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吧 关注:146,342贴子:771,315

鹅梨帐中香个人小见——纪念一位友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去年夏天,朋友介绍,为一位做香者“翻译”香方。第一个就是鹅梨帐中香的方子。翻了不少资料,熬了一些时间才出来这篇算不上方法的个人见解。她也很满意。
只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她因为意外离世。
至今快要一周年了,近日偶然想到,把这篇东西发给大家分享。
首先要说明,楼主本人没做过香,在“翻译”前也没有接触过做香,所以文中或许有让吧里专业做香人贻笑大方的地方,还请多指正。此为去年自己在某小众软件上当做备份发过一次,不是抄袭。


IP属地:北京1楼2017-08-15 17:52回复
    鹅梨帐中香小考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穰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三钱,鹅梨十枚。将鹅梨(顶削下),挖空鹅梨的果肉和核,使它内部中空像瓮一样,将香末倒入。将削去的梨顶盖回梨上,用签子固定。用蒸的方法略略热三次(个人注:具体时间不详,从其他用鹅梨的香方看,宁可蒸的使鹅梨过于熟,不可蒸不熟。)去掉鹅梨皮,将鹅梨肉及内香末研磨和匀,(做成想要的形状)久久的窨藏后(香做成)可以焚烧使用。
    方中主要难点,一 鹅梨 是什么梨/用什么梨?二 蒸制的时间火候(蒸三溜)的翻译


    IP属地:北京2楼2017-08-15 17:56
    回复
      (1)此香方由来和使用
      此香方最早被提及,在后唐 冯贽《南部烟花记》中记载:“江南李主帐中香法,以鹅梨蒸沉香用之。”
      北宋洪刍《香谱》中“江南李王帐中香”与此《陈氏香谱》“江南李主帐中香”四方之二相同(此方为四方之三),知“王”“主”为笔误,都指五代时期南唐李后主李煜。
      此香被称作“鹅梨帐中香”是在明代《香乘》卷七“宫掖诸香”中“江南李后主帐中香法以鹅梨蒸沉香,用之号“鹅梨香”。这是笔者可查的文献中此方第一次以“鹅梨帐中香”的名字取代“(江南)李王帐中香”。
      根据宋代相关诗作(黄庭坚《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 王灼《张元举惠江南李王帐中香》)可知,“江南李王帐中香”在北宋出产珍贵,是馈赠文人雅士的佳品,除了燃于居室、帷帐中,也可燃于禅室内于好友一起品香参禅。


      IP属地:北京3楼2017-08-15 17:56
      回复
        (2)鹅梨在当时相关记载
        此方做载的《陈氏香谱》中,鹅梨并非仅用于江南李王帐中香,龙涎香方(白龙涎香、小龙涎香方二、方三及龙涎香方三)、韩魏公浓梅香、小宗香等多个香方中都有使用到。鹅梨在香方中的普遍使用,这除了鹅梨这种水果本身可以作为带果香的粘合剂之外,与当时宋代鹅梨的广泛种植食用备受和文人推崇也有关。
        宋代 周师厚在《洛阳花木记》中记载了“鹅梨”等27种梨,其中鹅梨、乳梨、凤栖梨是当时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反应宋代生活的《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中均多次提到市面上售卖的鹅梨,“巷陌杂卖…水鹅梨…”“夜市:…鹅梨”,向子諲的《水龙吟》写冬日吃鹅梨“踏雪噍鹅梨”毛滂赞鹅梨花“隔墙杨柳舞腰斜,傍砌鹅梨玉作花”,范成大《内丘梨园》、苏东坡《与欧阳知晦四首》等均提到鹅梨。鹅梨在宋朝种植于北方,以河北附近出产的鹅梨最为著名。《东京梦华录》载“河北鹅梨”,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中说“鹅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董弅更是在《闲燕常谈》中对鹅梨倍加推崇,认为“河朔清气为鹅梨占了八分”。到《水浒传》的成书明朝时期,仍然有“晚来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吃鹅梨”的记载,可见由宋至明,鹅梨始终是河北地区的名产。由于鹅梨种植的地域性,因此在靖康之变后,偏安江南的南宋人已经很少能吃到鹅梨了“自从北郡无人到,不见鹅梨今几年”(周紫芝《太仓稊米集》)。


        IP属地:北京4楼2017-08-15 17:57
        回复
          (3)鹅梨的特点
          《本草图经》中对鹅梨特点有详细描述“乳梨出宣城,皮厚而肉实,其味及长。鹅梨出近荆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浆多,味差短于乳梨,其香则过之”。由此可知,鹅梨皮薄浆多,吃起来味道不如乳梨(后面有考,乳梨为雪梨),但香味胜于雪梨。
          范成大《内丘梨园》
          序曰:内丘鹅梨为天下第一,初熟收藏,十月出汗后方佳。园户云:梨至易种,一接便生,可支数十年。吾家园者,犹圣宋太平时所接
          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
          园翁指似还三叹,曾共翁身见太平。
          范成大是出使金国时在内丘吃到的雪梨,从路上其他诗“竞日霜寒暮解围”(《临洺镇》)“满眼秋芜衬夕阳”(《安肃军》)推断当时是秋末,“汗后鹅梨爽似冰”,因为汗后的鹅梨汁水增多,所以才会在天气寒冷的秋末吃起来像冰。
          诗中记载的鹅梨独特的食用方法,鹅梨刚熟后采摘收藏起来,十个月后“出汗”了才好吃,这里的“出汗”与北方今“捂面梨”“捂柿子”方法相似,将刚采摘下来还硬的果实经过长久的保温储藏,等到果肉变软,汁水增多时食用。《东京梦华录》中正月、夏季、立冬都有卖雪梨吃雪梨的记载,说明当时雪梨耐储藏,储藏“汗后”吃起来味道尤佳,从正月到第二年立冬市面都有雪梨供应。


          IP属地:北京5楼2017-08-15 17:58
          回复
            (4)鹅梨由宋至明在历史上是否有变化
            由宋至明,鹅梨并未断代消失,元 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有关于鹅梨的记载,并且仍然与“帐中香”相同时将鹅梨用与焚香的制作。明代除了前面提到的《水浒传》
            外,嘉靖时期《山东通志》记载“梨六府皆有,其种曰:红消、秋白、香水、鹅梨、瓶梨,出东昌、临清、武城者为佳。《群芳谱》:“梨北地处处有之,……乳梨、鹅梨皆入药”。《本草纲目》中多有鹅梨的记载和使用。可见,由宋至明,鹅梨仍然是鹅梨。(这里一年后再看,没有逻辑性)


            IP属地:北京6楼2017-08-15 17:59
            回复
              (5)鹅梨现在是什么梨
              那么鹅梨现在是什么梨呢?由考证多的《本草纲目》入手考证,较为合适。
              《本草纲目》:“乳梨即雪梨,鹅梨即绵梨,消梨即香水梨,具为上品,可以治病”,今已无绵梨此称呼。《中华本草》、《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新华本草纲要》均考证鹅梨为白梨(Pyrus bretshneideri Rehd)。

              9.白梨(中国树木分类学)白挂梨、罐梨(河北土名)
              ……本种在我国北部见习栽培,抗寒力次于秋子梨,但果实品质很好。河北的鸭梨、蜜梨、雪花梨、象牙梨和秋白梨,山东的在梨、窝梨、鹅梨、坠子梨和长把梨等,山西的黄梨、油梨、夏梨和红梨等均属于本种的重要栽培品种。
              ——————《中国植物志》第36卷 蔷薇科 梨属”
              我国原产梨属植物13种,果实较大(直径超过3厘米),可使用的栽培种类有4种,白梨为其中之一。由《中国植物志》记载可见,鹅梨现在仍存,并且就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鹅梨,也正是历史上的“鹅梨”。
              但是,实际现在生活中很少能见到售卖和种植的鹅梨。根据对园艺类人员的询问,对方表示由于现在果树商业化种植,高产丰收经济收益高的新品种不断涌现竞争,很多这种果树老品种处于少见、少种、仍然存在的状态,部分地方农林研究所或园林部门能找到种植保存的此类老品种。
              有利用鹅梨作为亲本或副本进行杂交选育的品种,比如1980年,郑州农业研究所利用库尔勒香梨X郑州鹅梨杂交选育而成了抗病晚熟的红皮梨新品种“红香酥”。


              IP属地:北京7楼2017-08-15 18:00
              回复
                现在鹅梨的特点
                《梨**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杂交所用亲本中的雪花梨和鹅梨都是大果型、风味浓的品种。……平均果重300g……鹅梨的肉质属于粗脆型。
                根据对家在山东某地广泛大规模种梨的朋友询问得知,鹅梨目前他们那仍然有种植。根据他吃鹅梨的记忆回忆,鹅梨和鸭梨差不多大,成熟期在秋天农历九月份左右,吃起来跟生面梨很像,成熟时肉质硬,糖分比较大,水分相比鸭梨水梨比较干,肉质粗,吃起来脆,放一段时间放“烘”了好吃,但面梨、鸭梨、鹅梨长得并不相同,是完全三个样子。
                综合以上,现在鹅梨的特点大致是与历史上的鹅梨相同的,种植少,使用它做“鹅梨帐中香”难度较大。


                IP属地:北京8楼2017-08-15 18:01
                回复
                  如果找不到鹅梨,使用别的梨作为替代品,有两种思路。
                  ①与鹅梨一样同属白梨的梨,它们在植物学上更相近。根据《中国植物志》河北的鸭梨、蜜梨、雪花梨、象牙梨和秋白梨,山东的在梨、窝梨、坠子梨和长把梨等,山西的黄梨、油梨、夏梨和红梨符合条件。
                  ②与已知的鹅梨特点相似的梨。刚成熟时肉质粗硬脆、糖分高、果味浓、水分(比鸭梨)干。比如,面梨。


                  IP属地:北京9楼2017-08-15 18:01
                  回复
                    二 蒸制的时间火候(蒸三溜)
                    蒸三溜,这里我翻译为用蒸的方式略加热三次。
                    用了“溜”在汉典中(5)略略热一下(6)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的(5)字意。古文中常省略两次,这里的溜不做“次”讲。
                    关于蒸的火候是参考鹅梨在同时期其他香方中熬/煮/蒸/烤的火候。
                    江南李王帐中香方 第二:……鹅梨十枚,右用银器乘蒸三次,梨汁干即可。
                    小宗香:……鹅梨二枚取汁,青枣二十枚……同梨汁浸沉栈檀,缓火者令干……
                    处理沉香的方法——江南李王煎沉:每以沉香一两,用鹅梨十枚,细研取汁,银石器入甑蒸数次,以稀为度。
                    或削沉香做屑,长半寸许,锐其一端,丛刺梨中,炊一饮时,梨熟乃出。
                    资料有限,关于鹅梨具体使用火候的方子只摘录到这些(《陈氏香谱》和《洪氏香谱》中的)。在这些香方中使用鹅梨的火候或梨熟或梨汁熬/蒸干。再加上原方中“蒸三溜”——蒸的次数多,“研和”——蒸后梨肉较为软烂(鹅梨本身肉质硬)等大胆推测,“帐中香”方中的鹅梨是以蒸熟甚至过度熟为宜,这样在后面去皮研和的操作时,才容易均匀调和梨肉梨汁和香末。


                    IP属地:北京10楼2017-08-15 18:02
                    回复
                      以上,完毕,纪念谢姓做香者。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8-15 18:06
                      回复
                        厉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8-16 09:25
                        回复
                          學習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8-16 17:30
                          回复
                            纪念谁?刘和珍君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8-17 1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