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五月初六日,上谕:尔等所奏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场一事,既经奏闻,则必称奉旨为皇后建祝寿道场。朕思以下敬上为礼,若君上与臣下祝寿成何体统?昔圣祖皇考为宁寿宫太后启建道场,原系孝思,欲尽臣子之诚。朕为圣祖皇考、皇太后圣母启建道场,亦是朕之孝思。今尔等为皇后在朕宫闱建立道场,殊非典制。且尔等愿为皇后立道场,不拘在何处俱可,如在钦安殿,则于体统有碍。又奉上问:皇后千秋之日,朕班颁赐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再,诸太妃千秋之日,送去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苏培盛、李英回奏:凡赐中宫表里等,皇后跪接谢恩。与诸太妃送去表里,俱在佛前焚香接受。奉旨:此皆圣祖皇考遗留之恩,诸太妃原不必向朕称谢。又奉上问:朕寻常赐赉之物,皇后、妃嫔如何接受。苏培盛、李英回奏:皇后、妃嫔见物跪接,诸太妃凡遇寻常送去等对象,皆起立手扶接受。奉旨:是。又奉上谕:昨日竹子院设座,朕宴上所有之物,中宫宴上俱有。似此皆礼制所关,当有分别,方于礼相合。尔等传与茶膳房人等,凡外来进鲜之物,原为朕进。朕理天下事,日夜焦劳,时思节用,不肯过分,中宫所用如何与朕相同?不但体统不合,亦非撙节爱惜之道。若无关典礼,中宫有需用之物,遣人向茶膳房寻取则可。即进御之物,若有赢余,各宫内遣人寻取应用,酌量给与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