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1.6亿票房背后的故事导演郭柯:我们对慰安妇的理解太狭隘了
2017-08-27 09:55:53 来源:Mtime时光网
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并不是第一个。郭柯认为它和同类题材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更多的是让老人说点什么,我们是什么都不让她们说。”离这些老人越近,就越难以开口再揭一次她们的伤疤。
(本文来自影视生活第一站 时光网)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09f0c7d8dd6277fe9123230183a1f63/a2bd7d82b2b7d0a28b6a9c5bc1ef760949369ada.jpg)
郭柯和李爱连老人
时光网特稿 纪录电影《二十二》票房突破1.6亿,已经创下这类电影的最好成绩。导演郭柯早在电影公映前就宣布,会把可支配的票房收益全部捐献,用于慰安妇问题研究和老人们的生活。从2012年拍摄纪录片《三十二》,到2017上映的《二十二》,郭柯像是一个用镜头与时间和生命竞赛的人,因为他知道,慰安妇从20万的庞大数目,到32、22,迟早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成0,再不拍就来不及了。事实上,随着黄有良老人于8月12日21时离世,影片中记录的22位慰安妇老人,仅剩8位。
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并不是第一个。郭柯认为《二十二》和同类题材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更多的是让老人说点什么,我们是什么都不让她们说。”当你离这些老人越来越近,就越难以开口再揭一次她们的伤疤。他更想讲讲这个群体的“现在时”,因为人们对慰安妇的理解太狭隘了。
从20万到22,在这个数字变成0之前,要拍出来
时光网记者在MOMA见到郭柯时,他正忙着和《三十二》的片方喊微信,《二十二》火了,《三十二》“就各种质疑”,“为什么不跟我说这个?为什么不跟我说那个?曾经这个孩子你都不要了,现在她的姐妹被社会关注了,你现在来跟我说《三十二》的事情?”连轴转的宣传让郭柯显得疲倦、无奈。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9152a202d7f9e2f70351d002f32e962/560b96b7d0a20cf4b93366197c094b36aeaf99da.jpg)
记录韦绍兰和她日本儿子的《三十二》
2012年,郭柯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萌生了拍摄想法,资方怕在他身上投钱太多、风险太大,最后同意拍摄一部43分钟的纪录短片《三十二》。同年6月,郭柯和摄制组来到广西桂林荔浦县新坪镇小古告屯,将镜头对准了92岁的韦绍兰和她67岁的儿子罗善学。
相较《二十二》,《三十二》的情绪要激烈得多,韦绍兰将人生遭遇大段口述出来,罗善学因“日本仔”的身份受到歧视,在镜头面前想要跟日本人讨个公道。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三十二》片尾,黑色背景下的白色数字,从20万骤降到32的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三十二》只拍摄了韦绍兰,郭柯将其他31位老人的照片附在了片尾,资料是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苏智良教授提供的,当时他只是想以这样的形式介绍一下老人们,并没有后续拍摄计划。不过《三十二》让郭柯和苏智良结下缘分,苏教授自此经常会给郭柯发邮件或者短信,告诉他老人们的近况,以及哪位又离世了。
短短两年,32就变成了22。郭柯意识到,再不拍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从2014年1月1日起,郭柯开始走访这22位老人,用十二三天的时间找到她们,5月份正式拍摄。在2014年的正月里,还有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他把她们的葬礼记录了下来。
让郭柯最为遗憾的是,拍摄前三天还有一位老人离世,“你们永远都不知道她是谁,更无从知道她长什么样”,她们就这样,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悄悄走向人生尽头。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e488a89942f07085f052a08d926b865/bd3ef4a20cf431ad4271dbff4136acaf2cdd98da.jpg)
韦绍兰的乐观感染了观众
拍摄《二十二》像一个追逐生命的过程,除了与时间竞赛,资金问题也一度让郭柯走投无路。当时由于投资方撤资,影片拍摄计划一度搁浅。郭柯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自嘲的信息“我妈愿意卖房支持我拍这部电影”,引起了演员张歆艺的关注。仅仅因一次合作认识的张歆艺了解情况后,无条件私人借款100万,帮助电影 完成拍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de133d90d082838680ddc1c889ba964/df2b28f431adcbeffc97e6c0a6af2edda1cc9fda.jpg)
《二十二》预告片
张歆艺回忆第一次在化妆间见到郭柯的情景。“郭导来找我的时候,实在不像一个导演,更像一个在校大学生,背着黑色双肩背,还有一个公文包,极其朴素的一个人。我当时想,这是一个好年轻的男孩,大眼睛,在我面前含着泪光,说必须马上出发去做这件事情。”
当时的郭柯对张歆艺来说几乎等同于陌生人,两人就见过一次面,再就是微信朋友圈有一些关注。“他拿出一大堆他做的案头、采访、文献,眼睛里流露出那种神情仿佛在说,我没有在骗你。我也马上说,我没有怀疑过你”。
郭柯最打动张歆艺的一句话是“这些老人在相继离世,来不及了”。这弄得张歆艺也很着急,让他赶快出发。两人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大概就是我是谁,要做什么,遇到什么困难,要多少钱。好,你去吧。这件事情就开始了”。
2017-08-27 09:55:53 来源:Mtime时光网
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并不是第一个。郭柯认为它和同类题材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更多的是让老人说点什么,我们是什么都不让她们说。”离这些老人越近,就越难以开口再揭一次她们的伤疤。
(本文来自影视生活第一站 时光网)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09f0c7d8dd6277fe9123230183a1f63/a2bd7d82b2b7d0a28b6a9c5bc1ef760949369ada.jpg)
郭柯和李爱连老人
时光网特稿 纪录电影《二十二》票房突破1.6亿,已经创下这类电影的最好成绩。导演郭柯早在电影公映前就宣布,会把可支配的票房收益全部捐献,用于慰安妇问题研究和老人们的生活。从2012年拍摄纪录片《三十二》,到2017上映的《二十二》,郭柯像是一个用镜头与时间和生命竞赛的人,因为他知道,慰安妇从20万的庞大数目,到32、22,迟早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成0,再不拍就来不及了。事实上,随着黄有良老人于8月12日21时离世,影片中记录的22位慰安妇老人,仅剩8位。
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并不是第一个。郭柯认为《二十二》和同类题材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更多的是让老人说点什么,我们是什么都不让她们说。”当你离这些老人越来越近,就越难以开口再揭一次她们的伤疤。他更想讲讲这个群体的“现在时”,因为人们对慰安妇的理解太狭隘了。
从20万到22,在这个数字变成0之前,要拍出来
时光网记者在MOMA见到郭柯时,他正忙着和《三十二》的片方喊微信,《二十二》火了,《三十二》“就各种质疑”,“为什么不跟我说这个?为什么不跟我说那个?曾经这个孩子你都不要了,现在她的姐妹被社会关注了,你现在来跟我说《三十二》的事情?”连轴转的宣传让郭柯显得疲倦、无奈。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9152a202d7f9e2f70351d002f32e962/560b96b7d0a20cf4b93366197c094b36aeaf99da.jpg)
记录韦绍兰和她日本儿子的《三十二》
2012年,郭柯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萌生了拍摄想法,资方怕在他身上投钱太多、风险太大,最后同意拍摄一部43分钟的纪录短片《三十二》。同年6月,郭柯和摄制组来到广西桂林荔浦县新坪镇小古告屯,将镜头对准了92岁的韦绍兰和她67岁的儿子罗善学。
相较《二十二》,《三十二》的情绪要激烈得多,韦绍兰将人生遭遇大段口述出来,罗善学因“日本仔”的身份受到歧视,在镜头面前想要跟日本人讨个公道。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三十二》片尾,黑色背景下的白色数字,从20万骤降到32的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三十二》只拍摄了韦绍兰,郭柯将其他31位老人的照片附在了片尾,资料是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苏智良教授提供的,当时他只是想以这样的形式介绍一下老人们,并没有后续拍摄计划。不过《三十二》让郭柯和苏智良结下缘分,苏教授自此经常会给郭柯发邮件或者短信,告诉他老人们的近况,以及哪位又离世了。
短短两年,32就变成了22。郭柯意识到,再不拍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从2014年1月1日起,郭柯开始走访这22位老人,用十二三天的时间找到她们,5月份正式拍摄。在2014年的正月里,还有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他把她们的葬礼记录了下来。
让郭柯最为遗憾的是,拍摄前三天还有一位老人离世,“你们永远都不知道她是谁,更无从知道她长什么样”,她们就这样,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悄悄走向人生尽头。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e488a89942f07085f052a08d926b865/bd3ef4a20cf431ad4271dbff4136acaf2cdd98da.jpg)
韦绍兰的乐观感染了观众
拍摄《二十二》像一个追逐生命的过程,除了与时间竞赛,资金问题也一度让郭柯走投无路。当时由于投资方撤资,影片拍摄计划一度搁浅。郭柯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自嘲的信息“我妈愿意卖房支持我拍这部电影”,引起了演员张歆艺的关注。仅仅因一次合作认识的张歆艺了解情况后,无条件私人借款100万,帮助电影 完成拍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de133d90d082838680ddc1c889ba964/df2b28f431adcbeffc97e6c0a6af2edda1cc9fda.jpg)
《二十二》预告片
张歆艺回忆第一次在化妆间见到郭柯的情景。“郭导来找我的时候,实在不像一个导演,更像一个在校大学生,背着黑色双肩背,还有一个公文包,极其朴素的一个人。我当时想,这是一个好年轻的男孩,大眼睛,在我面前含着泪光,说必须马上出发去做这件事情。”
当时的郭柯对张歆艺来说几乎等同于陌生人,两人就见过一次面,再就是微信朋友圈有一些关注。“他拿出一大堆他做的案头、采访、文献,眼睛里流露出那种神情仿佛在说,我没有在骗你。我也马上说,我没有怀疑过你”。
郭柯最打动张歆艺的一句话是“这些老人在相继离世,来不及了”。这弄得张歆艺也很着急,让他赶快出发。两人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大概就是我是谁,要做什么,遇到什么困难,要多少钱。好,你去吧。这件事情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