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热手游《王者荣耀》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涛。
《人民日报》在一个月里连续发布4条《王者荣耀》的负面消息,还曾批评了王者荣耀歪曲历史,搞得腾讯没过多久就把众多英雄变成了原创人物,还在最后写上了以上内容纯属虚构。

此后,腾讯对于《王者荣耀》开启一系列“防沉迷系统”。措施严苛程度达到有史以来之最。
区区一款手游,竟然引得“国媒”的连续发文声讨。这充分反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对于电子设备、网络游戏等娱乐内容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忧虑。

那么,电子设备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益智神器?家长该如何看待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并进行控制?
未来君就来说道说道。
摆正心态

有些家长经常感慨:我也知道这些电子设备的坏处,可是没它实在不行啊。我跟孩子他爸都这么忙,回家都累得不行了,就想赶紧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孩子再黏上来,也就只有给他手机,能让我歇歇了。”
这些家长说得也很实在。确实,电子设备就像万金油,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无论是你需要让孩子不缠你,还是让孩子安静下来,只要你拿出手机来,都是特别管用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让孩子彻底远离电子设备不现实。连你自己是不是都片刻离不开手机?包括带孩子玩,你也会给他拍照,发到朋友圈去晒晒。去哪儿,都得用手机支付。手机整天在孩子眼前晃,他肯定好奇,想自己拿来玩玩,你总是藏着掖着也不是办法。
就连美国儿科学会,也在去年修改了对儿童“荧屏时间”的指导意见。这个“荧屏时间”就是看手机、电脑和电视等各种电子屏幕的时间。他们把“荧屏时间”改得更宽松,而且把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最小年龄,也从两岁放宽到了一岁半。
核心原则:
电子设备,能不用就不用

那么,如果你家宝宝过了一岁半,就可以放心地让他玩手机了吗?那未来君可要很认真地警告你:当然不是!首先,电子设备伤害宝宝视力。因为小孩子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颜色的处理虽然在一岁前就发育得差不多了,但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还远远没有成熟。如果这时候你放纵孩子玩各种电子设备,对他们的视觉影响很大。
除此之外,电子设备还会影响孩子的感知力
两岁的孩子,是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比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等来一步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电子设备只有一个平面,孩子跟屏幕的互动很有限。当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时,他们能“吸收”和“反馈”的东西都十分有限。当他的大脑接受到的刺激不够时,也就不能充分发展。
人脑最擅长从面对面的人际交互中学习,包括学习怎么识别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都不是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学习过来的。如果不跟真人多交流,就会影响到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这样危害就大了。
总而言之,大原则就是:电子设备,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电子屏幕后面对应的是一个虚拟环境,这个虚拟环境的刺激是有限的,是被特意设计成吸引人的注意力的,而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特别是和真人的互动中得到的刺激。
如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光靠躲,是躲不过去的。家长肯定都有体会,孩子经常不停地要求玩手机、玩ipad。你要限制他玩电子设备,到底要怎么限制呢?
我在这里给你三点建议:
1
限定时间
2
限定场景
3
提供替代方案
1
限定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因人而异,大原则是越短越好。你可以严格限制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前是5分钟,到了5岁之后,可以给他延长到了10分钟,但不能再多了。时间一到,就立即要求孩子休息,保护孩子的视力。
小孩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所以家长要帮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也是培养他自制力的好机会。所以,规则定下来之后,千万不能纵容。有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ipad给小孩,让他们安静地待一边去玩。这是家长偷懒的行为,绝对地不提倡。
除了每次观看的时间外,每天的总时间也要限定。在这儿给你介绍一下美国儿科学会的推荐规定,一个是我刚才说的,一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那么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总共也不要超过一小时。
2
限定场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说吃饭。不允许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有时候,家长带孩子参加饭局,孩子觉得无聊,要缠大人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但这时,你可以给她准备一个小玩具或者涂鸦本,让她可以玩一玩,写写画画,也不给她手机玩。在餐桌上,大家既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看手机。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轻松地聊聊天,互相说说当天的事情,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家庭生活,也是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的好时候。
还有一个场景是睡觉。在睡觉前的一小时里,家长不要让孩子玩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干什么的呢?是可以帮助人睡眠的。所以,孩子晚上接触过电子设备的话,睡眠时间就会变短。
当然,这些其实也是对我们大人的要求,就是我们大人自己,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在哄宝宝入睡的时候,也不能看手机。育儿先育己!你想要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那你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先远离电子设备。所以,在家里,家长可以设置“无电子设备区”,还有孩子的房间,也是“无电子设备区”。可以在孩子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多放些书。这就是从空间上,场景上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3
为电子设备提供替代品

这是最难的一条,但也是最有用的一条。电子设备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危害?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取决于家长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他提供其它更好的刺激?如果生活中有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给他玩手机,他也不会沉溺于其中。
相反,如果你平时也不陪他玩,不带他爬山、踢球、逛博物馆,不培养他比较健康的爱好,那就算你禁止他看手机到小学毕业,到他上中学的时候,忽然接触到电脑,你猜会怎样?肯定立刻是上网成瘾啊!所以,电子设备本身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你能不能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做家长的,其实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到电子设备里去寻找满足感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运动能让人产生多巴胺,也就是大脑里的“快乐因子”。无论是跟孩子打球、爬山,还是随便疯跑,都会让他快乐起来。在户外运动中接触大自然,能给孩子大脑各种丰富的刺激,促进他大脑发展,还能保护孩子的视力。
还有一些电子游戏,吸引孩子是因为里面有社交功能,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跟孩子一边玩一边互动。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玩,比如下棋之类。因为桌面游戏既有游戏的成分,又有互动社交的成分,而且又没有电子屏幕的坏处。

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家长们,试试这三种方法吧!
《人民日报》在一个月里连续发布4条《王者荣耀》的负面消息,还曾批评了王者荣耀歪曲历史,搞得腾讯没过多久就把众多英雄变成了原创人物,还在最后写上了以上内容纯属虚构。

此后,腾讯对于《王者荣耀》开启一系列“防沉迷系统”。措施严苛程度达到有史以来之最。
区区一款手游,竟然引得“国媒”的连续发文声讨。这充分反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对于电子设备、网络游戏等娱乐内容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的忧虑。

那么,电子设备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益智神器?家长该如何看待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并进行控制?
未来君就来说道说道。
摆正心态

有些家长经常感慨:我也知道这些电子设备的坏处,可是没它实在不行啊。我跟孩子他爸都这么忙,回家都累得不行了,就想赶紧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孩子再黏上来,也就只有给他手机,能让我歇歇了。”
这些家长说得也很实在。确实,电子设备就像万金油,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无论是你需要让孩子不缠你,还是让孩子安静下来,只要你拿出手机来,都是特别管用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让孩子彻底远离电子设备不现实。连你自己是不是都片刻离不开手机?包括带孩子玩,你也会给他拍照,发到朋友圈去晒晒。去哪儿,都得用手机支付。手机整天在孩子眼前晃,他肯定好奇,想自己拿来玩玩,你总是藏着掖着也不是办法。
就连美国儿科学会,也在去年修改了对儿童“荧屏时间”的指导意见。这个“荧屏时间”就是看手机、电脑和电视等各种电子屏幕的时间。他们把“荧屏时间”改得更宽松,而且把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最小年龄,也从两岁放宽到了一岁半。
核心原则:
电子设备,能不用就不用

那么,如果你家宝宝过了一岁半,就可以放心地让他玩手机了吗?那未来君可要很认真地警告你:当然不是!首先,电子设备伤害宝宝视力。因为小孩子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对颜色的处理虽然在一岁前就发育得差不多了,但追踪物体、深度视觉等能力,还远远没有成熟。如果这时候你放纵孩子玩各种电子设备,对他们的视觉影响很大。
除此之外,电子设备还会影响孩子的感知力
两岁的孩子,是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比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等来一步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电子设备只有一个平面,孩子跟屏幕的互动很有限。当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时,他们能“吸收”和“反馈”的东西都十分有限。当他的大脑接受到的刺激不够时,也就不能充分发展。
人脑最擅长从面对面的人际交互中学习,包括学习怎么识别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都不是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学习过来的。如果不跟真人多交流,就会影响到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这样危害就大了。
总而言之,大原则就是:电子设备,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电子屏幕后面对应的是一个虚拟环境,这个虚拟环境的刺激是有限的,是被特意设计成吸引人的注意力的,而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特别是和真人的互动中得到的刺激。
如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光靠躲,是躲不过去的。家长肯定都有体会,孩子经常不停地要求玩手机、玩ipad。你要限制他玩电子设备,到底要怎么限制呢?
我在这里给你三点建议:
1
限定时间
2
限定场景
3
提供替代方案
1
限定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因人而异,大原则是越短越好。你可以严格限制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前是5分钟,到了5岁之后,可以给他延长到了10分钟,但不能再多了。时间一到,就立即要求孩子休息,保护孩子的视力。
小孩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所以家长要帮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也是培养他自制力的好机会。所以,规则定下来之后,千万不能纵容。有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ipad给小孩,让他们安静地待一边去玩。这是家长偷懒的行为,绝对地不提倡。
除了每次观看的时间外,每天的总时间也要限定。在这儿给你介绍一下美国儿科学会的推荐规定,一个是我刚才说的,一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那么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总共也不要超过一小时。
2
限定场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说吃饭。不允许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有时候,家长带孩子参加饭局,孩子觉得无聊,要缠大人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但这时,你可以给她准备一个小玩具或者涂鸦本,让她可以玩一玩,写写画画,也不给她手机玩。在餐桌上,大家既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看手机。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轻松地聊聊天,互相说说当天的事情,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家庭生活,也是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的好时候。
还有一个场景是睡觉。在睡觉前的一小时里,家长不要让孩子玩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干什么的呢?是可以帮助人睡眠的。所以,孩子晚上接触过电子设备的话,睡眠时间就会变短。
当然,这些其实也是对我们大人的要求,就是我们大人自己,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在哄宝宝入睡的时候,也不能看手机。育儿先育己!你想要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那你至少要在孩子面前先远离电子设备。所以,在家里,家长可以设置“无电子设备区”,还有孩子的房间,也是“无电子设备区”。可以在孩子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多放些书。这就是从空间上,场景上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3
为电子设备提供替代品

这是最难的一条,但也是最有用的一条。电子设备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危害?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取决于家长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他提供其它更好的刺激?如果生活中有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给他玩手机,他也不会沉溺于其中。
相反,如果你平时也不陪他玩,不带他爬山、踢球、逛博物馆,不培养他比较健康的爱好,那就算你禁止他看手机到小学毕业,到他上中学的时候,忽然接触到电脑,你猜会怎样?肯定立刻是上网成瘾啊!所以,电子设备本身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你能不能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做家长的,其实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到电子设备里去寻找满足感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运动能让人产生多巴胺,也就是大脑里的“快乐因子”。无论是跟孩子打球、爬山,还是随便疯跑,都会让他快乐起来。在户外运动中接触大自然,能给孩子大脑各种丰富的刺激,促进他大脑发展,还能保护孩子的视力。
还有一些电子游戏,吸引孩子是因为里面有社交功能,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跟孩子一边玩一边互动。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玩,比如下棋之类。因为桌面游戏既有游戏的成分,又有互动社交的成分,而且又没有电子屏幕的坏处。

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家长们,试试这三种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