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子鼓最常见的两种打击面材质,橡胶和网面,从一出现在市场,就被明显划分在了中低端配置和中高端配置,单从视觉来说就不无道理,网面确实看上去更接近真鼓的鼓皮,而事实上来说也确实是,不仅仅是性能上更是手感上的,或者准确说,是力量的反馈上。
橡胶鼓面顾名思义鼓棒打击在了橡胶上,而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在橡胶的下面,则是实心的鼓盘,一般都是采用塑料的材质,所以在橡胶材质不好,橡胶老化,甚至是过度用力打击的时候,反馈回来的反作用力是令人担忧的。超过橡胶所能吸收的最大打击力峰值以上的打击力,将被橡胶背后的塑料100%的反馈回鼓棒,而坚硬的鼓棒更不可能吸收这些力,那么这些反馈力就继续100%回传到了打鼓的双手上。当然,对于专业的鼓手这些担心是多余的,而在近些年学鼓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学鼓是更适合孩子的第一个乐器的时候,我们应当担心的是,初学的孩子是否能很快的掌握正确的击鼓手势,显而易见,不可能。所以这样的担心是需要我们去重视的,对于还在生长期的孩子(现在基本4,5岁就在学鼓了),首先对于打击所使用的手势和力量是没有概念的,很常见的情况就是紧握鼓棒使劲打,以至于100%反馈回来的打击力就回传到了孩子的手腕和手臂关节。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可能去很全面的调查是否有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儿童关节软骨磨损的案例,但是同比我们可以想象把拳头对着实心墙击打,震荡受损的必然是身体,(可以脑补一些电影里,高手过招时两拳相对的那种慢镜头)。而在学习电子鼓的基本练习中,也有大量的单跳双跳复合跳,按照60的拍速演奏16分音符,每分钟有240次的100%反馈力回到双手,我们无法测算一次打击的微量损伤,但是日积月累的练习,让人无法不担忧这样的损伤。
相比橡胶,现在的网皮制作越发成熟,不论进口或是国产,本质上已经区别不大,网皮材料的张力更接近真鼓网皮,能够吸收过多的打击力,换句话说,网皮本身的反馈力有一定的峰值(峰值取决于网皮的松紧程度),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过度用力的打击网皮会有太多的反馈力。再考虑到手感等等的因素,网皮成为电子鼓中高端的标配几乎是实至名归的。而随着网皮技术的发展,网皮鼓面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价。相比橡胶鼓盘的电子鼓,网皮电子鼓稍贵一点点的价格比起我们的担忧,实在是值得的。退而求其次地说,相比嗵鼓的打击次数确实比较少,而打击最多的军鼓鼓面至少应当是网面的。
橡胶鼓面顾名思义鼓棒打击在了橡胶上,而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在橡胶的下面,则是实心的鼓盘,一般都是采用塑料的材质,所以在橡胶材质不好,橡胶老化,甚至是过度用力打击的时候,反馈回来的反作用力是令人担忧的。超过橡胶所能吸收的最大打击力峰值以上的打击力,将被橡胶背后的塑料100%的反馈回鼓棒,而坚硬的鼓棒更不可能吸收这些力,那么这些反馈力就继续100%回传到了打鼓的双手上。当然,对于专业的鼓手这些担心是多余的,而在近些年学鼓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学鼓是更适合孩子的第一个乐器的时候,我们应当担心的是,初学的孩子是否能很快的掌握正确的击鼓手势,显而易见,不可能。所以这样的担心是需要我们去重视的,对于还在生长期的孩子(现在基本4,5岁就在学鼓了),首先对于打击所使用的手势和力量是没有概念的,很常见的情况就是紧握鼓棒使劲打,以至于100%反馈回来的打击力就回传到了孩子的手腕和手臂关节。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可能去很全面的调查是否有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儿童关节软骨磨损的案例,但是同比我们可以想象把拳头对着实心墙击打,震荡受损的必然是身体,(可以脑补一些电影里,高手过招时两拳相对的那种慢镜头)。而在学习电子鼓的基本练习中,也有大量的单跳双跳复合跳,按照60的拍速演奏16分音符,每分钟有240次的100%反馈力回到双手,我们无法测算一次打击的微量损伤,但是日积月累的练习,让人无法不担忧这样的损伤。
相比橡胶,现在的网皮制作越发成熟,不论进口或是国产,本质上已经区别不大,网皮材料的张力更接近真鼓网皮,能够吸收过多的打击力,换句话说,网皮本身的反馈力有一定的峰值(峰值取决于网皮的松紧程度),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过度用力的打击网皮会有太多的反馈力。再考虑到手感等等的因素,网皮成为电子鼓中高端的标配几乎是实至名归的。而随着网皮技术的发展,网皮鼓面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价。相比橡胶鼓盘的电子鼓,网皮电子鼓稍贵一点点的价格比起我们的担忧,实在是值得的。退而求其次地说,相比嗵鼓的打击次数确实比较少,而打击最多的军鼓鼓面至少应当是网面的。