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没有上贴吧发言了,确实也没有作诗。不过对诗词的爱好从不曾放下。买了叶嘉莹的一些诗词讲解录在看,P.S.上次曾在这里请大家推荐好的诗词鉴赏书,后来再看帖子怎么找不到了?与其搜肠刮肚,写一些不成样子的东西,不如静下心来,读一些前人的作品,打好基础。
前天夜里一个人在家,一口气看完了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中苏轼篇,作者花了近90页讲解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大概是叶对所有词人讲解中篇幅最长的。不看不知道,看了才觉得以前对苏子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过去只是初读他的一些名篇,崇拜他是一位诗词文章都有很高成就的名家,还有意无意地想也来些“豪放”>共恢囊簧由傩】瓶嘉费粜奚褪叮轿奘卧诒彼涡戮烧派纷争中两面受排斥,甚至被贬到海南,待最后一次离开琼州北返,病逝于常州,期间经历过太多的打击。
今天始知,公之豪放,并非浅白叫嚣,公之超旷,也非隐世回避,苏公作品,是于“天海风涛之曲”中,有一种道不明的“幽咽怨断之声”。苏公作品意境之高,是在于他历经人生的磨难与坎坷,仍保持达观的人生态度,他热爱生活,关心民生,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感发美好的诗意。
特别是这首,他从被贬地琼州返回,渡海时所作的七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叶先生常常在讲课时引用,经讲解,晚烟如今也时时吟诵。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苏公那样的才气与抱负,但是生活也常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也感到遭受了不公,我们可能会哀叹抱怨,比之“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境界,是差了太多了。
习诗词,第一次给了我很多关于生活的启发。
吟成小绝一首
有感苏公诗
苦雨荆风一向行,此心安处自清明。
识翁谁似琼海月,幽咽声声潮底听。
前天夜里一个人在家,一口气看完了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中苏轼篇,作者花了近90页讲解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大概是叶对所有词人讲解中篇幅最长的。不看不知道,看了才觉得以前对苏子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过去只是初读他的一些名篇,崇拜他是一位诗词文章都有很高成就的名家,还有意无意地想也来些“豪放”>共恢囊簧由傩】瓶嘉费粜奚褪叮轿奘卧诒彼涡戮烧派纷争中两面受排斥,甚至被贬到海南,待最后一次离开琼州北返,病逝于常州,期间经历过太多的打击。
今天始知,公之豪放,并非浅白叫嚣,公之超旷,也非隐世回避,苏公作品,是于“天海风涛之曲”中,有一种道不明的“幽咽怨断之声”。苏公作品意境之高,是在于他历经人生的磨难与坎坷,仍保持达观的人生态度,他热爱生活,关心民生,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感发美好的诗意。
特别是这首,他从被贬地琼州返回,渡海时所作的七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叶先生常常在讲课时引用,经讲解,晚烟如今也时时吟诵。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苏公那样的才气与抱负,但是生活也常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也感到遭受了不公,我们可能会哀叹抱怨,比之“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境界,是差了太多了。
习诗词,第一次给了我很多关于生活的启发。
吟成小绝一首
有感苏公诗
苦雨荆风一向行,此心安处自清明。
识翁谁似琼海月,幽咽声声潮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