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元前192年。
山间的清晨总是格外的喜人。
晴朗的夜为崇山峻岭披上一层洁白的雾气,那雾气并不完全笼罩下来,而是朦朦胧胧轻覆在峡谷与山峰的顶端,恰恰锁住那高大山岭婀娜秀美的腰身,深得这世间中和之理,故始终保持着一份亘古不变的神秘之美。
天地鬼斧,劈开混沌,造就大块之磅礴,且并不随人世的纷扰改变。
黎明的日光悄然刺透天际,橙黄色的光芒裂开身后的云雾,沉默着照进山间一座静谧的小屋,尘烟在光影中乱飞,气氛宁静而平和。
娄敬端坐榻旁,恭敬望向榻上之人。榻上老者已是迟暮之年,虚虚靠坐,犹显不支,口中不疾不徐道出谆谆教诲,望向娄敬的眼中充满了为人师者的慈爱。
“子严”。
“张先生。”
“你与我修习为政之道有多少时日了?”
“学生已跟随先生七年又七个月。”
“子严可有所体悟?”
“学生受益良多。”
这榻上的老者正是留侯张良。昔时娄敬反对天子迁都洛阳,天子却因诸功臣之语犹疑不决,便向张良求教,张良条分缕析,为天子道尽关中之利,这才定下天子建都长安之心,那事过后,娄敬便拜访留侯居所,虚心求教,张良亦因年迈赋闲乐于此事,由此便有了师徒二人长达数载的情分。
“子严以为,当今天下局势如何?”想了想,张良又道:“莫言空话。”
娄敬低头,细细思量一番,觉得天下局势之大,岂能以只言片语道尽,却见张良眼中认真,便道先生是有话教我,于是拣了最要紧的,道:“朝堂中才能出众者经年不见,学生以为……”娄敬略有犹疑,心想此番言论道出,似有对大汉不敬之处,张良见他停顿,观其面色,便知其顾虑,只温声道:“无妨,子严有何想法只管与我道来便是。”
“学生以为,如今朝中……无人。”
娄敬言罢便垂首,等待先生回话,房中却静谧许久,娄敬心中忐忑,便微微抬头望向张良,却见张良似是陷入了沉思。
许久,张良轻叹一声,叹息微不可闻。娄敬不知先生是为自己的回答叹气,又或是为天下局势叹气,心道先生满面愁容,恐于病体不利,便起身搀扶张良躺下,劝道:“先生但请宽心,大汉初立,能者因战乱散落各地,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改观。”
张良依言躺下,回头仍温和看着娄敬:“子严不必忧虑我,如今你学有所成,洞察局势大能包罗万象,小可辨察明晰,于朝堂,又何尝不是栋梁之才?我如今缠绵病榻,想来时日无多,若死前能将毕身所学传授于你,死亦无憾。子严……擦擦泪吧,唉。”张良说着却忍不住微笑起来。
娄敬心中千言万语,此刻尽数哽在喉中,倾吐不得,他转头望向屋外缓缓升起的日头,免得叫先生瞧见,片刻又转回身来,双目微红,却也笑看张良。
张良自榻旁的檀木盒子中取出一卷陈旧的竹简,那竹简似是经年累月置于盒中,历尽沧桑,早已泛黄,张良将其缓缓展开,仿佛在打开一段尘封的岁月。
随着竹简的逐渐平展,一整面刀刻隶体展现在娄敬眼前,只见那字体庄严肃穆,刀痕尽透竹面,苍遒力道中尽显男儿本色,让人对作这竹书之人暗暗生出几分敬佩之情。
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天下此后共书小篆,然而篆体笔画繁多,书写极为耗时,始皇集权咸阳,上自帝王,下至狱吏,无不日日夜夜沉浸于如山的公文之中。娄敬曾听闻正是秦时一位姓程的前辈为图方便,这才搜集整理了前朝民间之简易字体,造出这便于书写的隶体来。汉立后,隶体渐渐兴盛,官员百姓渐渐改书隶体,可瞧这竹简年代却又不似汉物。
娄敬正忍不住猜测这竹简的来历时,只听张良淡然平静的声音悠悠传来,在宁静的清晨里四下飘散:“子严,我与你讲讲过去的事情吧……”
贰
公元前212年。
阴黑的牢狱中,唯有角落里燃着一只亮着微光的油灯,橙黄的光芒照出一片区域,与过道中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照。
程邈盘腿坐在那个有油灯的角落里,膝上搭着一块破烂的木板,手中持一把锋利的刀,一笔一笔,在展开的竹简上深深刻下一个又一个的字体。
这些字不同于小篆的纷繁复杂,弯折处也不似小篆圆滑,而是锋利工整,虽少了几分圆润之美,却也充斥着一股利落阳刚之气。
刻完一列之后,程邈抬起头,将竹简拿的远一些,眯眼细细端详一会儿,又拿回来放在先前的木板上,吹了吹竹屑。
此时,过道里不远处传来狱卒巡逻的脚步声,程邈抬头看一眼远处的黑暗,忙将刻刀藏于身下的茅草中,木板丢弃一旁,斜倚墙头,衣衫褴褛,仿若深眠。
不一会儿,脚步声来到牢狱的铁门前,却并未像往常一样逐渐从另一边远去,而是停在牢门外,同时响起锁链与钥匙碰撞的声音。而且程邈听出此次除了狱卒,还有另一个落地轻微稳重的脚步声。
程邈心道何人来此,莫非要加以刑讯?想到此处不由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仍紧靠墙面,假装入睡。
“进去吧。一炷香时间,若是愈时,作同犯处置!”
“小民明白。”
一阵金属碰撞的声音,程邈听出是来人正向狱卒行贿。
很快狱卒出门离开,又去巡视别处了,那个脚步声缓慢靠近。方才听那人与狱卒应答,虽只有短短四字,程邈却已认出来人身份,心下大惊,同时却又腾起一阵喜悦,见狱卒远去便忙睁开眼睛,抬眼却见到一张陌生的脸。
公元前192年。
山间的清晨总是格外的喜人。
晴朗的夜为崇山峻岭披上一层洁白的雾气,那雾气并不完全笼罩下来,而是朦朦胧胧轻覆在峡谷与山峰的顶端,恰恰锁住那高大山岭婀娜秀美的腰身,深得这世间中和之理,故始终保持着一份亘古不变的神秘之美。
天地鬼斧,劈开混沌,造就大块之磅礴,且并不随人世的纷扰改变。
黎明的日光悄然刺透天际,橙黄色的光芒裂开身后的云雾,沉默着照进山间一座静谧的小屋,尘烟在光影中乱飞,气氛宁静而平和。
娄敬端坐榻旁,恭敬望向榻上之人。榻上老者已是迟暮之年,虚虚靠坐,犹显不支,口中不疾不徐道出谆谆教诲,望向娄敬的眼中充满了为人师者的慈爱。
“子严”。
“张先生。”
“你与我修习为政之道有多少时日了?”
“学生已跟随先生七年又七个月。”
“子严可有所体悟?”
“学生受益良多。”
这榻上的老者正是留侯张良。昔时娄敬反对天子迁都洛阳,天子却因诸功臣之语犹疑不决,便向张良求教,张良条分缕析,为天子道尽关中之利,这才定下天子建都长安之心,那事过后,娄敬便拜访留侯居所,虚心求教,张良亦因年迈赋闲乐于此事,由此便有了师徒二人长达数载的情分。
“子严以为,当今天下局势如何?”想了想,张良又道:“莫言空话。”
娄敬低头,细细思量一番,觉得天下局势之大,岂能以只言片语道尽,却见张良眼中认真,便道先生是有话教我,于是拣了最要紧的,道:“朝堂中才能出众者经年不见,学生以为……”娄敬略有犹疑,心想此番言论道出,似有对大汉不敬之处,张良见他停顿,观其面色,便知其顾虑,只温声道:“无妨,子严有何想法只管与我道来便是。”
“学生以为,如今朝中……无人。”
娄敬言罢便垂首,等待先生回话,房中却静谧许久,娄敬心中忐忑,便微微抬头望向张良,却见张良似是陷入了沉思。
许久,张良轻叹一声,叹息微不可闻。娄敬不知先生是为自己的回答叹气,又或是为天下局势叹气,心道先生满面愁容,恐于病体不利,便起身搀扶张良躺下,劝道:“先生但请宽心,大汉初立,能者因战乱散落各地,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改观。”
张良依言躺下,回头仍温和看着娄敬:“子严不必忧虑我,如今你学有所成,洞察局势大能包罗万象,小可辨察明晰,于朝堂,又何尝不是栋梁之才?我如今缠绵病榻,想来时日无多,若死前能将毕身所学传授于你,死亦无憾。子严……擦擦泪吧,唉。”张良说着却忍不住微笑起来。
娄敬心中千言万语,此刻尽数哽在喉中,倾吐不得,他转头望向屋外缓缓升起的日头,免得叫先生瞧见,片刻又转回身来,双目微红,却也笑看张良。
张良自榻旁的檀木盒子中取出一卷陈旧的竹简,那竹简似是经年累月置于盒中,历尽沧桑,早已泛黄,张良将其缓缓展开,仿佛在打开一段尘封的岁月。
随着竹简的逐渐平展,一整面刀刻隶体展现在娄敬眼前,只见那字体庄严肃穆,刀痕尽透竹面,苍遒力道中尽显男儿本色,让人对作这竹书之人暗暗生出几分敬佩之情。
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天下此后共书小篆,然而篆体笔画繁多,书写极为耗时,始皇集权咸阳,上自帝王,下至狱吏,无不日日夜夜沉浸于如山的公文之中。娄敬曾听闻正是秦时一位姓程的前辈为图方便,这才搜集整理了前朝民间之简易字体,造出这便于书写的隶体来。汉立后,隶体渐渐兴盛,官员百姓渐渐改书隶体,可瞧这竹简年代却又不似汉物。
娄敬正忍不住猜测这竹简的来历时,只听张良淡然平静的声音悠悠传来,在宁静的清晨里四下飘散:“子严,我与你讲讲过去的事情吧……”
贰
公元前212年。
阴黑的牢狱中,唯有角落里燃着一只亮着微光的油灯,橙黄的光芒照出一片区域,与过道中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照。
程邈盘腿坐在那个有油灯的角落里,膝上搭着一块破烂的木板,手中持一把锋利的刀,一笔一笔,在展开的竹简上深深刻下一个又一个的字体。
这些字不同于小篆的纷繁复杂,弯折处也不似小篆圆滑,而是锋利工整,虽少了几分圆润之美,却也充斥着一股利落阳刚之气。
刻完一列之后,程邈抬起头,将竹简拿的远一些,眯眼细细端详一会儿,又拿回来放在先前的木板上,吹了吹竹屑。
此时,过道里不远处传来狱卒巡逻的脚步声,程邈抬头看一眼远处的黑暗,忙将刻刀藏于身下的茅草中,木板丢弃一旁,斜倚墙头,衣衫褴褛,仿若深眠。
不一会儿,脚步声来到牢狱的铁门前,却并未像往常一样逐渐从另一边远去,而是停在牢门外,同时响起锁链与钥匙碰撞的声音。而且程邈听出此次除了狱卒,还有另一个落地轻微稳重的脚步声。
程邈心道何人来此,莫非要加以刑讯?想到此处不由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仍紧靠墙面,假装入睡。
“进去吧。一炷香时间,若是愈时,作同犯处置!”
“小民明白。”
一阵金属碰撞的声音,程邈听出是来人正向狱卒行贿。
很快狱卒出门离开,又去巡视别处了,那个脚步声缓慢靠近。方才听那人与狱卒应答,虽只有短短四字,程邈却已认出来人身份,心下大惊,同时却又腾起一阵喜悦,见狱卒远去便忙睁开眼睛,抬眼却见到一张陌生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