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名来历怀来从建置以来,曾有过沮阳、怀戎、妫川、怀来四个县名。沮阳始见于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第十五郡便是上谷郡,怀来属上谷郡沮阳县。怀戎始见于北齐,怀来曾因战乱有百多年失去建置,故取“怀戎”命名,有“安抚少数民族,消除敌对”之意。怀来始见于辽,公元916年,辽太祖建置州县统治,改怀戎为怀来,去掉轻视少数民族的“戎”字,换取归顺臣服的“来”字。金明昌六年,怀来以境内妫水河改名妫川,至元代又复称怀来,沿用至今。[4] 历史沿革舜设十二州,怀来属冀州;春秋战国时期,怀来属燕国上谷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怀来是上谷郡郡治所在地沮阳县;南北朝时,怀来属北魏;隋代,怀来属涿郡怀戎县;唐设十五道,怀来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辽太祖时(公元916年)始称怀来县;金代改称妫川县;元代复称怀来县;明初改怀来县为怀来卫,建直隶后军都督府;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又改为怀来县沿称至今;1948年底怀来全境解放。怀来城始建于唐代,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688年)在此设清夷军城,为妫州治所在地。1951年,因修建官厅水库被淹,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一代名城沉没于水下,县治迁到沙城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