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汇学吧 关注:8贴子:84
  • 0回复贴,共1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强迫他做这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聚汇学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深刻最永恒的话题。可就是这样无私的爱,却常常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如果在中国父母中做一项调查: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句?“我都是为你好”想必高居榜首。
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家长常常强迫孩子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
觉得孩子会冷,让他多穿衣服
觉得孩子没吃饱,非得让他多吃饭
觉得孩子学奥数好,强制给他报补习班
......

从心理学看,这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对方好的名义,在不能理解对方真实感受和需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的身上,并要求对方接受和实施其想法的一种心理现象。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说作为父母,你就有权利去控制、命令、强迫孩子。
如果家长高压强制,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懦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对身心发展、人际交往都极为不利。
停止强迫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要先从尊重孩子开始。
下面这几件事,家长请不要强迫孩子做:
强迫分享
家里来客人,孩子和朋友家小孩为了玩具争起来了,妈妈强迫孩子把玩具给小朋友玩,嘴里还数落着他:“不懂要分享吗?平时怎么教你的!”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总是发生,然而效果却往往和家长期望的背道而驰:孩子不但没学会分享,反而更自私、防范心理更重。
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对自己的物品占有欲特别强,不容许外人侵犯。
教孩子分享从来不是强迫来的,强迫式的分享行为等同于家长剥夺孩子的物品,孩子也会从心底里抵触分享这种行为。
分享的培养重点在于自愿和快乐,家长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和孩子互相分享彼此的东西,孩子从心里感受到那种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的分享时也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愉悦感受。
通过循循善诱,孩子能够自主地去分享,这才是正确培养分享意识的过程。
强迫表演节目
提起被强迫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节目,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那些比较腼腆内向的人来说,可以称作童年阴影之一了。
现在的父母也还是保留着这样的“爱好”。“来给叔叔阿姨们跳个舞”——家长常常不顾孩子们真实的意愿,强迫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家长不由分说的强迫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孩子不是父母拿来炫耀的工具,更不应该把对孩子的爱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

家长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表演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积极展示自我,但首先要询问并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直接强迫孩子去表演,甚至在孩子不乐意时冷嘲热讽:
“有什么用,跳个舞有啥不好意思的。”
“这孩子太胆小了。”
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产生自卑或抵触心理。
强迫安静下来
好动、精力旺盛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可爱、天真无邪的表现。
可是很多家长常常因为,自己不喜欢吵闹或是习惯控制孩子,而强迫孩子安静下来、乖乖待着。

试想在你兴奋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时,突然被强制必须安静待着,不能继续释放激动的心情时,你是否也觉得如鲠在喉,憋在心里十分压抑?
孩子也是一样,家长生硬地强迫其安静下来,等同于压抑孩子天性,对孩子心理健康十分不利。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做事小心翼翼。
另一个极端就是变得越来越“熊”,家长越逼他安静下来他就越吵闹,以这种叛逆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强制行为的反抗。
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可以选择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如拿来拼图、积木等游戏让孩子静下心来;或者采用家长参与其中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画画、看书,都不失为一种良性的引导。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些不过是小事,无伤大雅。可是正是这些不被我们注意、不断重复的平常模式,却在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由于孩子年龄小,常常不能理解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只会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来做出反应。强迫的方式必然会给孩子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只会激发他们产生畏惧或抵触两类心理。
教育从来没有那么简单,总在父母的强迫下成长的孩子,是走不远的。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他人生命的重量,孩子背负不起。


1楼2017-08-14 17: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