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防守是足球比赛取胜的基础和关键,一般而言,防守必须遵循防守原则,防守原则是一个队由攻转守之后,到转入下一次进攻之前的时段里,整体上对防守方队员采取防守行动的原则要求。其一是“封抢第一点,延缓、阻截快速反攻”:就是由攻转守时,丢球队员或离球较近的队员要迅速反抢或封堵对方第一点进攻,为同伴的防守回收争取时间,因为进攻时队形一般拉开较大,存在防守上的漏洞,此时要避免对方组织快速的长传进攻和快速的直线推进。其二是“对口回收,保证人数优势”:就是在前场队员反抢封堵的同时,其它队员要按照整体布局和防守分工的要求,迅速移动回收到合理的防守位置,以保证在防守人数上处于优势。其三是“ 区域密集,协防保护”:就是在整体回防到位的前提下,对于对方持球队员及其附近区域要形成足够的人数优势和紧缩队员之间的距离,并对抢球或逼近对方持球队员的同伴,给予一定的斜线保护,以在同伴被突破时能够及时补位和重新布阵。其四是“控制并把握时机,积极反抢”:就是在控制了对方进攻势头,形成防守优势和出现有利于抢球机会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对对方控球队员果断地实施积极的截抢,争取由守转攻。最后是“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地阻止射门”:是在防守出现漏洞,球门受到威胁或对方出现射门机会的时候,能够补救的队员必须不惜体力、不遗余力,甚至冒险地采用拼争、铲球、鱼跃等技术,以致采用必要的战术犯规来阻断射门或可能形成的射门。
以上原则是比赛转入防守时整体防守行动的基本要则,在实际比赛中球队出现的防守问题,往往是具体的。通过对大量职业队和业余队比赛的观察和分析,在此把临场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个人和整体防守错误及造成失分的原因,归纳出以下八大类:
1.丢球不回追:这是业余队,包括职业队比赛经常出现的防守问题,是违反第一条防守原则的情况。丢球即是对方第一点进攻的开始,一般在由攻转守之后,需要1~3秒钟才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守队形,如果丢球队员不能采取积极的反抢和回追行动,也就给对方快速反击创造了条件,也就容易造成后防线的被动。
2.由攻转守慢、防守不对口:由攻转守是防守的开始,也是关键,不能快速和短时间内完成由进攻到防守的转换,也就是不能及时防守回位或防守位置不对或有位置重叠,即违反了第二条防守原则。回防不及时或防守位置的错误都是防守的隐患,即便有时防守人数较多,却是质量不高,也容易让对方抓住破绽而危及到整个防线。
3.防守定位球的懈怠和注意力分散:在对方发任意球、角球和界外球等定位球的时候,由于比赛暂时中断,队员因为身体疲劳或“不良习惯”,容易出现短时间的思想放松和注意力不集中,而规则对进攻方并无发球时间的限制,往往出现对第一点进攻封堵不及时,以及占位错误,防守漏人或懈怠的情况,以致对方第二点进攻时,仍然反应不快。防守角球时一般都是人数占优,但往往是防守职责和对象不确定,心理有一定的依赖性或懈怠,常常不能形成有效的“争高抢低”,造成防守的漏洞。定位球防守也要遵循防守原则。
4.“ 一防一”时的轻举妄动和低级错误:一防一是球队整体防守能力和防线稳固的基础,这一点不是整体防守原则的问题,但很多球队经常因此失分,作为球队教练非常需要加以注意。首先,是在没有威胁情况下的轻易犯规,反而造成有威胁的任意球或无畏的被警告或罚出场;其次,是正面防守占位不当,如离进攻队员太远或太近、罚球区外防守太靠外线而保护中路不够等;第三,抢球时出脚判断不准或草率伸脚;第四,防守空中球时不能争抢高点和前点或不够努力而造成漏顶、漏踢。这些错误常常造成整体防守的被动或失分。
5.位置移动和协防保护不够:比赛中对方的组织进攻是不断转移和变化的,高水平球队更是如此,防守原则要求有球一侧“区域密集和协防保护”,是要求防守队员必须积极地进行防守移动及合理的斜线占位。比赛中典型而多见的防守移动问题是一侧边路防守顶出时,另一侧没有收中或收缩不够;再有就是防守人数不足时,仍然顶出边路,不能做到“收中放边”。防守原则是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防守准则,需要牢牢把握好,也需要灵活运用。
6.逼抢步调不统一和防线脱节:第四条防守原则是“控制并把握时机,积极反抢”,一旦实施防守逼抢,就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对有球一侧实施全线紧逼。比赛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逼抢的步调不统一,在时间上有早、有迟,在方式上有松、有紧,也就容易出现防守的漏洞;还有就是采取主动前压防守时,有的队员不能跟上整体的步伐,出现防线上个别队员的行动脱节,如中路前压时,边路没有跟上或跟上不及时,造成的结果是盯人不紧或漏盯,而且对方的进攻越位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限制。这些都是防守被动和失分的重要原因。
7.对角球和边路定位球第二点防守不紧:对方发角球或边路定位球时,防守争抢到第一点,但往往忽略第二点的防守,其原因是争抢第一点之后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和具体防守布置不细致,由此造成盯人不紧、压上不一致、对对方抢第二点队员的堵抢不力等。
8.防守中的反攻意识不足、反攻速度慢:其表现是由守转攻时不能抓住短瞬的有利时机,当对方反抢时,总是追求稳妥,保护性地短传或回传,对当时场上形势、可传球路线的观察不够、判断不准。这种防守中的反攻意识是对队员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上原则是比赛转入防守时整体防守行动的基本要则,在实际比赛中球队出现的防守问题,往往是具体的。通过对大量职业队和业余队比赛的观察和分析,在此把临场比赛中经常出现的个人和整体防守错误及造成失分的原因,归纳出以下八大类:
1.丢球不回追:这是业余队,包括职业队比赛经常出现的防守问题,是违反第一条防守原则的情况。丢球即是对方第一点进攻的开始,一般在由攻转守之后,需要1~3秒钟才能够组织起有效的防守队形,如果丢球队员不能采取积极的反抢和回追行动,也就给对方快速反击创造了条件,也就容易造成后防线的被动。
2.由攻转守慢、防守不对口:由攻转守是防守的开始,也是关键,不能快速和短时间内完成由进攻到防守的转换,也就是不能及时防守回位或防守位置不对或有位置重叠,即违反了第二条防守原则。回防不及时或防守位置的错误都是防守的隐患,即便有时防守人数较多,却是质量不高,也容易让对方抓住破绽而危及到整个防线。
3.防守定位球的懈怠和注意力分散:在对方发任意球、角球和界外球等定位球的时候,由于比赛暂时中断,队员因为身体疲劳或“不良习惯”,容易出现短时间的思想放松和注意力不集中,而规则对进攻方并无发球时间的限制,往往出现对第一点进攻封堵不及时,以及占位错误,防守漏人或懈怠的情况,以致对方第二点进攻时,仍然反应不快。防守角球时一般都是人数占优,但往往是防守职责和对象不确定,心理有一定的依赖性或懈怠,常常不能形成有效的“争高抢低”,造成防守的漏洞。定位球防守也要遵循防守原则。
4.“ 一防一”时的轻举妄动和低级错误:一防一是球队整体防守能力和防线稳固的基础,这一点不是整体防守原则的问题,但很多球队经常因此失分,作为球队教练非常需要加以注意。首先,是在没有威胁情况下的轻易犯规,反而造成有威胁的任意球或无畏的被警告或罚出场;其次,是正面防守占位不当,如离进攻队员太远或太近、罚球区外防守太靠外线而保护中路不够等;第三,抢球时出脚判断不准或草率伸脚;第四,防守空中球时不能争抢高点和前点或不够努力而造成漏顶、漏踢。这些错误常常造成整体防守的被动或失分。
5.位置移动和协防保护不够:比赛中对方的组织进攻是不断转移和变化的,高水平球队更是如此,防守原则要求有球一侧“区域密集和协防保护”,是要求防守队员必须积极地进行防守移动及合理的斜线占位。比赛中典型而多见的防守移动问题是一侧边路防守顶出时,另一侧没有收中或收缩不够;再有就是防守人数不足时,仍然顶出边路,不能做到“收中放边”。防守原则是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防守准则,需要牢牢把握好,也需要灵活运用。
6.逼抢步调不统一和防线脱节:第四条防守原则是“控制并把握时机,积极反抢”,一旦实施防守逼抢,就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对有球一侧实施全线紧逼。比赛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逼抢的步调不统一,在时间上有早、有迟,在方式上有松、有紧,也就容易出现防守的漏洞;还有就是采取主动前压防守时,有的队员不能跟上整体的步伐,出现防线上个别队员的行动脱节,如中路前压时,边路没有跟上或跟上不及时,造成的结果是盯人不紧或漏盯,而且对方的进攻越位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限制。这些都是防守被动和失分的重要原因。
7.对角球和边路定位球第二点防守不紧:对方发角球或边路定位球时,防守争抢到第一点,但往往忽略第二点的防守,其原因是争抢第一点之后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和具体防守布置不细致,由此造成盯人不紧、压上不一致、对对方抢第二点队员的堵抢不力等。
8.防守中的反攻意识不足、反攻速度慢:其表现是由守转攻时不能抓住短瞬的有利时机,当对方反抢时,总是追求稳妥,保护性地短传或回传,对当时场上形势、可传球路线的观察不够、判断不准。这种防守中的反攻意识是对队员更高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