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逸弄了套PHC我很意外,算是个惊喜吧。
雪铁龙很多年以前就把液压悬挂玩得炉火纯青,这一点稍微了解雪铁龙历史的车友都知道。但是这次天逸C5Aircross用的这套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又是全新的独创技术,有20多项专利。其实天逸要是引入奔驰S级那种电控主动悬架我还有点担心,那样成本肯定就会飙高了,肯定只有顶配才会配备,而且价格应该也不会低。PHC妙就妙在它是自适应,原理靠的就是减震器的独特设计,而不靠电驱动,也不靠额外的系统,这在实现根据地形调节阻尼的同时,并不会带来很高的成本。我很期待它能在更多的车型上配备。之前看新闻说会在主销车型上配置PHC,这让我还是有点期待的。

雪铁龙一直有底盘大师的称号,第一次让我接触到雪铁龙的底盘功力是我自己的老爱丽舍,一款本身平凡无奇的家用车,还是很多人诟病的扭力梁,但是老爱丽舍的后排舒适度,即便拿到现在来比较,我觉得也没几款车能比得上。然后是C5,我觉得是很神奇的一款中级车,明明很舒适,开起来却又有运动车的爽快感。再接下来就轮到了天逸,PHC自适应悬架稳定技术确实是一个惊喜。要说以前的雪铁龙车就是那种,功夫都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没有试过的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底盘有多好,现在的天逸,凭着PHC的名头,就很有吸引力了,这次雪铁龙做得很对。

PHC的作用我个人理解,就是赋予了减震器一个不固定的阻尼。在路面起伏不大的情况下,减震器阻尼很小,减震器基本不阻碍弹簧的运动,于是路面颠簸可以完全被弹簧给太极掉,不会传递到车身上来。而一旦运动幅度较大,比如说转弯的时候,减震器拉伸较大的时候,阻尼就会增大,阻止车身摇晃。此时侧倾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弹簧刚度,而减震器增大的阻尼就组织了车身在姿态变化时摇晃,提升稳定性,其实对车里的人来说也是提升了舒适度。

同理,遇到大的颠簸的时候,增大的阻尼也能快速吸收冲击,避免了车身剧烈起伏给舒适度带来不良的影响。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如果我说的不对还请指正。作为雪铁龙的老车主,我一直觉得雪铁龙车有这样的底盘特性,就是弹簧初段较软,然后行程压缩大了之后就会变硬。这应该是变K值弹簧的作用。现在天逸又有了PHC的变阻尼减震的加持,那舒适度只能是更好。都叫魔毯悬挂了,现在我就想试驾一把,感觉都有点急不可耐了。
原理我不懂,就搬运点图解好了








照这个对比来看,PHC系统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明显啊,反正我现在一说到这车就有股想试驾的冲动,究竟有没有这种所谓的魔毯效果?拭目以待!
雪铁龙很多年以前就把液压悬挂玩得炉火纯青,这一点稍微了解雪铁龙历史的车友都知道。但是这次天逸C5Aircross用的这套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又是全新的独创技术,有20多项专利。其实天逸要是引入奔驰S级那种电控主动悬架我还有点担心,那样成本肯定就会飙高了,肯定只有顶配才会配备,而且价格应该也不会低。PHC妙就妙在它是自适应,原理靠的就是减震器的独特设计,而不靠电驱动,也不靠额外的系统,这在实现根据地形调节阻尼的同时,并不会带来很高的成本。我很期待它能在更多的车型上配备。之前看新闻说会在主销车型上配置PHC,这让我还是有点期待的。

雪铁龙一直有底盘大师的称号,第一次让我接触到雪铁龙的底盘功力是我自己的老爱丽舍,一款本身平凡无奇的家用车,还是很多人诟病的扭力梁,但是老爱丽舍的后排舒适度,即便拿到现在来比较,我觉得也没几款车能比得上。然后是C5,我觉得是很神奇的一款中级车,明明很舒适,开起来却又有运动车的爽快感。再接下来就轮到了天逸,PHC自适应悬架稳定技术确实是一个惊喜。要说以前的雪铁龙车就是那种,功夫都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没有试过的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底盘有多好,现在的天逸,凭着PHC的名头,就很有吸引力了,这次雪铁龙做得很对。

PHC的作用我个人理解,就是赋予了减震器一个不固定的阻尼。在路面起伏不大的情况下,减震器阻尼很小,减震器基本不阻碍弹簧的运动,于是路面颠簸可以完全被弹簧给太极掉,不会传递到车身上来。而一旦运动幅度较大,比如说转弯的时候,减震器拉伸较大的时候,阻尼就会增大,阻止车身摇晃。此时侧倾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弹簧刚度,而减震器增大的阻尼就组织了车身在姿态变化时摇晃,提升稳定性,其实对车里的人来说也是提升了舒适度。

同理,遇到大的颠簸的时候,增大的阻尼也能快速吸收冲击,避免了车身剧烈起伏给舒适度带来不良的影响。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如果我说的不对还请指正。作为雪铁龙的老车主,我一直觉得雪铁龙车有这样的底盘特性,就是弹簧初段较软,然后行程压缩大了之后就会变硬。这应该是变K值弹簧的作用。现在天逸又有了PHC的变阻尼减震的加持,那舒适度只能是更好。都叫魔毯悬挂了,现在我就想试驾一把,感觉都有点急不可耐了。
原理我不懂,就搬运点图解好了








照这个对比来看,PHC系统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明显啊,反正我现在一说到这车就有股想试驾的冲动,究竟有没有这种所谓的魔毯效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