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记录孔子生平的文字及孔子画像的漆器屏风,是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考古人员发现这组漆器屏风时,屏风呈倒地状,已碎裂成多块。
这扇屏风四周有外框组件,考古人员拼接后,屏风整体宽50厘米~60厘米,高70厘米~80厘米。由于屏风沾满泥土,考古人员用蘸水软毛笔小心刷洗,才慢慢看出屏风上有人物像和题字。屏风有上下两个人物像,上方人物像只能看出轮廓,下方人物像头部模糊,但衣领清晰,“孔子”“颜回”“叔梁纥”等字清晰可辨。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屏风上的人物像包括孔子像,这是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中晚期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深入贵族阶层。
屏风内容可算出孔子有87岁
经过考古人员清洗,屏风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一共有7行小字,写的正是孔子生平。
日前,北京联合大学历史专家王楚宁撰文《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认为屏风上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基本个人情况。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同时,根据屏风上的文字,很可能有对孔子年少时的情况介绍及孔子的教学情况。
王楚宁认为,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我们孔子30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15年。
一位署名“王瑞来”的学者也在网上发文指出:孔子的卒年是明确的,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这样一来,对于孔子的生平就要大幅度改写,而孔子的寿命更是比我们了解的长得多,有87岁,接近米寿(88岁的雅称)。
根据屏风推算孔子身高1.82米
孔子的身高是多少,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一尺合现在23.1厘米)计算,约为2.21米,和姚明个子差不多。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司马迁写《史记》是根据以前各国遗留的史料写的。孔子是鲁国人,描述孔子身高的史料最有可能是来自鲁国。而鲁国最忠诚地保留了周王朝的礼仪和文化,因此鲁国的尺度应该与西周一致。西周一尺约合现在的19.7厘米或19.9厘米。因此,按照西周尺计算,孔子的身高为1.89米或1.91米。
此次出土的屏风上记载了孔子的生平,还记载了孔子的身高。屏风上记载,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专家表示,以西汉尺(一尺合现在23.1厘米)计算,孔子的身高约为1.82米。
由于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孔子像,很多人关心画像是否最接近孔子本人。对此,张仲立说,西汉去古未远,而且当时对经学的研究比较突出,其中包括对孔子的研究,因此这幅屏风的考古价值不言而喻。但单论画像是否接近孔子本人相貌,目前还无从比较和考证。
屏风内容不能完全推翻现有史料
然而,山西大学教授白平则对“孔子屏风”的记载表示质疑。他表示,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不符合事实。孔子是殷人之后,殷人为子姓,所以孔子实际上是姓子,孔氏。
此外,如果西汉时确有孔子生于鲁襄公七年的说法,必然是有典籍依据,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对《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的记载提出质疑?为什么学术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痕迹?
“从史源学角度来观察文献的年代,孔子屏风的记载晚于包括《史记》在内的现有文献记载。”王瑞来也认为,就孔子年龄记载而言,由于现有文献记载显示的证据不利于新出史料处很多,所以不能一见新出史料便如获至宝,以为据此就可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还须投以怀疑审视的目光,谨慎周密考证方可定论。
但王瑞来同时认为,如果屏风记载的孔子年龄得到认证,毫无疑问,迄今为止的孔子系年定论都要重新审视、考证乃至改写。所以说,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屏风记载孔子年龄的新史料,无论辨伪还是证实,都需要进行缜密研究,绕不过去,不能无视。
“制作屏风的工匠并不是经学大师,当然不能排除口口相传造成误传,或者工匠出现笔误的可能。”信立祥表示,目前能看到的记载孔子生平的文献是很有限的,西汉时期是否还有其他版本不得而知,从小心求证的原则看,孔子屏风不能完全推翻现有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