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89贴子:329,356
  • 1回复贴,共1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我围脖发了,大家参考议论一下对不对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里子不语者就显现出“语”所谓的论难之意了。论难,不是简单的有争议的,而且论说来有困难的。如吾“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所说三季客之事,没有一句废话,就是典型的子不语。故所谓子不语,就是孔子不和人探讨以下几类难题。
一者,怪也,说文释异也。论语正义云:书传言夫子辨木、石、水、土诸怪,及防风氏骨节专车之属。其实这类怪之事,老实说,这种别人都不知道,向博闻强识的孔子请教的事,还是孔子说的算,不存在论难的问题,别人说的是你的天书,你跟人家讨论个屁呀。故不能单说此义。《淮南子.说林训》:“知者不怪”.《注》曰:“怪,惑也.”那么,怪就是“无知者”,无知不是不知,而是弱知、惑者,自以为知者。还是说三季客的故事,圣贤孔子就不讨论这“怪”。故说文谓异者,是可谓分异也。类歧义者,你走通你的阳关道,我也能走得我的独木桥。
二力者,即筋力。说文后有“治功曰力,能圉(即囗〈结界〉而幸)大災也”。而其重犹在能控制住大災。故其义非单指论语正义所言者。但还是可以从其所举探讨为何不语。论语正义“奡荡舟”(奡虽有大力,可是没能圉其大灾)“乌获”见孟子告子下,赵岐注:“古之有力人也,能移举千钧。”
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这种极限型的天生神力,讨论何者,根本没有普遍的基础,而且对普通个人也没有意义。众人瞎议论其何,连“体质”都不管。再看历史上的惠施之流就因为讨论这类“无用”之论,无大用而被历史放弃。当然,在现代社会这种认知观里,惠施的议题所证者如卵有毛(微细观察论题,参致敬三体之水滴)、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型论题)怎么会是会被称为科学家、哲学家。
故力者其实所言,犹类似于神话传说中的神力是也。此大力者,按照论语说的,就是子不得而见之的圣与仁,力能防范未然,亦能快速消灭。为什么不语,因为不得而见。
三者,乱也。历来大多解释为叛乱之意,也有人释为如《荀子.解蔽》:“酒乱其神也.”的惑乱、扰乱等,皆非。说文解为治也。按照现在的白话,治、乱根本就是两种相反的意思,现无知的人打死也不可能知道许慎为什么要把乱解释为治,所以就说许慎乱解释。而许君的解释其实是很准确的。那要如何解释乱的治意呢?其实乱之意是“结”束(收束之)、变“质”之意。如从论语里看,关雎之乱,即关雎之收束者。巧言乱德,即巧言变德之“质”。恶郑声之乱雅乐,即郑声之收束雅乐变雅乐之质(此与曾子乱论语,野狐之乱禅等性质雷同)。而乱臣之治意犹为明,乱臣即收治(前朝)之臣。
四曰神者,即鬼神之事。这个不语,简单说就是鬼神道虽有,但和人界发生关系的作用太少弱,存而不论罢了。缠ID在详解论语说国学与西学的不同之处,就说了西学是以“圣经”为本的,不管这圣者是科学还是神学,而国学之孔子是以人为本的,这个差距,至今大体上西学未弥补赶超,足以冠绝古今。当然,近代中国自甘落后,又另说了。
对译:
学人孔子不讨论无大意义又有大疑难的四类问题:他人无知而怪者,神力难及者,收治而变其质者,鬼神之无必要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29 21: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