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吧 关注:511,019贴子:7,666,140
  • 16回复贴,共1

[文献][搬运][自翻]某学者对丧尸集群开的脑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持续更新
---
标题: The Physics of Zombies: Madore’s Rules of Zombie Cohesion, Zombie Cells andSuper Cells, Zombie Black Holes, Zombie Cell Stress-Fission and Zombie Quirks
原网址:
https://zh.scribd.com/document/57439058/The-Physics-of-Zombies-Madore-s-Rules-of-Zombie-Cohesion-Zombie-Cells-and-Super-Cells-Zombie-Black-Holes-Zombie-Cell-Stress-Fission-and-Zombie-Qui


1楼2017-08-01 13:10回复
    摘要
    马多尔的丧尸聚集法则说明了丧尸群的组成是由于丧尸的食物/猎物感应系统创造了能够吸引丧尸们的一个丧尸聚集场所。我们的论点是,一旦这样的群体形成了,在没有其他损耗(由于行动、阻碍和自然力)或丧尸群的分裂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继续发展到丧尸超级群体。一个丧尸超级群体最后很有可能会发展中为丧尸黑洞,并且此时所有漫无目的的丧尸都有可能对其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并加入所谓的丧尸黑洞。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关键词:丧尸、大灾变、啃咬、黑洞、聚集法则


    2楼2017-08-01 13:11
    收起回复
      内容
      1 介绍
      1.1 原理和丧尸行为的基本解释
      2 丧尸聚集
      2.1 章节一:啃咬
      2.2 章节二:混乱
      2.3 章节三:群体
      2.4 章节四:超级群体
      2.5 章节五:丧尸黑洞
      3 丧尸群体分裂
      4 丧尸奇闻
      5 结论


      3楼2017-08-01 13:11
      回复
        1 介绍
        在开始这篇论文前,我们要先清楚在目前的对大范围丧尸的感染和爆发的影响的思考和建模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目前的爆发模型认为丧尸将会要么作为独立的捕食者去寻找猎物然后食用他们,要么将其转变为同类(传递感染物),或是聚集成群体,并在随机的时间后分散(通常在猎物被捕捉、食用并转变后)
        我们认为,一场丧尸灾变将会比任何人设想的所要更加糟糕。除了处理面对那些不死者的脸带来的极度恐慌外,我们也期盼解决那些潜在的“丧尸黑洞”(其群体数量可能会达到上百万)
        必须注意的是,本论文将不会涉及到丧尸病毒的特性、传染源、个体丧尸的持续性或是其他相似的丧尸疫情的特点。其他尸学家忙着解决丧尸疫情初期的原因、携带者和传染方式。而我们希望能够论述在充足的时间之后,那些我们所知的转变为丧尸的人群形成群体的方式。
        我们的研究让我们得出了不可避免的结论,一个丧尸行为中非常重要的层面被科学家和民众们忽视了。具体而言,丧尸们互相发出特定信号,这些信号是一种有力的吸引物和聚集力,类似重力。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丧尸感应信号会比原始的信号源持续的更长久,并会创造继续吸引丧尸令其来到适当的位置的共振。反过来,这种信号共振优惠会吸引更多的丧尸,然后更多的丧尸使共振加强,于是丧尸数量不断增长,只在群体损耗的情况下减少。
        我们又相信,丧尸在感染后,展现出符合物理学的行为。丧尸主要是一种遵守传统物理法则的有生命的物体。尽管有关于它们的所有研究,都在尸学领域,我们相信我们目前的尸体物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预测丧尸的移动和成群,并因此增加人类在灾变中生存的机会。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会仔细的说明马多尔的丧尸聚集力法则的物理学和力学,并会说明聚集里造成的种群。我们相信所谓的法则可能会导致有聚集特性的丧尸黑洞的形成。在其中心的丧尸和不幸的“猎物”,几乎没有机会再看到这样可怕现象创造的坏死的肉的终结。
        传统的理论预测,城市因其众多的“猎物”数量,因被避免。(因此避免僵尸群体的迁徙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一个丧尸黑洞可能在任何有充足丧尸信号开始并重复的地方形成传播的中心。警惕和行动必须被采取去防止丧尸群体、超级群体和黑洞组成。本质上,所有的区域都被所谓黑洞威胁着,无论是城市内还是郊区,我们都处于危险之中。
        再次,我们必须准备。


        4楼2017-08-01 13:12
        回复
          先翻到这


          5楼2017-08-01 13:13
          回复
            1.1 原理和丧尸行为的基本解释
            个别读者们可能不清楚丧尸行为的特点。我们将先试着描述丧尸的基础行为,和紧接着,在其转变后,丧尸是如何根据物理学的规则和原则准备并排列他们自己的。
            首先,在此篇论文内,我们不涉及那些从玄妙的能源中汲取生命力的复活的尸体。反而,我们将会涉及到那些由于病毒感染而形成的有自治能力的丧尸(一般被叫做死者(Biters翻成啃咬者很怪所以……))死者往往展现出重复的行为,如搜寻“猎物”,追赶“猎物”,惊动其他丧尸到“猎物”所在处。
            据大部分的研究学家和门外汉们所知,丧尸渴望人肉。虽然特定的丧尸更偏爱大脑,然而大部分的丧尸似乎对人肉有着无止境的欲望,并会啃咬任何暴露在他们嘴下的人肉。丧尸不知疲倦的寻找着人肉,并去到任何他们认为存在着人肉的地方。
            让我们现在看看最基础的丧尸行为和一个个体丧尸的特点:
            A)一旦人类被咬并转变为丧尸,丧尸会寻找人肉并啃咬食用,啃咬后又创造出另外一只丧尸。
            B)丧尸会不屈不挠的追赶“猎物”,甚至冒着毁灭自己的风险去攻击、啃食、感染“猎物”。
            C)当丧尸发现猎物时,它会发出一种刺激信号,通常以呻吟声或更清晰的发声为形式。
            D)当丧尸没有在攻击或跟踪之前的“猎物”的情况下,它会对另外一只丧尸做出的刺激型号做出反应并朝发出地点走去,并发出自己的刺激信号增强先前丧尸所发出的信号。
            E)只要任何丧尸发出了刺激信号,其他丧尸都将试着接近信号源并携带先前所捕捉的“猎物”
            F)如果在没有信号源和吸引物(通常为“猎物”)的情况下,丧尸一般会进入似乎随即的漫步状态或只是简单的站在原地。他们也可能忙于重复性的诸如在小巷子里来回踱步之类的事情或“藏于”被遗弃的房屋。
            我们不妨现在把这种猎物刺激信号称作“丧尸噪音常值”或ZN,因为信号对其他丧尸的吸引力总是持续的。一旦“猎物”被发现,丧尸的行为总是持续不变的,即追捕并啃咬、感染。一旦被听到,丧尸是不会放弃追捕,除非它本身早已发出它们自己的信号,并忙于追捕它们自己的“猎物”。


            7楼2017-08-01 14:37
            回复
              2 丧尸聚集
              当ZN(丧尸噪音常值)出现的时候,每一只丧尸通过一种将另一只丧尸连结在一起的力吸引着另一只丧尸(即A吸引B,B又吸引着C连续循环下去)(这句话我不是很理解,有大神能否一起讨论一下?我把原文复制到楼中楼)吸引力的大小与两只丧尸(或多只丧尸)所发出的信号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并与两只丧尸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如下:
              ZCF=ZN(ZM1*ZM2/r平方)[就是僵尸1群发出的信号定量*2群发出的信号定量再除去12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ZCF 即丧尸群之间所产生的聚集力
              ZN 是丧尸噪声常值
              ZM1是第一个丧尸群
              ZM2是第二个丧尸群
              r平方是12群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能看到丧尸通过一种类似于重力的力自然的聚集在一起。丧尸群的数量越大,聚集力对群落的影响就越大。当然,距离在此行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间距较近的丧尸们对彼此所发出的信号更加敏感。我们将会在接下去的部分中看到,这种吸引力对徘徊中的丧尸有着非常惊人的影响力。


              8楼2017-08-01 15:01
              回复
                没人吗


                9楼2017-08-01 15:01
                回复
                  有人,楼主加油


                  10楼2017-08-01 15:21
                  收起回复
                    2.1 章节一:大啃咬
                    丧尸的群袭往往从一只丧尸对一个人类的简简单单的一口开始。我们把这啃咬的这一刻,或这简简单单的一口,称作“大啃咬”
                    在任何一个丧尸物理模型的开始,ZN=0代表只存在着一只丧尸。这是最佳的阻止可能持续下去的疫情扩张的时刻,并且ZCF=0代表这场疫情很容易就能被阻止。唉,这也正是对丧尸的存在的不相信(或是某种恐惧)开始慢慢出现,疫情开始慢慢挣脱束缚的时刻。
                    随着一只丧尸感染了另一只丧尸,我们可以说大啃咬已经结束了。
                    用公式来表示,我们现在得出ZN>0且ZCF>0,且这是所有麻烦的开端。
                    在这一时间点上上,我们建议转向在大啃咬事件后一个人需面对多少数量的丧尸的观点。我们必须开始思考从仅仅一咬而引起的丧尸的锁链反应和“丧尸雪崩”(类似物理学世界中的电子雪崩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来表达,如下:
                    Z=1/[1-(Zb/Zatr)^p]
                    Z是大啃咬事件所创造出的丧尸总量
                    Zb是丧尸的啃咬率
                    Zatr是丧尸的消耗率
                    P是幸存的人类“猎物”数
                    显然我们能发现因为丧尸的啃咬率接近丧失的消耗率,唯一的限制因素是人类的数量,P,那些可供消费和感染的数量。换句话说,根据物理学,一个不被察觉的大啃咬将迅速的转变为一场严重的数量众多丧尸疫情。
                    一旦丧尸群落组成了,ZCF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苟活的人类们被迫面对这些可怕的丧尸群落。
                    让我们继续讨论混乱群
                    ---
                    Zatr,丧尸消耗,是丧尸被人类消灭的一种结果(举个例子,“消耗的行动”包括枪击、斩首或其他人类造成的损耗事件)以及消灭丧尸的自然的阻碍和时间(举个例子,丧尸摔下悬崖,在林火中被烧死等)
                    再次重申,我们必须说明我们没有直接谈到传输源和其他传输中介。许多因素影响着丧尸感染非丧尸的能力。然而我们建议将丧尸群看成整体传播病毒到幸存的“猎物”的一个群体。其他尸学家又大量不同的有关感染是如何进行的观点,我们尊重这些观点,同时我们也在某些方面不赞同。
                    2.2 章节二:混乱群
                    如果丧尸病毒的爆发在一个特定区域发生,那区域分别在多处方向存在着多处“猎物”源,此时可实现了ZN>0且ZCF>0的条件,但聚集力将会不再在丧尸集群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丧尸将仍然被ZCF所吸引,然后由于多方向的信号,他们会被多方向的力(被所谓丧尸的“混乱群”组成的力)来回的吸引。一个“混乱群”又如下特点:
                    A)多处“猎物”源
                    B)多处丧尸信号
                    C)信号较短的持续时间,某些时刻“猎物”迅速的转变成丧尸、或丧尸被防御者迅速杀死都会导致信号提早消失。
                    当ZCF的校准一直在切换,且信号开始后在丧尸们接近之前就结束,并因此无法连接的时候,一个混乱云就出现了。
                    我们能因此得出:
                    Zcc>1 且
                    Zcc=(S^n*D^n)/(I^n*DS^n)
                    此处
                    Zcc 是丧尸混乱群
                    S^n是信号数且n=1~无穷
                    D^n是信号的方向且n=1~无穷
                    I^n是信号的强度且n=1~无穷
                    DS^是信号的持续时间且n=1~无穷
                    当Zcc>1且ZCF=1时,ZCF不能单独决定丧尸的速度和位置,且其行动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丧尸以不确定的方式行来走去,似乎是在寻找更多的“猎物”。
                    对于一个不正式的观察者而言,一场混乱群就是作为吸引力的ZCF的奔溃,但现实是相反的。一个人唯一需要思考的是当S^n减少但大量的丧尸仍然在乡下乱撞时会发生什么。很快,当只剩下一处信号,ZCF的死亡之歌开始展现它真正的色彩,看,the cell(我继续翻成群落)


                    11楼2017-08-01 16:57
                    回复
                      自翻辛苦!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8-06 2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