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浩田:粟裕创造豫东战役的奇迹
系统地运筹分析,是粟裕同志指挥若定的主要秘诀。每一次战役组织,从施计用谋造成敌人的错觉与失误到捕捉战机定下作战决心,从战役发起到撤离战场与部署下一次战役;从作战指挥到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粟裕同志都要经过缜密思考,系统运筹,做到成竹在胸。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粟裕同志的作战运筹与现代作战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豫东战役,就是粟裕同志在作战指挥中系统运筹的代表作,具有不朽的军事学术价值。
粟裕同志运筹豫东之战,着眼于中原战局这个大系统的整体。他把中原地区敌我双方的情况联系起来思考,把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联系起来思考,把中原战区的天时(正处于战略转折阶段)、地利(地域广阔、地势平坦、便于我大兵团机动作战)、人和(背靠山东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原新解放区已初具规模)综合起来考察,并比较了在中原作战与渡江作战的利弊,得出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较之渡江作战更为有利,迅速打开中原局面必须打大规模歼灭战,在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基本成熟的结论。由此,形成了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的基本作战构想。在此基础上,粟裕同志进一步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依据中央的指令性要求,明确了近期在黄淮地区寻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的基本作战目标。
粟裕同志对战役的筹划与指挥,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充分体现了“恰当选优”的原则。在军事斗争中,“弃”和“取”的权衡与决断,充满了辩证法。学过一些系统论知识的人都知道,作战系统是两股活力量激烈对抗、急剧变化的动态系统,敌对双方的指挥员无不为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获取系统运筹的“最优值”而竭尽心力。然而,这个“最优值”在理论上虽然是存在的,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办到。这就要求军事指挥员要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敢“弃”善“取”,把兵用活。在这方面,粟裕同志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豫东作战,起初以“钓大鱼”的办法寻歼敌整编第五军,同时粟裕同志也腹筹了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敌整编第五军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是中原战场上敌邱清泉兵团的主力,歼灭它可一举打开中原战局,这当然是一个“最优值”。
当我华野第三、第八纵队按预定计划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转移时,位于鲁西南地区的邱兵团果然被我吸引南下。我华野主力乘机从濮阳地区跨过黄河。这时,敌统帅部极为震惊,急令邱兵团主力和整编七十五师火速北返,以堵截我渡河部队。同时,敌又向鲁西南地区增调了3个整编师另一个旅,一时间,大军云集,且邱兵团主力整编第五军又猬集一团,不易分割。在敌来我往的交错机动中,歼灭整编第五军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战机却已出现。此时,我第三、第八纵队已进至通许、雎县、杞县之间,距开封仅一日行程。开封是当时国md政府的河南省会,守敌虽有 3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战斗力不强,且处境孤立,可以增援的主力集团都在100公里以外。
相反,我华野主力兵团与中原野战军一部却相对靠拢,当其时,处其势,攻城则如探囊取物,打援则如撒网捕鱼。粟裕同志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对预期“最优值”的追求,转而力夺打开封歼援敌这个比较现实的“满意值”。在作战过程中,他又考虑到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同时有把握地包收本战役的胜利成果,再一次放弃对已在包围之中的敌整编七十二师残部予以全歼的这个“最优值”的追求,集中力量打击猖狂急进企图一逞的黄百韬兵团,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枪打出头鸟,震慑其余增援之敌,从而求得胜利转移的“满意值”。
不断地出奇与创新,是粟裕同志屡战屡胜的神来之笔。陈毅元帅曾经说过:“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我领会,“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这8个字,不但有褒奖之意,而且还指出了粟裕用兵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不囿成法,不断创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是由于他能“愈出愈奇”,所以才会“愈打愈妙”。
系统地运筹分析,是粟裕同志指挥若定的主要秘诀。每一次战役组织,从施计用谋造成敌人的错觉与失误到捕捉战机定下作战决心,从战役发起到撤离战场与部署下一次战役;从作战指挥到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粟裕同志都要经过缜密思考,系统运筹,做到成竹在胸。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粟裕同志的作战运筹与现代作战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豫东战役,就是粟裕同志在作战指挥中系统运筹的代表作,具有不朽的军事学术价值。
粟裕同志运筹豫东之战,着眼于中原战局这个大系统的整体。他把中原地区敌我双方的情况联系起来思考,把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联系起来思考,把中原战区的天时(正处于战略转折阶段)、地利(地域广阔、地势平坦、便于我大兵团机动作战)、人和(背靠山东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原新解放区已初具规模)综合起来考察,并比较了在中原作战与渡江作战的利弊,得出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较之渡江作战更为有利,迅速打开中原局面必须打大规模歼灭战,在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基本成熟的结论。由此,形成了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的基本作战构想。在此基础上,粟裕同志进一步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依据中央的指令性要求,明确了近期在黄淮地区寻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的基本作战目标。
粟裕同志对战役的筹划与指挥,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充分体现了“恰当选优”的原则。在军事斗争中,“弃”和“取”的权衡与决断,充满了辩证法。学过一些系统论知识的人都知道,作战系统是两股活力量激烈对抗、急剧变化的动态系统,敌对双方的指挥员无不为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获取系统运筹的“最优值”而竭尽心力。然而,这个“最优值”在理论上虽然是存在的,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办到。这就要求军事指挥员要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敢“弃”善“取”,把兵用活。在这方面,粟裕同志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豫东作战,起初以“钓大鱼”的办法寻歼敌整编第五军,同时粟裕同志也腹筹了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敌整编第五军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是中原战场上敌邱清泉兵团的主力,歼灭它可一举打开中原战局,这当然是一个“最优值”。
当我华野第三、第八纵队按预定计划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转移时,位于鲁西南地区的邱兵团果然被我吸引南下。我华野主力乘机从濮阳地区跨过黄河。这时,敌统帅部极为震惊,急令邱兵团主力和整编七十五师火速北返,以堵截我渡河部队。同时,敌又向鲁西南地区增调了3个整编师另一个旅,一时间,大军云集,且邱兵团主力整编第五军又猬集一团,不易分割。在敌来我往的交错机动中,歼灭整编第五军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先攻开封后歼援敌的战机却已出现。此时,我第三、第八纵队已进至通许、雎县、杞县之间,距开封仅一日行程。开封是当时国md政府的河南省会,守敌虽有 3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战斗力不强,且处境孤立,可以增援的主力集团都在100公里以外。
相反,我华野主力兵团与中原野战军一部却相对靠拢,当其时,处其势,攻城则如探囊取物,打援则如撒网捕鱼。粟裕同志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对预期“最优值”的追求,转而力夺打开封歼援敌这个比较现实的“满意值”。在作战过程中,他又考虑到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同时有把握地包收本战役的胜利成果,再一次放弃对已在包围之中的敌整编七十二师残部予以全歼的这个“最优值”的追求,集中力量打击猖狂急进企图一逞的黄百韬兵团,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枪打出头鸟,震慑其余增援之敌,从而求得胜利转移的“满意值”。
不断地出奇与创新,是粟裕同志屡战屡胜的神来之笔。陈毅元帅曾经说过:“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我领会,“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这8个字,不但有褒奖之意,而且还指出了粟裕用兵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不囿成法,不断创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是由于他能“愈出愈奇”,所以才会“愈打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