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标志性建筑,就像她的一张名片.具体到江南的池州,我以为她的"名片"就是齐山的翠微亭.她座落在齐山之巅,每一次登临,池城的大街小巷、市郊的万顷良田、湖中的层层碧浪——便尽收眼底.她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挟风雨雷霆、披日月烟霞;翱翔蓝天苍宇、搏击万里长空!恰好可以作为我们池州人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虽然她落脚的齐山,小巧玲珑,没有"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望、海阔天空"的气势,然而,作为市井生活的一种调节,周末之暇,携三两知己,在此小聚,一览故园秀色,却也是一件赏心怡情的乐事!
每一位从水路来池州的外地客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站在长江的客轮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池州的两座古塔:清溪塔和百牙塔,其实她们都是建于明末,若论"年龄",还只能算是翠微亭的"后生晚辈"呢;而从陆路的318国道西行经过池州,首先望到的便是齐山的翠微亭.其实她并不显眼,然而却始终站在固定的位置,就像一个友好的天使,无论寒来暑往、风吹雨打,她都在此忠实地履行着她的职责,迎来送往每一位过往池州的客人、慰藉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
说到翠微亭的历史沿革,还要追溯到晚唐,相传此亭为杜牧在池州作知府时所建.当时他的一位诗人朋友张祜来池州,重阳节这天,公务之暇,杜牧便邀请他登上新修的翠微亭.张祜颇有诗才,却一直"未遇".杜牧当时还写了一首七律来劝慰自己的这位诗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让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座小小的翠微亭,却将诗人心头放逐的苦涩、失意的"块垒",化作豁达洒脱的一笑,永留在这寸山寸水之间!诗因亭美、亭以诗传,自此,翠微亭便开始名气渐长.及至南宋初年,岳飞率军经此,还特地趁着月色,登临此亭,于戎马倥偬之隙,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从月明归".
池州的翠微亭,曾经出现在两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的诗篇之中,这是池州的骄傲!而这样的骄傲,完全可以作为池州的"名片",对外宣传池州的秀山丽水;弘扬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