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买到的原版“胡椒盐”军包都是历经半个世纪以上的旧物,尽管存世量不算少,但价格仍旧不低。“胡椒盐”已经成为了众多旧物店和军品店的招牌性物件。况且就算买了个原品,自己也肯定舍不得日常使用。于是我就有了自己尝试做一个的想法。由于没有原品实物,研究只能通过查资料、通过图片分析各个设计细节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我这个只有一点手缝皮革经验的人来说,单单帆布和牛皮的混合使用就带来了诸多全新的难题。还有各个部件的尺寸、比例,以及半个世纪前所使用的特殊形状的金属配件的替代等等都有待解决。经历了数次搁置和重拾,等到图纸基本完成,可以动手打样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其间还为了“胡椒盐”买了台缝纫机。
我尽最大可能地让我的“胡椒盐”忠实于原版的设计。底部和所有带子采用头层牛皮,这些部分也都保持了手工缝制。包口的抽绳也用了和原版类似的米色编织棉绳。也有些修改的地方:牛皮比原版薄和柔软一些,减轻了自重;搭配了一款水洗效果的军绿帆布;底部由马鞍形改为长方形;不得不舍弃了背面内部包含两个钢条的背负系统;背带下方末端的连接位置由包底部改到背面最下边。抽绳末端安装了一个牛皮的固定装置,避免了每次使用需要打绳结的繁琐。最后在背带上缝上一个“十字”,表达一下我对设计师和瑞士的敬意。
我尽最大可能地让我的“胡椒盐”忠实于原版的设计。底部和所有带子采用头层牛皮,这些部分也都保持了手工缝制。包口的抽绳也用了和原版类似的米色编织棉绳。也有些修改的地方:牛皮比原版薄和柔软一些,减轻了自重;搭配了一款水洗效果的军绿帆布;底部由马鞍形改为长方形;不得不舍弃了背面内部包含两个钢条的背负系统;背带下方末端的连接位置由包底部改到背面最下边。抽绳末端安装了一个牛皮的固定装置,避免了每次使用需要打绳结的繁琐。最后在背带上缝上一个“十字”,表达一下我对设计师和瑞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