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邱寺的风水传奇
文何俊军
搜集整理
在桃江县境内有座浮邱山,山上四时春色,鸟语花香,主峰四周群山叠翠,山水绵蜒,青石板路有四条通向主峰,每条的起点至终点都是七里三分。山中古木茂盛。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多颗古銀杏树,与浮邱寺庙交映生辉。在古代历史上有“风水宝地”之美誉,较为影响力的要数位于浮邱山山顶的千年古刹浮邱寺,它既是县境道教的发祥地,又是汉传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佛教圣地。
浮邱山又称楚南名山,位于桃江县城西南17公里处,海拔752米,面积约58平方公里。有48峰相叠,山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丘,故谓之浮邱山。浮邱山在桃花江盆地西侧拔地而起。主峰浮邱似颗宝珠从天坠落在山顶之上,半壁嵌入似绿色海洋的群峰之中,浮邱山门有楹联云:“四时云荡不周山,万仞邱浮梦泽边。”又有词云:“不周云海动,半壁沉浮中。浮邱山自古为楚南名山。《隋书·地理志》载:“益阳有浮梁山,通志浮邱一名浮梁,今俗呼无量山。浮无音相近,梁量文相混,清嘉庆《益阳县志》载:“浮邱胜迹,山后有风洞,洞上有石屋镇压。山上僧人说:山洞若打开则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故怕伤了游客,古今未曾开启。其石屋传为飞来。山顶有丹池,为刘宋时浮邱子炼丹处。池旁小石间或有齿痕,俗呼齿石,谓浮邱子初入山时缺乏供养,故以煮石为粮,其未曾消化者,啮之而不可食,则丟弃于地也。山上有寺,寺侧有井,时而泛溢,时而涸竭,其中由溢而竭,由竭而溢,皆可立待消息,最奇。山寺之前有三峰,矗立如阁,人称三阁寨。山之半有水田……山之腰有龙洞……山之前有石洞……山之末修山对峙。”山顶浮邱寺,建于南北朝刘宋年间,道士潘逸远在浮邱山主峰辟谷炼丹修道,建草庐于女娲补天的堆石坪上,供奉无量祖师,称为祖师殿,又称“凌霄宫”。据称潘逸远得道之后,去益阳度化了知县汪必量、县帮办李云台,三人同上浮邱山将祖师殿扩建成浮邱观。明清朝廷曾设道纪司于此,管辖滨湖三千余道士。
唐初,尉迟恭奉旨修建龙牙寺之后,上浮邱观重修浮邱寺。从此浮邱观就变成了延至今日的浮邱寺。初次重修规模为五进五宅大佛寺。第一进为藏经阁;第二进为无量寿佛殿,还有南岳圣帝殿;第三进为祖师殿;第四进为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药师佛像;第五进为玉帝殿,有24位诸天菩萨。传说祖师菩萨金身是由800斤“九火铜”制成的,书有“尉迟恭监制”五个大字。
浮邱寺历经千年,几经损坏,又经几度修葺。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1770-1775)大规模改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两江总督陶澍副室桃江人贺氏,又捐资重修黄金阁、寿佛殿、祖师殿、观音殿,重建玉皇殿。山门立有贺氏所立的无量同寿碑,记述此事。两边有斋房、僧房,楼上有客房,置万人被,形如巨大荷叶,可供数十名香客享用。
1950年土改后,寺宇做公产,留两僧守护。“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捣毁。1984年寺宇恢复。今存之寺宇,几经历代重修重建,其结构为清代重修后的砖木建筑,寺呈长方形,座北朝南,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寺为四进大殿,在同一轴线上,依山就势,层迭而上,依次为黄金阁、寿佛殿、祖师殿、观音殿,寺两边有杂屋、饭堂、客舍等建筑。寺门额题“浮邱寺”石刻,门两边楹联:“翠耸层峦,仙风宛在;丹流飞阁,佛日增辉。”寺宇雄姿壮丽,佛像描金绘彩。寺内壁上嵌有一块花岗石板,上镌清道光皇帝赠给陶澍的御书“印心石屋”4个大字。
寺内多历代显宦名流如清代陶澍、胡林翼等手迹碑刻。明末清初郭都贤题佛座联云:“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清光绪时县令毛臣卓题联云:“古屋画龙蛇,中国后先双禹庙;暗谷宜风雨,大江南北两巫山。”
寺庙后山有“飞来石屋”,相传佛祖自西土坐于石屋中飞来此山。石屋高2.33米,整体方形,外壁雕“八仙飘海”,屋基刻“双凤朝阳”。左立“风洞碑”,右有“炼丹台”,相传为仙人潘逸远炼丹处,煮石为粮,周围有齿石等古迹,经常有香客朝拜。寺内祖师殿旁有孽龙井,泉声汩汩,似有龙吟。石屋左边2米有一风洞,为一天然岩洞,高1.8米许。碑石上有“浮丘仙翁镇禁”6个碗口大字,并有详细碑文,但字迹模糊。”传说为浮邱子炼丹的鼓风处。洞内冬暖夏凉,洞外茂林修竹,景色清幽。游人至此,如临仙境。石屋前左山下300米处有“火云洞”。传说浮邱子炼丹时将拨火根插入山中而成。洞数百米深,有僧人曾下到洞内13层处,再也不敢下探。现洞口常有热气冒出,远看如同岩石上生长一棵晒盘大的乳白色灵芝。寺前寺后有数十棵千年白果树耸立云天。寺右侧为桂花园,有千年桂树映霞飘香。其他如“古井”、“美女峰”、“响鼓石”等景点,亦各具特色。浮邱寺201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邱山乃湘中最古老的宗教圣地,全国只有浮邱山有寿佛殿。据传全世界只三处有佛:西天如来佛,南海观音佛,桃江浮邱山无量寿佛,足见浮邱山在佛教界之独特地位。寺中所奉真武祖师,佛道两家共同崇拜,真武祖师是浮邱山的灵魂,每年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都是纪念祖师的,至今庙会香火不断,是每年一度的景观。
浮邱寺山门重掩于千年银杏之中。中国的圣人、道家的天尊、佛教的菩萨共居浮邱寺,三者同根同源,形成汉传佛教圣地。
文何俊军
搜集整理
在桃江县境内有座浮邱山,山上四时春色,鸟语花香,主峰四周群山叠翠,山水绵蜒,青石板路有四条通向主峰,每条的起点至终点都是七里三分。山中古木茂盛。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多颗古銀杏树,与浮邱寺庙交映生辉。在古代历史上有“风水宝地”之美誉,较为影响力的要数位于浮邱山山顶的千年古刹浮邱寺,它既是县境道教的发祥地,又是汉传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佛教圣地。
浮邱山又称楚南名山,位于桃江县城西南17公里处,海拔752米,面积约58平方公里。有48峰相叠,山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丘,故谓之浮邱山。浮邱山在桃花江盆地西侧拔地而起。主峰浮邱似颗宝珠从天坠落在山顶之上,半壁嵌入似绿色海洋的群峰之中,浮邱山门有楹联云:“四时云荡不周山,万仞邱浮梦泽边。”又有词云:“不周云海动,半壁沉浮中。浮邱山自古为楚南名山。《隋书·地理志》载:“益阳有浮梁山,通志浮邱一名浮梁,今俗呼无量山。浮无音相近,梁量文相混,清嘉庆《益阳县志》载:“浮邱胜迹,山后有风洞,洞上有石屋镇压。山上僧人说:山洞若打开则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故怕伤了游客,古今未曾开启。其石屋传为飞来。山顶有丹池,为刘宋时浮邱子炼丹处。池旁小石间或有齿痕,俗呼齿石,谓浮邱子初入山时缺乏供养,故以煮石为粮,其未曾消化者,啮之而不可食,则丟弃于地也。山上有寺,寺侧有井,时而泛溢,时而涸竭,其中由溢而竭,由竭而溢,皆可立待消息,最奇。山寺之前有三峰,矗立如阁,人称三阁寨。山之半有水田……山之腰有龙洞……山之前有石洞……山之末修山对峙。”山顶浮邱寺,建于南北朝刘宋年间,道士潘逸远在浮邱山主峰辟谷炼丹修道,建草庐于女娲补天的堆石坪上,供奉无量祖师,称为祖师殿,又称“凌霄宫”。据称潘逸远得道之后,去益阳度化了知县汪必量、县帮办李云台,三人同上浮邱山将祖师殿扩建成浮邱观。明清朝廷曾设道纪司于此,管辖滨湖三千余道士。
唐初,尉迟恭奉旨修建龙牙寺之后,上浮邱观重修浮邱寺。从此浮邱观就变成了延至今日的浮邱寺。初次重修规模为五进五宅大佛寺。第一进为藏经阁;第二进为无量寿佛殿,还有南岳圣帝殿;第三进为祖师殿;第四进为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药师佛像;第五进为玉帝殿,有24位诸天菩萨。传说祖师菩萨金身是由800斤“九火铜”制成的,书有“尉迟恭监制”五个大字。
浮邱寺历经千年,几经损坏,又经几度修葺。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1770-1775)大规模改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两江总督陶澍副室桃江人贺氏,又捐资重修黄金阁、寿佛殿、祖师殿、观音殿,重建玉皇殿。山门立有贺氏所立的无量同寿碑,记述此事。两边有斋房、僧房,楼上有客房,置万人被,形如巨大荷叶,可供数十名香客享用。
1950年土改后,寺宇做公产,留两僧守护。“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捣毁。1984年寺宇恢复。今存之寺宇,几经历代重修重建,其结构为清代重修后的砖木建筑,寺呈长方形,座北朝南,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寺为四进大殿,在同一轴线上,依山就势,层迭而上,依次为黄金阁、寿佛殿、祖师殿、观音殿,寺两边有杂屋、饭堂、客舍等建筑。寺门额题“浮邱寺”石刻,门两边楹联:“翠耸层峦,仙风宛在;丹流飞阁,佛日增辉。”寺宇雄姿壮丽,佛像描金绘彩。寺内壁上嵌有一块花岗石板,上镌清道光皇帝赠给陶澍的御书“印心石屋”4个大字。
寺内多历代显宦名流如清代陶澍、胡林翼等手迹碑刻。明末清初郭都贤题佛座联云:“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清光绪时县令毛臣卓题联云:“古屋画龙蛇,中国后先双禹庙;暗谷宜风雨,大江南北两巫山。”
寺庙后山有“飞来石屋”,相传佛祖自西土坐于石屋中飞来此山。石屋高2.33米,整体方形,外壁雕“八仙飘海”,屋基刻“双凤朝阳”。左立“风洞碑”,右有“炼丹台”,相传为仙人潘逸远炼丹处,煮石为粮,周围有齿石等古迹,经常有香客朝拜。寺内祖师殿旁有孽龙井,泉声汩汩,似有龙吟。石屋左边2米有一风洞,为一天然岩洞,高1.8米许。碑石上有“浮丘仙翁镇禁”6个碗口大字,并有详细碑文,但字迹模糊。”传说为浮邱子炼丹的鼓风处。洞内冬暖夏凉,洞外茂林修竹,景色清幽。游人至此,如临仙境。石屋前左山下300米处有“火云洞”。传说浮邱子炼丹时将拨火根插入山中而成。洞数百米深,有僧人曾下到洞内13层处,再也不敢下探。现洞口常有热气冒出,远看如同岩石上生长一棵晒盘大的乳白色灵芝。寺前寺后有数十棵千年白果树耸立云天。寺右侧为桂花园,有千年桂树映霞飘香。其他如“古井”、“美女峰”、“响鼓石”等景点,亦各具特色。浮邱寺201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邱山乃湘中最古老的宗教圣地,全国只有浮邱山有寿佛殿。据传全世界只三处有佛:西天如来佛,南海观音佛,桃江浮邱山无量寿佛,足见浮邱山在佛教界之独特地位。寺中所奉真武祖师,佛道两家共同崇拜,真武祖师是浮邱山的灵魂,每年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都是纪念祖师的,至今庙会香火不断,是每年一度的景观。
浮邱寺山门重掩于千年银杏之中。中国的圣人、道家的天尊、佛教的菩萨共居浮邱寺,三者同根同源,形成汉传佛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