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一件事物的评价,肯定是首先要理清这件事物相关的各项逻辑关系,有一个清晰的判断逻辑,才能有统一的依据标准,至于评分体系做得怎样,细节不够或者有误是可以补充修正的,但如果逻辑不合理不清晰,那么这个评价体系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一、不同类型轮组之间的区分对比逻辑
既然说了逻辑问题,那为何只评价钢线辐条类的?这个逻辑在于一些权重问题上。比如:
1、铝辐条由于其材质原因,相比钢辐条,需要做的粗大,易断并且不易修复调整,震颤传递强,同等高胎压下颠簸感更强。假设用作碳刀轮还需要更粗的辐条孔,同比轮圈强度会降低,等等原因,所以尽管铝辐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但是不足以弥补缺点成为主流应用,所以这里做了排除。排除逻辑,也不在于单纯的性能或者耐用等指标。
2、碳一体辐条、三叉、五叉、封闭轮类,轮圈与辐条,花鼓法兰都要靠碳纤维一体成型,所以辐条拉力不可调节(个例如mavic ccu能调整的也只是微调),这类轮组的好与不好,与钢辐条类轮组无法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和逻辑,所以这里也不做探讨。
3、铝合金铝圈类,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材质的差距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先天性的。对于公路自行车方面,车架和轮圈的综合对比,铝合金材质是无法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比的,具体依据不需要我来说,这里也不做讨论了,略过。
二、判断条件和逻辑
按照公路车轮组的配件组成部分,我们按照三部分来划分:轮圈、花鼓、辐条和辐条帽。
辐条与辐条帽划分到一起,有些人会有疑问。这里我要说,辐条帽品质强度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说,按照你的辐条拉力预设,强度不够你就换。但疑问点一般会是在对孔角度的修正适用范围,我想说这一点不是没有作用,但是其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轮圈,辐条帽可调整范围非常有限。换个角度说:只要轮圈辐条孔角度没问题了,辐条帽强度没问题的前提下,同为铝条帽,1元钱中南的与3元的sapim,并不会对轮组性能强度产生影响。所以辐条帽与辐条孔角度的关系,划分到轮圈辐条孔角度的综合考虑里边,不单独列辐条帽这一项。
好了,现在就来一点点的拆分逻辑。既然三个部分已经列出,那就先说一下这三部分的权重逻辑。我们按照反推的方法来说。
假设第一重要的是:辐条和辐条:我们首先要认同,辐条和辐条帽的强度和性能,在工业应用中,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指标,不合指标的那就直接排除应用了。于是,按照大家说的辐条拉力大小会严重影响轮组的性能和稳定,110kgf、130kgf甚至150kgf等,常见使用的小扁辐条比如sapim cx-ray、 协达1420、DT、中南等都能达到150kgf拉力的强度要求,虽然刚性会有区别,但是同样的拉力,静态的稳定性是可以做到都基本一样的。
然而,辐条拉力大小和轮组的稳定性,却可以说并不取决于辐条,因为问题是,轮圈是否能稳定的承受130kgf拉力?以事实为例,我编过性能差的碳圈在后轮右侧辐条120kgf的时候,轮圈在调圈台的百分表测量下就已经明显的开始波浪状偏摆,这样的轮圈,对于任何编轮者来说都是无奈的。
在轮圈和辐条承受一定高拉力都没问题的前提下。这时候花鼓的表现是如何的呢?这就取决于花鼓几何和编法等因素了,几何好的花鼓,编法又合理的,才能造就一对却动性能好又稳定的轮组。而几何略差一点,有特殊编法搭配等弥补,也可以组合出一对性能不错的限定用途的轮组。但是,花鼓的指标不仅仅是这一点,还有耐用、润度等。而且,一对几何差的花鼓,还是可以组合出一对稳定耐用的非比赛轮的。
由上,按照对轮组性能和用途的影响重要程度,我们的判断逻辑是:轮圈>花鼓>花鼓和辐条,给三者划分评分比例:轮圈50分,花鼓35分,辐条15分。
一、不同类型轮组之间的区分对比逻辑
既然说了逻辑问题,那为何只评价钢线辐条类的?这个逻辑在于一些权重问题上。比如:
1、铝辐条由于其材质原因,相比钢辐条,需要做的粗大,易断并且不易修复调整,震颤传递强,同等高胎压下颠簸感更强。假设用作碳刀轮还需要更粗的辐条孔,同比轮圈强度会降低,等等原因,所以尽管铝辐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但是不足以弥补缺点成为主流应用,所以这里做了排除。排除逻辑,也不在于单纯的性能或者耐用等指标。
2、碳一体辐条、三叉、五叉、封闭轮类,轮圈与辐条,花鼓法兰都要靠碳纤维一体成型,所以辐条拉力不可调节(个例如mavic ccu能调整的也只是微调),这类轮组的好与不好,与钢辐条类轮组无法使用相同的评价指标和逻辑,所以这里也不做探讨。
3、铝合金铝圈类,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材质的差距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先天性的。对于公路自行车方面,车架和轮圈的综合对比,铝合金材质是无法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比的,具体依据不需要我来说,这里也不做讨论了,略过。
二、判断条件和逻辑
按照公路车轮组的配件组成部分,我们按照三部分来划分:轮圈、花鼓、辐条和辐条帽。
辐条与辐条帽划分到一起,有些人会有疑问。这里我要说,辐条帽品质强度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说,按照你的辐条拉力预设,强度不够你就换。但疑问点一般会是在对孔角度的修正适用范围,我想说这一点不是没有作用,但是其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轮圈,辐条帽可调整范围非常有限。换个角度说:只要轮圈辐条孔角度没问题了,辐条帽强度没问题的前提下,同为铝条帽,1元钱中南的与3元的sapim,并不会对轮组性能强度产生影响。所以辐条帽与辐条孔角度的关系,划分到轮圈辐条孔角度的综合考虑里边,不单独列辐条帽这一项。
好了,现在就来一点点的拆分逻辑。既然三个部分已经列出,那就先说一下这三部分的权重逻辑。我们按照反推的方法来说。
假设第一重要的是:辐条和辐条:我们首先要认同,辐条和辐条帽的强度和性能,在工业应用中,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指标,不合指标的那就直接排除应用了。于是,按照大家说的辐条拉力大小会严重影响轮组的性能和稳定,110kgf、130kgf甚至150kgf等,常见使用的小扁辐条比如sapim cx-ray、 协达1420、DT、中南等都能达到150kgf拉力的强度要求,虽然刚性会有区别,但是同样的拉力,静态的稳定性是可以做到都基本一样的。
然而,辐条拉力大小和轮组的稳定性,却可以说并不取决于辐条,因为问题是,轮圈是否能稳定的承受130kgf拉力?以事实为例,我编过性能差的碳圈在后轮右侧辐条120kgf的时候,轮圈在调圈台的百分表测量下就已经明显的开始波浪状偏摆,这样的轮圈,对于任何编轮者来说都是无奈的。
在轮圈和辐条承受一定高拉力都没问题的前提下。这时候花鼓的表现是如何的呢?这就取决于花鼓几何和编法等因素了,几何好的花鼓,编法又合理的,才能造就一对却动性能好又稳定的轮组。而几何略差一点,有特殊编法搭配等弥补,也可以组合出一对性能不错的限定用途的轮组。但是,花鼓的指标不仅仅是这一点,还有耐用、润度等。而且,一对几何差的花鼓,还是可以组合出一对稳定耐用的非比赛轮的。
由上,按照对轮组性能和用途的影响重要程度,我们的判断逻辑是:轮圈>花鼓>花鼓和辐条,给三者划分评分比例:轮圈50分,花鼓35分,辐条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