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尹小芳老师81版《沙漠王子》全剧录像时,才注意到这片段的,确切说是因为小芳在表演第三句"千言万语从何提"的内心戏太足而令我被其深深"勾引"的。我在品析沙漠王子的贴子中曾经描绘过,一年后罗兰王子应约而来,重访旧地,怀着对心上人深深的迷恋之情,心情是急切又兴奋的,有点迫不急待,有点触景生情,所以第一句念白是由幕后唤出,效果是由远渐近,力求将声音送得很远。紧接着,罗兰出场,漫山遍野地找寻心上人的身影,边寻找边激动地唱到:"心头常记一年期"。抬右手,不夸张地翘高食指,眼神配合动作,干净利落,全身上下透着英武神气。仔细想这个"生",是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生",他不同于一般的"巾生",也不能往"官生"上靠,那是个萿难的王室后裔,是个身上有故事的"生",是个身上有功夫的"生",所以他的形象应该是身姿伟岸、英武阳刚的。小芳在这戏中每次眼神和身段的表演中,总能完美地将这样的"生"的气质传递出来。
君安在2008小芳专场中单独选了这段,我想大部分原因基于喜欢。或许是因为演折子的缘故,忽略和删减的表演太多,更好表现的也就是唱了。一开场远唤,然后出场,亮相,删了满山遍野的寻找,节奏很赶。第一句唱,满怀喜悦之情,抬高右手,夸张地交待一年之期,第二句唱"今日旧地再重游",摆明了准备走圆场的节奏,果不其然,一个大大的披风飘起来的圆场,技术含量是有了,技术手段却并不高明,其实这也是演员演戏之大忌,动作是记住了,但仅是动作而已,人物感情在哪里?台上演员演的动作难道不是为人物感情服务的,如果没有人物感情,动作做得再流畅,技术含量再高,很难打动观众。小芳在1981版录像中的第二句就是一个大圆场,说是大圆场,其实没君安2008年在逸夫舞台走的那圆场大,小芳是因为八十年代剧场舞台没有新世纪剧场舞台大的缘故,所以受到了局限,但我认为,小芳圆场没有像君安那样将披风全然飘起来,与她的表演风格有关,小芳的好在于品,就如茶,越品滋味越醇,含蓄内敛是特色,不夸张不骄噪是功力,所以走圆场前是没有准备意思的。
君安的这个"生"很英俊,确切说是俊秀,一出场便是风度翩翩的样子,笑起来甜腻腻的,直到她唱出第三句"见了面千言万语从何提"后,我才明白,就算是表演一段很短的折子戏片段,如果没有苦心积累经验,没有专心研究人物,没有用心练就功力,祖师爷再怎么眷顾都没戏。这句千言万语,迄今为止,能将千言万语脸谱兼手语化演好的,不得不服,只有小芳。这句话其实是主人公在心中的一个假设:"我与心上人见了面,我们又分别得那么久,我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话要对你说啊"。这里的表现该是太多太多的激动,是整段表演的高潮。因为人激动起来就容易思绪纷乱,极易情绪高涨,所以小芳在唱"从何提"之前立即给予了一个自嘲的表情,接着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绝不是君安所表现的羞涩状。试想一个身背家国深仇的贵族后裔,自小在游牧生涯中在刀枪剑影下锤炼出来的勇士,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缠绵娇羞的内心戏,那不是"洞房悄悄静幽幽"中宰相公子梁玉书,而是"凄风冷雨压悲愁"的萿难王子啊!
第四句开始都是在整理要告诉"伊丽"那些话的内容了。小芳在第三句"从何提"后加了个语气助词,一个轻轻的"哦"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绝对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试想,王子一激动不知道说些什么,冷静一想"哦",也就是"对呀,我可以告诉她想她,告诉她此行很成功,告诉她即将要除奸光复,告诉她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离",最后那句才是透着甜蜜,显露温馨的场景。
链接中是上海的一位票友写学习这段的心得,个人以为与我理解的人物心理与表现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才生感触,才会有我对这个片段人物内心活动与表演层次的记录。
最后我想说,戏剧表演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走心之说,既然没有标准分出好坏,我们不妨在主观喜好的基础上更客观地看待事物,学习精华。
君安在2008小芳专场中单独选了这段,我想大部分原因基于喜欢。或许是因为演折子的缘故,忽略和删减的表演太多,更好表现的也就是唱了。一开场远唤,然后出场,亮相,删了满山遍野的寻找,节奏很赶。第一句唱,满怀喜悦之情,抬高右手,夸张地交待一年之期,第二句唱"今日旧地再重游",摆明了准备走圆场的节奏,果不其然,一个大大的披风飘起来的圆场,技术含量是有了,技术手段却并不高明,其实这也是演员演戏之大忌,动作是记住了,但仅是动作而已,人物感情在哪里?台上演员演的动作难道不是为人物感情服务的,如果没有人物感情,动作做得再流畅,技术含量再高,很难打动观众。小芳在1981版录像中的第二句就是一个大圆场,说是大圆场,其实没君安2008年在逸夫舞台走的那圆场大,小芳是因为八十年代剧场舞台没有新世纪剧场舞台大的缘故,所以受到了局限,但我认为,小芳圆场没有像君安那样将披风全然飘起来,与她的表演风格有关,小芳的好在于品,就如茶,越品滋味越醇,含蓄内敛是特色,不夸张不骄噪是功力,所以走圆场前是没有准备意思的。
君安的这个"生"很英俊,确切说是俊秀,一出场便是风度翩翩的样子,笑起来甜腻腻的,直到她唱出第三句"见了面千言万语从何提"后,我才明白,就算是表演一段很短的折子戏片段,如果没有苦心积累经验,没有专心研究人物,没有用心练就功力,祖师爷再怎么眷顾都没戏。这句千言万语,迄今为止,能将千言万语脸谱兼手语化演好的,不得不服,只有小芳。这句话其实是主人公在心中的一个假设:"我与心上人见了面,我们又分别得那么久,我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话要对你说啊"。这里的表现该是太多太多的激动,是整段表演的高潮。因为人激动起来就容易思绪纷乱,极易情绪高涨,所以小芳在唱"从何提"之前立即给予了一个自嘲的表情,接着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绝不是君安所表现的羞涩状。试想一个身背家国深仇的贵族后裔,自小在游牧生涯中在刀枪剑影下锤炼出来的勇士,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缠绵娇羞的内心戏,那不是"洞房悄悄静幽幽"中宰相公子梁玉书,而是"凄风冷雨压悲愁"的萿难王子啊!
第四句开始都是在整理要告诉"伊丽"那些话的内容了。小芳在第三句"从何提"后加了个语气助词,一个轻轻的"哦"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绝对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试想,王子一激动不知道说些什么,冷静一想"哦",也就是"对呀,我可以告诉她想她,告诉她此行很成功,告诉她即将要除奸光复,告诉她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离",最后那句才是透着甜蜜,显露温馨的场景。
链接中是上海的一位票友写学习这段的心得,个人以为与我理解的人物心理与表现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才生感触,才会有我对这个片段人物内心活动与表演层次的记录。
最后我想说,戏剧表演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走心之说,既然没有标准分出好坏,我们不妨在主观喜好的基础上更客观地看待事物,学习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