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腾讯大闽网新闻中心
社工张洁的“村童妈妈聚乐部”,“藏”在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的一幢民房里。边上是几个居民区和熙熙攘攘的乡镇集市。高低不平的小巷中,时常能够见到操着不同地方口音,追逐打闹的“村童”。车子经过,总会扬起阵阵尘灰,喇叭声此起彼伏。
这是晋安区鼓山镇一个典型“城中村”的日常。张洁说,之所以在这里选址,除了租金便宜之外,还因为这里是附近三个村落人口最密集的中央地带。村子里住着的,都是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虽然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却感受不到城市文明的一些人”。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2013年,这个“80后”姑娘张洁,不顾家人劝阻,毅然辞掉在广州的社工工作,回到家乡福州,一人创办了“福州信任社工服务中心”。为了服务城市中的流动儿童,她亲力亲为,开启福建首个驻校社工点“菁英地带”。三年后,她对这份事业,有了新的想象,“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发现能够帮助流动儿童的应该是他们的家庭或是妈妈。如何让‘村童妈妈’充分感受城市文明,并逐步发展完善的自我价值,这对于她们的孩子来说是最宝贵的影响和榜样。”
“不为人知”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开展工作的人”。但是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如何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工作并且获得认同,成了一件避无可避的“难事”。
2017年5月,以广州中山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不再对2017秋季本科“社会工作”专业进行招生。福建部分高校的“社工”专业,也在停招之列。社工人才跟不上扩张速度,社工薪酬低,对社会服务缺乏长远规划,都是导致社工发展受限的原因。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事社会工作,用张洁的话来说,是“举步维艰”。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2013年,为了在福州开展“驻校社工”服务站点,她自掏腰包,拿着积攒下的三万多元积蓄,派发问卷做调研。计划却还没实施就搁浅——“我就在小学的门口等着见校长,可是哪能见到校长呢?有时保安一句话就把我赶走了。他问我‘你这社工是干什么的?’用那种特别不信任的语气。走了14所福州民办校,全部都被拒绝了,当时我挺崩溃的。”
“拿下”红光苑小学实属意外。张洁5次登门拜访提交“驻校社工”服务方案,终因在广东的实务经验获得首肯。“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形容知道消息的瞬间“开心得整个人从椅子上跳起来”,如今3年过去,依然能从眼角眉梢,捕捉到她满满的笑意。
从一间空教室开始,她成了破烂堆里的孩子王
“菁英地带”社工站,是从一间空教室开始的。由于经费有限,张洁不得不走上街头,去搜罗孩子们需要的各种物资。“书架是倒闭的超市里要来的,红地毯来自广告活动后的废弃物,有人给我们一些旧书旧桌椅我们也很高兴。虽然听起来像是‘破烂堆’,但我觉得这样的社工站也很温馨。”
在‘菁英地带’,孩子们自定规则,自觉遵守。加上看不完的课外书和聊不够的社工姐姐,这个不到40平方米的社工站,迅速成为课余时间里孩子们最喜欢待的地方。由于和教师的权威感反差明显,社工张洁成了“破烂堆里的孩子王”——“孩子们说,安娜姐姐是白雪公主,班主任是老巫婆。”
早期社工站人手不足,张洁身兼两职常要出门筹款。一次,她不得已关停社工站3天,临走前的一句“姐姐外出给社工站筹钱了,等筹到钱马上就回来开门。”换来令她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形容那个瞬间时仍有泪光——“我一打开社工站的门,地上铺满了毛票和硬币。有一毛两毛的,也有五角一块的。零零碎碎,很多是从门缝里硬挤进来的。”张洁知道,尽管面额很小,但这些钱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称得上‘弥足珍贵’。这些流动儿童几乎没有任何零花钱,有时候每学期一度的春秋游,由于父母掏不起费用,他们都无法参加。一些硬币上还有锈迹,看得出来攒了很久。“他们听说社工站缺钱之后,毫不犹豫地,很可能是把自己的早餐钱省下来塞给我,当时觉得,哪怕是为了这些孩子,受过的委屈也值得了。”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展望:筹备“村童妈妈聚乐部”
三年服务16500人次的外来工子女,让张洁对于城市中的流动人群有了更深的认识。2017年,张洁带领“信任社工”团队,拓宽服务人群,在晋安区鼓一村租下一间民房,筹备开办“村童妈妈聚乐部”。
“对于外来务工家庭来说,母亲常常奔波于生计,忽略了家庭关系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她们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无法读书认字,不知道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只有让村童妈妈们适应社会健康发展,这些孩子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谈起开设“村童妈妈聚乐部”的初衷,张洁也有自己的见解。
如今,虽然“村童妈妈聚乐部”尚在起步,60平米的两居室已经被社工伙伴漆成了“黄粉白”三种颜色,墙上几只电扇,送来暑天里的一丝凉风。“你看,只要我们再多一些钱,这里就可以做成一个吧台,摆几张凳子,村童妈妈可以一起围坐在这里分享他们拿手的家乡菜。……房间里想有一个电视,这样我们拍了情景剧,大家可以一起看……最迫切的事情是,这里的房顶有些漏水,我们该去修一修……”对于这间“工作站”现存的种种困难和未来期许,张洁掰着指头如数家珍,一边数,一边露出有些羞赧的表情,“现在还是有点简陋啊,但是未来会做好的。”说罢,她又像是给自己打气似的,又再次点了点头。
屋外小小的院子里,白色的墙面上挂着十几个红色糖果盒。这是今年六一节张洁给村童孩子们筹来的节日礼物。“发完糖果,觉得盒子的颜色漂亮,就想着拿这些盒子铺一个心形的‘爱心墙’。如果有新的捐助者,我想把这些好心人的名字写在糖果盒上。让走进这件屋子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城市化进程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伴随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外来人口”已成为对底层劳动者的刻板标签。他们为城市筑起高楼大厦,清扫路面环境,他们同样是城市文明的铸造者,却鲜少能享受城市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在呼吁关注城市流动人群身心健康的同时,腾讯大闽网与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发起“村童妈妈·赋能未来”计划。为流动妇女提供健康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支持,帮助流动妇女改善健康状况,提升能力促进发展,更好的让自己和家庭适应与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倡导公众对她们的价值认可和需求的尊重。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关爱她们,同样是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文/傅仰颖 图/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工张洁的“村童妈妈聚乐部”,“藏”在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的一幢民房里。边上是几个居民区和熙熙攘攘的乡镇集市。高低不平的小巷中,时常能够见到操着不同地方口音,追逐打闹的“村童”。车子经过,总会扬起阵阵尘灰,喇叭声此起彼伏。
这是晋安区鼓山镇一个典型“城中村”的日常。张洁说,之所以在这里选址,除了租金便宜之外,还因为这里是附近三个村落人口最密集的中央地带。村子里住着的,都是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是“虽然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却感受不到城市文明的一些人”。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2013年,这个“80后”姑娘张洁,不顾家人劝阻,毅然辞掉在广州的社工工作,回到家乡福州,一人创办了“福州信任社工服务中心”。为了服务城市中的流动儿童,她亲力亲为,开启福建首个驻校社工点“菁英地带”。三年后,她对这份事业,有了新的想象,“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发现能够帮助流动儿童的应该是他们的家庭或是妈妈。如何让‘村童妈妈’充分感受城市文明,并逐步发展完善的自我价值,这对于她们的孩子来说是最宝贵的影响和榜样。”
“不为人知”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开展工作的人”。但是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如何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工作并且获得认同,成了一件避无可避的“难事”。
2017年5月,以广州中山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不再对2017秋季本科“社会工作”专业进行招生。福建部分高校的“社工”专业,也在停招之列。社工人才跟不上扩张速度,社工薪酬低,对社会服务缺乏长远规划,都是导致社工发展受限的原因。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事社会工作,用张洁的话来说,是“举步维艰”。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2013年,为了在福州开展“驻校社工”服务站点,她自掏腰包,拿着积攒下的三万多元积蓄,派发问卷做调研。计划却还没实施就搁浅——“我就在小学的门口等着见校长,可是哪能见到校长呢?有时保安一句话就把我赶走了。他问我‘你这社工是干什么的?’用那种特别不信任的语气。走了14所福州民办校,全部都被拒绝了,当时我挺崩溃的。”
“拿下”红光苑小学实属意外。张洁5次登门拜访提交“驻校社工”服务方案,终因在广东的实务经验获得首肯。“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形容知道消息的瞬间“开心得整个人从椅子上跳起来”,如今3年过去,依然能从眼角眉梢,捕捉到她满满的笑意。
从一间空教室开始,她成了破烂堆里的孩子王
“菁英地带”社工站,是从一间空教室开始的。由于经费有限,张洁不得不走上街头,去搜罗孩子们需要的各种物资。“书架是倒闭的超市里要来的,红地毯来自广告活动后的废弃物,有人给我们一些旧书旧桌椅我们也很高兴。虽然听起来像是‘破烂堆’,但我觉得这样的社工站也很温馨。”
在‘菁英地带’,孩子们自定规则,自觉遵守。加上看不完的课外书和聊不够的社工姐姐,这个不到40平方米的社工站,迅速成为课余时间里孩子们最喜欢待的地方。由于和教师的权威感反差明显,社工张洁成了“破烂堆里的孩子王”——“孩子们说,安娜姐姐是白雪公主,班主任是老巫婆。”
早期社工站人手不足,张洁身兼两职常要出门筹款。一次,她不得已关停社工站3天,临走前的一句“姐姐外出给社工站筹钱了,等筹到钱马上就回来开门。”换来令她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形容那个瞬间时仍有泪光——“我一打开社工站的门,地上铺满了毛票和硬币。有一毛两毛的,也有五角一块的。零零碎碎,很多是从门缝里硬挤进来的。”张洁知道,尽管面额很小,但这些钱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称得上‘弥足珍贵’。这些流动儿童几乎没有任何零花钱,有时候每学期一度的春秋游,由于父母掏不起费用,他们都无法参加。一些硬币上还有锈迹,看得出来攒了很久。“他们听说社工站缺钱之后,毫不犹豫地,很可能是把自己的早餐钱省下来塞给我,当时觉得,哪怕是为了这些孩子,受过的委屈也值得了。”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展望:筹备“村童妈妈聚乐部”
三年服务16500人次的外来工子女,让张洁对于城市中的流动人群有了更深的认识。2017年,张洁带领“信任社工”团队,拓宽服务人群,在晋安区鼓一村租下一间民房,筹备开办“村童妈妈聚乐部”。
“对于外来务工家庭来说,母亲常常奔波于生计,忽略了家庭关系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她们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无法读书认字,不知道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只有让村童妈妈们适应社会健康发展,这些孩子们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谈起开设“村童妈妈聚乐部”的初衷,张洁也有自己的见解。
如今,虽然“村童妈妈聚乐部”尚在起步,60平米的两居室已经被社工伙伴漆成了“黄粉白”三种颜色,墙上几只电扇,送来暑天里的一丝凉风。“你看,只要我们再多一些钱,这里就可以做成一个吧台,摆几张凳子,村童妈妈可以一起围坐在这里分享他们拿手的家乡菜。……房间里想有一个电视,这样我们拍了情景剧,大家可以一起看……最迫切的事情是,这里的房顶有些漏水,我们该去修一修……”对于这间“工作站”现存的种种困难和未来期许,张洁掰着指头如数家珍,一边数,一边露出有些羞赧的表情,“现在还是有点简陋啊,但是未来会做好的。”说罢,她又像是给自己打气似的,又再次点了点头。
屋外小小的院子里,白色的墙面上挂着十几个红色糖果盒。这是今年六一节张洁给村童孩子们筹来的节日礼物。“发完糖果,觉得盒子的颜色漂亮,就想着拿这些盒子铺一个心形的‘爱心墙’。如果有新的捐助者,我想把这些好心人的名字写在糖果盒上。让走进这件屋子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
城市化进程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伴随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外来人口”已成为对底层劳动者的刻板标签。他们为城市筑起高楼大厦,清扫路面环境,他们同样是城市文明的铸造者,却鲜少能享受城市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在呼吁关注城市流动人群身心健康的同时,腾讯大闽网与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发起“村童妈妈·赋能未来”计划。为流动妇女提供健康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支持,帮助流动妇女改善健康状况,提升能力促进发展,更好的让自己和家庭适应与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倡导公众对她们的价值认可和需求的尊重。
点击支持“99公益”→ 村童妈妈 赋能未来。关爱她们,同样是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文/傅仰颖 图/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