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燃气吧 关注:3贴子:12
  • 0回复贴,共1

盛彦鹏和他的河北盛德燃气有限公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2年,河北盛德燃气有限公司完成电信小区居民用户置换通气,从此我市结束了无天然气管道用气的历史;2010年,歧口500户新民居村民用上了天然气,这是盛彦鹏第一次把天然气送到了农村。夜幕降临,当他望着新民居楼内亮起的点点灯光,倍感欣慰。他曾经历的那个抱柴禾、拉风箱的时代仿佛就在昨天……如今,他带领盛德燃气团队在地下铺就近800公里天然气管线,将市区与十个乡镇紧密相连,正在改变着7万多百姓的生活方式。
这让盛彦鹏感到幸运。在国家倡导清洁能源,应对环境污染的时代潮流下,他和他的团队作为清洁能源的践行者,正在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现代、更加文明的生活之路。
责 任
下午3点20分,温度高达35℃。刚从沧州市参加完项目推介会的盛彦鹏匆匆赶往黄骅。
20分钟前,助理刘广河打开了他的办公室。室内是风格明快的板式家具。五把相同的简易椅子,其中一把是盛彦鹏的。这和盛彦鹏的做事风格有关——简单直接。就像在项目谈判中,他喜欢在最短时间内直奔重点,既不喜欢绕弯,也不喜欢拖沓。
门一开,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找“盛总”的人,有员工、有客人……刘广河在盛德燃气工作了六年,做总经理助理一年多。但他很少能见到盛彦鹏一面。他告诉记者:“盛总很忙。半天时间他要开好几个会,上午还在石家庄,下午有可能就到了张家口。一年下来,他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奔波在外地,能看到盛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工作很难得。”

一年十万多公里的行程,盛彦鹏停不下来的脚步丈量着黄骅、海兴、孟村、静海、张家口、承德及天津、内蒙古等省市的用户区域。深埋地下的燃气管网纵横交错,每一处却都清晰地烙刻在盛彦鹏的脑海里。
盛彦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20岁那年,他半脱产中专毕业,由原人民商场调到液化石油气服务总公司(盛德燃气改制前身),成为一名液化气充装工。每天要充装100罐液化气,每罐30多斤,辛苦、单调而枯燥。这项工作让许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而盛彦鹏从不好高骛远,他只想把本职做好,作为一名士兵,他首先想做一名好士兵。在这之前,当将军的想法是没有的。
机会总是垂青努力的人。后来,他去办公室写材料、做出纳员、一直做到会计、代理经理。岗位虽然不同,但“优秀”成为他的工作习惯。
90年代中期,液化石油气服务总公司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液化气销售市场逐步开放,民营私人液化气站异军突起。
人生的航船总是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
1996年,市经委领导找到盛彦鹏谈话,问他:如果你做了经理怎么办?盛彦鹏对这次谈话竟也没有想太多。之后,26岁的他被正式任命为液化气公司总经理,成为黄骅市工业企业系统最年轻的经理。
面对当时公司的窘境,他也曾犹豫,但既然接下了这个摊子,做了企业的掌舵人,既不能全身而退,也不能坐享其成,只能全力以赴。
破 局
公司人员多,负担重,面对市场化的冲击,财政处于负债状态。如何扭转局面,让跟着他的员工们有更大的发展?身为总经理,他一次次陷入沉思。
1998年,黄骅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对市工业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取消原有政府补贴制,实行企业改制,液化气公司由此成为试点单位。单位当时共有员工50人,其中14名员工自愿入股,组建董事会,盛彦鹏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盛彦鹏拿出自己的积蓄,还从父母那借来一部分,凑了20多万元投了进去。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盛彦鹏一边奔跑,一边思考。
管道液化气是盛彦鹏尝试的第一个新领域。用户通上管道,按表计费,不再用钢瓶。当时黄骅的商品房开发还很少,大多楼房都是单位集资盖的,盛彦鹏逐个单位地推荐,一年半的时间,计划推进并不顺利。
2000年,天然气第一次走进了盛彦鹏的视野里。它的成分是甲烷,基本不含硫,无色、无臭、无毒、无腐蚀性,具有安全、热值高、洁净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城市新兴能源首选。特有的商业直觉告诉他,燃气行业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巨大潜力股,他感到十分兴奋。
盛彦鹏毅然放弃推广管道液化气市场,转战天然气利用工程领域。然而作为新兴能源,人们对天然气的认知度较低,接受起来也并非易事。当时,盛彦鹏吃过不少闭门羹,签订了合同对方再毁约的事情常有发生。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商业判断,当初为了拿下承德县的天然气项目,三年里他跑了九十多趟。他说:有了目标,人就会越挫越勇。
2002年10月,从建设大街到盐场新区,8公里长的管线,为盛彦鹏的努力结下了第一枚硕果。电信小区一期90%以上住户成为了第一批天然气用户。为扩大用户群,当时公司没有效仿石家庄、沧州等地收取数千元天然气接口费的做法,实行特殊政策,免去了每户上千元的接口费用,只收安装材料费(当时石家庄地区天然气接口费为5000元/户,沧州地区天然气接口费4000元/户)。为便于推广,他再次提出小区50%以上的用户同意,就给予入户安装,同时为暂时无安装计划的用户留出接口,随时准备为其服务。

15年后的今天,盛德燃气以黄骅市域为中心,天然气供应范围辐射至河北、天津、内蒙古等省市区,填补了这些地区天然气的空白。盛德燃气员工人数已从最初的不足50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天然气运输车辆也从最初的2辆发展到现在的80辆,从一家改制前的液化石油气公司发展到现在拥有20家分公司的现代能源企业。
格局决定出路,回望那个对燃气市场扑朔迷离的年代,盛彦鹏在20年前做出的决定,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抉择是正确的。
思 索
盛彦鹏是典型的实干型创业者。如今,公司在一天天蓬勃发展,但盛彦鹏始终不敢有丝毫松懈。

“燃气往小了说改变了千家万户一日三餐生活方式,往大了说是关乎城市发展,利国利民的大事儿。”安全,对于盛彦鹏是敏感而沉重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这些年的状态,没有什么比如履薄冰更贴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天然气行业每年需要由专业人员入户检查一次。盛德公司专门成立了安检组,12个人,2人一组,每年入户免费安全检测两次;安装材料,先看质量再考虑价格,从设计、施工、售后服务,盛彦鹏要求全力做到最好;每一处施工现场,他总会亲自过问现场施工情况,容不得半点疏忽。繁忙工作之外,盛彦鹏更喜欢安静,他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籍,即使出差,火车站和飞机场那间放不下万卷书的小书店,通常成为他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企业掌舵人的品格往往是一个企业风格的基因密码。盛彦鹏是一个学习型的管理者,所以他重视人才、善用人才。
作为现代能源企业,他在各石油学院招收专业人才进入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相信会精益求精;他鼓励员工在工作期间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书,支持员工能力与素质提升,费用由公司报销;在盛德燃气团队中,80%的员工都是20岁到30多岁的年轻人,他希望为员工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每年公司要进行两次竞聘,以平时工作绩效为基础,由盛彦鹏带领公司高层作为评委进行评判,最高职位可应聘总监、副总职位;对于那些技术过硬,在语言上却不擅长的员工们,以工作业绩的举荐作为晋升渠道……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每年都有几十位员工脱颖而出,走上公司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
付出总有回报。盛彦鹏连续多年荣获黄骅市政府记功表彰(三等功七次、大功两次),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创业青年成就奖,2005、2012、2016年被评为黄骅市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黄骅市首届劳动模范,2017年被黄骅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劳模,2017年获得河北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在成功的光环下,盛彦鹏始终保持着低姿态,专注做企业,专注做公益。
他向四川汶川、甘肃玉树震区遭受灾害的人民捐物捐款,他帮扶贫困大学生,助力西藏当地小学建设,他还是黄骅市红色朝阳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在他看来,企业财富来源于社会,最后应该回报于社会,这也是一个人精神层次的需求。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石油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天然气消费在“十三五”期间能源比重力争达到10%,这必然需要提高天然气的消费量。2017年5月,黄骅市政府印发《黄骅市2017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气代煤”这一历史性政治任务光荣而艰巨。
对于盛彦鹏的天然气事业来说,无疑迎来了又一个“炽热期”。优秀是一种习惯,走向卓越往往需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助推力,来源于盛彦鹏的事业与时代需求发生了共振。梦想,如同一颗火种,激起他心中的斗志。这个47岁的男人,眼神透露坚毅,那是一种自信,更是一份坚持。
编 辑 / 侯志慧
记 者 / 黄 洁


1楼2017-08-22 17: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