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理解目的和意义
目前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太平盛世,但在代表教育水平的大学上,一直未能在世界主流排行榜上占据高位,进前100都寥寥无几,这与国家地位和盛世是不相称的,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
第二,要防止两个倾向
一是要防止建不成,那就成了历史罪人了,高层和人民都不会答应的。弄几十个一起建,严重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不现实。弄几个突击,上榜问题不大了,但没有后劲。所以一定要分梯队,比如分成最容易建成的(清北等)、比较容易建成的(中科大、复旦、上交等)、有望建成的(可以包括云新郑等)这样三个梯队,有重点有后劲。
二是要防止不建自成,没入选双一流,结果人家自己弄着弄着就成了世界一流(别以为国科大没这能力),这样就闹出了大笑话,国家的脸面没地方搁了。
第三,要考虑地域平衡。
不考虑是不行的,各地考生不答应,但完全考虑平衡而忘记了本来目标是愚蠢的,所以平衡应该出现在“有望建成”这一梯队里。
第四,动态更迭
ABC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到了2020年、2030年、2050年,A级建成了就不用管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不成的退到B,B的建成了就进A,严重退步就去C......三五年一动态,棋就活了。
学科不多说,比大学好弄。
目前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太平盛世,但在代表教育水平的大学上,一直未能在世界主流排行榜上占据高位,进前100都寥寥无几,这与国家地位和盛世是不相称的,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
第二,要防止两个倾向
一是要防止建不成,那就成了历史罪人了,高层和人民都不会答应的。弄几十个一起建,严重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不现实。弄几个突击,上榜问题不大了,但没有后劲。所以一定要分梯队,比如分成最容易建成的(清北等)、比较容易建成的(中科大、复旦、上交等)、有望建成的(可以包括云新郑等)这样三个梯队,有重点有后劲。
二是要防止不建自成,没入选双一流,结果人家自己弄着弄着就成了世界一流(别以为国科大没这能力),这样就闹出了大笑话,国家的脸面没地方搁了。
第三,要考虑地域平衡。
不考虑是不行的,各地考生不答应,但完全考虑平衡而忘记了本来目标是愚蠢的,所以平衡应该出现在“有望建成”这一梯队里。
第四,动态更迭
ABC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到了2020年、2030年、2050年,A级建成了就不用管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不成的退到B,B的建成了就进A,严重退步就去C......三五年一动态,棋就活了。
学科不多说,比大学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