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情绪之短。悲伤、欢乐、感动……如果你看一本毫无新奇的书你至少会觉得平淡,看一本很烂的书你至少会觉得愤怒。不管怎样,书内书外都能带给你至少一种情绪。如果你不能从中吸收到情绪之外的什么东西,那样的书只能沦为“情绪之短”。说说《诛仙》,我想先给它定一个基调,首先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文笔华美如斯。除此外,它于我的印象到了今天我还记得的就只有“诛仙”“张小凡”“烧火棍”了。跟前面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矛盾了吗,我想没有。这个差异产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不是我需要的小说。“思考是进化之源”,从小说中获得思考一般是通过两个地方,人物(大多时候是指主角)的个性和书中的情节。一个人行走于世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性格”和“能力”。性格决定了和人相处的结果,能力则决定了做事的结果,简简单单的“人”“事”两字又是多么不简单。如此,你该知道接下来我会说什么了吧。对小说情节锲而不舍的思考可以让你拥有强悍的能力,同样对人物个性锲而不舍的思考则可以让你拥有强悍的性格。那么怎样对人物个性进行思考呢,看到某个角色觉得“挺有前途”然后模仿进而集于自身?不是,当然不是这么狭隘,如果被你搞成这样那就不是强悍,而是精神分裂了。我自己在这方面走的也不是很远,只能给你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两个字,了解。说回《诛仙》,现在便很明了为什么说它不是我所需要的了。它的人物情节我很努力的的思考后得到的结果是,无语。强悍的性格对应着要思考的人物个性则一定要是积极的,坚忍是积极的狠厉也可以是积极的,这个积极关键指的是一种笃定一股子劲儿,这股劲有的书里有,有的书则通篇都寻不到。《诛仙》我不是看完的,而是翻完的。类似的还有《小兵传奇》,往小说里深读的时候我就放弃了思考完全把它当成了一篇故事在看。说到这,我才恍然发现我终于回到观点3的主题——情绪之短上。故事版的《小兵传奇》便只带给我一时的悲喜(当然,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毕竟我貌似粗大的神经使得我的情绪大多时候都起伏不大)。再说说同样声名赫赫的《飘渺之旅》,还是先定个基调,首先这本书我只看了一点点但能确定这是一本好书。主角李强在我看过的十几章里一直都很淡定。淡定本身就是难得的好品质,而“一直”则更显得人物个性超乎想象的强悍。这部小说虽然没看全本,但我猜想它要探索的应该和《升龙道》结尾部分所揭示的差不多。《升龙道》也是很优秀的小说,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总的来说是优点大于缺点,尤其是结尾时的观点更是精彩绝伦,值得称道。说出来也简单,这个观点总结一下就是:神力鬼怪世界的力量与人类世界力量并无两样,也一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物理课本上也归纳过这条定律,可是又怎么及得上用上百万字论证出来的定律那样深刻。好了,仍然回到《诛仙》。前面说“它不是我需要的”或许说的绝决了点,现在我想再加上三个字,它不是现阶段我需要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深知一点,人总是会变化的,而下一个变化后的我绝不是现在的我。将这个观点运用到《诛仙》就成了:下一个阶段“进化”后的我不会是现在的我,下一个阶段想要拥有某种方式性格的我不会是现阶段想拥有强悍性格的我。因此,《诛仙》对“今我”和“后我”的意义又不一样,下次它于我至关重要也未为可知。本来说到这,这个冗长的观点3就该结束了,可我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想了想,决定还是说完“今后我”观点能够得出的来源再结束。你可能听过或看过这样一篇YY小说外的文章,原文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大概是说人一生与父母的亲疏。几岁的时候我们亲近父母,十几岁时候我们烦父母,工作之后冷落父母,为人父母之后理解父母,老了之后怀念父母。仔细想想,这样的事几乎是一代一代不停的在上演。都快成为一条铁律的这样一个可悲事实,居然还没有人悟出什么以促进我们的成长我觉得很可惜。最终的我们必然是爱父母的,但现在的我们呢。如果你能明白什么当然最好,不过不要钻进了牛角尖,把心放大,慢慢体味现在的你和将来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