、中国水电、鲁能集团等大型央企,进军养老地产,来势凶猛。从中可以预见未来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助力养老地产发展
智能化、服务化是养老地产发展趋势,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助力
养老地产不仅仅是“卖房子”,更侧重于“卖服务”。那么,如何让养老社区服务在不断细化、丰富的过程中向专业化发展呢?为此,在医疗、康复、养老行业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的厦门国太亚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国太创办了国内首家D2D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养老”模式,助力养老地产发展,为养老地产机构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采用创新的D2D (door-to-door)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上门”作为服务主旨,立足“居家”、服务“养老”、创新“医养”、精准“上门”。 通过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线上服务(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APP),结合可及性、持续性、便利性的线下服务(居家养老康养中心),到人、到户,快速、精准,实现智慧养老、健康养老、长效养老、精准养老、满意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的照顾,实现更方便、安全的全方位保障,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还配备先进的智能养老穿戴设备和智能安防设备,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监测老人居家环境、生命体征、行动轨迹,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理。同时还提供智能呼叫服务,老人或其亲属可通过电话呼叫、APP呼叫、智能穿戴设备呼叫等形式求助,平台将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未来,养老地产将更趋向以人为本,体现亲和、感恩、善孝、执着。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以保姆型服务、管家式运营,替子女尽孝、让老人无忧,全面助力养老地产发展,推进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地产发展要义的实现。(更多资讯请关注: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官网http://www.gtyyls.com/)

养老服务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传统产业遭遇产能过剩等尴尬局面,亟待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盈利点。养老服务业既符合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支撑;同时其产业链较长,与其他行业如智能家居、家庭医疗器械以及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有紧密的关联度。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经济的增长。
为此,国家政策从税收、扶持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养老产业全面支持。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公布,成为指引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4月,国土部出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界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2015年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居家和社区与养老服务……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改导小组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围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2017年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同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通知,到2020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
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税费等方面优惠,吸引社会各方资本投资该行业。

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养老地产
抢滩“银发经济”,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养老地产
目前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来自三类企业。
首当其冲的是房企,万科、绿城、保利地产等房企龙头都将养老地产、养老社区建设写入企业发展规划当中。通过片区、项目试点等尝试发展养老产业,在实际运营与提供服务中积累经验,或者引入国外养老服务团队,培养人才、学习与提升。
第二类企业是保险企业。保险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拿地容易。为了更快切入市场、抢占“蛋糕”,保险企业多与地产公司合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房企,合作拿地,不仅能够保障一定的收益率、回报率,而且具有资产保值升值的作用,与保险资金的长周期也较为匹配。
第三类为传统资源能源型企业。这类企业当前面临结构性调整,急需找到新的投资领域。如中石化、中国水电、鲁能集团等大型央企,进军养老地产,来势凶猛。从中可以预见未来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助力养老地产发展
智能化、服务化是养老地产发展趋势,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助力
养老地产不仅仅是“卖房子”,更侧重于“卖服务”。那么,如何让养老社区服务在不断细化、丰富的过程中向专业化发展呢?为此,在医疗、康复、养老行业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的厦门国太亚医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国太创办了国内首家D2D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养老”模式,助力养老地产发展,为养老地产机构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采用创新的D2D (door-to-door)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上门”作为服务主旨,立足“居家”、服务“养老”、创新“医养”、精准“上门”。 通过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线上服务(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APP),结合可及性、持续性、便利性的线下服务(居家养老康养中心),到人、到户,快速、精准,实现智慧养老、健康养老、长效养老、精准养老、满意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的照顾,实现更方便、安全的全方位保障,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还配备先进的智能养老穿戴设备和智能安防设备,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监测老人居家环境、生命体征、行动轨迹,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理。同时还提供智能呼叫服务,老人或其亲属可通过电话呼叫、APP呼叫、智能穿戴设备呼叫等形式求助,平台将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未来,养老地产将更趋向以人为本,体现亲和、感恩、善孝、执着。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以保姆型服务、管家式运营,替子女尽孝、让老人无忧,全面助力养老地产发展,推进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地产发展要义的实现。(更多资讯请关注:上门康复云养老服务平台官网http://www.gtyy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