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持续增长是资本主义许诺给所有人的一个神话,也是它具有合法性的基础。至少在中国,只要gdp还在增长就代表着所谓的“最先进生产力”。
不难理解为何疫情的到来使得财政部不惜一切也要做出好看的统计表,一方面是债务的堆叠,贷款达到夸张的新高度,而这是经济危机的前兆,另一方面,疫情本身就引爆了一系列的接盘侠游戏,不停地抬高价格和市值,堵这个游戏不会在自己手里玩崩。最后疫情来了崩了,得嘞都赖疫情,然后可以继续肆无忌惮的玩这个游戏。
现在中国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不断上涨的物价与最近开始调低的工资,财政部竭力防止大宗商品价格升高带来的连锁效应,但又不得不降低工资支出以弥补如此多经济调控带来的成本。这必然导致生活水平的降低。
面对逐渐疲软的经济,中国所做的无非是刺激再刺激,最近也失去效应,一个接一个的跌破预期,增长几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又不得不忙于注射稳定剂以防止经济危机这一达克摩斯之剑,但还别忘了高额的财政支出该如何弥补——政府债务必须靠持续的经济增长还上,但减税的政策保住了面子保不住该收的钱。
不难看出,目前可用的手牌一是伸手找垄断企业阿里腾讯等,但并不准备动垄断这个根本问题。采取的措施仅仅是阻止了斗鱼和虎牙,并国家出面扶持华为。期望着通过垄断企业的强大负债能力解决失业问题,所以罚了阿里十几个亿就作罢。
如果更加深入,那么针对教育的措施就是所有一系列中最根本的一条——大力发展职校,能够继续上学的只有一半的人。一方面重拳打击游戏等产业这一当前明显不明智的行为,另一方面壮大工人的队伍。工人队伍的扩大导致劳动力素质的竞争,也就是内卷,工资随之降低。那么小微企业就能够趁此机会发展,试图解决中国越来越僵化的市场。
你瞧,说了那么一大串,这不又回来了吗?工资全方位降低,财政支出过大全方位通货膨胀,金融玩的越来越飞,政府干的越来越多焦头烂额,那么下一个导向的是什么呢?要用什么理由开始下一轮游戏呢?必然不是再次疫情,这太掉面子了。那就战争呗,不信看看,这逻辑不就衔接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