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时,冷锋的几个身份之间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他的私人情感与爱国情怀也彼此分离。
直到战争正式打响,原本分散的特征才开始渐渐整合——他只身犯险深入敌区,一方面是为了拯救同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救干儿子的妈妈;
他对雇佣兵怀有强烈的恨意,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侮辱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替女友复仇。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被解构成碎片的人物被重构起来,个人爱憎与家国情怀完成了统一;一个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又带着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正式确立。
电影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具象化”画面来说明这一点——在冷锋经历九死一生完成撤侨任务返回舰队的途中,他以手臂为旗杆,扬起五星红旗。

而这面旗帜,又成为帮助侨民穿越交战区的重要因素——政府军与反叛军都不敢得罪中国。
没有人旗飘不起来,没有旗人得不到庇护,这幅画面传递出的更深次的东西不言而喻。
人与国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大部分情况下利益趋同,休戚与共。
说到这,主旋律影片《战狼2》能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原因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首先,它的类型元素齐全,情节刺激场面劲爆,看起来非常过瘾。其次,它采用先解构后重构的模式来表达宏大话语。
这里的解构既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解构,也包括利用插入张翰这个喜剧角色对严肃氛围的解构。
再次,它在传递主旋律价值观和基本是非观的同时,没有丢掉最基本的人性。
某种程度上说,冷锋甚至比美国队长的棱角还要更分明一些——他喝大酒,纵容干儿子偷东西,有点直男癌倾向,甚至会为了发泄私人情绪而置规则于不顾。
同样,电影丝毫没有粉饰国人的意思,对于一些配角的刻画非常真实,比如于谦饰演的见风使舵的超市老板,以及张翰出演的酷爱**的富二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