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养殖吧 关注:254贴子:295
  • 0回复贴,共1

养鹅失败的几个原因首先是鹅苗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养鹅失败的几个原因
首先是鹅苗质量没保障:
许多养殖户贪便宜,听信包回收、包饲料、包技术、包建棚等。购买的鹅苗连来源都不知道,母源抗体不够均一有效,甚至带白痢。这样的鹅即使投药再多,也会死亡不断,生长缓慢。 只要是带有这种言论的信息广告,百分之一百是骗子。
其次是管理不规范:
尤其是商品鹅养殖比较密集的农村,问题特别突出。
主要是对空气、温度、垫料、密度“四因素”缺乏科学的认识。
1、通风不良:
大家都知道动物要生存,空气、水、食物是每天都需要吸取的。养殖户朋友往往给鹅提供了充足的饮水,满桶的饲料,却没有意识到三要素中的重中之重是“空气”。
一只商品鹅断水断食1天,依然可以存活。一旦通风不好很容易造成很多细菌及病菌滋生。
所以应该像保证鹅群能像随时吃到料、饮到水那样的保证,随时能有良好的通风、无有害成分(如,SO2、H2S、CO或病毒病菌或粉尘等)的空气。现实中,重视保温,忽视通风的例子很多。
例如:夜间不留通气孔,为节省煤碳, 通风不足(更可怕的是煤炉无烟筒,也不通风)等。这都容易引起鹅的慢性呼吸道病等。
2、温度掌握有问题:
温度是大家都熟悉的名词。但它包含三个含义:
一是数值;二是24小时内的最高与最低数值之差;
三是夜间温度应比白天平衡或高1-2℃。
人们往往能保证白天温度值≥标准温度值,而夜间比白天还低。这一点是很致命的。因为白天鹅处于活动、采食状态,本身产热很多,即使环境温度稍低也耐受得住;晚上鹅大部分处于静止状态,产热很少,需要平衡的温度。
很多养殖户往往是见到温度高就迅速大开门窗,见到温度低就门窗紧闭迅速生火。殊不知,鹅对既以造成的冷或热的应激本能抵抗,而对忽热忽冷或忽冷忽热却很难抵御。
换言之,温度过高时,应该逐渐降温;过低时,应逐渐升温。而不要迅速达到升、降目的,应给鹅一个适应过程。
3、垫料过薄:
地面平养常用的垫料有刨花或稻草、稻壳、麦秸、锯末、粉碎的干玉米秸秆或干沙等垫料。
大部分商品鹅养殖户的垫料厚度仅有5—7cm,非常容易板结、潮湿甚至发霉。
造成肠道炎症屡治不绝、氨气味过浓、易感呼吸道病、支原体感染等。
实验证明软垫料达到10—15cm,硬垫料(细沙)达到8—10cm即能使得氨味很轻,不板结,不潮湿 。从而大大降低黄曲霉菌、呼吸道的发病率。
4、密度过大:
按标准,冬季20--25只/平方米,夏季15--20只/平方米。
很多养殖户贪图多养,往往随意超标。造成平均占有料槽、水槽率不达标,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空气污浊;一旦得病传播速度加快等后果。
实践证明养殖密度稍低于标准(如冬季20--25只/㎡,夏季15--20只/㎡)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品种的优良性能和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使得单位面积的效益反而提高。特别是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时,降低饲养密度是取得养殖成功的一个绝招。大家不妨一试!
以上“四大弊病”是近年来的实际养殖中饲养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且均已经过正反事例的证明。敬请广大养殖户注意!再次是做苗、用药乱套。(供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20 08: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