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亭吧 关注:9贴子:1,814
  • 13回复贴,共1

关于翠微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岳飞被奸臣秦桧陷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为了给岳飞伸冤昭雪,在西子湖畔的飞来峰半山腰建了“翠微亭”。他们在建亭过程中,受到秦桧奸党们的阻挠和破坏,而韩世忠克服阻力,撵走孙知府,赶跑了万御史,撕了秦桧的手谕,在众工匠的努力下,终于将亭子建立起来。从而表达了人民对奸党的愤懑和仇恨,也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哀思,赞美和怀念


1楼2005-10-19 18:10回复
    翠微亭——处于飞来峰半山腰的翠微亭,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纪念战友岳飞而建。原亭早已毁坏,现亭是1928年冬慧明和尚重新修造的。亭侧的石壁上,有韩世忠儿子韩彦直所写的48字摩岩石刻,据近代金石家考证,这块石刻为罕见之物


    2楼2005-10-19 18:16
    回复
      池州翠微亭①
      : 岳飞
      : 经年尘土满征衣,
      : 特特寻芳上翠微。②
      : 好水好山看不足,③
      : 马蹄催趁月明归。④
      : 【作者】
      :  1103-1142,字鹏举,汤阴(今属河南)人。曾为佃农,后投身行伍,刻苦力
      :  学,英勇善战,曾佐宗泽守汴京,为留守统制。绍兴十年(1140)加少保,在
      :  河南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秦桧承高宗私意,力主议和。一日之内发金牌十
      :  二道强令退兵。次年十二月,被以“莫须有”(或许有)的谋反罪杀害。后人
      :  辑其遗文为《岳忠武王集》,今存。
      : 【注释】
      :  ①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唐杜牡《九日齐山登高》: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亭名本此。翠微本指远山轻淡的青色,
      :  也借以指山。 ②特特:马蹄声。 ③看(读平声)不足:看不够。 ④月明:
      :  月光。


      3楼2005-10-19 18:24
      回复
        翠微亭
        年代:【宋】 作者:【张履信】
        朝朝乌北出,放夜乌南归。
        所谋在一食,所息在一枝。
        人生竟何得,与乌同此机。
        身世忽过虑,泉石良自怡。
        月上飞来峰,更谁登翠微


        4楼2005-10-19 18:28
        回复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小重山
          【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5楼2005-10-19 18:30
          回复
            岳飞(1103-1142),宋朝的民族英雄,字鹏举,汤明(现在属河南省)人。出身佃农,人事过长期的农业劳动。参军后,做过宗泽的部下,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他非常爱护士兵和人民。他统率的岳家军,勇敢善战,金人非常害怕。公元一一四О年,他大破金兀术的军队,进兵朱仙镇,北中国的义军纷纷起来响应,准备和岳飞会师,金人的军心完全动摇,在河北一带号令不行。正当这时候,忽然接到退兵的命令,大功不成。公元一一四二年,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下毒手将岳飞杀害,死时唯有三十九岁。他的诗词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可惜流传很少。


            6楼2005-10-19 18:39
            回复
              此亭在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缅怀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取岳飞诗句“特特寻芳上翠微”之意名亭。遥想当年岳将军精忠报国,韩薪王铁马临江,今人游此亭者,能不为之动情


              7楼2005-10-19 18:44
              回复
                1


                8楼2005-10-19 18:45
                回复
                  2


                  9楼2005-10-19 18:46
                  回复
                    翠微亭上上清旁


                      我儿童时代,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就拜读过杜牧的《杏花村》和李白的《秋浦》歌了。每每读到精妙处,身临其境,心向往之,无以言表。
                      池州,人称千载诗人地;秋浦河,乃是一条流淌诗歌的河;齐山,是岳飞为抵抗金兵安营扎寨之地。过去因工作关系,虽多次路过此地,每次都是匆匆地来、却又匆匆地去,一直没获机缘深究过它。景点和地名虽都能说出,但它在我心目中始终是说不清,道不明;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月二十日,贵池有文友相邀,也未做多想,去就去吧,权且做一次郊游;也许有新发现呢?到达池州时近中午,吃过午饭,耐不住文友们的清谈;急匆匆地浏览了百牙塔的悠悠古风,便打的向齐山弛去。 
                      宋代山水诗人杨万里曾在登齐山一诗中写到:西山落日浴晴江,僻贯清溪作一光。千嶂围来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楼台玉塔云间见,杨柳金堤镜里藏。客子要穷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是的,要看池州胜境,“翠微亭上上清旁”,是不可多得之处。上得山来,池州城内一栋栋高楼大夏,远处长江如彩带般缠绕在城市的周围,平天湖如一只蓝色的镜子镶嵌在万亩良田以及群山之中,一座欣欣向荣的新型都市便一览无余了。
                      齐山它不但是登高远望的胜境之地,更以它独特的地理位子,旖旎的自然地貌、人文景观,千百年来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佛教禅宗、等高人汇集如此,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并游记。据史料记载:自唐宋以来,就有数百位诗人及高僧大德,游历过齐山。在我手头有据可查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牧。宋朝诗人王安石、司马光、周必大、苏舜钦、刘过。山水诗人杨万里,风骨气节名传后世的、学贯古今、以文章风节高天下的黄道周。北宋名丞,包拯。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明末文学家和政治家、吴应箕。明朝哲学家、教育家学者王阳明。桐城名人方以智 、刘大櫆。清著名文学家袁枚等。像我等平时休闲娱乐者,则又是不记其数了。
                      虽是文人墨客多汇如此,然必有其奇特之处。齐山大不过方圆十里,高不逾三十仞。听朋友说;“有盖九华之秀,可与武夷、雁荡媲美”,我不信。就是这样-座不起眼的小山丘?
                      下午一点多钟,一行五人,刚开始向山上爬时,我还穿着厚厚的皮夹克,像我平时散步时一般,缓缓地向山上走去。有文友说:“像公园,平时谈谈恋爱还行”。爬着爬着,汗就出来了,感觉也就跟着出来了,还真像谈恋爱,渐入佳境了。据山志记载:在贵池市区东南1.5公里,山名一说山有十余峰,峰峰齐等,故名齐山;一说唐贞元年间(785—805)齐映任池州刺史,享有政声,且常登此山,故以其姓作山名。周围5公里,全山如伏虎昂首,从西南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山质由石灰岩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怪石嶙峋,洞窟幽深,岩壑秀美,峡峪险绝。有华盖、朝天、石虎、无极等三十二洞窟;有醒翁、窦云等十三名岩;还有二峡峪十一名泉。唐、宋、元、明、清历代在此修庙宇,兴书院,建亭阁。有“江南名山之胜”称誉。唐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抗金名将岳飞出兵之前曾屯兵池州,乘月夜登齐山翠微亭,写下《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山上存有大量摩崖石刻,宋包拯任池州知府时题刻的“齐山”两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辩。
                      就是这座小山,却整整地打发了我们一下午的时间,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山中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幽深奇特,琳琅满目。“无岩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皱瘦纹”。“以石胜,尤以洞奇”怪石之奇,千姿百态。似一幅幅工笔画,精微细处,相比苏州园林,有过之而无不及。沟壑深处,则又是天然的休闲和屯兵之所,令人赞叹。难怪是历代名人墨客纷纷踏踪而来,留下千余篇诗文和古迹,亦不为奇了。
                      站在翠微亭上,平天湖碧波荡漾,群山含黛,都市栋栋高楼,尽收眼底。微风吹拂,眼前美景无边,此时若把酒临风,则真是喜气洋洋者矣了。


                    10楼2005-10-19 18:48
                    回复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标志性建筑,就像她的一张名片.具体到江南的池州,我以为她的"名片"就是齐山的翠微亭.她座落在齐山之巅,每一次登临,池城的大街小巷、市郊的万顷良田、湖中的层层碧浪——便尽收眼底.她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挟风雨雷霆、披日月烟霞;翱翔蓝天苍宇、搏击万里长空!恰好可以作为我们池州人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虽然她落脚的齐山,小巧玲珑,没有"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望、海阔天空"的气势,然而,作为市井生活的一种调节,周末之暇,携三两知己,在此小聚,一览故园秀色,却也是一件赏心怡情的乐事! 

                      每一位从水路来池州的外地客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站在长江的客轮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池州的两座古塔:清溪塔和百牙塔,其实她们都是建于明末,若论"年龄",还只能算是翠微亭的"后生晚辈"呢;而从陆路的318国道西行经过池州,首先望到的便是齐山的翠微亭.其实她并不显眼,然而却始终站在固定的位置,就像一个友好的天使,无论寒来暑往、风吹雨打,她都在此忠实地履行着她的职责,迎来送往每一位过往池州的客人、慰藉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 

                      说到翠微亭的历史沿革,还要追溯到晚唐,相传此亭为杜牧在池州作知府时所建.当时他的一位诗人朋友张祜来池州,重阳节这天,公务之暇,杜牧便邀请他登上新修的翠微亭.张祜颇有诗才,却一直"未遇".杜牧当时还写了一首七律来劝慰自己的这位诗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让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座小小的翠微亭,却将诗人心头放逐的苦涩、失意的"块垒",化作豁达洒脱的一笑,永留在这寸山寸水之间!诗因亭美、亭以诗传,自此,翠微亭便开始名气渐长.及至南宋初年,岳飞率军经此,还特地趁着月色,登临此亭,于戎马倥偬之隙,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从月明归". 

                      池州的翠微亭,曾经出现在两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的诗篇之中,这是池州的骄傲!而这样的骄傲,完全可以作为池州的"名片",对外宣传池州的秀山丽水;弘扬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11楼2005-10-19 18:59
                      回复
                        唐会昌五年(845),池州刺史杜牧慕李白诗名,根据李白游秋浦的诗中“开帘当翠微”的名句,在齐山西北山巅造翠微亭以兹纪念。同年重阳节,他与诗友张祜(承吉)同游翠微亭,面对齐山迷人的秋色,赋诗和唱。

                         从此翠微亭成了齐山的象征。山腰平谷有翠微寨,山下有翠微村,山北平天湖中有翠微堤直通府城,引得历代名人墨客纷纷踏踪而至。

                         南宋绍兴四年(1134)十月,爱国名将岳飞自鄂州(今武昌)奉诏出师解庐州之围,途经池州,扎营齐山翠微 ,戎装未解,慕名登临翠微亭,写下了千古绝唱: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被害后,他手下大将韩世忠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派人来池州描下齐山翠微亭的图祥,在杭州岳王庙前的山腰上,也造起了一座翠微亭,并亲书匾额。抗日战争时期齐山翠微亭毁于日寇炮火,改革开放以后,齐山园林管理处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杭州描下杭州翠微亭的图祥,在齐山翠微亭故址上重建翠微亭。今在齐山上立有岳飞身着戎装、手牵坐骑、仰天长啸的塑像,并在崖壁上刻有岳飞“还我河山”的手书体。 

                          

                         据《秀山志》载:金灯崖在“白面山麓,巨石横溪,溪水折而旋绕,澄泓可爱,每于月夜金波荡漾,不啻灯烛交辉”。故称金灯崖。相传,南宋绍兴四年(1134),岳飞奉诏率军去庐州与金兵作战,路过这里,见到崖上刻着的“金灯”的“金”字,怒发冲冠,拨剑击之,崖峰削去其半。“名之累崖似乎不幸,然有此一击,留传不朽,又为兹崖添一佳话 云 。”从此,金灯崖成为秋浦河上石城风景区的一处名胜古迹。
                         
                         岳飞进军池州曾途径青阳。据青阳旧志记载,该县蓉城镇西有“清泉岭”,为通池州之要道,岭上石窟涌泉,芳冽可口。泉水有二十多股,饮马泉是其中之一。相传,岳飞率师抗击金兵,激战于泾县一带,金兵大败,宋军乘胜追击,路过此岭,见泉水如镜,于是解马下鞍,饮马而憩,因“岳飞饮马于此”,故名。


                        13楼2005-10-19 19:10
                        回复
                          北京香山公园翠微亭位于静翠湖南侧,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始建于1745年,因其地处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又与来青轩、蟾蜍峰、清音亭等名胜毗邻,故有“翠微”之称。此处古木森列,可收四时之胜,特别以“入夏千章绿荫,禽声上下”为最,是休闲、纳凉的绝好地方


                          15楼2005-10-19 19:21
                          回复
                            解读《池州翠微亭》画

                            绍兴九年春(1140年),在赵构和秦桧金牌回师令之下,南宋抗金军队无奈停战,岳飞隔江岸而兴叹。是夜,岳飞跨马独往池州翠微亭(今安徽贵池),排遣心事!归途,作《池州翠微亭》诗一首: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尽,马蹄催趁月明归。
                            清人曾依此诗作画,名曰: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个孤独的英雄,终其一生,在历经十二道金牌令的绝望后,满腹的郁闷和忧愁终于在安徽池州得到了宣泄和释放。《池州翠微亭》就这样成了我们解读他戎马生涯的最后凭据。
                            南宋王朝是一个不完整的王朝,不象明代,有揭竿而起的轰烈,有土崩瓦解的悲壮。以南渡为界,它的前半部历史是在异族围攻的肆虐中委曲求全,天子和王臣带着几十万南宋子民跪在先帝曾纵横驰骋的中原,万般懦弱;它的后半部历史则在西湖,歌舞升平,苟且偷生,国将不国!
                            岳飞和他的军队无疑成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奇迹,成了南宋王朝的希望。金兵曾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秦桧这个贼臣竖子,不知他是想重演李斯“指鹿为马”的野心,还是自持宋王在手“挟天子以令诸侯”,终结了一个王朝复兴的梦想。莫须有?莫须有之啊!
                            池州一游,乃是岳飞一生精神驿站的最后驻脚。这一次,他把他对宋王朝的希望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他要在这样的月色中尽情阅读自己,阅读生命。一轮月,一凉亭;一孤人,一瘦马;数点星,满山花。游目骋怀,心旷神怡。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哭,反正我哭了。面对这位中兴时代的忠良,你可知他尽情阅读山水的背后又有多少的辛酸和悲凉!谁解他“精忠报国”?谁解他“还我山河”?此山乎?此水乎?此花乎?此月乎?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的那个阴冷的黄昏,在风波亭,这位金戈铁马的英雄和他的儿子屈辱而又壮烈的死去。像归去的马匹,像留有的余香。在马蹄的余香中,鹏举重拾旧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瘦马)


                            16楼2005-10-19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