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夏吧 关注:355贴子:10,727
  • 2回复贴,共1

杀胡令,可能是皇汉意淫的产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个卖菜的


1楼2017-08-21 16:25回复
    多年以后,当人们提及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冉闵就是这样一个人。关于冉闵的个人经历,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冉闵是石勒的养孙,后赵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代能与之军事才能相比肩的只有前燕的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和东晋的桓温,此人是汉人,在石虎死后,经过一番内部战争,成为了后赵的实际统治者,并建立了冉魏政权。这个人的经历在名将如云,谋士如雨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也算颇为奇特,这个不是本文的重点,有时间以后再叙。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有关此人一篇文章《杀胡令》的真伪。
    我们先来看一段晋书中的记载这段文字节选自 《晋书-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
    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时鉴在中台,伏都率三十余人将升台挟鉴以攻之。临见伏都毁阁道,鉴问其故。伏都曰:“李农等反,巳在东掖门,臣严率卫士,谨先启知。”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朕从台观卿,勿虑无报也。”于是伏都及铢率众攻闵、农,不克,屯于凤阳门。闵、农众数千毁金明门而入。鉴惧闵之诛己也,驰招闵、农,开门内之,谓曰:“孙伏都反,卿宜速讨之。”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给之。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通过上述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冉闵杀胡人是建立在镇压孙伏都、刘铢叛乱的前提下,换句话说杀胡人的名义上是镇压叛乱 .


    2楼2017-08-21 16:25
    回复
      一下五点是对版本二的打脸
      1. 从第二段开始用一组类似骈文的句式起头,颇有气势。但最后两句明显暴露了作者的智商,“华夏之乐土”还可说的通,“炎黄之圣地”就有些无厘头了,晋人如何会用这种词汇,炎黄子孙代指汉人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且不说这五个字凑在一起一点也不通顺。不过也许我们的冉闵先生姿势水平低,所以写出这等无厘头的话也不是不可能。最后一句“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出自骆宾王《讨武瞾檄》,莫非我们的冉闵先生还会穿越到几百年后的唐朝学这一句颇具气势的话。
      2. 第三段开始“ 前晋八王乱起”。这短短六个字里有两处硬伤,作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首先,东晋时期的人是不会把西晋叫做“前晋”的,他们会称之为“中朝”;其次“八王之乱”这个历史名词来自于《晋书》第五十九卷,参与西晋内战的王爷绝不止八个,是攥写《晋书》的那些人将八个罪魁祸首写入同一卷,后世就用“八王之乱”来指代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战。《晋书》是唐朝才写成的,所以“八王之乱”这个历史名词是在唐朝才出现的。东晋时期的人用“中朝乱起”之类的词语来指代这段内战,把西晋灭亡称为“中朝颠覆”等。
      3. “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千女沉江这是由依据的我们看看史书上怎么写 《晋书列传九 王浚传》:浚乘胜遂克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资治通鉴卷85》:孝惠皇帝中之下永兴元年(甲子,公元三零四年)王浚入邺,士众暴掠,死者甚众。使乌桓羯朱追太弟颖,至朝歌,不及。浚还蓟,以鲜卑多掠人妇女,命:“有敢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
      两段史料都没有写段氏鲜卑吃人,只是说他们掠夺妇女,被王浚拦下,八千妇女被抛入易水。(你捧冉闵也就算了,黑我鲜卑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掳掠汉女十万”这句大概是为了渲染气势,貌似没有史书上的依据。
      “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掠洛中官私奴婢万余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不过这个行为的施行者是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而不是所谓的鲜卑人。
      4.:“永兴元年”“永嘉四年”“太兴元年”,这几个都是两晋的年号,当时冉闵名义上还是后赵的臣子,怎么会用晋朝的年号?”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这句话完全就是以晋朝臣子的口气自居了
      5.第三段最后一个词“罄竹难书”"罄竹难书"源自于 《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真正以罄竹难书这个字面出现的则是出自于《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也就是说这个成语姑且不论冉闵会不会用,就是这个词的出现必然是晚于李密所处的隋朝末年。
      比较明显的就是这几处,至于其它关于用语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让皇汉明白一个道理:意淫也要建立在有一定姿势水平的基础之上,不然被人把脸打肿了,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4楼2017-08-21 16: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