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表扬孩子,虽然表扬孩子能提高他的自信心,这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但是表扬也要注重方法。如果表扬错了的话,可能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成长,还可能害了他。

你肯定遇到过下面的状况...
你的孩子,在亲戚面前背个唐诗,大人就会夸她:“哎呀,你真棒!”你带他出去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她把钱的总数先算出来了,售货员就会夸他:“这孩子真聪明!”有朋友到家里来,看到孩子弹电子琴,也会当着她的面对我说:“真不错,你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啊!”。
但是这些夸奖,是有负面作用的。
(后面会告诉你原因)
这时你应该把朋友说的不妥的地方,
换一个表扬方式,再给孩子讲一次。
具体该怎么说呢?
比如,如果人家夸你孩子背唐诗真棒,
你该重新表扬她一次说:“她特别喜欢唐诗,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的。”
如果人家夸他在数学上有天赋,
你就该说:“她确实很喜欢算数,经常练习。”
如果朋友夸她有音乐天赋,
你就该说:“她在弹琴方面还是很努力的,因为她觉得音乐非常优美。”
注意到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了么?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在给孩子灌输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区分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徳韦克教授在她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德韦克教授30年前就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却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
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孩子的思维观念起了重大作用,孩子到底是认为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是主要由先天决定,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幅改变?如果你认为主要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那你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但如果你认为这些方面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大地改变,那你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夸孩子“棒““聪明”“有天赋”,就是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固定型模式,因为你这等于是在跟孩子说:“你数学这么好,是因为你聪明。” “你画画好,是因为你有画画的天赋。”它还会给孩子另外一种暗示,就是大人之所以表扬他,是因为他聪明、有天赋,所以他如果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人的表扬,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展现出他很聪明,很有天赋的样子。
相反,如果你夸奖孩子:“喜欢唐诗,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经常练习算数”或者“非常努力练琴”,这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练习和勤奋,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努力练习、勤奋学习。
这两种心智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1.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

德韦克教授还有第二个发现,就是在遇到很大的困难的时候,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因为被夸聪明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自然的结论就是:“唉,看来这道题的难度超出我的聪明程度了。那怎么办?难道我可以在解一道题的时间内忽然提高智力吗?当然不可能!那没办法,我只好放弃喽。”
可被夸努力的孩子就不会这么想,他会想:“嗯,这道题我解不出来,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那怎么办?当然就是继续努力喽,再多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包括再去查资料、请教别人等等,反正就是不肯轻易放弃。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固定型心智的孩子,面对错误时,大脑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成长型心智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积极应对错误,从中学习。



3.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更高的挑战,你要表扬孩子的进步、成长,而不是这一次任务当中的分数或者表现。
举一个孩子弹琴的例子,有时候孩子弹错了几个音,他自己就会很沮丧,一错就回去重弹那几段,往往来来回回纠结在错了的那几个音上,每次都弹不到后面。这时候你应该先安慰他说:“有的时候有错没关系,爸爸妈妈都在听着,我先帮你记下来,我们接着弹,我会跟你一起,我们先走一遍这个过程,先把错误都揪出来”。
你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表现,你需要做的是给出及时的反馈,帮孩子分析错误,找到问题所在。最后你该跟他说:“我们是在错误中学习,你错一次我还挺高兴。上次你在第五个小节的时候没弹好,有点乱,这次我听了,特别漂亮,有进步。这证明我们又找到一个漏洞了,而且我们又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有时候你还可以跟他击掌相庆这个进步,因为你要让他知道,哪怕遇到挫折困难,但只要努力去解决了,就值得夸奖。
如果孩子弹得很完美,你也不该简单地说:“你弹的真棒,一个音都没错。” 而是说:“你比上次进步很多,上次你有五个地方没弹对,但是这一次你把这些漏洞都填补上了,这个进步很好。”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步的过程中了,因为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关注的,并不是孩子一时的表现,而是帮她建立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一生成长的关键。
在你的家中,
父母是如何夸奖孩子的?
欢迎留言分享

你肯定遇到过下面的状况...
你的孩子,在亲戚面前背个唐诗,大人就会夸她:“哎呀,你真棒!”你带他出去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她把钱的总数先算出来了,售货员就会夸他:“这孩子真聪明!”有朋友到家里来,看到孩子弹电子琴,也会当着她的面对我说:“真不错,你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啊!”。
但是这些夸奖,是有负面作用的。
(后面会告诉你原因)
这时你应该把朋友说的不妥的地方,
换一个表扬方式,再给孩子讲一次。
具体该怎么说呢?
比如,如果人家夸你孩子背唐诗真棒,
你该重新表扬她一次说:“她特别喜欢唐诗,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的。”
如果人家夸他在数学上有天赋,
你就该说:“她确实很喜欢算数,经常练习。”
如果朋友夸她有音乐天赋,
你就该说:“她在弹琴方面还是很努力的,因为她觉得音乐非常优美。”
注意到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了么?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在给孩子灌输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区分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

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徳韦克教授在她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德韦克教授30年前就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却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
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孩子的思维观念起了重大作用,孩子到底是认为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是主要由先天决定,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幅改变?如果你认为主要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那你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但如果你认为这些方面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大地改变,那你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夸孩子“棒““聪明”“有天赋”,就是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固定型模式,因为你这等于是在跟孩子说:“你数学这么好,是因为你聪明。” “你画画好,是因为你有画画的天赋。”它还会给孩子另外一种暗示,就是大人之所以表扬他,是因为他聪明、有天赋,所以他如果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人的表扬,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展现出他很聪明,很有天赋的样子。
相反,如果你夸奖孩子:“喜欢唐诗,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经常练习算数”或者“非常努力练琴”,这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练习和勤奋,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努力练习、勤奋学习。
这两种心智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1.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

德韦克教授还有第二个发现,就是在遇到很大的困难的时候,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因为被夸聪明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自然的结论就是:“唉,看来这道题的难度超出我的聪明程度了。那怎么办?难道我可以在解一道题的时间内忽然提高智力吗?当然不可能!那没办法,我只好放弃喽。”
可被夸努力的孩子就不会这么想,他会想:“嗯,这道题我解不出来,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那怎么办?当然就是继续努力喽,再多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包括再去查资料、请教别人等等,反正就是不肯轻易放弃。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固定型心智的孩子,面对错误时,大脑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成长型心智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积极应对错误,从中学习。



3.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更高的挑战,你要表扬孩子的进步、成长,而不是这一次任务当中的分数或者表现。
举一个孩子弹琴的例子,有时候孩子弹错了几个音,他自己就会很沮丧,一错就回去重弹那几段,往往来来回回纠结在错了的那几个音上,每次都弹不到后面。这时候你应该先安慰他说:“有的时候有错没关系,爸爸妈妈都在听着,我先帮你记下来,我们接着弹,我会跟你一起,我们先走一遍这个过程,先把错误都揪出来”。
你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表现,你需要做的是给出及时的反馈,帮孩子分析错误,找到问题所在。最后你该跟他说:“我们是在错误中学习,你错一次我还挺高兴。上次你在第五个小节的时候没弹好,有点乱,这次我听了,特别漂亮,有进步。这证明我们又找到一个漏洞了,而且我们又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有时候你还可以跟他击掌相庆这个进步,因为你要让他知道,哪怕遇到挫折困难,但只要努力去解决了,就值得夸奖。
如果孩子弹得很完美,你也不该简单地说:“你弹的真棒,一个音都没错。” 而是说:“你比上次进步很多,上次你有五个地方没弹对,但是这一次你把这些漏洞都填补上了,这个进步很好。”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步的过程中了,因为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关注的,并不是孩子一时的表现,而是帮她建立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一生成长的关键。
在你的家中,
父母是如何夸奖孩子的?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