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甲上网吧 关注:189贴子:10,768
  • 14回复贴,共1

梦溪笔谈选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IP属地:广东1楼2009-01-18 19:27回复
    第一段翻译:
    欧阳修有一幅古画-牡丹花丛下,还有一只猫-他不知这画是佳美还是普通。丞相吴育和欧阳修的亲家,他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画画的是『正午牡丹』,如何知道呢?因为画中牡丹花张口开放,但涣散无力,而且花颜色显得乾燥枯涩,这是正午时的花。再看画中猫眼其黑色瞳孔如一条直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早上的花通常都带有露水,花房收拢,颜色也较润泽丰富。猫眼瞳孔早晚时呈圆形,接近中午时逐渐变为狭长,到了正午就成一条线了。」这真是善於推求古人『正午牡丹』的画意。


    IP属地:广东2楼2009-01-18 19: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盌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於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IP属地:广东3楼2009-01-18 19:29
      回复
        第二段翻译:
        从事方术的人用磁石磨成针,就能指向南方。然而却常稍微偏向东边,不全部朝向正南方啊。用水面漂浮法大多摇晃不定,手指甲和碗口上都可以做,转动特别快速,但坚硬滑溜容易坠落,不如用丝缕悬吊最为妥善。方法是取出新丝絮中单股蚕丝,用芥菜子般大小的蜂蜡连在针腰上,在无风的地方挂起来,那麼针就常指向南方。当中也有磨针指向北方的。我们家指向南方、北方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好比柏树朝西方生长,无法追究它的原理。


        IP属地:广东4楼2009-01-18 19:29
        回复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浥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霑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於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於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IP属地:广东5楼2009-01-18 19:30
          回复
            关于这一段,沈括好有先见之明,竟然预知“此物后必大行於世”....
            不过他那时代仅仅把石油当作造墨的原料,而且认为石油是无穷无尽的地下资源,那就不对了....
            那个时代就看到松树有一天会被砍光,也比较有远见了


            IP属地:广东7楼2009-01-18 19:34
            回复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於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IP属地:广东8楼2009-01-18 19:35
              回复
                第四段翻译:
                宋英宗治平元年,常州接近正午的时候,天空突有如雷般的大声,乃是一颗大星星,几乎如同月亮一般,出见在东南天空;不久又震动一声,移动飞向著西南;又一震响然后坠落在宜兴县民姓许人家的园地里。不论远近皆都看的见,火光十分明亮地照耀著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焚毁了。这时火熄灭了,检视地面,只有一个像杯子大小的洞,十分地深。往下窥视,星火在里头还有闪动的微光。很久才渐渐暗下来,却仍有余热不可靠近。又过了很久,挖开洞穴,深三尺多,竟找到一块圆石,还有余热,大小如拳头,一头稍微尖锐,颜色如铁块,重量也一样。州太守郑伸发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至今仍被用盒子珍藏著,游客到来才打开观赏。王无咎为它传述地十分详细。


                IP属地:广东9楼2009-01-18 19:3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发现所谓的“陨铁”了....地上砸个三尺深的坑,要是这块拳头大的陨铁砸在咱的楼顶上,估计也是一个洞


                  IP属地:广东10楼2009-01-18 19:37
                  回复
                    MS甲甲还是高材生哦


                    11楼2009-01-18 19:41
                    回复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歳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IP属地:广东12楼2009-01-18 19:48
                      回复
                        无意中看到的,哪来的高材啊..


                        IP属地:广东13楼2009-01-18 19:48
                        回复
                          第五段翻译:
                          我出任职於河北时,沿太行山以北走,发现在山崖之间藏有螺蚌壳和形态大小像鸟卵一样的石头,横亘绵延回绕布满在石壁间形成带状。这儿是古代的海边。现在东距大海已将近千里,所谓的大陆,都是过去浊泥所淤积而成的。尧把鲧流放到羽山,以前说是在东海中,现在却已在陆地。如黄河、漳水、滹沱江、涿水、桑乾河这些河川,其实都是浊流。今函谷关、陜县以西,河流水深入地下流动,不只一百多尺长。一年一年将泥沙往东冲流而去,都会沈积为大陆的泥土,这是必然的道理。


                          IP属地:广东14楼2009-01-18 19:49
                          回复
                            所谓的沧海桑田...原来的太行山附近也是海洋啊
                            不过沈括说的大陆是淤泥沉积形成也不全对..


                            IP属地:广东15楼2009-01-18 19: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资料来源,是海峡对岸的,百度大婶会不会删呢?...
                              http://literary.bioinfo.csie.ntu.edu.tw/


                              IP属地:广东16楼2009-01-18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