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新闻吧 关注:300贴子:150
  • 1回复贴,共1

传递薪火助梦想 活化国学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递薪火助梦想 活化国学进农村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薪火行动”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国学支教活动及调研活动
本网讯(记者 贺筱颖 陈梦娜 舒雅苇 熊晓)国学助梦传薪薪之火,千里相会递拳拳之心。7月4日、5日,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薪火行动”支教分队赴恩施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小学开展国学支教活动,调研分队赴随州市广水市李店乡和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开展调研活动。据了解,“薪火”团队首次分为几个分队,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偏远地区小学生的普及情况”的调研活动,是团队的一次转型,调研旨在为本团队今后的国学支教指明方向,更有针对性,使其影响更深更广。该团队以“传习国学经典,弘扬国学精神,关注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弘扬国学。

一人一卡保安全 各门各科冶情操
7月6日上午,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小学门口围着一群孩子和家长。孩子们叽叽喳喳,家长们也在热烈地讨论着,这是“薪火”团队报名招生的现场,薪火队员们提前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的队员在迎接家长、有的在解答家长疑惑、有的在登记报名,忙得不亦乐乎。送孩子过来的家长们围着队员仔细问:“这次活动要持续多久?”、“开设了哪些课程呢?”……队员都一一细心解答。家长们也对“薪火”义务支教表示支持与感谢,“孩子们放假在家就是玩,还不如去学点东西。”据悉,今年“薪火”团队支教分队将延续去年的支教模式,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学生分为三个班,在教学课程安排上,“薪火”团队以“国学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开设了“唐诗宋词”、“朗读演讲”、“先秦经典”等特色课程,同时也安排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兴趣课程。
据了解,长期以来,“薪火”支教团队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一直遵循“人卡交换”制度,即家长凭卡接送孩子。家长们对这种保障学生安全的接送制度也表示支持和配合。对此,队长郑甘露强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以孩子安全为前提”。

在紧张的报名招生之后,7月7日早上,三个班的课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班的朗诵课上,男女同学分小节朗读《我的家》,“爸爸是一块田野,妈妈是一块田野,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在两块田里跳来跳去”,稚嫩的声音在安静的校园回荡。2班同学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狮子、熊猫、蜜蜂等动物的画法。3班的诗词课,师榕老师寓教于乐,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诗词。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校门口,许多家长已静候多时,凭借手中的学员卡接到孩子。回家的路上,一把把花伞在细雨中绽放,童真的脚丫在洼地上踩出阵阵水花,“薪火”队员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脸上浮现满足的笑容。
一声一调传真情 一言一行显风采
一首诗,传承千年文化;一篇文,照亮成长之路。7月13日上午,“薪火”团队支教分队举行了第五届“薪火杯”朗诵比赛,5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最终,来自2班的谢礼娇和3班的李鑫荣获个人组一等奖,1班的谢瓯瑞、王吉紫怡、王梦哲获得团体组一等奖。

比赛中,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一段段精彩的诵读,一张张欢快的笑脸深深感染了在座的观众和评委。个人组中2班的谢礼娇带来的朗诵是《在山的那边》,她稚嫩清脆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将年少的疑惑、幻灭的失望和凝聚的信念演绎得生动感人;3班的李璐朗诵的《我想》把观众带入到小孩子丰富的想象中,她用肢体表现诗中“安”、“接”、“伸”、“飞”等动作,使朗诵更加形象有趣;2班的唐可馨站姿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节奏把握准确。团体组中1班的谢瓯瑞、王吉紫怡、王梦哲脱稿朗诵《我长大了》,这三个小朋友发音标准、动作可爱、配合默契,表现了诗里主人公对成长的疑问、思索和明白长大是蜕变的过程。 谈到这次比赛,薪火队员杨婕说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的勇敢,无论是否会获奖,他们都积极地准备,尤其是1班的一个小男孩,虽然普通话不好但报名参加了个人赛。那种善于挑战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继朗诵比赛以后,7月19日上午,“薪火”团队支教分队于麂子渡村小学举行国学知识竞赛。主席台前的比赛场地酷热难耐,但参赛选手仍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乘着似火骄阳,个个摩拳擦掌。参赛队伍分为“厚德”、“博学”、“力行”和“致远”四组,各小组成员从三个班级中选拔产生。竞赛共有“先秦知识抢答”、“诗歌知识抢答”两轮,每轮三十道题,参赛队伍通过“拍桌子”的方式争夺答题权,累计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在“先秦知识抢答”环节中,“力行”组优先答对“首孝弟”与“父母命”的下句,获得两分,其余小组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抢答。通过多题比试,“厚德”组在第一轮中获得13分,遥遥领先。在“诗词知识抢答”环节中,“致远”组抢得解释“晓看红湿处”一题的答题权,陈梦源在主持人师榕的鼓励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成功为队伍夺得一分。“厚德”组选手信手拈来,顺利答出两句写梅诗句,为所在队增一分,“博学”组选手几次口误后,答对“初唐四杰”一题,有惊无险,为小组积一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厚德”组以18分的优势斩获本次竞赛的“特等奖”。“致远”组荣获一等奖,“力行”组获得二等奖,“博学”组获得三等奖。最后,诸位老师为参赛队伍颁奖,并与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据悉,比赛期间,“薪火行动”创始人谭睿芳等人远道而来,看望薪火队员和孩子们,并给孩子们带来了书包、笔袋等精美奖品。
一歌一曲展成果 难分难舍说再见
相见有时,后会无期。7月20日上午,“薪火”团队支教汇报演出于麂子渡小学顺利举行。麂子渡村村委会副主任唐丛国、麂子渡小学教师朱文才出席活动,50余名学生及其家长共同观看了本次汇演。
本次汇演节目异彩纷呈,节目类型以国学经典系列节目为主,配有绘画、歌唱、朗诵、舞蹈和小品,节目构思立意深刻,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弟子规》《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及歌曲串烧中,一班的孩子拍手背诵《弟子规》,他们小小的个头和稚嫩的声音与认真的神情形成了反差萌,2、3班朗诵并演唱的《静夜思》和《水调歌头》将月亮所承载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感人至深;武术节目《初级长拳三路》中两位3班的男生打得有模有样,一出拳、一勾手、一踢腿、一马步都标准有力;“移动画展”节目将绘画作品展示与走秀相结合,1、2班的孩子们活泼天真,走秀范十足,摆出爱心等造型;手语舞《感恩的心》整齐划一,动作柔美,音乐与动作搭配恰到好处;小品《扁鹊看病》中2班的小演员们表演投入、幽默诙谐。

“我怕我没有机会,和你说一声再见……”台上放声唱,台下轻声和,最后,恩施分队全体“薪火”队员演唱《再见》结束了这场汇演。
后记
对于这次义务支教活动,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村支书唐和表示大力支持。在与薪火队员交谈时,他说道:“你们大学生来我们这里义务支教,我们是非常欢迎的。孩子们能学到一定的知识,你们也能有所收获。”家长也表达了对义务支教的支持,经常给薪火队员送去食材。
调研分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据了解,调研分队在随州、黄冈、恩施共发放问卷309份,其中学生卷207份,家长卷97份,无效问卷5份。队员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旨在了解随州、黄冈、恩施等地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接受情况,为国学义务支教提供参考。同时,随州调研分队和罗田分队共完成三次深度访谈,保存有音频和笔录资料。被采访者主要分为两类儿童:一类是父母对传统文化很重视,小朋友很喜欢并主动背诵很多古诗;另一类是父母均在外工作,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调研发现,在湖北省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但是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途径有限,学习方式单一。并且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大多都由文化水平有限的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往往在帮助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心无力”。相比较而言,成长在家长知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的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更深。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薪火”团队将继续秉承“关注山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宗旨,在传递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1 15:21回复
    国学公益(亲亲点赞就好),把大家的原创文章诗词放到头条,让更多人看到,每个人一个赞就是一分钱,开资公开,有分享自己的文字和愿意点赞评论的加wenruoruni999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28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