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是银河漫步的ROM修改器,感谢大佬***
***基于【三国志3 (简) (v20120825) (小鬼混修正)】更改。感谢大佬***
原来改的1.0版本 传送门:https://tieba.baidu.com/p/5225675864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修改日志———
---V1.1---【20170728】
*此版针对城市数值基于个人理解和史料参考进行修改,以求能够贴近史实“北强南弱”、“魏占天下三分之二”的局面,其他均未修改。如果不习惯的亲,请慎入。
根据测试,S1、S2剧本的中原群雄,需要更加合理规划钱粮收入与管理,甚至需要通过卖米、征收、减少任免等方式,开源节流筹集钱粮,外交援助流被弱化,因为好像NPC钱也不太够用,S1的AI董卓经常也是入不敷出。
***小鬼混大大的版本是武将不死,这次改成了武将会老死。
1、城市人口修改:
1)以313人口数据为基准,参考《三国志》、《后汉书》所载,重新调整了绝大部分城市人口数量。南北人口比例从原版的“南多北少”,改成了“南少北多”。考虑到33比313少了14座城市,部分城市有相应调整。总的人口数在1000~1100万间。按S5剧本,魏572万,蜀135万,吴240万。
2)削弱了原版部分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以洛阳为例,S1从74万削减到40万,S2结合董卓火烧洛阳,人口仅为10万(可能会影响曹操势力),S3之后,逐年上升。较大削弱了荆州、益州的人口数量,特别是荆南四郡。
3)鉴于北方战乱,南迁人口主要体现在襄阳、成都、建业、吴等地,这些城市人口数量随剧本递增幅度较大。
2、城市规模修改:
感谢水镜藏书攻略和银河大大的修改器,可以看到并修改内政面板上隐藏的城市规模数值。
原版城市规模如下:
01 襄平
02 南海
03 北平
04 代县、晋阳
05 云南
06 安定、西凉
07
08 濮阳、长安
09 天水、徐州、许昌、汝南、建宁、寿春、会稽、庐江、柴桑
10 南皮、北海、弘农、汉中、下弁、梓潼、江州、建业
11 下邳、谯、成都、江夏、武陵、吴、永安
12 零陵
13 平原、新野、上庸、桂阳
14 邺、宛、襄阳、江陵
15 陈留、洛阳、长沙
修改后:

1)修改思路之“北强南弱”:
原版南方城市规模总体高于北方,因城市规模是影响粮食收入的核心因素(根据水镜攻略,人口影响其实很小),故按“北强南弱”的局面,调高北方,削弱南方,特别是荆益两地。
2)修改思路之“蛮族侵扰”:
加入蛮族因素考虑,部分地处边缘且历史上蛮族活跃的城市规模更小。如原版云南5、建宁9,更改为云南3、建宁2,强化“不毛之地”的概念。
3)修改思路之“屯兵补给”:
加入三国时运输补给难和军事要地屯兵屯田的因素考虑,对部分区域城市群进行弱化。以修改后益州主要城市为例,现为成都14、汉中5、下并3、梓潼4、永安5、江州7,个人设想能够通过核心突出成都、江州的种田储粮功能,弱化其他城市收入,后期剧本中汉中和下并前线屯兵城市可能需要其他城市的长期补给。
3、城市数值修改:
1)依然是秉承“北强南弱”的构思,强化北方城市的土地、灌溉等值,特别是冀州、兖州,削弱南方城市的相应数值。考虑到S5、S6剧本后期种地人才匮乏,部分城市数值采取偏高处理。
2)提高洛阳(后期)、长安、邺、下邳、许昌、建业、成都等地商业值,凸显大城市都城效应。
3)对马腾、公孙瓒势力的军马数量有加强。
4、襄平、南海的崛起:
历史上,公孙度一族对襄平、士燮一族对南海都有所经营,且由于中原战乱,这些城市相对和平安宁。故增强了上述城市的综合数值,后期如果有机会,可能会考虑做这两个势力。
5、武将相关修改:
1)修改了费祎的出生年和登场年,并根据史实于S6剧本将原版死亡改为成都军师登场。
2)修正了陈登的数值,能够担任将军。
3)削弱了部分文官313属性中政治和智力值,不再能够担任军师,如孙乾、糜竺等。
*数值因为手工录入,可能会出现偏差。
*大规模更改,可能会造成AI策略变化,如暴兵策略、外交策略。
*总人口下降,可能会影响征兵募兵。
————————————————
by 小木豆
***基于【三国志3 (简) (v20120825) (小鬼混修正)】更改。感谢大佬***
原来改的1.0版本 传送门:https://tieba.baidu.com/p/5225675864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修改日志———
---V1.1---【20170728】
*此版针对城市数值基于个人理解和史料参考进行修改,以求能够贴近史实“北强南弱”、“魏占天下三分之二”的局面,其他均未修改。如果不习惯的亲,请慎入。
根据测试,S1、S2剧本的中原群雄,需要更加合理规划钱粮收入与管理,甚至需要通过卖米、征收、减少任免等方式,开源节流筹集钱粮,外交援助流被弱化,因为好像NPC钱也不太够用,S1的AI董卓经常也是入不敷出。
***小鬼混大大的版本是武将不死,这次改成了武将会老死。
1、城市人口修改:
1)以313人口数据为基准,参考《三国志》、《后汉书》所载,重新调整了绝大部分城市人口数量。南北人口比例从原版的“南多北少”,改成了“南少北多”。考虑到33比313少了14座城市,部分城市有相应调整。总的人口数在1000~1100万间。按S5剧本,魏572万,蜀135万,吴240万。
2)削弱了原版部分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以洛阳为例,S1从74万削减到40万,S2结合董卓火烧洛阳,人口仅为10万(可能会影响曹操势力),S3之后,逐年上升。较大削弱了荆州、益州的人口数量,特别是荆南四郡。
3)鉴于北方战乱,南迁人口主要体现在襄阳、成都、建业、吴等地,这些城市人口数量随剧本递增幅度较大。
2、城市规模修改:
感谢水镜藏书攻略和银河大大的修改器,可以看到并修改内政面板上隐藏的城市规模数值。
原版城市规模如下:
01 襄平
02 南海
03 北平
04 代县、晋阳
05 云南
06 安定、西凉
07
08 濮阳、长安
09 天水、徐州、许昌、汝南、建宁、寿春、会稽、庐江、柴桑
10 南皮、北海、弘农、汉中、下弁、梓潼、江州、建业
11 下邳、谯、成都、江夏、武陵、吴、永安
12 零陵
13 平原、新野、上庸、桂阳
14 邺、宛、襄阳、江陵
15 陈留、洛阳、长沙
修改后:

1)修改思路之“北强南弱”:
原版南方城市规模总体高于北方,因城市规模是影响粮食收入的核心因素(根据水镜攻略,人口影响其实很小),故按“北强南弱”的局面,调高北方,削弱南方,特别是荆益两地。
2)修改思路之“蛮族侵扰”:
加入蛮族因素考虑,部分地处边缘且历史上蛮族活跃的城市规模更小。如原版云南5、建宁9,更改为云南3、建宁2,强化“不毛之地”的概念。
3)修改思路之“屯兵补给”:
加入三国时运输补给难和军事要地屯兵屯田的因素考虑,对部分区域城市群进行弱化。以修改后益州主要城市为例,现为成都14、汉中5、下并3、梓潼4、永安5、江州7,个人设想能够通过核心突出成都、江州的种田储粮功能,弱化其他城市收入,后期剧本中汉中和下并前线屯兵城市可能需要其他城市的长期补给。
3、城市数值修改:
1)依然是秉承“北强南弱”的构思,强化北方城市的土地、灌溉等值,特别是冀州、兖州,削弱南方城市的相应数值。考虑到S5、S6剧本后期种地人才匮乏,部分城市数值采取偏高处理。
2)提高洛阳(后期)、长安、邺、下邳、许昌、建业、成都等地商业值,凸显大城市都城效应。
3)对马腾、公孙瓒势力的军马数量有加强。
4、襄平、南海的崛起:
历史上,公孙度一族对襄平、士燮一族对南海都有所经营,且由于中原战乱,这些城市相对和平安宁。故增强了上述城市的综合数值,后期如果有机会,可能会考虑做这两个势力。
5、武将相关修改:
1)修改了费祎的出生年和登场年,并根据史实于S6剧本将原版死亡改为成都军师登场。
2)修正了陈登的数值,能够担任将军。
3)削弱了部分文官313属性中政治和智力值,不再能够担任军师,如孙乾、糜竺等。
*数值因为手工录入,可能会出现偏差。
*大规模更改,可能会造成AI策略变化,如暴兵策略、外交策略。
*总人口下降,可能会影响征兵募兵。
————————————————
by 小木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